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丝读后感1000字
《苔丝》是一本由[英] 托马斯·哈代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450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00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苔丝》精选点评:
●她美到无以复加,不仅在于容貌,更在于内心。
●看完bbc拍的短剧,意犹未尽买来原著看
●哈代继承了莎士比亚对于人性各种倾向的探索。对于苔丝而言,她的悲剧是个人、社会和命运的综合
●一度很喜欢的女作家
●哈代的文字总是那么悲惨
●为啥我觉得安吉尔比阿历克斯更让我不齿。。。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是在高中,对克莱尔恨之入骨。觉得他说走就走没有任何安排?他只爱他自己。现在重读,觉得德伯的爱粗鲁不过率真,他错了,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并且憎恨他;克莱尔的爱是真正的自私,前者是身体上的自私,而后者是精神上的自私;仍然不喜欢最后的结局:让苔丝的妹妹代替苔丝和克莱在一起。这很荒谬和草率!经过了那么多历程的生命,是可以代替,用一个更年轻纯洁的生命延续的吗?但不得不说,因为哈代的遗憾太多,所以他的书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
●太傻。。。
●灵魂的纯洁抵不上被玷污的肉体。哎
●老早看过,么什么印象了……
《苔丝》读后感(一):让女人看清男人本质的启蒙小说
许多女性陷入感情就看不清楚男人的真面目,苔丝中的两个一好一坏的男主角,好的男主角最后同样没有给苔丝机会。让女性在看男人的时候,能够懂得自己的内心的具体感情纷乱源之于男人的哪些错误行为。可以看做一种未来成长的镜子。
苔丝的选择,苔丝的无奈,以及在物质里的苔丝的郁郁不乐没有沉沦物质生活,……
《苔丝》读后感(二):纯洁
安琪儿眼里的苔丝就是爱情的化身。 哈代对爱情的描写格外纯美,看他的文字怀念起恋爱时光。
《苔丝》写的虽然是农村姑娘,但读起来却感觉很优雅;它写的明明是失贞的姑娘,但却让我感觉再也没有比苔丝更纯洁的存在了,是《苔丝》定义了纯洁。这就是哈代文笔的特点吧。
看完《还乡》,哈代成为我最爱的文学家。因为他优雅纯粹的旋律。
《苔丝》读后感(三):很被动的看了这本书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非要强行让小学生们有课外书可读,一人随便发一本的那种。于是我就被迫看了这本,写了一个倒霉的女孩被亲戚诱奸并生下他的孩子并一直倒霉到结尾的故事。
更加巧合的是,因为这本书分成了三本,我拿到的正好是一,而我的两个同学他们拿到的是二和三。于是就变成了他们俩根本就看不明白这个故事,只有我一个小学生把这个悲惨的故事全都阅读完了。
当我初中的时候偶然在优酷上看到了这个英剧,并点进去看完了之后才明白。苔丝为什么就突然有了宝宝。
《苔丝》读后感(四):info
哈代作为小说家的生命,在55岁时候就终结了,他的裘德、苔斯都因为挑战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受到争议和非议,所以它的影响是在几十年以后逐渐积累的。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他晚期的三部小说都和希腊经典相似,市长就像俄狄浦斯王,苔斯如同脆弱的安提戈涅,这也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要表现的女人。
她的脆弱性,在实践当中和三个男人中逐渐显露出来。对于Alec表现出被动的接受,对安吉尔的家暴则更难受。当然,对于婚姻的不满足,在易卜生和威尔斯的小说中都体现了出来,就是同时期的维多利亚的通病。
女人没有自由。
《苔丝》读后感(五):苔丝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小贩家庭,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结果她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