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about 20》经典读后感有感
《Turnabout 20》是一本由邡承轼 / 凡凡 / 会厌 / 白月系 / 凌小灵 / 流平 /著作,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8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urnabout 20》读后感(一):德不咕,必友邻
原创部分阅毕( 《六花的罪人》三星半 私下康过,这篇之前也跟吴师讨论了,感觉最大的问题是“设定系作品的谜题是猜设定”这里有点犯规~ 《业火之羽》三星半 豆瓣康过,应该是本书中最古典的一篇了吧(这类作品的难处在于除非有什么惊世骇俗前无古人的奇妙诡计,否则很难写出新意来 《哀叹倒计时》两星半 设定挺有趣的,不过感觉放在短篇中应该会有更大发挥空间 《柏拉图式谋杀》四星 忘记在哪里康过(虽然梗都不算新,但组合起来观感挺不错的,成熟度top3 《厄运之人》三星半 月师写作力肯定没有问题,不过这篇确实有点太赶了(双关) 《最初与最后的朋友》四星半 大概是最喜欢的一篇(虽然我并不喜欢三秋X)?)感觉不足之处是真解答和伪解答融合得不太好,尤其是伪解答那里的处理有点太轻飘飘的了,而随后的真解答又不足以靠蛮力“震我一下”,该有的魅力没有表现出来,成熟度top3 《反转琴弓》两星半 有想法但表现形式还是有点太简单朴素了( 《隐公十一年》四星 这篇大概可以对标《猫眼1》的《鲠》,都是在大家一起欢乐玩票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篇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服务读者向的作品,突然换个口味让人眼前一亮,看得出来作者也下了很多功夫,但确实人物角色比较杂乱,故事节奏也有些问题,跟《鲠》相比还是要逊色一筹(顺便本篇的校对错误比较集中)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连看两天看到半夜的我,事实上一共只看了5篇小说,容量不到全书的一半(鸽完投稿竟然连书评也鸽了
总之本社畜先谢罪(
《Turnabout 20》读后感(二):原创短篇部分简评
《六花的罪人》 设定系。之前有在豆瓣上读到一次,感觉没怎么看明白,后来看到创作的缘由,这次就带着这个“缘由”重读了下,稍微理解了一些。问题是发力的地方偏了点,但反过来说偏了地方也挺好看的(战斗部分)。中途完全抛弃推理了,战斗中埋伏笔其实有点古怪,这可能导致推理在自说自话。比较期待的智斗的紧张感可能也就只有最后一句话了吧。 《业火之羽》 谜面所渲染的气氛和标题相当,因此也有着些许浪漫,但感觉差了口气,基本靠读者脑补居多,感觉这里还能下点功夫。除此之外就是很标准的本格展开。解答很工整,为谜面落了地。整体尚佳,缺点是在人物对话上……有些太日系了。 《哀叹倒计时》 因为是节选吧……所以还是有点莫名。没有比“倒计时”还作弊的悬疑手法了,而且叙述方式也挺讨巧的,可惜是牺牲流畅性换来的。 《柏拉图式谋杀》 成熟的作品,这篇最好的地方就是恰到好处,文笔恰当,情节恰当,在刚刚要步入无聊的时候立马变得有趣起来。我本身就很吃这个偏赛博的设定,而且解释主题的“柏拉图式谋杀”非常浪漫。 《厄运之人》 短小精悍。故意用逗号的语气感觉是“恶狠狠”的样子,除此之外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轻喜剧的感觉。座钟到柜子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最后又落到了滑稽的“厄运”,很有趣。 《最初与最后的朋友》 因为在前面的心理铺垫下,以及“解心”的特有性质,所以最后部分推理没有那么精彩。倒是少女与死亡的悲剧更能够打动我。 关于“讨人厌”的推理,我最近在读《米泽穗信与古典部》里,米泽穗信对折木的“节能主义”做出回复:折木是侦探角色。侦探有时会窥探他人的内心,对吧?从事那种职业的人就算了,一介高中生可不喜欢那样做。如果喜欢那样做,他可能是个不懂人心的孩子。我希望他对此有所犹豫。 《反转琴弓》 太朴素了……如果不是剧本的形式可以有更多空间的吧…… 《隐公十一年》 先说缺点:校园小说的地方过长,节奏明显拖沓,预期其实已经随着历史迷题的出现上升到顶点,却被校园日常部分压着,这种感觉很难受。 再说优点—— 厉害。大概就是这两个字了吧,读到第一个字就显出特有的文字把握能力,如果只是素来的习惯文风那倒还好,但转变到学生日常情节的时候又很自然,光是这部分就已经很厉害了。除此之外,自然是下了功夫的历史推理,能在历史中发掘这样有趣的迷题并且虚构、妄想、推演,作为创作者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令人嫉妒了。但厉害的地方还不仅仅到这……本来认为“肯定是文科生才能写出来的历史推理”唐突地加入了理科要素,虽然众所周知,推理小说作者们的物理老师往往都……但,这里的构想依旧很华丽,我曾构想过类似的手法,但完全掌握不好,所以放弃了。正因为如此才觉得这里真的很漂亮。结局的历史小说部分,动机和情感处理的几乎完美。能在社刊里读到这样的作品,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Turnabout 20》读后感(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的长评
首先非常有幸能给西交刊投稿。匆匆看了一遍后,还是照例写篇长评好了,只说一下原创部分的个人感受。个人来讲,最喜欢的是《厄运之人》和《最初与最后的朋友》。
(可能有泄底)
《六花的罪人》
没有看过原作所以不是很清楚,当时做BBS的时候阅读感觉还是挺好的,就是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当时一直在想屠龙的过程是不是有什么线索结果到最后好像也没有,但现在看屠龙就津津有味)
(虽然我还是觉得有点不公平。)
《业火之羽》
诡计总给我似曾相识,没有特别新鲜的感觉。叙述还是很流畅的,情节也是比较老派的,或许得要一个更厉害的诡计才能支撑得住。
《哀叹倒计时》
如果是长篇节选的话就不太好评价了,但作为短篇就有点乱。几个主要人物的塑造还是不错的,但其他人物就不太行,而且一人一段的叙述方式个人感觉还是会容易乱。
《柏拉图式谋杀》
结尾把文章立起来了。叙述、节奏和氛围都好,诡计虽然猜到了但不影响,另外有个小点觉得很有发挥空间(但可能也被人用过了)
《厄运之人》
第一次读月师的作品,感觉好强。短而紧凑,伏线密集,推理也没有突兀的感觉。但情节的可能还是有点太紧凑了,反转有些刻意。
另外我对结巴的感觉居然蛮好的,感觉好憨莫名可爱。
《最初与最后的朋友》
灵师tql!伪解答我觉得已经很好了,甚至感觉真解答都不一定要。整个故事的叙述方式和推理很搭配,虽然有自说自话的感觉,但主要还是为了揣摩心理。伪解答的动机我觉得很戳我,也把性格写出来了。以至于最后的真解答弄得我有点措手不及。
另外医院的那个推理也很不错,甚至可以再扩展一篇。
《反转琴弓》
这种写法就更偏向谜题一些,作为小说可能还是要谨慎。标题挺好的,但好像没啥关系。
《隐公十一年》
又是本渣写的。这篇依旧是几个初中生的日常,时间线在给复旦推协社刊的投稿《猫与糖葫芦》之前。
这篇的问题可能依旧是出现出现的人物过多了,还有那个日常之谜也不太行,其实我本来是打算写几篇都用这几个人物的,然后就越来越多了……以后会注意一点的。现在看语言叙述和情节安排方面还是有点问题,以后会尽量克制一下。
这个故事是我很久以前就想写的,甚至一度有过奇怪的想法,里面凶手的限制条件是真实存在的。
另外这篇好像校对的问题有点多,可能是我交稿时就有的,向大家道歉。
另外游戏的设计似乎好有趣的样子,封面也很好看,感觉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
最后祝贵社越办越好!(好官方?)
《Turnabout 20》读后感(四):说点题外话
防剧透,加几个图
关于栏目页和标题
在准备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其实自己也还没真正拿到刊物,不过在粗略地校对电子稿的过程中,自己已经将稿件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了,也算是非常清楚里面的各个细节吧。故事方面大家入手之后自然会有评价,在此无需多言,那么就像消失的第一卷书评一样,借着写书评的机会说一说幕后的一些事情。
第二卷的标题和目录依然是最早构思的一环。在“必须是19年制作好的Sever19”之后,20年的主题也没费什么脑子,直接选定了“逆转裁判”系列。因为2020年的“20”逆转之后刚好是第二卷的“02”。与此同时,也暂定了社刊彩蛋游戏的主题,即同样出自巧舟大神之手的神作游戏“Ghost Trick”。当时只是觉得“操纵故事中的物品”这个想法非常有趣,而且或许也能发挥在社刊之中。
于是标题就暂定为“逆转的20”,副标题暂定为“The stories of turnabout”——这个副标题来自于逆转裁判系列的角色曲“turnabout sisters”。同时,几个大的栏目也顺势定了下来。在这里,前一卷“幻想”和“妄想”这两个原创推理作品的栏目分类自然是没办法沿用下来。因此按照逆转裁判的两个游戏部分,即取证部分和法庭部分,也很快拟定了两个新的栏目分类,分别是“原创推理作品·冒险篇”和“原创推理作品·辩论篇”。前者注重故事性,后者注重逻辑推理的过程。本来按照构想,后者可能会出现很多安乐椅侦探,结果其实也没有很多……但幸好,按照大的概念的分类方式还是能做到区分的。至于其他的栏目内容,就直接沿用下来了。
各个栏目的中文标题也随着逆转裁判来完成。本身整个系列就是分章节的游戏,每个章节的标题都带有“逆转”两个字,那么就直接翻到逆转裁判百度百科,对着章节名列表截取了几个能对得上栏目内容的标题:
最初的逆转…………逆转裁判1-1
激燃的逆转…………逆转检事1-5
壮阔的逆转…………逆转检事2-5
华丽的逆转…………逆转裁判3-5
不可说之故事的冒险…………大逆转裁判1-5
再会了逆转…………逆转裁判2-4
为了更有气势一些,这里除了卷首语所对应的栏目标题为逆转裁判1-1的章节名外,其余几个栏目名都挑选了终章的章节名作为栏目标题。最后感觉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不过在这一步偷了懒,对应的栏目英文标题就立刻补了上来。不同于第一卷的栏目名到处借梗,可以用对应作品的专有名词作为英文标题(LeMU、SPHIA等等),逆转裁判的大部分专有名词的英文……并不是那么好借用。因此最后也只好舍弃掉逆转裁判系列本身,转而从社刊标题的“逆转的20”中寻求其他表意。最后也是联想到一个差异很大的内容——
《海猫鸣泣之时》——将棋盘反转过来!
顺手又查了一下,海猫鸣泣之时的动画分集标题都是英文,而且都是国际象棋的术语——那么,接下来的就好办了。打开百度百科,抄之:
Opening…………第1集(开局)
Gambit…………第13集(弃兵)
Skewer…………第9集(牵制)
Castling…………第12集(王车易位)
Promotion…………第17集(升变)
End game…………第19集(残局)
到这里,差不多当时的精力已经消耗殆尽,也没有更多的好想法了,于是各个栏目最后的引语暂时从缺。
而这个时间,大约是2019年的12月,即第一卷社刊完成没多久。之后来到四月,当时因为疫情仍然赋闲在家的时候,思考了一下征稿事宜,之后就打开了之前没能完成的目录,重新思考了一下引导语的部分。考虑到中英文栏目标题的源头都是游戏,如果再在游戏里寻找neta的话好像没什么意思,所以将目光投入到了——同人作品上。
恰巧知道有一个五人组,都喜欢玩neta写同人,而且曾经还被约到了同一座岛上写接龙……
接下来的事情就又顺理成章地完成了。
——打开浮士德合宿组作品列表
——搜索句子
在这之中,最早定下来的也是第六个栏目的引导语“对谁来说都不连续”,然后以此为契机,加上第一个找到的个人挺喜欢的句子是北山猛邦在官方同人《弹丸论破雾切》里的那句“敬告侦探·倾听黑之呐喊”,于是接下来的目标就稍微地变更为“寻找浮士德合宿组创作的同人作里的,被标点或特殊符号隔开的句子。”刚好配合上“对谁来说都不连续”这句话,因为句子被标点从中断开。
一番搜索后,还真让我找到几句。最先找到的是佐藤友哉的《弹丸论破十神》,之后就稍微困难一些,最后选取了西尾维新的JDC系列同人《以小博大的勘缲郎》,以及乙一的JOJO同人《The book》。痛苦的是自己没怎么看过泷本龙彦,所以在盲目搜索的疲劳下只好寻求了不完美的替代。
罗列好元素之后,栏目页的设计和调整交给了好友,也是本卷封面的设计者唯教授帮忙制作。最终的成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回过头来,单看哪一步也不是非常消耗时间的想法,战线却拉得很长,直到2020年10月才开始就初稿开始调整工作。
(请叫我玩梗狂魔)
(感谢大家对这些乱七八糟的栏目页的包容)
至于最终标题的修改,还是考虑到封面标题用到了汉字数字字母的混杂,有些杂乱,而且又想到和第一卷相对应,因此最后关头将标题修改为了“Turnabout 20”,副标题顺应做出了修改“The stories of objection!”基本还算符合逆转的元素。不过像这样临时调整修改,我可真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关于那个——
另一个免不了要介绍(剧透)的,就是社刊的彩蛋设计。
【为了可能存在的游戏体验,请尝试过游戏之后再阅读本节】
彩蛋的规划也非常早,就是简单地模仿《幽灵诡计》里“导弹”的能力思路——即书签中和后记里提到的“交换”“形状相似”的物品的能力,不过在一开始并没有构思细节。大概到7月左右终于敲定了具体的实现形式,即读者通过交换不同故事中“相似”的物品来“营救”死者。在交换的过程中,读者得到了一些信息或者密码,最终解读出得到的全部信息,从而完成互动。当这个想法确定之后,具体设计反而要等到征稿结束,确定好刊物采用的作品后才能展开。于是整个10月工期还是有些紧张——除了排版调整校对试印,还需要尽快找出不同作品中“相似”的物品。
这一步其实卡了很久——当拿到定下来的稿件列表时已经很迟了,可细细一看,列表简直让我眼前一黑。8篇作品有科幻作、奇幻作、不讲道理的设定系、还有不同背景下的现实故事。并且其中有一篇根本没有死者。不过木已成舟,也只好把自己的想法稍作修改,变成“交换物品以阻止悲剧”这样一个有些不同的目标了。在一系列的调整后,终于交出了我自己觉得还算满意的彩蛋。
其玩法如下:在每一篇作品最后,都附有一页灰底的小说段落摘抄,其中就包含了“直接导致悲剧发生”的那一句话。玩家需要做的就是将这句话中的“关键物品”替换成其他小说摘抄中的另一个“相似的物品”,并且将这两件物品对应的着重号连线。唯独有一篇稍微有些变化:第二篇的小说段落摘抄页,其左下角的图形并非电话(幽灵诡计中西塞尔借电话线移动),而是一个邮箱(Will美好世界中神查看邮箱中的邮件,通过交换邮件段落的排列顺序改变寄信人的命运)。因此在第二篇小说中,需要交换的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段落。而这里也并非将物品对应的着重号连线,而是将段落前的两点和被交换的另一个段落前的两点分别连线。
具体交换内容如下:
“光束”(1)——“水流”(4)
“开始以为没什么,但没想到那个伤的影响是后发性的。”(2)——马上就摆脱这份厄运了。(5)
“子弹”(3)——“石子”(7)
“优脑大楼”(4)——“警局大楼”(2)
“玻璃”(5)——“冰渣”(1)
“账号”(6)——“记录”(8)
“绳子”(7)——“魔芋丝”(6)
“箭矢”(8)——“伞尖”(3)
将对应的点连接起来得到线条,而线条又组合成为图案。最终设计的图案则埋下了另一个自认为还算有点意思的梗:
看上去有点抽象,这个图案其实是五个数字以我有限的能力,最终做到的彩蛋也只是以上这种呈现形式了。但我真心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想要传达给大家的乐趣。
感谢每一位愿意阅读《猫眼第二卷》的读者,感谢大家。
【《Turnabout 20》经典读后】的相关文章
- waiting for you .In our future.名句欣赏
- waiting for you .In our future.经典的句子
- waiting for you .In our future.优美的句子
- 《The Miraculous Journey of Edward Tulan
- 《The Burning Court》读后感精选
-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
-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
- 《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
- 更多"《Turnabout 20》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