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个“偷外卖”的大学生,我一点都不可怜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那个“偷外卖”的大学生,我一点都不可怜他

2020-07-30 21:15:27 作者:我是家庭君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载入中…

那个“偷外卖”的大学生,我一点都不可怜他

  文/啊小陈

  01

  “偷外卖”这事儿似乎屡见不鲜,但贫穷大学生偷外卖,应该被同情吗?

  7月19日,一则名校学生多次偷外卖的新闻网上引起了热议

  媒体报道称,从5月份开始,南京某小区连续有多起外卖被偷,警方调查发现,偷外卖者是一名正在复习考研的大学生周某,单是他有据可查的偷外卖行为就有10多次。

  据了解,周某是名校大学生,为了他的学业中其他3个兄弟姐妹辍学了。随后,周某被警方刑拘。

  到“穷大学生”、“兄妹辍学”、“偷饭吃”这样的字眼,不少网友就开始同情心泛滥,不分青红皂白地为他辩解,请求放他一马:

  甚至还有阅读量点赞数、在看数均“10w+”的网络热文《请放他一码,在“偷饭”大学生面前,我们都有罪》为他洗

  硬是把这顶污帽扣在了整个社会人头上。

  转发点赞在看“三连”都不在话下

  可见,不少人对该事件错误归咎于“社会有罪”的层面深表苟同: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这种强行洗白的方式说实话有点震碎三观

  同情、怜悯本身并没有错,但毫无底线的同情,实则纵容犯罪。

  02

  令人唏嘘的是,隔天该事件就出现了反转,

  7月20日,据南京市公安局花台分局通报

  李某某(男,24岁,前期新闻报道中化名为“周某”)2018年毕业于湖南省衡阳市某大学,并非考研学生,目前在南京某公司工作,有固定收入,其租住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某小区。

  李某某家境也并非之前所述如此,其父母大姐老家务农,另两个姐姐分别在北京、海南工作。

  据调查及李某某供述,偷外卖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之前自己的外卖被别人偷过,遂产生报复和贪小便宜理,并以为偷外卖无人追究,就养成习惯,多次在上述地点盗取他人外卖餐食。

  通报最后指出,综合案件侦办工作情况,并根据李某某家属申请,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李某某依法变更为取保候审刑事强制措施

  暂且抛开真相不说,倘若贫穷大学生“偷饭”要被同情,那么那些“被偷饭”的、外卖员难道就不值得被同情吗?

  我们身边有多少家境不宽裕同学朋友,无论生活多么窘迫,也依然守住了不偷不抢的法律底线,自食其力

  而他又凭什么个人违法让大众来买单?

  就如同去年一条热议的新闻:

  外卖小哥被偷5份餐食蹲坐在路边嚎啕大哭:这一整天都白干了。

  崩溃无助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辛酸苦楚

  生活不易,谁不是在负重前行

  更何况作为一个20多岁受过高等教育成年人,有手有脚,就算没有固定工作,也不至于再三偷外卖吧。

  无独有偶

  30岁无锡男子杨某,因长期乘坐火车往返于无锡和上海之间,但购买的车票多为沿线短途票:上海站至上海西站,无锡站至无锡新区站。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杨某累计逃票480次,金额达到将近2万元。

  最终,杨某因涉嫌诈骗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据犯罪嫌疑人杨某交代,因工作原因他一个月大约有20天需要往返无锡至上海。

  刚开始,杨某也是规范买票乘车,但为了节省路费成本,久而久之他便动起了“歪脑筋”。

  由于同一身份证无法购买同一天同一趟车次的多张车票,杨某用自己的身份证购买“两头票”的进站票,用亲属的身份证购买出站票。

  究其原因,杨某是因为经济困难而选择逃票吗?

  也不是。他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当工程师,有着不错的工作和收入。

  说到底,还是贪小便宜和侥幸心理在作祟。

  一个人的人品素质无关其他,人品不好的人,就算权高位重也无法让人心悦诚服。

  03

  看人品行要看最低处

  人的品行,是不以物质条件为转移的。

  哪怕是贫穷也不能冠冕堂皇地将其作为偷窃的理由。

  否则只会让这个社会的善良愈加贬值。

  我们再来看看同样“生活艰难”的吴花燕。

  前段时间,贵州一名体重43斤女大学生吴花燕的故事一直备受网友关注,前期筹款平台和很多媒体的报道是这样的:

  “4岁时母亲去世,18岁时父亲去世,她和弟弟相依为命。为了省钱给弟弟治病,她每天只花两块钱吃饭,吃了5年糟辣椒下馒头,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染重病,此外还不忘踩踏学校和政府没有给予救助。最后于1月13日病逝,年仅24岁。”

  可事实并非如此,

  父母双亡是真,但至于其他,据花燕本人的描述是:

  “有一天只花了一两元,并不是每天”,只是被筹款平台夸张化为“一天只花两元。”

  “我生在一个很偏远的农村里面,初中上学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小时候我走路很厉害的,并没有他们写的那么不堪。”

  “如果我每个月仅靠300元的低保,肯定早就饿死了。”

  “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不仅免除了学费,还为我申请了23000元助学金;老师同学们也捐了17000元;另外学院有一位王老师,每月资助我400元。”

  她的事迹,或许是千万贫困家庭的缩影。

  但在她身上,我看到的却是一股踏实而坚韧的力量,以及难得可贵的自立自强。

  尽管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致,但依旧在病床上拼尽全力向自己的梦想迈进:

  “考过英语四六级,拿到初级会计证,将来找一份审计的工作,希望在将来赚钱养活自己又能主持社会正义。”

  成年人的年龄,幼童般的身躯,坚如磐石的信念,任谁都心疼。

  可惜上天还是没能眷顾这个顽强的女孩,将她的生命定格在24岁这个最好的年纪。

  贫穷、苦难本不应该拿来做比较,但在最无助最难熬的时刻却能映射一个人的真正品行。

  也就是说,在人最落魄时,往往最能看清一个人的人品底线。

  大多数生活富足的人,可能对自己有一套较高的道德要求;反之,如果当一个人深陷于生活的低谷时,也能始终如一地去要求自己,不占人的便宜,那他便是具有高贵灵魂的人。

  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能没有学问,更不能没有人品。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希腊诗人米南德说过:“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总会熠熠生辉。”

  学历也许能让人走得更快,但人品才能让一个人走得更远。

  坚守底线,这才是我们应该秉持的生活原有底色。

  04

  写在最后

  世上最坏的,不过是那些摧毁善念的人。

  一味地消费大众的善良,只会更加纵容行恶之人,最后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救助。

  如此一来,又该让谁来为后人的冷漠买单呢?

  在被流量淹没的互联网时代,最难得的就是人格和自我价值观的坚守。

  如果任凭情绪、思想和良知被舆论裹挟,那才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有句话说的好:“善良挺好,同情弱者没错,但一旦刻意的去扭曲价值观,随之而来的是被扭曲的人生观。”

  人们向来在倡导社会怜悯和同情,但我弱我有理,并不是滋养放肆和犯法的理由!

  我们应该保持善良,但必须防止这些善良变成坏人的武器。

  不要让自己没有原则的善心,养出一群嗜血的白眼狼。

  最后,不敢奢求所有的善意都不被辜负,只愿你的善良,始终藏着底线和原则。

  点个“在看”,愿我们不忘良心,不输人品;继续善良,但必须带点锋芒。

  

  今天,家庭君还准备了一个小惊喜,扫描下方的,就可以添加家庭君的微信,家庭君会分享自己的日常,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问题,也可以跟家庭君吐槽,家庭君绝对是你最理想的“垃圾桶”。(注意,我不是机器人)

  作者简介:啊小陈,一只现实版的憨憨。关注家庭杂志(),专为爱家爱生活的你打造的阅读平台。

  你可能还想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