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0904》读后感精选
《读库0904》是一本由张立宪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部招妻非常精彩。
●这期很好 喜欢的多
●我们在近代的落后,在我看来,是必然。"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看的无限唏嘘
●被打动于老三娶媳妇的那个故事,爱情从来不是童话。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角落都一样残酷,只不过在贫困的地方残酷来不及被包装,活生生地裸露在外。
●西部招妻+1、言之有误+2、直至群星在你脚下+3
●好喜欢最后一篇东东枪的言之有误,在被窝里看到不想睡觉,因为这些鸡零狗碎的插科打诨,我曾经也这么摘抄过。
●所谓的康乾盛世 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同期的外国 哎 当时却无人认识到这一点 哀哉
●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 西部招妻、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八、 暴力棋王、 柳如是
●在火车上读完的。大部分文章都值得一读,《西部招妻》更是十分接地气
《读库0904》读后感(一):此期甚好
《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这一文,直视历史,揭开疮疤,里面的内容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是难得一见的好文。
老六的功德,是让人可以认识到更多更好的作者。搜搜张宏杰,原来早就是写历史的好手。
莫言说: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诚哉斯言。
《读库0904》读后感(二):教科书
《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非人云亦云的清史
《西部招亲》-现实残酷到令人无言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八》-从百姓身上看到的历史
。
。
。
《读库0904》读后感(三):《西部招妻》让我回想很久
其中有一篇是马宏杰的《西部招妻》,我看过去年的读库有篇他写的报道耍猴人的生活。
华北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好的地方,有不少人去宁夏贫困地区招妻。西部招妻》就是通过一家人为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儿子招妻的过程,呈现这个社会现象的。
“人的生命有时就像一粒种子,随风飘落在什么地方就得生根、发芽、成长,因为这种环境不是自己能选择的。哪怕这种生长有时是扭曲的,它也要生长。恶劣环境中的人们想要改变生存条件,最好的选择就是迁移到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去。远嫁到好的环境中去,对这里的姑娘来说就是唯一的出路。家里既得到了经济补偿,自己又改变了生存环境,应该说是件好事......挣扎在贫困边缘的人,他们会抓住每一个到来的希望。这种希望有时是不能用正常的伦理道德去衡量、评价的。”
改变是需要条件的,钱--受教育,受教育--才能有见识,有见识走出山村或者再回到山村改变它(基本也没人愿意再回去吧?)。但是女孩的家人不一定就愿意出钱让她们受教育,他们要的是直接的回报。真是解不开的死局。
即便是嫁到好的环境,生活依然是个未知数,变好还是进去另一个困境,得靠自己走。
《读库0904》读后感(四):我母亲78-79的一点回忆
0904上肖逢"私人编年史1978"里提到了受身边人的刺激决定报考大学的经历, 让我想起来今年25岁生日时收到的邮件里, 母亲描述的他们的78-79:
quot; 78年的夏天第2次高考就没报名,那年我们25岁,你奶奶买好了大立柜家具看什么时候办事(结婚)呢!也就在那年年底,冬季的一个周日晚上,在杨陵火车站昏暗灯光下,我俩等火车要返回在武功县城的工厂第二天上班,碰到了一老同学,人家是工农兵学员毕业在西安工作,人家要返回的是西安,是在大学工作,而我们返小县城工厂,巨大的落差震动了我,我们不比谁差啊,可难道我们今后就这样沿着这条铁轨走下去?那天晚上促使我下了决心-----高考!脱离工厂!是我决定的,我们商量赶紧复习功课,来年夏天考试!我们就没理科的底子,就考文科!文科是死记硬背的。这个决定成就了我们今后的生活。可见人一生中有许多关键时刻决定未来。我觉得我就象那个小鲤鱼要跳龙门。当我后来回家告诉家人,我父亲极力支持,他说的是你考上考不上,要有敢于试试的勇气!只要数学不是零分就有希望。而母亲劝我,又要上班又要复习太累了,实在不行有个工作以后安定些就行了。我大哥在杨陵中学当语文老师,他让我试着写篇作文,虽没上过大学,可他说比他班上的高中生强多了,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们在书店买来全套的高中课本,把90%的精力都用在了自学做数学题上,为的是不考0分!
所以25岁对我俩才是起步。第二年,26岁的我俩脱离了工厂没完没了的夜班白班,一纸录取通知挥挥手走了——其实没那么浪漫,我知道有录取通知书时,在医院里,父亲心梗病危,我知道时日不多,甚至不想及时去学校报到。我去报名第一天,学校里到处是欢迎新生喜气洋洋,我径直去找系主任请长假,人家惊讶不准假,我大哭一场。那年12月10日,我胳膊上戴上了黑纱,26岁时父亲走了,太早了。"
---------
当年规定若有一门考0分是不能被录取的, 后来母亲数学考了12分. 上了宝鸡师范学院, 也就是现在的宝鸡文理学院, 中文系.
父亲77年曾去考过一次, 只是凑热闹, 没有准备, 落榜. 79年考的比较好, 被西北大学录取, 哲学系.
因为他们上了大学, 所以我的出生推迟了5年. 否则现在我该是30岁, 不知在哪?
母亲和父亲当年工作的纺织厂, 化肥厂, 效益不好, 现在应该已停产了.
《读库0904》读后感(五):居然都是一场误会
先挑了三篇文章看,《乾隆皇帝与鸦片战争》,《暴力棋王》和《言之有误》。
《乾》文再一次让我生疑,即历史上“盛世”是不是多“盛”在朝野和谐,“盛”在开疆扩域,“盛”在明君有爱,真正惠及子民的“盛”有没有?1792年马尔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中的八旗精兵不过是基本处于冷兵器时代的一堆摆设,而其子民完全是一群浑浑噩噩的“东亚病夫”。毫无悬念地,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能在短短的50年后被几条船上千把个英国人杀得一败涂地。
这种盛世真是一场误会!
《暴力棋王》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彩的报告文学。看似斯文雅致的围棋其实盛有最暴烈的小宇宙,最冷酷的征服欲。这些欲望的冲撞在19X19的纹秤中被理性牵引和释放。古力有遗传自其父的拧棍执着和重庆的江湖杀伐之气,这是政治的聂卫平,文艺的马晓春和乖乖仔常昊不具备的。办到最后,做大事,成大业,没有一点点匪气是成不了事的。
这是不是斯文的误会呢?
《言之有误》首先在体量上让你折服,东东枪吹响了几百个他认为经典“隽永”(冷汗一身啊)的段子集结号,一次玩个过瘾。尤其是:
人不烦我,我不烦人,人偌烦我,爱慕骚锐。
臊眉耷眼的,我走了,正如我挤眉弄眼的来。
我的地盘我看行。
今夜的芥末让我如此美丽。
丑姑娘爱文艺,正如小才子都是胖墩儿。
松下问童子,言师嗑药去。
人说百花的深处,有着老情人,啃着绣花鞋。
“哪天你心情好,咱分手吧”。“成啊,我今儿心情就不错”。
。。。。。。
灰机上读这篇文章时时不常傻BB的笑一下,周围的人颇狐疑。
东东枪的旗号是“仁义道德不常在而插科打诨常在”。我总觉得这也对东同学愤青的误会。 我以为,所有段子都是通过自嘲自渎以貌似绝望的样子追求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