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字

2020-12-22 01: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100字

  《中国人的精神》是一本由辜鸿铭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精神》精选点评:

  ●挺有味道,于叹惋中巧借惜力

  ●当年高中读过一次,这次再来复习复习

  ●辜氏的言论值得人深思. 那些永远都当学生的人和一个试图当老师的人,高下立判.

  ●好不容易在深圳书城买到最后一本,辜鸿铭是让人尊敬和佩服的人,如提到为什么中国人和宗教,中国人不需要宗教,也就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值得好好读,毕竟要看英文的。

  ●套用一句评论,辜鸿铭是个有资格牛的人。尽管他的某些观点和我不一样。

  ●正义和理法,即das Recht und die Schlichkeit,是中国孔子教导我们中国人的好公民宗教的本质;礼法,更是中国文明的本质。

  ●。。不知道这书 是不是全本。。。。

  ●他才是牛人。 13种外语,说倒一片外国人。

  ●前一部分对中国和欧洲、美国之间的关于宗教、信仰、道德律以及女性观念的论述很精彩,虽然尊儒态度太明显,语气有点狂妄以及对传统女性“无我”特质的赞扬。 真正的中国人,在那个欲瓦解封建思想,新文化崛起的时代,辜老先生的呐喊虽然杯水车薪,但这不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吗。后一部分对汉学家的批判不太喜欢。 ps: 辜鸿铭是个天才。

  ●刘老师书单上的书。曾听马未都谈到中国的几个盛世时说,中国的封建长达两千年,是因为制度设计的合适。当时只是当做一个结论,当看到过此书之后才有点理解这句话的缘由。辜鸿铭称儒家为一种国家宗教,当然儒家从来不是宗教,但它起到了宗教的作用,以家族为纽带使得整个封建制度稳固。而辜鸿铭对于信仰和科学的解释也让我对于宗教有了新的理解,而他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同样那样深刻。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一):龙之精神

  。。。。。。。。。。。

  怪才 爱国人士

  可惜 时代 不与 奈何 胸中 一腔热血

  空 与 付诸 东流 。。。。。。。

  值得 一读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二):翻译有点随意,内容比较生猛

  当初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照着英文读中文翻译,就大呼上当,感觉译者有点随意发挥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整段地变换位置……

  内容当然是比较生猛了,辜鸿铭的水平当然是高,不过观点实在是有点那个,不过在当时的国际文化环境下,他这样出来反击西方人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鄙夷,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他这个宣传员当得很不错。

  现代中国已不是辜鸿铭先生所说的那种“中国人”和“中国人精神”的中国了,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像辜鸿铭先生这样学贯中西、精通外宣的大师,让西方人认识和接纳中国。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三):《中国人的精神》

  真的,辜鸿铭是一个天才。

  这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在我看来,其为东方文化摇旗呐喊所产生的震撼力,远远大于作为一个迂腐的封建主义卫道士的而对新文化的消极的抵触力。

  尽管滕守尧在《文化的边缘》一书中几乎是彻篇的强调一种“对话”的精神,提出“文化边缘”这一概念象征一种包容,即平等的交流,不是极端的二元对立或一极压倒另一极。

  然而,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可惜,孤军奋战的小老头面对波涛汹涌的新文化浪潮,无疑体现出一种以卵击石的无奈。可当我们开始反思“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的那种持续到现在的破坏力的时候,这位受到西方列强尊敬的儒士才确实体现出了其迂腐下的那份具有“真正的中国人”般的纯真。

  不可否认,辜鸿铭所强调的那种“中国人的精神”,确实是令人向往和怀念的。在他看来,由于西方人“性恶”的理论,进而惧怕上帝和法律,所以需要外在的强制力去进行约束。耗费了大量的财物去供养“闲人阶层”(如牧师、军警等)还不算,更是对人本身造成了强大的约束,这种约束进而促使人走向极端,延伸到国家机器上就形成军国主义——无疑,这也是对20世纪初的列强觊觎中国的一大主因。

  但中国则不一样,中国有“好公民的宗教”,即道德感的自我约束,进而延伸到其最高义务,即忠诚的义务——无私、绝对的,自然也包括三纲五常等。因此中国人过的是一种“心灵的生活”。于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既具有成人的头脑,又有孩子的心灵。所以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通过种种分析一再强调了上述论点。不可否认,其论证过程中不乏迂腐可笑强词夺理的成分,但也不乏其合理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民族自豪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举证的东方精神之精髓也是深刻而有间地。从貌似自大的民族主义者的心中,还是能强烈的感受到那种不容否定的中华民族之光的。

  当然,在中国人性解放意识抬头的时代,辜鸿铭的很多看法显然是迂腐、落后和守旧了,比如妇女观等,随之而来的还是很多可笑的辩解。然而,我们却无法忽视这位老人对东方文明的宣传所做的贡献。

  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语翻译到西方。曾为六国使节当翻译。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

  如今的中国,尽管有一批传统文化的捍卫者,却在日益西化的大众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倒不如出现几个辜鸿铭式的人物,与左倾严重的冒进主义者针锋相对的抗衡一下,反倒是对当前某种极端态势的一种中和。

  也正如《文化的边缘》一书的观点:双方要在一种对等均衡的条件下,才存在对话交融的可能。否则的话,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无论什么结果,都是一种畸形的文化,随时有坍塌的可能。

  因此,探索中国人的精神,没有也不应该结束。

  《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四):中国人,精神!

  辜鸿铭老先生于1915年出版此书<中国的人精神>原名<春秋大义>,主要是为了向西方阐述中国人的精神,展示国人文化价值,力图改变国人在西洋人眼中的形象.据说此书在西方世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译成了多国文字,流传甚广.

  今天下午有幸拜读,感想有如涛涛江水,哗啦啦地流...

  篇章<中国人的精神>,刚读了几页就赶脚,真是啰嗦啊啰嗦,全是车轱辘话,三只馒头,馒头三只,滚来滚去地说, 话说此时的辜老已经五十好几了,难道真的是人越老越啰嗦么?

  此章把中国人真是夸地天上有地下无的好啊.辜老拿各国人作比较,用一连串的疑似排比的句式说明:美国人,好,但是...;英国人,好,但是...;德国人,好,但是...;法国人,好,但是...;中国人,好,好,还是好,木有但是!看地我心潮那个澎湃啊,我有这么好么?...关于中国人缺点的段子,辜同志也写了,但只是轻描淡写,所用的句式类似于"风流但不下流"之类,避重就轻,总之对于中国人,瑕是绝对不会掩瑜的.

  关于宗教,那些洋人说了:你们中国人木有宗教,木有信仰!辜老捋了捋胡子,慢声细语地说道:"木有咋啦?木有不行啊?我们有孔子,有庄子,有老子,有各种子,还有老子,你们有么?真是的.告诉你们,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比你们那些个宗教信仰硬挣多了.你们的宗教虽然有优点,却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们的不仅没有你们的缺点,还具备你们的种种优点,所以你们还是不行啊."

  关于科学技术,辜老认为,西方凡是都讲科学,追求逻辑,虽然有种种先进技术,但不会生活啊,迷茫啊,因为你们只用头脑,不用心啊.中国人就不一样了,别看咱们没什么科技成果,逻辑思维也不行,但我们有大把的心.我们用孩童般的感知去体会这个世界,所以我们青春永葆.我们凡是都讲心,讲感觉,唉,讲了你们也不会懂.

  很多洋人觉得,汉语是非常难学的.这就对了!知道为什么你们觉得难学么,因为你们不讲心啊!没有感觉,不对路,又怎么能学得会这么抽象的语言?抛开计算器,闭上眼睛,用心去感觉,是学习汉语的第一步...

  其实最受现代人诟病的是此书的<中国的妇女>这一章节.这也是我最想唠叨的部分.

  辜同志茶壶套装的概念,实在是让我鄙视.他说,纳妾无碍于一个男人被为绅士.男人要养家,奉主,报国,承担太多,太累,所以想纳妾来"摆放手",完全是可以的.作为一名真正的绅士,爱妻子,不是与妻子厮守一生,而是保护妻子,不伤害妻子的感情.而且中国男人的纳妾比你们洋人的一叶情好多了,因为你们只是睡一夜,就各奔东西,我们对她们负责任,所以娶她们回家.中国的妇女对于丈夫的纳妾行为应该支持的,因为要守夫纲,也是对丈夫的尊重.

  我忍辱负重,看完此篇,想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啊呸!

  话说都纳妾了,还口口声声地说爱妻子,不伤害妻子的感受?你以为养狗呢?哪个女人愿意与别人分享丈夫?你是分享包啊?爱情有别于其它的感情,因为它是具有排外性的,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现在你吃锅望盆又怎么不伤害妻子感情呢?西方的一叶情是不好,但纳妾就好么?什么是对她负责任?家里有老婆,还把她娶进家门,给她饭吃,然后天天睡她,这就是负责任?如果这个女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用来睡觉,你还会娶她进门么?如果不能,那么你娶她的真实目的也就一目了然了.什么负责任,只不过是幌子.

  文中还说,妻子应该支持丈夫纳妾,就跟西方的女人在丈夫生病时递上一杯牛奶一个道理.理你妹啊,递牛奶跟同意丈夫纳妾一个性质么?牛奶会跟你抢老公么?牛奶会想方设法吹枕边风,把你扫地出门然后扶正自己么?这个比方就好像在说,不小心踩到别人脚和故意拿刀捅死人一样罪大恶极,应该拖出去枪毙十分钟.说男人要养家辛苦,纳妾就成了理所应当的福利,那么女人也要操持家务,带小孩啊,那是不是女人也可以心情不好,出去发泄一下?

  洋人们对辜同志的这套理论很不理解,质问道:"渔盆是窝地."哦,不对不对,串台了."中国妇女怎么会同意丈夫纳妾?这在感情上也接受不了啊." 辜老辩解道:"这就到了中国妇女发扬无私精神的时候了.无私地支持丈夫纳妾是中华女儿的传统美德."瞧瞧,当说不出道理的时候就开始诡辩了.无私?什么是无私?无私就是舍弃自己地为他人奉献.但是,无私是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之上的.自发的无私,那是高尚;要求别人无私以利己,就是纯粹的无耻.

  所以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不,什么歪理邪说都来了,总之就是,中国的妇女好,非常好用,就像是一个贤良淑德的保姆兼无微不至的母亲兼呼之则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妇女地下的地位可见一斑.

  其实说到底,就是封建.

  lt;论中国的精神>一书的作者辜鸿铭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学造纸不假,语言怪才也不假,可谓博学多才.他非常自信,也有足够的实力支撑,并且在当时中国形象不佳的情况下,揭竿而起,顶风作案,奋写此书,也着实让人钦佩.但就我个人看来,此书不过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自负多于自信,其作者,更像是一个久居山林,不问世事的封建老学究,理论地不行,却看不到真相.

  辜鸿铭,一个值得我学习的语言大师,主子的好奴才,二奶小三的福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