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风与树的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精选

2020-09-04 20:01: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精选

  《风与树的歌》是一本由(日) 安房直子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页数:15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风与树的歌》精选点评

  ●治愈MAX!TAT

  ●长大了也要读童话啊,外面的世界或许丑,但是内美丽的世界却很大。安房直子的风格更是让人在阅读时,什么都抛却了,既不惦念着最后的结局,也不纠结于故事好坏,都恰恰好的让人沉浸在一个此刻的童话世界里。这个世界,善良是善良的,则是一出现知道是爱,对美丽或者魔力的出现,接受度是很高的,人们向往东西纯,最后的结局也似乎是淡淡的。没有一定的最后幸福,也没有一定的坏人得到惩罚。就是淡淡的。

  ●很早之前从一个阿姨那里借阅的,差点忘记自己过这样的童话。

  ●突然想到高中乐子借这本书给我读过了。多年后见到,只觉得熟悉,差点就了。当年觉得感动的书。童话其实都是读来伤感的。

  ●赠学生。有点忧伤

  ●太赞了!

  ●“现实梦境相连。”

  ●初一时候看的 现在手机上还存着电子档 没事拿出来在看看,仍是有一种心酸的感动,最喜欢狐狸窗户,,,,, 我有点怀疑,也想象的到,那温柔女人,有着淡然性情,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她的少女的纯然心情小鹿眼睛般的好知心灵,猫儿似的趣意口吻,她有可能是从夕阳之国来的!那不存在谁也不知道时间,,,,

  ●去年读的,这个系列的第一本,想不通时为何执意要得到呢

  ●安房直子系列最喜欢的。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一):非标儿童读物

  安房直子的非标儿童读物,偏爱狐狸的窗户和谁也不知道的时间。狐狸以神奇的窗口换枪既非以德报怨,也算不上报复,终归猎人自身沉迷难再寻;红衣女孩自身失误的结果海龟早就说过,但人类总在反悔,善良的海龟为了自私的人的牺牲让我难过

  整部书凸显了人类的狭隘和非自然存在的宽容小时候看到人类的圆满结局,觉得异类的牺牲理所应当,长大后才觉得自私真不愧是人类通病人身躯壳容不下大爱。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一共8篇

  狐狸的窗户— 思念。透过窗户,我想看到思念的你。

  花椒娃娃—— 我爱着你,而你却爱着别人。

  天空颜色摇椅—— 花的颜色会褪去,海的颜色是空虚,唯有天空的颜色,是世界的颜色。

  鼹鼠挖的深井—— 贪婪。深井就是欲望,鼹鼠就是人类。

  鸟—— 红色海草的果实施魔法,鸟变成人——秘密一旦被知道,魔法即被解除。有点魔幻小故事

  点儿和温柔的女孩——大自然与人类的故事,要和平共处,不要互相伤害

  夕阳之国——一场短暂奇遇,因跳绳结缘……

  谁也不知道的时间——如果时间可以赠与~,一个美丽的四维空间的故事,谢谢海龟的成全。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三):记得给雨点儿宝宝砂糖

  风孩子哭了,不是因为他没有收到海的颜色,也不是因为他在那么多个秋天没能去找会炖好吃的牛奶土豆的瞎姑娘,而是因为每年的三月三他都没有吃到那该吃的三个鸡蛋,所以他总是会难过的哭上一天一夜,有时还不只一天一夜。是啊,昨天那么重要的吃鸡蛋的日子没有吃到鸡蛋,该是多么难过。

  风与树的歌声里,夹杂了太多成长的忧伤。少年不小心洗掉了狐狸给自己染的桔梗颜色的指头,去世的妈妈便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生活里;花椒娃娃最终也变成了一根研磨杵,但也终于可以和她喜欢的少年在一起了;鼹鼠鼹吉在成长的道路上,慢慢走进了贪婪的陷阱,后来倒在了那口给自己带来沉甸甸的银币的最好喝的井中;雨点儿宝宝长大了,可他再也等不回妈妈的砂糖了……

  即便如此,它们曾经也给这些平平淡淡生活的人带来了片刻的美好,童话总是悄然无声地发生在那些渴望得到温暖的人身上,安房直子用她最心爱的颜色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死亡都是凄凉悲痛的,那只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正如那只善良的长寿海龟,它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陆地上的人,终于不要再每天痛苦地思考如何花掉自己一整天无聊的时光了,幸子从海龟的里得以解放,良太的大鼓也如愿地在夏祭日得了第一名……

  一切都会过去,所有好的不好的。生活始终会告诉你,路在前方,所以不要怕,也不要停下,你只管努力地朝那个美好的远方走去,你所期待已久的就是即将发生的。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四):别样的安房直子

  觉得比上一本《花香小镇》那本好看,但是很多故事的寓意也深刻了,《花香小镇》里的故事简单美好,纯净如初,很适合小一点的孩子,而这本中的有些故事则不再“纯洁剔透”了,开始描写贪婪、仇恨、世故等人性中“恶”的东西,这类更像是有安房直子特色的传统童话/寓言,有些风格还是很清新空灵的,幻想引人入胜,有些则仍然带着我不喜欢的那种味道。

  《狐狸的窗户》

  还是看蒲蒲兰引进的绘本版更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至今犹记得看那本绘本时的震撼,即使文字都是一样,图画所烘托出的氛围真的不可缺少啊……

  《谁也不知道的时间》

  这个标题很吸引我,是第二个看的故事,却一直到整本书看完都难以忘记那只大海龟,震撼了很久。

  《花椒娃娃》

  看过之后感伤了好久,也不禁想如果三太郎娶了铃菜的话,那花椒娃娃又会怎么办呢?其实这个故事里面对铃菜的嫌贫爱富和三太郎家的善良本分以及花椒娃娃的单纯重情处理地还是比较含蓄的,所以我对这个故事还算满意。

  《夕阳之国》

  这个童话我还是蛮喜欢的,童趣而自然,故事的末尾,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一下子对立起来,形成一种奇妙的张力,而“我”固执地相信关子告诉我的都是真的,药水也是真的,我找不到她一定是因为她拿走了那双运动鞋去了“夕阳之国”。这里让我想起克里斯·范·奥尔斯伯格的《极地特快》了,那个银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它到底会不会响?孩子一个答案,大人一个答案。对此,作者在后记中提到自己清晰地记得八岁的时候突然不再相信圣诞老人了的时候,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哀伤。

  《鸟》

  故事的开头和《不可思议的文具店》蛮像的,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耳科诊所,我本来有点悻悻,因为安房惯用的各种因素和手法在已经看过的故事里已经看过了很多,特别想看点新鲜的,可是看着看着,女孩讲述的故事就不知不觉地让我着迷了起来,而等到故事结束,竟然她也是一只鸟,医生追出去,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天空颜色的摇椅》

  印象不深感触不大,除了颜料,这是安房直子一贯喜欢的手法,结尾就是“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大团圆。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

  不喜欢这个故事,一开始蛮诧异怎么安房也会写这种故事,但也很快释然,这就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传统童话、寓言或者民间故事的调调,作为一个写童话,而且还自称非常喜欢安徒生的人,写出这类的故事一点都意外吧。

  但是格林、安徒生、伊索正是我越长大越不喜欢的东西,我很讨厌这些所谓经典童话寓言故事里面对金钱、权利、美貌的一位追逐,对势利、虚荣、自私的极力铺陈,里面的阴险世故、贪婪嫉妒都极尽挖掘和铺陈之能事,甚至连容貌也是有道德性的,坏人一定丑陋恶心,丑陋恶心的一定是坏人,好人一定美丽动人,美丽动人的一定是好人,这种对善的认识肤浅至极。

  幸好这个故事的结尾还没有完全落入那个套子里,在那里还可以看见安房直子的温柔的笔触。

  《鼹鼠挖的深井》

  基本上算是给大人看的寓言,无数像鼹吉一样的孩子变成鼹吉一样的成人,但却不是每一个鼹吉最后都会发现自己的改变,都会喊出“星星救命”。不过我觉得鼹吉的醒悟来的比较突然,而且刚一醒悟就得到救赎了,和《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的结尾一样,是为了照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吗?现实中的恶并不是这么容易消失和救赎的。

  如果按照《花香小镇》中的线索继续整理,则精灵:

  狐狸的窗户——小白狐

  花椒娃娃——花椒树精

  天空颜色的摇椅——风的精灵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雨的精灵

  下面三篇没有精灵,但仍然涉及到不可思议的魔法:

  鸟——红色海澡的果实

  夕阳之国——药水

  谁也不知道的时间——海龟

  颜色:

  狐狸的窗户——蓝色(桔梗花)

  花椒娃娃——绿色

  天空颜色的摇椅——蓝色、红色(天空的颜色、红玫瑰的颜色、大海的颜色)

  鼹鼠挖的深井——蓝色(鼹鼠掉下去的时候)

  鸟——灰色(眼睛)、蓝色(大海)

  雨点儿和温柔的女孩——银色(头发)

  夕阳之国——橙色

  《风与树的歌》读后感(五):星空是银币的意义

  安房直子,她的作品直接激发了我对儿童文学的兴趣,还可以进一步说,影响了我对文学的理解。我一直想谈她,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现在写评论也是一次尝试,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喜欢她的作品。

  在进行总体的评论之前,我想用一篇童话引入话题。

  或许和部分人不同,最让我受到触动的作品不是《狐狸的窗户》,而是《鼹鼠挖的深井》。它收录于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风与树的歌》,译者是彭懿。

  鼹鼠鼹吉买了一小块土地,他花了许多年挖了一口井,然后向过路人贩卖井水,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是鼹吉的心态变化。

  故事最初的鼹吉还是个孩子,他偶然捡到了一枚银币,为了能不被翻土的的人烦扰,他向地主买了一块土地。这块土地很小,不过包袱皮一般大,可是此时的鼹吉已经非常兴奋了。

“啊,这是我的土地了。这块土地下面不管多么深,都是我的了。而且,上面一直够到星星!”鼹吉激动得再也坐不住了。于是,就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一遍又一遍地跳来跳去,滚个不停。“下面一直到地心,上面一直够到星星。”

  下面一直到地心,上面一直够到星星!多么美妙的幻想!我也禁不住和鼹吉一起高兴起来了,仿佛鼹吉拥有的不是一小块土地,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园。

  接下来,鼹吉开始考虑该用这块地来做什么了。他决定挖一口井,因为井水干净又好喝,伙伴们会成群结队来喝水的。可是挖井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等终于挖出井水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然而故事的发展并不是那么美好。

等到水井终于挖好了的时候,鼹吉已经不再是一只小孩子的鼹鼠了。长成了一只漂亮的大鼹鼠。它比过去更聪明了,更能忍耐了,然而可悲的是,它变成了一只极其贪得无厌的成年鼹鼠。终日钻在黑暗的地下,鼹吉的想法也变了,他不再想和伙伴们分享井水,转而去卖井水了。就这样又过了许多年,鼹吉变成富有的鼹鼠了。一天,他接待了一只付不起钱的小老鼠,让小老鼠打工还钱,新奇的事就发生了。第一天的黄昏,最后一名客人走了之后,小老鼠大声招呼鼹吉:“鼹吉大叔,井里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东西哟!”“漂亮的东西?”鼹吉慢吞吞地爬了起来,抓住了井边。“朝里面看呀,看!”小老鼠快活地叫道。井底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像长长的望远镜。定睛看去,正中央浮着一朵红红的火烧云。一朵看上去热气腾腾、好吃的云。虽说鼹吉已经汲了好几年的水了,却还是头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它想,我的井里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东西呢?就这样,鼹吉和小老鼠目不转睛地看着井里,直到天黑。

  鼹吉汲了多年的水,却从未关心过水里的倒影,成年的他已经掉进钱眼里了,完全忘记了儿时的天真与浪漫。此时,小老鼠的存在就显得尤为可贵了,他的思绪还没有被现实和利益侵占,还怀有欣赏自然的情趣,只有他能发现水中的云彩。小老鼠就像童年时的鼹吉,他提醒了鼹吉,也部分地唤醒了鼹吉对美的感知。

第二天,小老鼠招呼鼹吉看月亮,并做了一番感慨。过了一会儿,小老鼠说:“我知道了。大叔的井里面,有一片天空呀!”天空!井里面有天空……这时,鼹吉都快要窒息了。如果天空在自己买的土地、自己挖的井里,那么那天空肯定全部是属于自己的,可不知为什么,鼹吉没有这种感觉。相反,它却觉得自己的井、自己的土地,和井里的天空一起,不再是自己的东西了。不过,鼹吉硬是打消了这种感觉。“怎么会有这种事?不管发生了什么,这里也是我的土地。”

  这一段是我特别喜欢的。如果说看云彩时,鼹吉只是想看漂亮的事物,那看月亮的时候,他是真的在体验自然之美了。他隐约感觉到,除了自己的土地、井和银币,还有其他值得关心的重要事物,而且它们是不能被占有的。即使月亮出现在了井里,它也不会是只属于鼹吉一人的美景,相反,一直在井边生活的鼹吉却没发现过它。

  当然,鼹吉是顽固的,他不会立刻改变自己的想法。直到第三天,小老鼠要离开了,它在临走前告诉鼹吉去看星星。

昏暗的井底,一颗银色的星星闪着光亮。盯着它看的时候,鼹吉已经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了,和这颗星星一起,这口井、这块土地不再是自己的东西了。成了一个不知道是谁——比地主不知要大多少的主人的东西。不管怎么吵,怎么拼命,也没用了。如果那块土地、那口井都不再属于鼹吉,那会属于谁呢?鼹吉没想明白,我自然也不清楚。不过,我认为,重要的是鼹吉意识到它们不属于自己了。广阔的自然是不会被独占的,它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更是无法用金钱交易的,它们只与感知力有关。鼹吉不愿放弃对土地的执念,当他探出身去确认这一点时,他的银币项链却将他拖入了深井。鼹吉的一生,就以这种方式画上了句号。鼹吉的身子突然变轻了。天和地一下子颠倒过来了。这会儿,鼹吉不是在往下落了,而是在往上升。确实是在往上升。在果冻一般的蓝色中往上升。鼹吉的身子迅速地变轻了。轻得就像棉花糖一样,最后终于轻得就像一片羽毛一样了。鼹吉果然是在往上升。确确实实是在往天上升去。

  第一次读到这里时,我是有点难受的。我原本期待着他能回忆起过去的纯真和愿望,将井水分享给大家,与伙伴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期待着这样的结局。可是鼹吉死了,被他辛苦搜集来的,沉甸甸的银币拖进井里,什么也没有留下。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惩罚”,但稍有些过重了。后来读了更多她的作品,渐渐改变了看法。安房直子并不忌讳“死亡”这个话题,她有许多涉及死亡内容的作品,《狐狸的窗户》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例。

  鼹吉的死亡,或许并非刻意为之,而是单纯的情节安排如此。这样的结局既合乎情理又令人遗憾,为鼹吉乏味的一生又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他只有在童年是活得纯粹而愉快的,他前半生几乎完全致力于挖井,在这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后半生则只想着获取金钱、占有物品和利用他人,当他有机会再次体验童年的美好时,他还没来得及仔细回味,就意外去世了。

  我思考过这个故事可能的解读。

  鼹吉的悲剧,是金钱造成的吗?他是从想要赚钱那一刻起开始做错的吗?不,这种理解未免太狭隘了,再说,鼹吉独自花了数年才挖成了井,向喝水的人索取一些回报并不过分。在遇见小老鼠的情节中,令人失望的不是鼹吉没有免费给小老鼠喝水,而是他只是为了利益才让小老鼠喝水,他的行动完全背离了初衷。他没有同情心也不在乎他人了,我想这才是他悲剧的起始吧。

  故事的重点不是批判鼹吉的错误,而是突出鼹吉的悲哀。他曾经是一只富于幻想且容易满足的鼹鼠,却失去了情感和梦想,眼里只剩下利益,生活中几乎没有快乐和感动了。他或许不算可恶,但无疑是可悲的。追求财富并没有错,但倘若一个人只在乎财富,忘记了过去的想法,不会欣赏生活中的美,甚至体会不到快乐,那他还是在为自己追求财富吗?对一个迷失了自我的人,这些财富会对他有价值吗?

  顺着这个问题,我回想起我的过去。

  我曾经认为感情是多余的,影响思考,应该抛弃,唯有科学和利益值得信任。不过我没有鼹吉那样“幸运”,做不到完全抹消感情,而且后来觉得连科学和利益也不可信了,全是没意义的东西。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有点理解鼹吉,甚至于在他身上预见了我的未来。生活得太严肃也就算了,若临终前回顾自己一生,净是遗憾和悔恨,那可受不了。

  我并非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也看过其他表达类似主题的书,但此前没有哪部作品能让我如此触动。它不仅给了我一个反思的角度,而且通过这个过程,向我展示了文字特有的美感。可能是我对文字比画面敏感的缘故吧,我有一种感觉,它不适合被改编为动画,只有文字能表达出原作的意境,也只有文字能扰乱我的心绪和思想。

  以上就是我喜欢《鼹鼠挖的深井》的理由。当然,我也相信它不止有这一种解读,不过现在没必要再说了。下一篇评论依然是关于安房直子的,是对她的作品风格的总体评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