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谷1》读后感100字
《風之谷1》是一本由宮崎駿著作,東販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新台币160元,页数:1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風之谷1》精选点评:
●比动画版nb好多好多,单行本集齐。宫崎骏作品里,总是女人比男人nb
●再重温经典 库夏娜 其实比娜乌西卡更有魅力~动画坑爹!
●漫画比动画的背景设定更宏大,但动画是更饱满更迷人的作品,娜伍思嘉,一个卡里斯玛型的女英雄。
●看着大叔的线我觉得我真肤浅,敷衍
●看完之后根本说不出话
●力荐
●史诗般的漫画~ 看了十年了,虽然不记得,却依然有种感觉印在心里
●十一年的连载,十一年的成长,十一年的经历。这部漫画完成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进化。拖得真久,但拖得值。
●绝!对!的!大!作!比动画深邃太多,动画只展示了前面三分之一的世界观,如冰山一角
●太沉重了。。。比动画的丰富太多
《風之谷1》读后感(一):这就是爱,大爱~
虽然是卡通动漫,但是哭的稀里哗啦,在“小姐”张开双臂用一颗真诚的心去面对敌人,当她全力拦截云母宝宝远离被污染的水源的时候,为了族人的安全,奋力的时候,当她站在那片金黄色的触须之上的时候,她是真正的自由者……
《風之谷1》读后感(二):风之谷的回忆
二十多年的时光里,很多当时深刻的记忆都堙没在时间的深处。仔细回忆也很难找到那怕星星点点,只是朦朦胧胧。
还有很多因时代久远,记忆模糊,深藏已久的问题,比如,小时候邻家老奶奶伸出手心里酥酥脆脆,酸酸甜甜味道的糖是味道什么呢?
儿时偶尔翻的爸爸的一本艰难晦涩的大书,里面记载着一只生活在火山里的鸟儿,鸟毛可以做防火的衣服的那种书是什么?
可是那些残缺的记忆,已经不足以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有时候想起来,颇觉遗憾。因为那里包含着我们最醇美隽永的过去。。。。。
那是大二的时候吧,翻看到宫崎骏先生的《风之谷》,看到那特有的有着通风口的飞行器,防沙的口罩,头盔,还有满头都是眼的王虫,一些记忆蜂拥而至,那本被翻了很多次起毛卷页儿没有皮的图画书,那些满头大眼颇为恐怖的大虫子,那时候不识字,还以为是月球上的怪物,飞行器是宇航器。。。。。所有的记忆最终化为心头的一种特殊感觉,这感觉埋藏在记忆深处,没有收到岁月如梭世事变迁的丝毫的影响。这一抹纯真倒影着那时候的我,似乎得似乎,我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它圆乎乎的小脸蛋儿,擦擦它吊在鼻子上还没擦去的鼻涕。。。。。
最终将我与十几年前那个玩儿尿和泥,听“红眼绿鼻子”吓得晚上不敢出去的小屁孩完完全全的契合在一起。这时候,才感觉所有的回忆并不是回忆了,它是我们真真正正经历过的,十几年前有个我,现在的我依然在。。。。。
《風之谷1》读后感(三):《风之谷》观后琐记
一个设定上的问题是:末世的一批精英想要净化世界,何不就先让人类绝灭,待净化好了再复活人类?反而是改造了人类,而且不彻底,让他们艰难地生活在世界上。
作品的结局摧毁了象征科技的陵墓,以丑陋的不死身、巨大而毁灭性的恐怖生化兵器来表征高科技(唯一美好的科技意象是秘密庭院,然而实际上是没有人性的冷冰冰),所以作品的基调是反技术的。
环保、反战、母性也是作品的主题。娜乌西卡和皇女在作品前半部分形成了很妙的女性形象对照。
娜乌西卡选择的道路,背叛了末世精英设计的路线图,追寻了自由与(发展的)自然。和对家长制、父权、神权、制度的反叛是一脉相承的,是众多文艺作品的核心主题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新生和独立。宫崎骏作品中女性形象都是相当独立的。
森林人被秘密庭院的主人称为弃火者。火是文明的象征,森林人选择了放弃文明归入自然的道路,在作品中他们是先知和力量的化身,大概是宫崎骏心目中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水与火最终的调和。
然而我以为终究不可能。
训虫师的设定是非常尴尬的,他们是森林人的半成品,文明世界的边缘者。既不能真正融入自然,需要依赖文明世界的供给,却又受到文明世界的厌恶与排斥。我觉得这个设定的存在丰满了作品的世界观,使其更显真实。世界本就不是黑白二元或理想化的,更多的人都是生存在夹缝之中。难以融入主流又不能独立的东西多着呢。
《風之谷1》读后感(四):风之谷诸神之四——圣僧
“诸神”系列到今天已经第四篇,而文章里的东西,除了简单的介绍外,大多也并非与原作中的角色紧密相关的。其实,严格来说,这些东西若被称为漫画评论未免有些牵强。但我觉得这些东西对大家看动漫是有用处的,更能领会到作品的魅力所在。
圣僧在《风之谷》中,代表的是“虚无”。
在神圣皇帝降临于土鬼的领域之前,土鬼是被土王所统治的。土王的姓是库尔巴尔卡,奇克克便是土王的后裔。圣僧们所侍奉的,便是那时土鬼各民族之间广为流传的宗教。当神圣皇帝带着不死的战士席德拉征服了土鬼各族,夺取了王权时,连带地将这教义也一并抹杀了。无数神像惨遭破坏,古代的神教被污为邪教。人民于是偷偷地将其中一部分搬移到沙漠中一块隐匿的绿洲掩藏,而成为了一处圣地。但时间的力量是可怕的,许多我们认为坚不可摧的东西,都有无法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爱情如此,信仰也一样。几代人之后,前来圣地拜祭的人越来越少了,直到最后,已无人膜拜。多年之后,又有一人来到了这里,羽翼蓝衣,俨然就是传说中的使者,此人就是娜乌西卡。娜乌西卡对于圣僧的意义是巨大的,他们几代人,放弃了尘世的生活,甚至放弃了光明来感受神,为的就是等待他们传说中使者。而现在,那个羽翼蓝衣的使者终于出现了,他们兴建这圣地,放弃一切而维护教义的行为也终于有了意义,风,终于来了。但这圣地也因随后而来的虫群而毁灭了。
生命,从最原始的单细胞开始,逐步进化到如今这个阶段,每取得一点哪怕最微小的进步,都是以无数个体的死亡为代价的。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神圣的。死亡是终极的裁判,是冷酷的仲裁者.生命都想逃避它的束缚,就像罪犯想要逃避法律的制裁一样。唯一不同的,聪明的罪犯也许会得逞,而死亡则绝不会失手.每个生命,其一生也许会经历太多的不确定,受命运摆布而哀叹世事无常,但唯一件事可以确定的,就是他一定会死。有的人甚至说,其实神创造的并不是生命,而是死亡,各种面貌不同的死亡,被我们称为生命的,其实就是死亡的不同形式而已。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虽然有时觉得不敢苟同,但也无法反对。不过,无论死亡是什么,我们现在终归还活着.活着就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吃到好吃的东西,追漂亮的女生。更重要的,还可以思考,可以想象,可以感受神的伟大和生的喜悦。总之,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可能。世间是或然的。生命中是充满着不确定的。但,正是如此,才有它的美丽。我们的眼,是或然的世界培养出来欣赏不确定中间现出的美的。所以,欣然接受生命中的痛苦、挫折;让孤独、寂寞成为朋友;在失败中品尝人生,以泪水洗刷伤口,舔干流下的血。
生命是旅程,为了我们的眼见识更多美丽的旅程。春、夏、秋、冬,仔细看,感受那长久的痛苦和瞬间到来又离去的快乐,抓住它存在过的痕迹,就像鸟儿飞过天空的影子!
《風之谷1》读后感(五):风之谷诸神2——玛尼族上人
对于写评论,我实在是很生疏。而且性格使然,想起什么写什么。所以大家看到紧跟在风之谷之后出现的居然是土鬼玛尼族的上人,难免吃惊就不足为怪了。不过我在写好风之谷后,第一个就是想写他。可能因为上人他同样是感受很深,对森林和虫怀有敬意的吧。
全书描写玛尼族的篇章也不是很多,粗略算来,提到的地方有六处,而上人直接出现的有三处,有两处对上人有侧面的描写,一处是玛尼族人民的处境。其实,严格说来,桂嘉这个角色也是玛尼族的,但是我觉得桂嘉这个人实在没什么可说的,所以对她不加以评论,留待他人。
所谓“上人”,就是土鬼的族长,一般由高级僧侣担任。土鬼诸侯国宣誓效忠于“神圣皇帝”,接受其直属僧会的领导。所以,一个部族的“上人”,其实也就是僧会利益在各部族中的代表。但在另一方面,各族的上人在管理本族事务上,也是有着很大的自由度的。虽然上人们大多身体孱弱,手无缚鸡之力,有许多还又聋又瞎,但他们是为了感受神的力量而经过长期修炼,拥有各种超能力的圣人,可以用神圣语和皇帝交谈,也能以意念传话直接将声音送到人们的心里,以意念移物,甚至死后精神也不会马上消失。所以,在上人初出场时,其瘦小的身形与土鬼众对其的毕恭毕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不知佛在那遥远又黑暗的未来世界中是否还能施展他的法力,但玛尼族上人的确可说是足以继承佛祖衣钵之人了。但,娜乌西卡真的值得被他如此守护吗?她又能将人类领向何方呢?这些问题,其实上人自己都没有答案的。他因为对自己思想的绝对自信,而完全信任了这个勇猛与慈爱混合的女孩子。那么,其实从那一刻起,他信仰的佛便已有了一个具体的形象。她有样貌,她会怎么去做,她需要什么……此时,上人“信”的已不是佛,而是“娜乌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