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眼狗读后感锦集
《斜眼狗》是一本由[法] 艾蒂安·达沃多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斜眼狗》精选点评:
●上个月就看完了。太有意思了!
●3.5;一幅名不见经传的画如何高悬于艺术殿堂?以独特的视角和轻快的笔调画风,讲述了一个很适合拍成电影的故事——略带悬疑的爱情轻喜剧,不乏对卢浮宫收藏知识的普及。
●3.7,去卢浮宫的游客,不少人是冲着蒙娜丽莎去的吧。
●一段历经百般阻挠的恋情,一幅祖上传下的“斜眼狗”油画,一个自称“卢浮宫共和国”的神秘组织,一个睿智、亲切、温情的喜剧故事。
●只逛过一天的卢浮宫,既是珍贵的经历,也是巨大的难酬的遗憾。这辈子如果有机缘,希望能去卢浮宫做几个月保安,每天在里面翻着跟头溜着旱冰带着干粮尽情看个够。虽然是个有点戏说性质的小故事,但台词和人物好好玩啊,看得屡屡爆笑出声,近期读过最开心的一册!
●法国漫画的笔触就是轻松自在
●画风超喜欢,对白很幽默,可是看完总觉得缺点什么,作为特定作品,广告味还是多了些。
●同样是卢浮宫系列,但神秘组织的出现反倒削弱了真正艺术品的价值。
●☆“卢浮宫X漫画”跨界系列又一力作!当卢浮宫遇见漫画,一场“闭馆”后的秘密漫步,一幅籍籍无名的作品如何进入卢浮殿堂?卢浮宫如何关怀普通人的艺术梦想?
●just so so
《斜眼狗》读后感(一):精心去找卢浮宫最美丽的屁股
一段备受阻挠的爱情,一个略显“奇怪”的家庭,一个关于卢浮宫的神秘组织,一个荒唐的惊天计划,这些因素只为一个问题的出场铺就红毯——对于普通参观者而言那些传世杰作与不知名的画家的平庸之作是否真的有区别。每个参观者在涌进卢浮宫以后都竭尽所能地用一切方式去留下自己参观地痕迹,不管是用长枪短炮对着作品一通猛拍还是明知禁止还要去触摸雕塑的身体,只要拍过了摸过了就能向别人炫耀自己来过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受过艺术的洗礼和熏陶。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耐心去仔细观赏这些藏品,甚至连简单地了解都做不到。那些鼎鼎大名的藏品吸引绝大多数的参观者驻足观看,而它们身边的其他藏品均沦为陪衬。人们从这些藏品身边走过时连眼都不抬一下,这些得不到欣赏的大家名作和藏在幽暗阁楼里的无名之作又有多大的区别呢?只不过是被灰尘蒙住多少的区别罢了。抛去故事荒诞的外衣,也许只有最用心的参观者才能分辨出哪个才是整个卢浮宫中最美丽的屁股吧。
《斜眼狗》读后感(二):一点感受
比起古怪的画像,我好像更容易被法比安和马蒂尔德之间的互动吸引。比如怎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对方脱掉裤子,或者如何让一个愤怒的男人开心起来,比如谈论他额头上的皱纹是不是因为紧张。
巴鲁奇先生关于维纳斯的解说非常有趣。当然,当然,最有趣的还是被问“您已经喝醉了吗?”时候的那张愠怒的特写。
两位哥哥出现在展厅里的时候,让人难忘的地方是声音传来的画面是在巨大的雕塑之间传播的,所以你看到神情迥异的古希腊女神和男神们,说着带着方言的口音,宛如小时候去逛博物馆时候,假装明白雕塑心情的为他们配音一样。虽然没有眼珠,但是他们的表情真是太可爱了。也许正是如此,我才总是忍不住在书桌旁边摆上不同的石膏雕像吧,在不同的角度抬起头盯着看,总觉得他们的脸上是不同的信息。
很快地坐在图书馆里翻完这本书,没有像想象中纠缠于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博物馆的标准,或者艺术的标准。反而比较在意我们都是怎么和博物馆或者艺术品建立自己的联系的,博物馆从出现到现在也在不断被怀疑,但是我想,建立联系的谜团没有被解开之前,罗浮宫这样的地方就会永远存在吧。
《斜眼狗》读后感(三):《斜眼狗》是一个代表
书上说《斜眼狗》之所以能送入卢浮宫,是因为引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况:和把艺术品偷出卢浮宫的行为正相反,这些人想把一幅画作送进卢浮宫。
现实中绝对是有不少人想把作品引入卢浮宫的,因为这彰显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创作者的能力,收藏家的眼光,赠予者的声名与荣誉……只不过,这一件事的开端不会是一只斜眼狗,因为其艺术价值不高。
《斜眼狗》可以说是与卢浮宫气质相反的那些拙劣的作品的代表:粗糙的河边风景画、让人忍不住想为之穿上衣服的裸体画像、并不传神的人物肖像……
正因为《斜眼狗》如此拙劣,估计大部分读者看完简介之后的想法都是:这种东西怎么可能送得进卢浮宫呢,那个名叫“卢浮宫共和国”的组织一定是骗人的吧。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卢浮宫共和国”是个靠谱的组织,而《斜眼狗》也被永久挂在卢浮宫最负盛名的展厅之一。
也许就是如此的故事结局,才能更让我们对现实世界里卢浮宫藏品纳新的条件和流程感兴趣吧。而作者也很贴心地在后记中为我们讲解了一二。
《斜眼狗》这一图像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的灵动,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感觉到人物的情绪
此刻是如此地令人抓狂作者对场景的运用也很不错,他知道有些时候通过人物以外的实物来表现对话效果会更好。
在卢浮宫这样的地方,用雕塑来代替某一时刻人物的反应,是最合适不过了。
《斜眼狗》读后感(四):Une histoire sur le Louvre
这是一个关于卢浮宫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艺术的故事。
以下是本人阅读完这本书后的一些感悟
Un 艺术鉴赏之我见
如今参观博物馆已经是一项很普遍的文化活动了,在博物馆(本文“博物馆”统一指西方艺术博物馆)中欣赏艺术品的过程就是欣赏美的过程。这种通过直观的方式欣赏艺术(本文“艺术”统一指西方古代绘画及雕塑艺术)发现美,从而使内心感到愉悦的体验,叔本华解释为是柏拉图所说的理念。当人欣赏美时他暂时摆脱了意欲的认识主体,从而变为纯粹认知着的、不带意欲活动的主体,进入了愉悦的状态(见《叔本华思想随笔》 [德] 叔本华 / 韦启昌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4-4 )。
然而在你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博物馆看展,你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有所收获呢?我认为不能,因为具备相应的艺术知识对于欣赏艺术而言是必须的。艺术有它自己独特的语言,学习艺术的发展历史,理论知识,就是掌握这门语言的过程。掌握它并不能一劳永逸,但却能让你在欣赏艺术品时学到更多,感悟更多。
Deux 艺术品的价值之我见
本书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讨论了艺术品的价值问题,究竟谁可以评判艺术品的价值,一件艺术品是否是有价值的。我觉得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对同一件艺术品的看法都是不同的,专家们有优先解释艺术品艺术价值的话语权,但所谓权威观点终究只是一家之言。能决定艺术品价值有无的,能决定其是否为杰作的,我认为是时间。能经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依然能触动人心的作品我认为就是杰作,或者说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是杰作。即使在诞生之初无人问津,但因为它不只属于它所在的时代,而且还属于以后的更长久的时代,所以它的价值终会被人所认可,这是我对艺术品价值的看法。
Trois 卢浮宫之我见
我眼中的卢浮宫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是一座伟大的博物馆。从最初的城堡到现在的博物馆,历经八百多年的光阴,它见证了从卡佩王朝,到瓦洛瓦王朝,再到波旁王朝的几度兴衰。历代国王继承前任,薪尽火传造就了如今卢浮宫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也造就了如今卢浮宫数量庞大的藏品。时间的积淀造就了它的伟大,艺术的魅力使其永恒。
对卢浮宫我并不十分了解,因为我还没有实地参观过。我是从书本上开始了解它的,从《初见卢浮宫》(格格送给我的艺术启蒙书籍~),到《卢浮宫私人词典》,《卢浮宫-艺术与建筑》,《卢浮宫原来可以这样看》,《卢浮宫名画为何如此有趣》…从阅读中我逐渐对卢浮宫有所熟悉,现在它已成为我最想去的博物馆了(同在巴黎的奥赛博物馆和橘园美术馆也很想去)。
也许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参观卢浮宫也会是一个愉快的体验(博物馆内走马观花的游客的一员),但在有所了解之后再去参观卢浮宫,我觉得那将会是更加愉快的体验(依然是博物馆内走马观花的游客的一员)。艺术是有力量的,总会有些什么东西深藏于伟大的作品之中,就像总会有特殊的经历蕴藏于旅行之中。它能丰富内心世界,也能丰富人生。游览博物馆,于我而言就是一次与艺术邂逅的旅行,我期待着在卢浮宫中与艺术邂逅!
.S.如果真到了卢浮宫里面会有怎样的表现呢?随便想象一下,激动兴奋应该是肯定的,然后控制不住的话也许就进入了拿起手机拍照的模式(毕竟卢浮宫内允许照相),或者为了可以不虚此行利用有限的时间走马观花地转一圈(走马观花不是个贬义词)......但又想了下其实拍完照很大几率上过后不会经常翻看,走马观花看一圈很大几率会导致看了跟没看一样,什么都没有记住。所以先挑出我最想看的几幅画作列在下面,如果只有一个小时地参观时间,我最想看这10幅画(排名不严格分先后)外加古希腊雕塑展厅(其实感觉这样分配1小时也是远远不够用的)。
1.华托《西岱岛朝圣》
2.卡拉瓦乔《圣母之死》
3.雅克.路易.大卫《拿破仑加冕礼》
4.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5.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生平》(其实是组画了,算成一个有些小犯规了~)
6.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
7.柯罗《蒙特芳丹德回忆》
8.提香《乡间协奏曲》
9.委罗内塞《迦拿的婚礼》
10.伦勃朗《拨士巴》
《斜眼狗》读后感(五):这个神秘组织能帮你把画放进卢浮宫吗?
法比安,我们的主角,离艺术最近的男人——在卢浮宫度过了十五年的保安,眉宇间已略显乏味,他的女朋友却自由随性,无形中让法比安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他将参与一件足以使其重新审视人生中的规则、价值和权力的事:把女朋友曾曾祖父留下的一幅“斜眼狗”放进卢浮宫!(好了,其实是为了爱情)
法比安的好友,资深卢浮宫迷巴鲁奇先生告诉他,自己所属的组织可以帮他,这个组织就是——卢浮宫共和国。他说相比于暴露在阳光下,他们更喜欢躲在黑暗中,默默影响决策。然而这种组织确实存在吗?为什么要帮助法比安?和法比安一样,我们此时也是一头雾水吧。
于是法比安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开始了解这个神秘的组织。其中每个人都和卢浮宫有着不解之缘,比如这对情侣——在除此外的其他地方没有欲望。
以及“飞车男子”能用最快的速度16分钟穿越整个卢浮宫—在测试了轮胎和工具的不同特性后,选出了最快的型号。
当然也有把卢浮宫视为灵丹妙药,或者把这种关系当成秘密的人。
“卢浮宫共和国”接纳了法比安的请求,脑回路实在是无法辩驳——
“和把艺术品偷出卢浮宫的行为正相反,这些人想把一幅画作送进卢浮宫。这种想法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不是吗?”
那么神秘而脑洞大开的组织,真的能随便把画放进卢浮宫吗?作者会选择怎样收尾才能在现实和虚构中保持平衡?
————————————————————————————————————————————《斜眼狗》是“卢浮宫X漫画”系列之一,去年同样是“后浪漫”出版谷口治郎的《卢浮宫的守护者》也是此系列佳作,后续仍有其他“卢浮宫遇见漫画”的计划。
《斜眼狗》的作者艾蒂安· 达沃多(Étienne Davodeau,1965—)是法国漫画家。他出身工人家庭,作品多关注平民生活、工人阶层和社会议题,风格平实,擅长将小说叙事手法与现实相结合,注重塑造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百态,平凡朴素中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本书获得了2014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官方选择奖”和2015 年德国慕尼黑漫画节“最佳欧洲漫画奖”。
漫画家在后记中还放上了现实中,能够左右卢浮宫展品的人物和机构名单,原来也只有22人。还说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自行决定把一个作品放进卢浮宫。所以像“卢浮宫共和国 ”这样的组织在漫画中有怎样的发展,他们能帮你把画放进卢浮宫吗?请带着这样的期待找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