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茶园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茶园读后感100字

2021-02-03 00:41: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茶园读后感100字

  《茶园》是一本由残雪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72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020-9-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茶园》读后感(一):124页 155页

  你晚上会做梦吗?当然是,正常人都会做梦。你白天会做白日梦吗?跟着彼得潘飞起来,跟着马良挥舞神笔,也都算白日做梦。不过这些都是童年的梦。 最近每天晚上看残雪老师写的短篇小说自选集《茶园》里的两个个故事。第一篇是《茶园》,开始不适应,也不太懂,可慢慢的却看上了瘾。 《建在山上的居民小区》里,主人公和哥哥爬呀爬,只能向上爬,下山就得滚下来。估计每个人都梦到过爬山,也是压力的一种表达。 《隔墙的那边》里,一个孩子对厨房那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走进那个世界,发现那边的梦幻世界里的人也在侧耳倾听厨房里的动静。这是一个梦,也是一个现实的写照。 每天看两篇故事,就像在梦里遨游,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还能找到童年可以无所顾忌幻想的快乐!

  《茶园》读后感(二):一个个谜,期待着打开你的潜意识

  “我的书,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残雪一度认为,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文坛上要绝迹了。

  这个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女作家,沉迷于用文字揭秘一个个灵魂王国,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是“不明觉厉”。

  我读她最新出版的《茶园》,那平静的语言、淡定的情绪下,却是一个个神奇古怪的场景,撩动着你脑子里那根许久不动的梦幻之弦。

  看残雪的小说,不同于其他,你无需抱着目的性的态度非要找出来点什么,而是把你的大脑清空,顺着她的讲述,眼睛扫过文字,注意最好是“扫过”,而不是一字一句地读,这样她所描述的梦境就会慢慢呈现在你的脑海,光影魔术一般,灵活游走,亦真亦幻,很奇妙。

  于是,她的一个个短篇小说,就像你的一个个被期待着打开的梦境,让你充分发动自我意识,总想在从没进触的领域再深入探索点什么。

  残雪的想象很大胆,小说里塑造了很多举止行为不正常的人,比如,《茶园》里的黄伯、《秘史》咖啡馆的主人等,这些人,越不正常,反而越让我们印象深刻,难以磨灭。

  残雪曾在《我的创作》中说:“大家的脚跟都站在所谓“现实”的小圈子里,视线自然难以达到某个隐蔽的地方。在那个地方,作者正在进行着自认为最真实的人生表演。”

  残雪完全获得了在那个“隐秘的角落”探索的乐趣,典型的潜意识创作作家。读这样的小说,对提升创造力、挖掘潜意识会有很大帮助。

  《茶园》读后感(三):人性的探索,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口中的“用奇诡的叙事将诗情浓缩,拨动心灵里面最隐秘的那些弦”会是如何的阅读感受呢? 《茶园》收录了作者残雪最新创作的17个小故事,各个短小精悍,却给人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新奇冒险一般。 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本书吸引人之处在于,在阅读时,我们会被故事中隐藏的内容所吸引,而无法自拨。这种感觉与阅读村上春树的书时相似。 残雪,是离诺奖很近的中国女作家。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高居第三,2020年位列第十。她的小说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吕芳诗小姐》《新世纪爱情故事》等。 拜读过残雪的长篇小说,那是一种煎熬的心路历程。这一次的短篇小说,看到了不一样的残雪,她创建了一个庞大而隐秘的文学世界,那里有每逢夜晚就要迎接赶尸鬼的守夜人,坚定的独身主义者爱上一个不存在的人,在高楼大厦间飞墙走壁的蜘蛛人…… 然而,残雪却说,她写的全是平凡的人,他们热爱生活而又不随波逐流,总是在追寻生命的真谛,执着地分析和运用自身的自由本能。 她认为,探索自己和人类心灵世界幽暗而辽阔的边界,以人物去捍卫和演绎平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歌颂每个人灵魂的复杂与不可名状,这便是她想写出的文学作品。 书中《家族的守夜人》这一故事写道:小蚊子心里想,大家都睡在马路中间,为什么他们这么害怕某些事?为什么他们尽管害怕,还是要用毯子严严实实地裹住身体睡在这里,坚决不回房里去睡?仅仅是为了在街灯熄灭之前不着边际地聊天吗?小蚊子的伙伴们所聊的那些事都很缥缈,但他们的态度是很认真的。 小蚊子的十万个为什么,难道你不想知道吗?他们是谁?他们在害怕什么?他们为什么要睡在马路中间?他们又在聊些什么? 这些答案只有残雪的《茶园》才能告诉你。其实我知道,但是不能告诉你,因为我的理解只属于我,而你的,只能等你看完后才知道。 人性,未必如我们眼见的那般,也未必如我们心中想的那般。好与坏,恶与善,现在与未来,一切都在变化。

  《茶园》读后感(四):没有一点绿色整日被浓雾笼罩的茶园,他却视为世外桃源,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祖母一起长大的13岁男孩黄石,被迫独自一人来到千里之外一个奇异、诡谲的茶场,这里的茶树和杉树都遭到白蚁的蚕食,全部死亡。而茶园的主人黄伯视白蚁如生命,死一棵树买一棵树的供养着这些白蚁,没有一点绿色整日被浓雾笼罩的茶园,他却视为世外桃源,这究竟是为什么? 《茶园》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女作家里,她的作品是被国外翻译出版最多的。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曾经说过,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残雪。 在这本书里面,残雪不止一次的提到表面现象这件事情,提醒大家不要看表面现象,要看事物的本质。 这让我想起孔子说过的,“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这句话。孔子认为,应该入仕就入仕,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做就继续做,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千万不要贪恋尘世的一切浮华,人生浮浮沉沉很多,切不可一条道走到黑,适应环境,心中有阳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 比如苏轼被贬到岭南,可是那么艰苦的环境,他始终保持内心的安定和宁和,写出了“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洒脱诗句。 每个人都渴望身心的安顿,生活的安定,都不希望远离故乡,漂泊无定,许多变故会让我们疲惫不堪,失望和痛苦,但是只要有一颗洒脱的心,和看淡一切的随缘,不管遇到什么环境,都能在心中开出花来,找到新的人生归宿。 是呀,本地没有依靠了,可以投奔亲友;环境不满意,可以适应环境;茶树死了,还有白蚁生存可以卖钱。每个生命能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这就是残雪的小说,需要透过灵魂进行探索,可能每个读者探索的都不一样,但是没关系,你绝对能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欲罢不能的读下去,思考下去。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残雪17个短篇小说,比如,《茶园》、《艳遇》、《秘史》等等,都能带给你视觉和感觉上的强烈冲击,让你去深入探索表面现象问题的深入答案。 如果你读懂了,也就面对了灵魂深处那个最隐秘的部分,也就明白了人生。

  《茶园》读后感(五):隔空,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残雪,获得过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曾入围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更是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高居第三,2020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前十。同时残雪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坛赢得众多赞誉。若是你再看看残雪的经历,你就会更加惊讶于她的成就。残雪在小学毕业后恰逢文化大革命爆发,便失学在家。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工人,开过裁缝店。 残雪在上世纪是以先锋作家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从那时踏入文坛直到现在,残雪行文从来没有因为想要获得认可而去迎合读者或是文坛其他人的喜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文学创作的标准。 《茶园》是残雪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共收集了17篇短篇作品。《茶园》仍旧体现她一贯的行文特点。于一些不起眼的文字中,营造出了一种令人诡异的氛围。让人在这种奇特的体验中,生出渴望读下去的感觉。 其中《我的大草原》一篇:文中的“我”,将读者带到了非洲大草原上的鸵鸟之乡。 “我”迷路之后,进入草原上一间小木屋, “我”和大草原的故事就开始了。最后 “我”竟然变成了食草者。随着一日日过去,与小木屋一直没有露面的原主人间的隔空对话中,“我”习惯了在草原上的寻寻觅觅的生活,渐渐融入到了大草原中。从最一开始的想要离开草原,到草原生活已经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满足。走不出草原不再令“我”苦恼,反而令“我”感到其乐无穷。因为,“我忽然明白,不是我走不出这个地方,而是我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它”。 这个故事中,残雪再次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亦真亦幻。使人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比如:我竟然成为了食草者,以周围的花草为食。比如:文中,神秘主人与“我”未曾谋面却有若干的隔空对话出现。这对话与其说是木屋主人与“我”之间的对话,倒不如说是“我”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读残雪的作品,真的比较烧脑。因为她的作品是有思想,有内涵的。你读她的文,必须静下心来,反复的研读。 诡异,烧脑是残雪文带给我的读文体验。而同时相伴而生的还有一些人生思考。 我们的一生 或许正如这篇文中残雪所言: “并没有什么确定的目标,但是一种意志在体内支配着我。也许目标没法先确定,要找到之后才会直到那是目标吧。”

  《茶园》读后感(六):天马行空,诡谲离奇,却逻辑缜密的短篇小说集——《茶园》

  

残雪,其人

残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 ,女,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

她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上榜诺奖赔率榜第三位,2020年再度获得提名,被誉为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中国作家。

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茶园》,其书

《茶园:残雪全新小说自选集》是作家残雪全新创作并精心挑选的小说集,收录了新创作的十六篇小说,分别是《茶园》《秘史》《海藻》《家族的守夜人》《艳遇》《戴公庙和妹妹的窗花》《古城墙》《建在山上的居民小区》《绝技》《隔墙的那边》《姥姥的小房间》《山蚁》《我的大草原》《幸福》《永生难忘的美食》《远游》《情人之路》。

这部由残雪精心编选的十六篇小说集会带你通往残雪所开凿的那个庞大而隐秘的文学世界。

《茶园》,第一篇小故事就会让你觉得太天马行空了,太离奇了。茶园,任谁去想都是一片绿油油的一望无际的,一个挨一个的茶树,那种绿会让你觉得一切很美好。可是书中的茶园是白蚁的天下,书中的黄伯种茶园,只是为了给白蚁提供吃的,甚至走很远的路给茶树浇水,也是为了给白蚁一点喝的。当一株株茶树被白蚁吞噬光,白蚁也会成千上万地死去。黄伯就把这白蚁收集起来,晒干了卖掉,换回收入。

《姥姥的小房间》,不是一个普通的房间,这孩子每一次进房间都有不一样的境遇,而她的哥哥姐姐进去却又是不一样,到底姥姥是什么人,小伙伴为什么说姥姥是秃鹫?

这一系列的故事太诡谲离奇了。

自得,其乐

“我用奇诡的叙事将诗情浓缩,拨动心灵里面最隐秘的那些弦,将读者带进那种最新奇的、冒险性的体验。这些小说虽然短小,但你必须高度集中你的精力去凝视,去冥想,这样才会有收获。”——残雪曾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

你看《茶园》这本书,一定不要固化于现在的思维,不要拘泥于自己原有的想象力,一遍看不懂就看第二遍,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在世界上那么受欢迎,甚至知名度高于莫言了。

  《茶园》读后感(七):在恐惧又温暖的世界里,感受不一样的人间深情

  

《茶园》开篇的小故事,就是一个处处充满了诡异的茶园,你听说过种茶树不采茶反而养白蚁的吗? 整个茶园里,没有一片茶叶,然而黄伯却指着茶树对黄石说:“你看见他们了吧,这都是茶的精魂啊。你今天早上喝的茶就是初生的那一拨,它们自愿献身,多么可爱!” 黄石看着那些时隐时现的白蚁,眼里流出了泪。 看到这里,我竟一点儿也不觉得晦涩难懂,反而明白了,作者通过这种独特的描写手法,更加让我们对亲情有另一种新的认知。 此书作者残雪,本名邓小华,长沙人。1985年发表处女作《黄泥街》,还有小说代表作《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五香街》《吕芳诗小姐》《新世纪爱情故事》等,迄今已有700万字作品问世。 而且她还是海外被翻译出版作品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也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 她的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美国著名评论家、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她不仅是被称为最接近诺奖的女作家,同时她还有另一个称号:“中国的卡夫卡”。 但就是一个这么有实力的作家,你却想不到,她只有小学学历。她从17岁参加工作开始,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个体裁缝,后来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渐渐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她所写的文字,从字里行间里,就可以感觉到是有多么容易感染人的情绪,一步步紧紧扣人心弦。 看她的书,你并不需要去带着什么问题去解读,而是跟随着她的文字脚步,读下去就好。 她所描写的意境,虽然初看觉得有些让人恐惧,但细评下来,却别有另一层意思。 从她的文字中,你很难找到她想要表述给你的,到底是什么。你所能理解的,完全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凭空感悟。 她曾说:“我在写作过程中没法考虑我的读者该是什么样的,因为我进行的是自动写作,是一种潜意识的写作,整个人处于一种真空的状态,把所有的世俗的记忆全都排开。” 由此可以看出,她写作是有多么的随性。 书中除了“茶园”,还有每到夜晚就要迎接赶尸鬼的守夜人,金色的孔雀,飞檐走壁的蜘蛛人,姥姥的小房间等故事。 如果你对此书感兴趣的话,不如可以去购买看看,相信你读完后,会发现自己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感悟到更多奇妙的思想。

  《茶园》读后感(八):用最诡异的方式表达最质朴的东西

  

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苏珊.桑塔格这样评价残雪。也许,你从没有听说过残雪,但国际上对他有较高的评价。她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是被国外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20年再次获得提名。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

她的新作《茶园》由十六篇短篇小说构成。读起来,你感觉很诡异,很离奇,甚至读不懂。当读懂之后,你又觉得有点害怕,细想之后,觉得有意思。茶园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关于童年的故事,也是一个神秘和恐惧的故事。

一直以来,黄石都和祖母生活在一起。但有一天祖母让他去找茶园找黄伯。祖母明明说着那是一个好地方,可黄石却感到了畏惧。其实,整个故事,读起来很害怕的。送到门口,祖母又嘱咐他要回来。黄石越走感觉越不对劲,读者越读也感觉越不对劲。

到了茶园之后,黄石才发现,这里和祖母说的一点都不一样。祖母说那是个充满阳光的地方。可黄石见到的却是荒原,没有阳光,还有很多白蚁,总之这里很可怕。但是,他却要在这里生活下去。

黄伯已经是一个老人,他给黄石交待完后事便离开了。而黄石要留下来,他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这里生活。

这就是残雪的作品,她擅长用荒诞、诡异的手法来创作。她曾说:“我用诡异的叙事手法将诗情浓缩,拨动心灵里面最隐秘的那些弦,将读者带进那种最新奇、冒险性的体验。这些小说虽然短小,但你必须高度集中你的精力去凝视,去冥想,这样才会有收获。”的确是这样。读残雪的小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就像《茶园》的黄石一样,你以为是一个恐怖故事。你以为茶园里有什么秘密。其实都不是。荒凉的茶园是真的。黄石的到来不一样,因为他代表了新生和希望。这便是残雪的高明。

读残雪的故事,你需要了解她的过去。童年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残雪从小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她的外婆是相信鬼神之说,有巫风习性。对残雪来说,神秘中带着恐惧。这段特殊的童年,影响了她的成长,也影响了她的作品。理解了她的童年,便理解了她的作品风格。

  《茶园》读后感(九):不告诉你真相的残雪:虽然看不懂她笔下的故事,却依然着迷

  知道残雪的小说集《茶园》,是听文友说起的,她说看这个故事很压抑,因为看不懂,像悬疑,像梦境,似真似假,但作者偏偏不告诉你最后的答案。 作为从小看抽象广告都能看懂的人,我不相信还有我看不懂的书,于是,我也加入了看这本书的行列。

  果然,第一篇《茶园》便让我郁闷了,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主人公在奶奶的建议下,要去一个黄伯的大茶园,因为那里有足够的太阳,可以治愈心理和生理。但是在主人公一个人坐着火车到了那里后,发现,黄伯并不是自己想象的威猛的样子,茶园也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绿意盎然的样子。 茶园里,不仅没有一片茶叶,树上还爬满了白蚁,而黄伯也早已经把茶园改成了白蚁园,晚上,还会睡在茶树下,听着白蚁们吃东西的声音。 明明是很恐怖的描写,但是因为书中人物的情绪,居然觉得黄伯的这个癖好,似乎没有什么不妥。 而且,这些白蚁还是对生命有选择的白蚁,在一段时间里,就会有一波白蚁集体自杀,让黄伯拿去卖掉,换取足够的生活储备。 主人公以旁观者的身份看着这一切,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这样的方式,这个时候,黄伯居然消失了...... 怎么样,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魔幻加悬疑,是不是在等待作者解开答案? 不好意思,故事到这里,结束了。真相是什么?只能自己去寻找了。 有人说,主人公在下火车的时候,火车发展了剧烈的晃动,难道主人公在那个时候已经死了?后面的故事不过是主人公在死之前的意识流? 也有人说,这些故事,难道是主人公在火车上睡着了,然后做的梦? 一千个读者眼里,一千个故事真相。 后面的十几个故事,大抵也是如此,有的故事,每个人的眼里,都会把不同的事物看成孔雀,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都会很幸福,我猜这里孔雀代表的是爱情或者是信仰;有的故事,把去一个庙里看作是厉害的一件事,而且每个人到了那里后,看到的情景都不一样,但去过的人,都会被当作是英雄,我猜这种行为,便类似于一种成功的代表。 等等等等,每个故事里,都需要你去猜,你也会情不自禁地猜,突然发现,残雪的故事,虽然让人看不懂,但依然令人着迷。 在作者接受中,残雪在去年就进入了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当然,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榜”,还特意去查了一下。 原来赔率榜便是在开奖前,让大家都来猜谁会夺冠,类似于赌球,去年的诺贝尔赔率榜上,中国作家残雪和余华都在榜上,两人还并列第十二。 今年,残雪再次上榜。 残雪本人的文章,在去年,便已经出版了多种语言版本,其中有11本是英语语种小说,3本日语语种小说,还有德语、意大利语等。 看来,残雪的故事在世界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我,在读了她的一本书之后,也想要探究其中,想必,这就是她笔下故事的魅力吧!

  《茶园》读后感(十):读残雪的小说,一半要读者靠猜

  36岁的美女飞子是个外冷内热的小学教师,她宣称自已是个独身主义者,内心却在渴望一场艳遇。这天飞子收到了一封匿名情书,飞子只瞟了一眼就仍进了抽屉,觉得这个写情书的人很无聊,并没有当真!

  可在此后的日子里,飞子心里却伤佛住进了一个人,她时不时会注意身边的人,揣测谁是那个写情书的人。

  而且从那以后,飞子脸上常洋溢着“春光”,给孩子们上课也更积极了,伤佛自己真谈了一场恋爱,真沐浴在爱情中。

  两个月后,飞子再也按捺不住悸动的心,按照情书上的地址,坐车从城南赶到城北去寻找那个“情人”。

  飞子赶到那,却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

  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那个写信的“情人”,可飞子却感觉自己真的爱上了这个人。

  这是残雪的短篇小说《艳遇》里的故事!

  读残雪的小说比较有意思的是,因为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直白,却有点像海底冰山一样,往往只露出一角,剩下的就要靠读者自己去猜。

  许多不熟悉残雪的人,可能会问这个残雪到底是何许人也?能把小说写得如此高深莫测。

  残雪本名邓小华,出生于湖南耒阳,父母在在文革中受牵连,从小与巫师外婆一起生活,小学后辍学,后进入一家街道工厂工作,做过铣工、装配工、车工,当过赤脚医生,开过裁缝店。

  看残雪的履历,就知道她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作家!

  她从1985年起发表处女作《黄泥街》,迄今已有700万字作品问世。代表作品有《五香街》《吕芳诗小姐》《新世纪爱情故事》等。

  残雪在国内虽然名气不大,但她在国外却很受追捧!看看外国人是如向评价残雪的:

  瑞典马悦然说:残雪这位女作家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

  美国 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残雪的作品在国外可谓大奖拿到手软,2015年获得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2016年入围美国纽斯塔特文学奖;2019年入围国际布克奖长名单。

  近年来,其在国内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她在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高居第三。

  有媒体采访残雪,她大方回应:去年进入英国博彩公司赔率榜还觉得有点奇怪,今年就觉得没那么奇怪了,“因为这一年里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的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正在逐步逐步地铺开。”

  残雪被誉为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喜欢用奇诡的叙事将诗情浓缩,拨动心灵里面最隐秘的那些弦,将读者带进那种最新奇的、冒险性的体验。

  她的小说短小精悍,你必须高度集中你的精力去凝视,去冥想。有时又像走迷宫,当你猜中作者的心思,你会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爽感。

  这大概就是阅读残雪小说的乐趣!

  最近我正在读残雪的短篇小说集《茶园》,里面有17个小故事,包括我上文提到的那个《艳遇》故事。读第一遍可能会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读第二遍可能会猜过七七八八,到第三遍就会有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原来如此的爽感!

  你读过残雪的作品吗?说说你对残雪的看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茶园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