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挪威史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挪威史读后感1000字

2021-01-01 03:21: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挪威史读后感1000字

  《挪威史》是一本由[挪威] 迦马·乔·伯以森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8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挪威史》读后感(一):扫雷

  

1.页4行13:bödcr应为böder。 2.页22注释2:这里“日耳曼语”不准确,可以作“中古德语”或者“中古日耳曼语”。 3.页25行5:“撒克逊酋长维杜金德”应为“萨克森酋长维杜金德”。 4.页25行16:“埃里克于845年派人前往亚琛,洗劫了汉堡城”疑有误。历史上只有丹麦国王霍里克一世洗劫汉堡的记载。 5.页33注释2:《纪念不列颠的历史》应为《不列颠历史文献》。 6.页43行4:“侄子”应为“外甥”。 7.页49注释2:冰岛字母是á。

  《挪威史》读后感(二):轻松了解挪威的历史

  

法国历史学家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小国的理想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的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小国可以是历史中轻松自在的过客,而大国则注定是历史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挪威史》就是一本关于小国历史的书,这个小国不是从地域、人口、经济等这些层面来说的,而是从整个历史脉络的延续和复杂性以及对别国和世界的影响这一层面来说的。相对于四大文明古国,北欧国家挪威的历史线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分分合合,从历史的角度更加容易被读者所了解。

在谈这本书之前,我必须说明的是,我是站在一个大众读者,或者用我自己的话说,作为一个“吃瓜”读者的角度来评论的,观点也许会有所纰漏,也会有显孤陋寡闻之处,敬请谅解。在世界史领域,北欧五国的历史对我而言算是比较冷门的,说起挪威,本人只有一些碎片化的认知,对这个国家的历史没有一个连贯的了解,更多的是从影视作品或是游戏中了解到的人物形象,比如北欧众神、维京海盗、英雄联盟里的狂战士奥拉夫、fate grand order里面的血斧埃里克等等,但是这些只是恢弘的挪威历史中的冰山一角,作者以人物为切入,在书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挪威历史上各位性格迥异的“王”,在他们的故事当中了解到挪威的王朝更替和时代变迁,如果是因为影视作品或者游戏而对挪威史产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一定不会让人失望。

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本书的确做到了非常通俗,纵观全书很少看到比较深邃的学术性文字,更多的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现历史,有的故事甚至可以作为儿童睡前故事,而且全书配有丰富的插图,这的确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挪威历史。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适合大众读者了解挪威历史的书籍,你既可以说它是入门级的,因为文字很通俗易懂;你也可以说它是大师级的,因为它很系统全面。如果想了解挪威这个国家或者计划要到当地进行一次深度旅游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帮助你轻松了解挪威历史。

  《挪威史》读后感(三):关于挪威国王们的萨迦

  

以前常说,中国的二十四史是一部帝王史,在二十四史里有帝王的悲欢离合,有帝王的荡气回肠,还有富豪显贵的争权夺利。虽然常说,历史是由无数人创造的,但实际最大的推动者,依旧是这些掌权者,或者当权者。

这部《挪威史》也是这样,作者写史的角度是站在帝王脉细承继的基础之上,对于普通的人描写,其实只在第一章写到挪威远古人的时候,和近代挪威的时候稍有显示,主要的还是列王史。但就算是挪威列王史,挪威人的思维模式拿来与中国的历史相比较,也有许多不同且有意思的地方。

1. 传承自古老的民主思想

挪威的先人从进驻至挪威这一刻开始,他们的思想、行动就是自由的,他们也常常为了捍卫这种自由而努力奋斗。早期的挪威国王是由民众选出来的,更强壮、更勇猛的人来担任。他的职责是保卫其他人的领土,获得更好的收成,所以如果收成不好,或者天气不利于挪威该地人民生存的时候,这个倒霉的国王可能会被人民绑起来,献给上天作为祭祀的礼物。所以,当挪威人的王不仅要能征善战,而且要关心民众疾苦,更紧要的是,要足够幸运。因为不够幸运的国王会被民众拿来祭祀掉。这都之后的社会契约论十分相似,民众选出国王,给予国王战争、赏罚的权力,而国王相应的需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守卫民众,给予民众安定、富足的生活。君权民授,因此君主要对民众负责。

这种自由、民主的风气一直延续了下去,直到后来的王权逐步巩固,挪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以后,依旧存在。众多农民是自耕农,他们只需要缴纳税赋即可,他们不对国王做百分百臣民的义务,而当国王强硬要求他们成为臣民的时候,他们便奋起反抗了。这大概就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意义所在吧。国王统辖国土,却不能管束农民家中的事情。

2. 传承一系的君主制度

查看挪威史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不管这些王侯将相如何闹腾,国王永远是那一家在当。自从金发王哈拉尔德以后,历代国王在血统上基本上都与这位著名的国王有多多少少的联系。也许某些联系已经疏松到了新国王是金发王的七世孙的叔叔的舅舅的姥姥的二大爷的儿子这种,当然上述这类关系是我瞎写的,但在阅读过程中不难发现,侄儿死了找叔叔来当国王,或者舅舅挂了找外甥女婿来继承王位这一类的事迹确实是屡见不鲜。

后世在研究欧洲因何能建立君主立宪的民主制度时,曾经说过,有限的君权和几乎万世一系的血统让这种君主立宪的民主成为可能,因为有限的君权制度,使民众对于国王并不如中国的皇帝那般痛恨,对于王权本身也并不是十分的渴望。而不像中国,由于大一统的君主制度,导致君主权力高度统一,最后人人都恨不得自己能当皇上,自然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的口号。

而在挪威,君权从一开始就是有限的,很多时候,当一个国王并不比一个普通的农民开心多少,甚至时时要受到民众的问责,谁愿意去干谁干,最后谁也不愿意干,只能这一家子继续干了。而这种一直是一家子当国王的传统,让民众有了一种,天生就该他们家当王的想法,谁也不眼红他们当王,谁也没想过把他们拉下马。最后的结果就是,民众出钱把国王供养起来,国王仅行使几项有限的权力,于是到了现代,国王便越来越像个吉祥物了。这在古代中国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宋朝时期,其实是有点这个意思的,可惜元朝打断了这种进程,再到后来,明清封建专权达到顶峰,皇室的享乐与民众的疾苦进一步加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恩格尔系数过高,最后导致了整个封建君主制度的崩塌,形成了共和民主制度。

3. 与欧洲列国的关系

在中国的二十四史中,几乎见不到外交关系。而可能稍微有那么一点外交迹象的,便是最后也成了中华土地的一部分。最早的外交关系出现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络大月氏一起打匈奴,结果失败了。后来更明显一些的外交关系,是郑和下西洋,但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关系,只是一个宗主国显示威风,对下属国进行赏赐的举动。朝鲜与日本,属于与古代中国联系交往相对密切的国家,但是他们的王室、文化对古代的中国基本属于学习和朝拜的状态,并不存在平等的外交关系。

这当然与地理位置是相当有关系的。挪威地处偏僻,欧洲小国,与瑞典、芬兰等国接壤,没有接触或者独善其身是基本不可能的。更何况曾经有一段时间,挪威属于丹麦,这样的情况下,外交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宗教。基督教兴起以后,挪威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基督教开始由欧洲其他国家慢慢向挪威渗透。有的国王皈依了基督教,有的国王则反对基督教,但不管是尊重、信服还是反对,这种关系都影响着挪威当时与各国的关系。许多国王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被自己的民众推翻,最后不得不流亡海外,甚至跑到英国大不列颠去寻求投靠,然后再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再重新打回来。

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二便是已经提到了,皇室之间的斗争,胜利者留下来当国王,失败者就跑去其他国家躲起来。于是收留失败者的那个国家变成了挪威王的眼中钉,撕来打去一番之后,挪威王死了,于是那个曾经的失败者又卷土重来,成为新的挪威王,或者被继任者打败,胜利者重写与欧洲他国的关系,失败者则继续流亡海外,在欧洲各国间寻找庇护所。挪威与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无一定常数。所以最后,大家的结论是,欧洲各个国家之间说起来,就没有没打过仗的,没有不是世仇的,唯一的区别是,这会儿是打还是和。所以现在关系好,不代表着以后关系好,现在是世仇,也不代表着将来关系糟。这大概就是外交关系的一种常态吧。

  《挪威史》读后感(四):冰海硝烟

  《挪威史:从远古时代起》,400多页32开本,一册武侠小说的体量。

  黑底蓝纹渐变色冰海兽牙封面,内封硬壳暗纹白底墨色阴刻花体英文书名,开篇“世界的尽头”挪威北角版画插图,再配上副标题“从远古时代起”,入手直觉是蛮荒海盗发家史,挺适合睡前领略北欧古朴剽悍风情的感觉。

封面

  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本挪威裔著名作家迦马·乔·伯以森教授所著挪威历史文化题材作品可谓史书界的“故事书”,以萨迦传说“讲故事”的方式描述了挪威历史中那些戏剧性事件和特征突出的著名人物,语言生动,风趣幽默,读来好似在看历史课本的小字部分,各种有趣长知识。搭配上70多幅版画插图,看书时脑内小剧场自动演绎维京龙首船在冰海冲杀的场景,酣畅淋漓。

内封

  开篇古挪威人的民族,有点北欧版《人类简史》的影子,饱含知识又不枯燥,几页领略古挪威人起源。接下来是古挪威人的信仰,奥丁神族发展史一般的感觉,巨人伊米尔血肉骨骼毛发化为大地山川森林的故事与我们盘古开天辟地如此神似。远古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还真是东西南北大一统。

  后面按时间顺序,从外貌、性格、执政风格、宗教信仰、人物轶事等方面描绘了挪威列王图景,穿插重大历史事件和相关萨迦传说,叙事、对话、吟唱、评论结合,颇具传奇色彩。就是挪威人的名字老是重复,有时候分不清谁是谁。

插图

  至于列王事迹与这片土地上的权力纷争,作为看惯中华上下五千年逐鹿史的中国人,甚至觉得古挪威人的战争权谋还有点憨厚耿直。不过,战争是挪威人的职业,挪威人的神就是战神。好战、尚武、逞凶斗狠、劫掠成性的民族特征,倒是一以贯之地透过列王事迹跃然纸上。

插图

  信仰与宗教方面,作者虽是挪威裔,却将北欧诸神信仰描述为“异教”,批判其活人献祭的传统(这一点放当今主流社会也是要批判的),叙述时多用贬义词,比如挪威人民被铁血推行基督教后仍有少数人重回奥丁怀抱就被描述为“异教的死灰复燃”。对基督教倒是持肯定态度,将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国王在全国强行推行基督教的做法奉为文明开化的壮举。挪威史评价人数不足[挪威] 迦马·乔·伯以森 / 2020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挪威史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