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方便,但很幸福》的读后感大全
《不方便,但很幸福》是一本由[韩] 洪渊植 编绘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4.00,页数:5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方便,但很幸福》读后感(一):韩国版温馨的《小森林》漫画。
也是没想到这书会这么厚,幸好不重,花了一天时间读完,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韩国版《小森林》,却也有韩国独特的视角,美食的部分描写不多,主要是生活的压力和男主心态的调整变化,夫妇二人从首尔移居到山里生活,从冬天到夏天到离开,从一贫如洗开始慢慢到女主作品获奖可以买辆二手车,描绘了诸如领养狗狗、种菜、养鸡、骂退闯入者、被退租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点滴小事。
读的时候能感觉到作者作为普通人的小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变化,感受到普通夫妻相处的小小幸福,很真实也很可爱。
总之是一本很生活化的漫画书。
《不方便,但很幸福》读后感(二):再往前一步的幸福
这本《不方便,但很幸福》是我接触的洪渊植第一部作品。它曾经获得2012“今日漫画奖”和2018“伊格纳兹奖”提名。
这本漫画讲的是讲刚成名不久的漫画家因为赶稿的压力,慢慢无法忍耐都市的噪音和巨大的金钱花销,于是决定和新婚妻子一起搬到山中的一间小屋居住。然后,他们终于在下雨的山里找到了他们梦想中的小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以为这是个像《小森林》一样的疗愈系题材的故事?
但是,当我抱着这样的心态轻松地翻阅这本漫画时,越读我越觉得不对劲。
不是说好安静疗愈系吗?不是说好简单生活吗?
为什么画风开始变了?
到了山里之后,作者开始陷入了创作的瓶颈。一方面,他每天要赶稿子,还要不断接受编辑的修改要求。另一方面,他的稿费却完全没办法支撑起他们夫妻的生活。最可怕的是,他们是在秋天来到山里的小屋,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山里气温骤降,然后是什么都没有的冬天紧接而来。
所以在开始的大半本里,你看到在那什么都没有的世界里,漫画家好像被世界隔绝和抛弃了一样,在巨大的压力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挣扎着想要往前,但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这种辛苦,有肉体上的。比如因为每周赶稿的稿费远少于生活所需,他们没钱打车,回城或者买东西只能坐一个小时的公交,或者是在漆黑的夜里走回去。没钱买菜,只能以酱菜为主,偶尔才能吃一次烤肉。没钱用电暖气,只能选择用煤球烧热了取暖。
而在这个时候,漫画家更发现,他原本对于漫画的创作热情,好像慢慢被编辑一次次的催稿,一个个的修稿要求消磨殆尽。他感觉自己笔下的人物,已经变成了编辑的傀儡。而在寒冷的冬夜要爬起来换煤球,身体因为巨大的精神压力而生病等等状况,让漫画家开始怀疑起来,自己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为什么要在这个将他与世界隔绝开的山里,做着慢慢把梦想消耗殆尽的创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真的是深深被这本漫画代入了进去。这种巨大的无力感,我相信当今社会中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在未来面前,我们总是会朝好的方面去想象。比如要搬去山里住,我们会想那里风光明媚,空气清新,大部分人不会去想无法控制的气温、缺少各类物资等等状况。而在奋力朝着梦想前进的时候,也没人会以失败作为假想目标。
正因如此,我们的心里才会出现落差,才会出现失望。漫画家洪渊植在这本漫画里,将这种落差和失望描绘得淋漓尽致。
但这种落差和失望,真的那么糟糕吗?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发现我的心情好像没有那么差。相反地却是很平静,而且有些地方还暖暖的。于是我仔细去回想,为什么这本漫画会这么奇妙。然后我就发现,原来漫画家在那些绝望之中隐藏了很多美好的小细节。
比如这里有一段,漫画家经历了交稿和经济的压力后,心情沮丧地迎来入山两个月以来的一场大雪。当他被妻子拖着去散步时,走了一段路,他们回头看着雪中的小屋时,漫画家忍不住说:
“从这里看我们家,再次意识到我们真的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啊。搬到这里才两个月而已……离开喧闹压抑的城市来到这里……然而,这个地方……”
看着沮丧焦躁的丈夫,妻子突然将他扑倒在地,两人仰头看着天空落下的雪,妻子对丈夫说:“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还要为每个月的房租发愁,但是……
或许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是一直都想住在这样的好地方吗?而且,我们现在都很健康,对吧!”
看到这里,我真的超级感动,然后翻到下一页,漫画家张开双臂,妻子投入他的怀抱。在满天的雪花中,两人紧紧拥抱,任由周边冰天雪地,他们却有无穷的热量温暖彼此。
我想,这就是漫画家洪渊植所要告诉我们的吧。世事也许不会尽如人意,但在某些时候,总有一些人,有些事,让我们觉得在那样痛苦的煎熬中,再往前走一步,也许就会给他们带去更多的幸福。
这样的人生,也许不是很方便,但是,很幸福!
《不方便,但很幸福》读后感(三):逃离大城市,躲到小山村
漫画家夫妇逃离大城市,躲到深山老林里想要好好创作但为钱所困,又时不时狂撒狗粮,刺激读者”的成人版《变形计》!!!
一开始我总觉得他们在用鼻孔瞪我,看完之后才明白作者是想表达“ 只有鼻孔露在水面上呼吸几口又沉入水底 ”的窒息生活。
这种窒息感也表现在了他与催稿编辑之间疯魔化的状态,艺术家的理想与市场化的需求之间相互的拉扯使得他把仇恨对象放在了催稿编辑身上,妻子说“人家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啊”仿佛当头喝棒。
也让我对自己的编辑工作产生了一丝怀疑,是什么让编辑和作者产生了这种对立关系,又同时产生了自我怀疑“我这是在做什么工作呢?”这与我当初入行的想法似乎背道而驰。
这种窒息感也表现在了山村自在却清苦的生活与大城市拥挤却繁华的生活对比上。漫画家在城市里看到街头的人们穿得光鲜亮丽但想到自己的妻子还穿着破洞的毛衣,对妻子产生了愧疚之感。
山村看似与世无争,但是随着发展大家也开始搞圈地开发,似乎一切都变了味……
另外,妻子虽然没有专业学过画,但妻子的作品获奖并获得出版社的认可也让自己对曾经妻子作品的指手画脚产生了自我怀疑……
原本以为是可爱的小夫妻日常(当然也有很多,我比较喜欢他们俩耕地种菜的那段),但其实更多的是展现平凡夫妻生活中令人崩溃的鸡毛蒜皮,但好在夫妻俩相互扶持走过了这一段人生中相对比较窘迫的时光。
《不方便,但很幸福》读后感(四):【2020/10/18】『很纠结,不富裕,能幸福』
【2020/10/18】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韩]洪渊植 不方便,但很幸福
『很纠结,不富裕,能幸福』
2020年阅读之338
我没想过会接触到的是这样一本绘本:作者和妻子逃离了都市来到乡下生活,换了大房子,没有人打扰很清净。不喜欢催稿也经常习惯性挂断编辑的电话,可作者的情绪并没有很好地变得up起来。可以说在这本书的很大程度的篇幅内,作者是很丧的。明明休学是为了攒一下学费然后可以没有压力地求学,可现实是版税并不算多,作者和妻子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富庶起来。因为觉得自己是要承担起照顾妻子的责任,所以两个人的生活费仅靠他不畅销的童书绘本取得的版税。搬进山里是想更加自由顺便省钱,可是去一趟市区要很久,来回上学要六个小时,怎么把自己逼到了生活的绝境,日子更难活下去了呢?
我看到有一些评论说这本书是韩国版的《小森林》,我却不这么认为。《小森林》至少看了五次,虽然市子逃离都市重返小森林独自生活一年这样的举动看上去很丧、不争气,可是整个电影基调是在慢悠悠中获取了自然给予的朝气,主人公在一日三餐中开始好好生活,然后更好地面对生活。可这本绘本不是,并没有很多篇幅去描写美食,即使有,也不算丰盛。虽然“逃”到了大山里,可作者的心还是局囿在了在都市似乎一无是处的自己这样的定义上。一场大病,一个月掉了七斤,似乎把那样的心情也打败了。作者开始索性打理起自己的菜园子,妻子更好地进行着自己的绘本创作。新婚的小夫妻不久就拥有了美好的院子,蔬菜源源不断生长出来,蔬菜拌饭看上去略显清贫又如何呢?简单的生活一直都是地球人应该去正视的本质。
我太喜欢作者那样义无反顾地剖析了这一段生活。纠结的、抑郁的、甚至有小小的绝望,可还是坚强地熬了过来。开辟属于自己的院子、去领养一只小狗回家、没钱暖气就自己烧煤炭(一定要注意安全啊!)——这个主意怎么这么好?既省钱又取暖,还可以用来烤番薯!妻子也真的是特别好的女人,即使很拮据,可是看到丈夫这样开心地骑着新的摩托车就告诉丈夫,以后怎么样都不能卖了,理由就是“因为你喜欢摩托车”。看多了因为物质而变得看似情比金坚的爱情,这种即使粗茶淡饭但是依然相敬如宾的情感真的纯粹得太过美好了。没有轰轰烈烈,就是互相扶持、互相陪伴、互相支持。天冷了躲在被窝里抱在一起取暖,吃蔬菜也开心,一起吧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母鸡下鸡蛋而感到开心。
对,是不方便,住的地方很遥远,网络信号不好,去市里要很久,公交不守时,身边也没有钱,甚至有负债,可是因为有彼此陪伴在身边,“逃”进大山里的日子也慢慢变好了,一切都开始变好了。
我想一定是因为,有妳在身边。
《不方便,但很幸福》读后感(五):人生想逃离之前,可以看看这本书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太喜欢那种描写田园生活的书。
总觉得很假。
带着都市人的思维,跑到农村去,然后把老宅子打扫一下,挂上文艺的麻布帘子或者日式暖帘,插几朵花,弄个长条案,再选个好看的角度,可文艺可文艺的了。
每次我看到这种文章和书,我都腹诽说,你试试农村的旱厕,蹲个坑,蚊子能在屁股上咬16个包,你试试冬天没暖气的日子再说,别总拍这些假象,勾搭都市青年去解甲归田。
他们如果真的信了,去了,然后你就走了……
我家是农村的,所以我从没向往过田园。
印象里的农村被稻田包围,就是各种蚊子,然后邻居家养着奇奇怪怪的狐狸、貉子、夏天的时候那味道真的特别复杂。
你可以说我没有一颗文艺的灵魂,但我总觉得,逃离不是出路,带着满脑袋的烦恼,你走到哪可能都需要静下来解决一下。
《不方便,但很幸福》最初这个鸡汤型的名字,我很容易以为这是小森林一般的小确幸,给你展现大城市多差,回归田园多美,然后如何反差,如何治愈啥啥啥的……
身为一个多年的漫画爱好者,我读漫画没什么障碍。也看了很多年的日漫,因此对这个略古早的画风,只能说勉强接受。
作者在开始是我意料中的开始,中间是超出我意料里的反转,结尾更是有点心酸和无奈。
这不是一本煽情向的作品,更多的是【真实】,以及一种顽强的生命力。
以画画为生的小两口因为觉得城市吵,于是意外找到了一个山里的房子,在这里有大院子,有自然,当然也还有不太好的手机信号,以及冬天要面对的寒冷。
我们几乎是通过一格一格的场景看到这两个小夫妻是如何一点一点的学会种菜,学会了生炉子,甚至还学会了把野菜加入菜里。
小夫妻并不是什么有名的画手,妻子还没有作品出道,丈夫虽然出道了,但早没了什么创作激情,画画对他来说,更像是任务。
这点,像不像每天上班打卡,身为社畜的我们?
搬家,的确会带来新鲜感,小两口也的确乐呵了一阵子,但接着问题就来了,下山路途很远,公交车不及时,丈夫想买车,但没钱,妻子也不同意。
画的东西越来越没兴趣,改动的越来越多,丈夫的火气越来越大。
这部漫画除了刚刚提到的这些真实的【人间烦恼】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真实的事儿,就是【没钱】。
两个人最难的时候穷得只剩下饭钱,连坐车都要考虑一下。
丈夫对工作极其厌恶,但又不得不靠一本又一本画着自己不喜欢的低幼作品去谋生,因为要吃饭,要坐车,要烧煤,什么都要花钱。
渐渐的,他开始生病,开始有一些狂躁甚至抑郁。
在寂静得只有两个人的大山里,孤独和困惑成了他的劫难,而漫长的冬天加速了所有一切腐朽的东西发酵。
两个人开始吵架。
妻子的性格特别好,总是能看到好的一面,总是希望去积极的想事情。
妻子也在画画,但因为没学过美术,丈夫就总是指点妻子的画,这里不好,那里不对,妻子也只是笑笑,觉得自己觉得好。
最后很意外的,妻子的绘本获得了大奖。
丈夫反思又自责,甚至有些自我怀疑的那段,几乎是很多创作者的心声。
我真的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么?我又是以什么眼光和脸皮在评价别人的作品的呢?
丈夫百思不得其解,在很多画面里经常有一些带有魔幻色彩的想象画面出现,比如丈夫头脑里会出现很多小人在互相打架,有的人在指责,有的人在妄想。有的人在自我贬低,这些可能都是每个人头脑里在不断出现的声音,作者把这些变成了具象化的画面。
最后,随着春天的到来,丈夫的病似乎也好了。
他们依旧还是穷,但更相爱了,也有了更多的勇气。
丈夫结束了不喜欢的漫画故事,停下来构思新的故事,妻子用奖金给丈夫买了车,新书也马上出版了。
本以为一切都开始往好的一面发展的时候,这个山里的大房子却迎来了自己的劫难。
房东开始翻盖,大兴土木,原本生活化的菜园子被铲平,变成了更为平整的院子,而周围的人也都开始闻风而动,各自圈地。
嘈杂,再一次光临人生。
小夫妻却不再害怕,他们和三只猫,一只狗,在这个大房子做了最后一次烤肉,和这一切告别。
这是一本我最想画的那种【生活漫画】,只有黑白两色,没有电脑加工,甚至都没有略现代化一点的网点纸。
用最朴素的画面,近乎于手冢治虫时代的画风,用真实、烦恼、山林、串联起了这段意义非凡的人生。
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和情绪。
那个去山里住的田园梦。
那个逃也逃不掉的安全感。
那些自我怀疑和否定。
那份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
汇总成带着烟火气,落在地上的田园生活。
我喜欢这样的人生,看着不假不装,有最平凡和真实的一面。
如果你此刻也动了想要逃离大城市的念头,不妨动身之前,先看看这本书。
如果此刻你也容易自我怀疑,情绪压抑,或者那位丈夫的头脑开关的方法也许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一心向往田园生活,这里让你看到的或许是死老鼠和好风景并存,大冬天冻手冻脚的山林,遇到停电的夏日,和小确幸交错成行。
没有神仙眷侣,只有种菜的农夫,没有打不死的小强精神,只有崩溃之后的自建和重塑。
没有鸡汤和励志,只有自我反思和成长。
没有天赋异禀,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
没有美得过分,只有夹缝里生存,却依旧可以存有笑的力量。
愿每个读过的人,心存美好,找到内心里的那个人,这样即便是住在大山里,即便是遇事抱怨,也至少有个人听。
愿每个内心住着一个田园梦的你,能幸福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