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处方读后感1000字
《红处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1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几度戳泪点。
●十分不喜欢毕淑敏那种有大量比喻句的对白...不过故事本身很震撼,被毕淑敏白瞎了。
●昨晚搞定,很好,很多想法,
●讲了一个伟大的戒毒院长面临着下级背叛,爱人出轨,研究中断和被害染毒的种种难处,不愿苟延残喘,最终以身殉职的故事,幸好终有好友接班,幸好戒毒事业仍有希望。写作方面,比喻句略浮夸,中间段略拖沓,但对吸毒者的感受和心理描述太逼真,让人震惊,可读性很强。
●最近在治痘痘要忌口,看了这本书好像自己和瘾君子比较有共同语言。忌口就像在戒毒,看身边的朋友吃个炸鸡煎蛋,内心就好像蚂蚁在爬。治痘痘的时候像在戒毒所,每天忌口作息规律,出了戒毒所,就像暂时被压抑住的痘痘,只要一不留神,又会回到你身上。
●很喜欢的一本书~ 毒品的危害真大……! 简方宁是我之前希望的理想角色,不过真的好辛苦……
我读书出奇的慢,可这部39万字的佳作只用了两个晚上就读完了,情节太吸引人。这大概是毕淑敏老师的代表作了吧!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
崇拜简方宁和沈若鱼,喜欢滕大爷、蔡医生、护士长、周五和甲子立夏,觉得支远和三大伯这倆人也还不错,那些接受简院长的治疗,改过自新,远离毒品并且参加简院长葬礼的人们,你们有良心。对秦炳很无语,不怎么待见景天星,北凉和琪仁,你俩好自为之。讨厌栗秋,女仆人范青稞是个不自重的傻逼,觉得孟妈会不得好死,恨透了庄羽和潘刚。
简院长在遗嘱结尾说,我愿以死殉我的事业,记住我最后的嘱托,世界上善良的人啊,请热爱生命。
《红处方》读后感(二):《红处方》
《红处方》
读毕淑敏的书是从《女心理师》开始,最后才读到了《红处方》,读完后才发现,原来《红处方》才是毕淑敏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女心理师》是最后一本。这也是她的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本。
毕淑敏的书,很重视那种题材上的新颖,《红处方》写戒毒,《女心理师》写心理咨询,《血玲珑》写骨髓移植和生命伦理,《预约死亡》写临终关怀医院,几乎每本书都涉及到一些医学上面的敏感问题。毕淑敏的书,很重视情节,情节发展到最后一定有转折。毕淑敏的书,还重视知识上的准确,无论写什么都是努力把相关的资料都收集起来,而且舍不得丢弃,在《红处方》等好几部小说中都有这样的影子,千方百计把自己辛辛苦苦收集到的资料融入小说中,融入她事先设计好的情节里。但是她的小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物的塑造要比情节弱很多,人物是为情节为主题为服务的。而这正是她成为最优秀的小说家的最大的障碍。
《红处方》读后感(三):红处方内容简介
简宁是一所戒毒医院的院长,沈若鱼是她的好朋友。沈为了体验生活去简那里当卧底。在里面看过形形色色的人之后,最后不堪其中的黑暗与丑陋,回了家。之后不久她打电话,却无法找到简宁。觉得事情不妙,沈又回到了医院,发现一切都不同了:在医院里干不堪勾当的孟老太自己开了一个戒毒医院,兼干贩毒等见不得人的事情;一心想飞上枝头做凤凰的小护士勾搭上了一个病人,离开了;支远走了。。。
等沈回到医院才知道,简宁已经服安眠药自杀了。因为一个病人庄羽。她说本书浓墨重彩所刻画的一个人。她敢爱敢恨,自我为中心,却又聪明伶俐,令男人自罢不能。为了她,当年一所公司的副总(支远)不惜与她一起吸毒,并提供给她一切所需要的东西,然而她从来不知道珍惜。也许正因为永远得不到,支远才会长期保持对她的兴趣吧。
庄羽在出院时,对院长产生了巨大的依恋,而那时简却不知道如果处理这种关系。失望的庄羽决心报复。她找来最烈的七号毒药,让人用其做了一副油画送给简,让简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毒瘾。这是对一个戒毒医院院长的最大报复。最后,简用最激烈的方式结束了与毒品的战争,用鲜血祭奠她的事业。
熟谙心理学的毕淑敏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语言温和,却可以揭示出深刻的社会现实和道理。推荐她的书。
《红处方》读后感(四):毕淑敏的书真的没有差的
认识毕淑敏,是从中学最喜欢的《青年文摘》开始的,那时每期必买,买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青春风铃”栏目,尝尝能看到符合我口味的故事。而记住毕淑敏,是她那篇“虾红色情书”,至今我仍记得那个开头——“朋友说她的女儿要找我聊聊。我说,我很忙很忙。朋友说她女儿的事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结果,两个“忙”字,在三个“重要”面前败下阵来。”我还记得那篇文章给我那种忧虑感伤的基调,正如这本长篇小说《红处方》,只是这种沉重的情绪比那篇文章要强千百倍。
1.看完这本书,我问了刘先森一个问题:如果能够选择,你愿意超级快乐地活几年,还是愿意痛苦过一辈子?他说不好。我理解:“说不好”的意思就是倾向于前者。
从这本书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吸毒者在吸毒后都会了解到吸毒的后果,但为了毒品给他们的没齿难忘的快乐,选择了快活一天是一天。而且一旦断吸太痛苦了,常人无法承受。
不过吸毒继续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死亡。怕死,很多人开始戒毒。“一旦吸毒,十年戒毒,终生想毒。”——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戒了毒,从化验上看,毒确实排干净了,但一有了适宜的环境,他们就开始复吸。
总之,人在毒品面前如此脆弱,真不是吸毒的人都傻、意志不坚强。
2.潘岗背叛的故事深深刺痛了我。P166-169我对潘岗的总结如下:
-能占便宜就占便宜,但一定不能负责任,日后不能生出枝节
-潘岗是个爱孩子、不想离婚的男人,尚且主动勾引中年保姆,男人的底线在哪里?
3.太多罪恶与残忍
-“人兽”米哈林的故事
-简方宁被“白色和谐”了
沉重——这样一股脑把罪恶写在一本书里,读它我都觉得沉重,不知道毕阿姨写的时候承受了多少。我相信社会确实有险恶的一面,多了解、多防范、多感恩并珍惜一切美好,就是我能做的了。
《红处方》读后感(五):虚假的快乐
罂粟这种植物真的很无辜,他作为毒品的原材料可谓是千夫指责,万民唾骂。但是在有人类以前它就存在了。后来人们发现了它,除了把它作为止痛药以外还在把它提炼成了给人虚假快乐的毒品—毕淑敏写的这本长篇小说真正的主角。
故事发生在一家戒毒医院。正直、善良、负责、机敏的简方宁院长为了那群大烟鬼终日辛劳着,她几乎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丈夫、儿子。她在戒毒理论专家景天星的领导下成功拯救了很多迷途的羔羊。但是在他的戒毒所理却偏偏有只明知自己迷途去不愿返的羔羊—庄羽,这个高干子女,学校曾经的体育尖子,她愤世嫉俗看透了学校的虚伪。他拒绝高考,执拗地跑去当兵,以为军队会是最纯洁干净的地方。可是她错了!后来她下海经商,挣了好多钱,但是她好像还是没找到快乐。直到她接触到毒品,她以为自己找到了所谓的快乐。在她一场很重要的生意谈判场上她终于露出了原型。她毒瘾已深……被她吸引的之远毅然和妻子离婚坚决要拯救她于水火中。为了证明毒瘾凭借人的毅力是可以戒掉的,他也开始吸毒,可是事实并不是他想的那样简单,毒瘾不是想戒就能戒。他们夫妻双双来到了戒毒所……
沈若鱼是简院长的好朋友,为了写和毒品有关的作品假装成吸毒病人潜伏进戒毒所。她在那里看尽了人间丑陋,那里的大烟鬼没有人性,里面的一些医护人员也毫无人性,在利益的诱惑下贩卖毒品。她再也无法忍受那里的一切,抽身离开,陪着母亲去遥远的南方探亲。后来她接到简方宁的遗书。这个正直的院长被庄羽害的染上毒品,加上看到丈夫的背叛,她自己用红色的处方单开出药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本书我们对人性的丑陋会有更为深刻的体验。我们总是贪得无厌奢求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快乐,谋求不属于的利益,所以才会有贩毒、吸毒的人。亲情、友情、爱情,人性……这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精神基础,对他们来说全是多余的。我的文字功底终究太弱了,还写不出内心那些巨大的震撼,你可以自己去慢慢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