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莎王朝》读后感精选
《温莎王朝》是一本由[英]汤姆·利文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温莎王朝》读后感(一):历史中的传奇王朝
每次去书店我都会去先逛历史类书籍区,首先是觉得历史真的很有趣,我并不觉得因为是在过去就和如今产生多大差距,过去有很多地方反而是值得我去学习的。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买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封面,书名配上封面给我一种很高端的感觉,所以就买来看并决定收藏了。后来了解到,原来温莎王朝这段时间还是一段很具有传奇色彩的王朝,总之像看英剧一般,很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如果这本书是一本单纯的历史书我肯定会看不下去,书中的细节还是非常多的,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作者介绍了英国王朝的几次更迭,一直到其离世,很多重要的事件都被挖掘了出来。我很佩服作者为什么能够了解到这么多历史的细节,没有这些事件我们也能够知道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王朝,但有了这些记录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英国人是很有代表性的,因为从历史来看他们就是一个高贵的民族,但书中的每个人物性格却又各不相同。
后来我了解到,从1917年开始统治英国,在此之前它还是另一个王朝。这里面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王朝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温莎堡,也难怪一开始觉得名字比较眼熟。它的第一人君主是乔治五世,后来更换了很多次君主,他们的家族实际姓氏不是温莎,而是韦廷。这个家族经过几代传承之后才在乔治五世那一代更名为温莎家族。主要还是因为其名字和德国有一些关系,当时跟德国的战争肯定是要避讳的,所以才改了名。
虽说生在这样一个家族肯定会十分光荣,但这条道路实际上并不好走,光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经历就足够我们回味。之前看过很多英剧,我也了解到这样规模的大家族都是有很多讲究的,尤其是婚配问题。后面就要涉及到继承人,权利的继承在所有地方都是会被人争夺的。维多利亚曾经被赶出过家族,不过几经波折之后又回来了,总之都是很有戏剧性的。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也不过都是普通的家庭,他们也需要学习和生活,也会犯错。一个帝国总会有它的兴衰,也正像封面上写的,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没有什么是长久永恒的。
《温莎王朝》读后感(二):从八卦中窥探英国皇家历史
在我认知里,历史书一般都比较严肃枯燥,但是这本书是个例外。里面框架分得很明确,从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开始,到当代英国王室(威廉和哈里),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历史片段,而每个片段连续,又构成了整个一串历史。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本书更多讲得是一些王室八卦,真正涉及到政治层面的比较少,但是对于我这样的八卦星人而言,这本书还是蛮有意思的。至少,对于王室成员组成、每个人的性格、喜好、生活等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于一个从未完整接触英国皇室历史的人而言,可以说,这本书是入门的选择之一。
书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维多利亚和其丈夫的感情。在我认知里,作为皇室婚姻,一般都是以利益结盟为主,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情。但是,书中所讲述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其丈夫是个例外,两人非常恩爱,以至于丈夫去世后,维多利亚消沉了很久。
另一方面,就是维多利亚的政治才能,女王的性格使然,造就了英国历史上的盛世,不过,这其中应该也有其丈夫的功劳,不得不说,她的丈夫对于英国国家治理很上心,而且也很有才干。但遗憾的是,他们的孩子,也就是之后的接班人爱德华七世没有遗传到优点。
对于普通人而言,很多都会羡慕王室的光鲜亮丽,觉得他们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时又有奢华的生活,但是,如果细细了解,就跟古代中国皇家一样,他们并不自由。行动不自由、婚姻不自由、交际等都不自由。英国皇室一向给人以保守的形象,对于皇家子女的言行举止也极为严苛,这就像普通人家的家教一样,往往有地位有学识的更注重孩子的教育。
对于皇室的小孩而言,他们是很缺少父爱、母爱的。因为自出生后,白天基本见不到父母,基本到了傍晚,才能见一面来探望的父母。与此同时,语言、艺术、文化等课程都需要涉及,到了成年,男孩子还被扔到海军等去磨砺。所以,生在皇家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总体而言,这本书适合英国皇室历史入门观看,毕竟语言简易且容易理解,一代一代讲下来,脑海里也有了基本的印象,对于后续深入研究会有很好的帮助。
《温莎王朝》读后感(三):别样的温莎王朝
本人一直对历史感兴趣,学生时代就特别喜欢近代史,有时候还会课本上的知识点产生疑问,会跟老师讨论。感谢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为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书-----《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让我了解了温莎王朝的另一面。本书的作者汤姆.利文是一名专职记者、作家。代表做有人物传记《对手---戴安娜王妃和伊丽莎白女王》,《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解释。经常在网上听到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消息,想不到竟然跟温莎王朝有关系。
我喜欢本书的第七章节,可能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次王子与公主般的世纪婚礼。戴安娜王妃是英国贵族的一名贵族小姐,她的母亲一直生女儿,全家人一直带她母亲到各种诊所检查,让小时候的戴安娜对周边的事物很敏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父母离异后,戴安娜跟自己的弟弟关系特别好,她学会照顾弟弟,更能体谅他人,也愿意帮助他人,对于小动物也十分善良,且动物越小她越喜欢。但父母的离异也让戴安娜心思细腻敏感,产生了一种不安全感,一方面她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她都喜于结交并乐于助人,对待家里的仆人也谦逊友好;另一方面,她格外的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赞许和亲昵,享受成为众人目光的焦点。毕竟父母小时候的离异对她的性格造成了影响,她个子高挑,皮肤白皙。在学校她更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校长给她颁发了克莱克劳伦斯小姐奖,以表彰她的善举和对学校的贡献。跟王子结婚后也是热衷于做各种公益活动。婚后的磨合让戴安娜感觉两人之间有隔阂,查尔斯性格内向,优柔寡断、毕业于剑桥大学,博览群书,热爱古典音乐,对艺术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又很向往乡村生活。戴安娜呢,高中辍学,缺乏文学爱好,喜欢和朋友一起打闹喧嚣,迷恋流行音乐,并在伦敦的五光十色中找到了更多快乐。最重要的是,戴安娜想要一个温暖的家,渴望得到重视。婚后十六年她遭遇了丈夫的背叛,只希望她能明白,要找一个懂她,爱她的人。女人这一生都会为情所困,得不到的就越想得到,把自己死死绕进去了。对于戴安娜王妃这个人,我觉得我们看问题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只盯着她的一些不足而把问题放大。
《温莎王朝》读后感(四):不一样的王朝家庭
翻阅中国历史,最显著的就是众多的家族王朝。各个朝代、民族历史伴随的是大量的家族王朝的产生,他们奢靡无度,三宫六院令人艳羡,他们掌握全国最大的权力,统领天下。这似乎就是我们对王朝的固有印象,而有一个王朝不是这样,那就是温莎王朝。也是我今天想谈谈的书——《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 这本书的作者汤姆利文曾经对英国王室家族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最后写出了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的《对手——戴安娜王妃和伊丽莎白女王》。他对于英国近代史十分了解,也在这本书中深度分析百年里塑造一个王朝的复杂力量。但他并没有把这些作为主要叙事部分,他采用全新的角度,开启一段帝国的独特之旅。这种特殊角度在于不用宏大叙事,但是在叙事手法上运用第三人称俯视角,使文章描述更具有客观性。没有宏大叙事更多的便是将描述重心放到“人”本身这个角度,王朝的发展更多的是人本身的发展,王族的每个成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叛逆心理,也有与王朝家族格格不入的地方。他们中有纵情声色的伯蒂,有上位不久辞位的爱德华六世,也有查尔斯王子这样完美教育体系的产物。这种教育体系是“孩子们就像笼子中的金丝雀一样,没有任何的自由”、“小王子整天都在做着没完没了的例句练习和语法填空;要不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数据、图标和地理名词”。看到这些我就是感觉和作者描述时同样的想法,就是落实到人本身。除此之外,作者还对于这个王朝的存续原因和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即1689年确定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成为一个国家荣誉象征,皇室家族就是要满足公众的需求,而他们很好制造了这一点,不断制造热点,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心。温莎家族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名、最富有和最传统的皇室家族,其地位仅次于罗马教皇,整个家族位于人类社会最古老的君主制统治的权力之巅,进而成为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家族。在这样的一些描述之下,探讨这个家族的神秘性就兼具传奇性与普通性了。 这样充满传奇与戏剧性的王朝,落实到每个个体的时候只是体现着每个王室成员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利文笔下更多的是二者兼具的状态,或许作者更希望的是落实到平常的家庭中,但这样地位的家庭又怎么近乎平常呢?
《温莎王朝》读后感(五):「勘误」三处作者的笔误
1939年 应该为 1839年1992年 撒切尔已经退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解散议会从何说起。去查撒切尔夫人年表也没找到所谓1992解散议会。爱德华七世的六十年单身生活?爱七一共才活了69岁!作者的几处笔误:
图一,1939年 应该为 1839年
图二,1992年 撒切尔已经退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解散议会从何说起。去查撒切尔夫人年表也没找到所谓1992解散议会。
图三,爱德华七世的六十年单身生活?爱七一共才活了69岁。
总体而言,作者还是以八卦和公众视角为主。王室的变迁着墨不多。
《温莎王朝》读后感(六):数出王室婚姻的闹剧
之前看这本书评价有一些负面信息,主要抨击的就是这本书不谈历史政治,大篇幅都在讲述王室成员的八卦。我是见不得负面评价的人,在淘宝一眼相中的商品,一旦看到几个负面的买家评论就想果断放弃。但当时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有救的,就算是王室婚姻,我相信它也可以讲的妙趣横生,就当小说看看好了。事实就是,如果你本来的期望在历史政治上,然后降低标准到了言情小说,如果言情小说的期望也没有被满足,那你的心态就只能微笑了,实际上这本书和帝国巅峰和与至暗时刻没有半毛钱关系,商品描述与实物不一致,我需要找个客服抚慰一下我受伤的心灵。 如果说存在即合理。那什么样的人适合看这本书?我觉得有以下三点需求的可以看:第一对温莎家族王室成员想要有大概了解。第二对王室成员的婚恋外遇情况想有全面了解。第三对温莎王室在君主立宪政体下主要承担的职责想要有基本了解。 这本书主要就在讲以上三点内容,但为什么只讲上面的内容,(酝酿一下同理心)这也怪不得我们的作者。因为王室的主要作用就是表演,他们的身份是君主,但工作内容就是个演员,优秀的君主就要努力成为流量霸王花,要想尽一切办法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在公众场合奋力卖笑、和蔼可亲。那么他们的花边新闻和现在罗志祥的时间管理有什么不同吗?炒作不过也是抓人眼球的一种方式罢了。从这个角度上说,八卦不是没有任何价值,因为八卦就是王室存在的价值。 除了一代一代婚恋毁三观之外,这本书还是可以看到温莎王室成员的苦逼感的,曾任查尔斯新闻官六年之久的波兰德这么评价查尔斯:“他总是生活在保护伞下,慢慢地成为他人地傀儡。他身上有种骨子里的低贱感觉,似乎总在卑躬屈膝地过活。”这话令人唏嘘。和中国的古代帝王相比起来,英国的君主没有实权,就是想有一番作为都很难实现,比如乔治五世,在一战时期一直积极参与军师谋划,而他的建议却一直被当成耳旁风。他们大多在社会公益事业和外交上崭露头角,因为万众瞩目,必须做好人民群众的先锋模范,否则就有倾覆的危险,王子和公主们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关爱,受到严厉的管教,要学习各种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除了万众景仰的社会地位,从现代幸福观来看这些王室成员其实非常不幸,戴安娜王妃还在丈夫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婚外情中患上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心理疾病。 令人咋舌的是,不管王室闹出多大的丑闻,女王与普通民众有多少无法逾越的距离,英国王室还是神奇地存续下来了,文中说温莎家族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有所改变,但书中的描写还是过于克制了,让人察觉不太出来。
《温莎王朝》读后感(七):书评温莎王朝中的世界VS世界中的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一页纸
莎翁一笔亦难尽
自古从来一天事
江山美人多少情
这是一本最好的书,也是一本最不好的书。
好的书,让人难忘;坏的书,让书难懂。
相忘于江湖,相忘于书林。
1 关于记者笔法。
在这本书里面,写到了几代温莎王朝的故事,有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浮浮沉沉。
记者写史记,汤姆●利文是一个,钱刚(CCTV)老师是一个,须一瓜是一个,古来今往有许多个……作为从央视CCTV<<新闻调查>>栏目走出来的著名作家,是一位记者型作家、作家型记者、记者作家兼备者。关于记者型作家的性质其实就是跨界,这,既没有夸大记者的作用,也没有降低作家的地位,也没有“埋汰”作家的江湖称谓,而是恰如其分地揭示了记者型作家“可出头可露面,可驾驭节目进程,可描摹人间百态”的实质。
从记者到作者到著者,他在情节的推动上使用了一些唾手可得的新闻素材,既使书本不那么枯燥,也使本书不那么单调,可见写书,也是需要一点趣味的。让读者感到轻松愉悦,是著书者的本职和天职。
2 关于代际关系。
《温莎王朝》一书中揭示的英国王朝的真相和内情,既真也实。瞭望也好,守护也好,作为写家的记者,在这里好好地就描写了几代王子公主和王后之间的代际关系,
如果我们设定作者写的不是野史轶事,而是大众视野中的可以认可、可以流传的史书。在此前提下,我们就可以说,《温莎王朝》这本书是一本温莎王朝历史的侧记,一本温莎王朝发展衍生的迭代史。
3关于爱情。
爱,是需要的。爱是大英帝国历史的协奏曲、润滑剂和玫瑰花。
查尔斯和戴安娜之间有爱吗,有,卡米拉和查尔斯之间有爱吗,有,
这些是小爱。若此,那么,大众公众对戴安娜的拥戴和热捧,何尝不是一种爱,一种大爱?
“温莎王朝”里面不乏灰姑娘和王子的故事,
灰姑娘遇见王子,爱上了王子的英俊、爱上了王子的背景、爱上了王子的伟岸;同样,灰小子遇见公主,因为美丽改变了灰小子的一生和世界。灰姑娘、灰小子的故事,让着本来有一些昏暗的尘世变得那么明亮、宽敞和清晰。
一花一世界。
世界如此
人生如此
婚姻如此
爱也何尝不是如此
好的继续看书
《温莎王朝》读后感(八):城堡里的普通人
第一眼印象
毫无疑问,《温莎王朝》光书的封面就是足以引人注目的。
这样的外观也一定是设计者花了不少心思才能出的来的满满的高级感,也是完成了一种对书内涵的外在表达——古建筑的旧花纹饰,红棕色的暖调与高贵神秘的靛蓝相交织,便是对帝国巅峰与黑暗最好的诠释。整体上的黑色调又配上银色的书名大字,明明讲述的是历史却也时时透着未来感,反光的魅力就在于让静止的文字仿佛也具有了动态的穿透力。
翻阅书间,便像是看着一个穿着棕褐色西服打着黑领带,手执银手杖,沉稳的先生迎面缓缓而来…… 这第一眼印象,像极了英国的绅士,宛如帝国的贵族。
城堡里的普通人
封面是很好看的,相信里面也不会太差。 从历史教科书里日不落帝国的称霸,再到指间这页温莎王朝的跌落,明明讲述了的是同样的人和事,确实是更平常的就这么入了“寻常百姓家” 翻开的第一页,序的题目就是“一个近乎平常的家庭”,而后目录里简洁轻快的得便将厚重的历史纷呈,跃然纸上。 作者笔下除了女王,除了陛下,也还有很多的父亲,很多的母亲,也是孩子,也是妻子;除了政治上的功绩谋略上的得当,也还有很多情感的任性,政治的无奈,教条的约束。他们也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享受权利,也履行着义务。
他们是皇室的家族,要满足公众的需求。无论是不断制造热点,满足公众好奇心还是到最后的亲民路线,拨开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让人们更多的了解,都是在努力地诠释这一理念。
掌舵者的风雨
古今中外,王位的继承与发展总是格外诱人,多少人的筹谋,不吝心血,才得以一朝功成。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无疑是一个黄金时代,可就维多利亚女王如何从女孩登上王位而言,这里面又有多少的逸闻故事多少人的努力才换来最后的顺理成章。个人的经历和成长总是连贯性的,历史也是,断章取义总是更容易加深理解的难度,只有知晓了那些亦或是不起眼的人生经历,才可以更全面的看待甚至解读每个行为下的所以然。这亦可以看成个人的性格的转变亦或是历史的转向埋下的深深伏笔。 历史最伟大之处就是在于它不会再改变,却能给每一代甚至每一个读它的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前提是,我们必须能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它。
在汤姆·利文的《温莎王朝》里我们刚好就可以从那么一个平常人的视角像看待一个普通家庭那样去看待这一家贵族,看看他们内部的风雨,也看看他们外部的飘摇。
《温莎王朝》读后感(九):换个角度看英国之《温莎王朝》
lue编辑
对于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而言,尤其是男孩子可能最为关心的就是国际时事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因,我们经常在新闻上能够看到类似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内政的无端干涉之类的新闻报道。可能在小的时候我们还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与英国和美国要连在一起说事,国际上比较大的行动不管是军事政治方面也好,经济政策也罢,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貌似都走得相当近。即使当欧盟成立之后,英国在欧盟这个大家庭里面与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的同心同德。
当我们了解了足够多关于英美之间离世之后,我们会惊讶的发现美国成立之初的大部分白人其实就是从英国过去的,当时的英国实力强大到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为什么到现在反而是英国当起了美国的小弟呢?
从政体角度来看,美国实行的是总统三权分立的制度,而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的首相制度。在英国我们能够看到英国皇室的存在,能够看到上下议院的存在。那么问题来了,英国的皇室在英国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在君主立宪制已经深入英国民心的近现代英国皇室是如何处理好与英国民众与英国政坛之间的关系的?这些问题对于国内读者而言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今天带来的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英国作家汤姆·利文编著的《温莎王朝》一书就将研究的视角对准了英国王室从20世纪初的一战开始的温莎王朝。
温莎王朝的存在可以说是见证了英国从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巅峰到日后衰落的全过程。我们通过了解这个经历了大起大落历程的王朝其实也对英国的王室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书作者从温莎王朝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一直到现在的后戴安娜时代的威廉和哈里王子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的王室当权者和普通人一样的烦恼,也能够看到作为象征性君主形象在国际场合中的角色扮演。如乔治五世上台之后面临的上下议院的纷争时的手足无措,王权和民权是如何进行激烈角逐的。作者在介绍乔治五世在位时的权力之争时就列举了在1910年11月19日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召集阿斯奎斯和克鲁威进行秘密会议的场面,两位大臣能够以辞职相要挟,迫使当时的国王乔治五世答应了他们的政治主张,这种场景可以说是相当令人震撼的。
当然在本书中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温莎王朝不同时期王室统治者在政治方面与上下议院,首相的各种交锋,也能看到王权在废与立之间的艰难徘徊。
相信通过本书的阅读,国内读者对于先进的英国王室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国内的举动都会更为了解一些!
《温莎王朝》读后感(十):《温莎王朝·帝国巅峰与至暗时刻》:王室家族的爱恨情仇
一个完全处在非政府体制下的王权体系,却是位于高度发展和成绩斐然的欧洲社会之巅,其命运的走势不由得令人感叹。温莎王朝是世界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王朝,这本书主要分为八大部分,主要是分别介绍了每个时期,从维多利亚女王到后代安娜时代的英国王室做了介绍。讲述了世界格局的大变动时期,温莎王朝在兴盛中历经残酷的战争和不稳定的和平,从一个帝国的巅峰时刻到不可挽回的衰落之路的故事。 本书作者汤姆.利文,书中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讲解王朝家族发展历史中的日常以及爱恨情仇纠纷等等,言语简单,笔调轻松,使读者更轻松地了解温莎家族的历史发展。 书籍的包装还是挺精致的,里面是偏黄灰褐色的硬皮封皮,质感也不错。另外,必须说一下。其实读完了整本书下来,我们确实能从中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温莎王朝的发展历程与英国日不落帝国那不为人知的一面,但是由于作者没有对英国历史的正面描写,主要讲的都是历史上每一位国王的一些私生活及家庭日常方面等,而且书中作者也应用了很多的文献资料,内容的真实性也有待考究,所以我觉得想要更多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历史的话,还是得需要多配合其他的书籍阅读。 比如说,伟大的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这应是英国一个工业、文化、政治、科学与军事都得到相当大发展的时期,亦伴随着大英帝国的大幅扩张时期。但是作者在书中关于英国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是如何做的,英国怎样赢得了战争怎样扩大经济能力等等这些问题谈论极少。反倒是说了很多维多利亚女王与爱人从相爱到离别等这些花边新闻琐事。应该说,整本书中谈及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如此,这让我们产生很多误解,对历史诸多方面产生质疑。 每个国王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这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对每个时期每个家庭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于梳理整个王朝家族也比较清晰明了。 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书中的内容很大一部分说的都是王朝家族的感情史、花边新闻、人物性格等等这些。例如温莎王室第一个真正的媒体明星爱德华八世,既位仅325天就签署了退位公告,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段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但历史上爱德华八世为何如此,当时的政治背景又是怎样的等等这些我们都不太了解,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个人觉得真的要多配合其他的资料参看,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去认识温莎王朝。 当然了,历史总是沉重的。如果你想从另一个不同角度去了解温莎王朝,想要一个较为轻松的阅读环境,就当作是一个个感情故事来阅读,这本书还是比较推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