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读后感精选
《植物园》是一本由[法]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植物园》读后感(一):关于植物的八卦趣事
我用了两个小时后读完《植物园》,仿佛走进了一间奇妙的大花园,像爱丽丝一样一头撞进了兔子洞,里面各种叽叽喳喳的植物像巷口的大妈——她们知道所有植物的八卦,并且认为你也是他们中一员,可惜,大多数的植物,你不认识,他们说的大多数事儿,你也闻所未闻。
这是另类的科普,而它的主角是植物。
你会发现,它们有自己的生物钟,有自己的脾气,有的甚至有些残忍,会吃掉昆虫。它们很古老,在这个世界还没有人类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存在了。
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位有趣的法国作家,1973年她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就像她笔下的植物,尽管需要扎根土里,也想着乘风去旅行。写这本关于植物的书,纯粹是出于爱好——话说看看她的履历和写过的书,哪一个不是出于爱好呢?200个植物八卦,涉及400种植物,源自植物学著作、神话传说到学术论文、游记散文。在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眼里,植物是一个个“有着不可思议个性的小东西”。就像宠物,不但能读懂你的一切,还能被你读懂它们的一切。这里是她的私人花园,又不是她的私人花园。她写这些“迷人的小东西”有点东一榔锤西一棒槌,好像想到哪就是哪。我们可以读得很轻松,但是实则,知识含量可不低。
从凌晨两点到晚上七点,从圆叶牵牛华到紫茉莉和羽叶洋葵准点开花,从下午四点到晚上七点,从旋花到罂粟,它们准时开花和闭合,拥有着人与动物一样的生物钟,当然,如同人的生物钟会紊乱一样,它们的生物钟其实也会紊乱的。不过,大多数时候,你可以按照它们的时间来校准钟点;宫斗剧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麝香总是致人流产,其实还有“花中色鬼”这种植物的存在。在还没有化学制剂的过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特性果然也是能做些坏事的。比如,射程能达百米的响盒子,我们虽然没有见过这种植物,但是想想豌豆射手,也非凭空想象——植物能干的事情可是真多啊。
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每公顷森林每年的积水量为3000-7000吨,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个数字是如何的出来的,但是想象一下这个惊人的数字。如果没有植物,世界将干旱成什么模样。很多植物还可以清理被污染的土地,大多数时候,我们认知动物是有生命的,但是,似乎植物的生命能量被漠视了。
小时候就发现经常被称赞的植物长得会特别好,在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笔下,植物会和你交流,它懂你,前提是你也要懂它,它不但不是随便的花朵,还是可以随意行走的花朵。有的时候它们会发光,有时候它们还能去除臭味,它们的八卦也很迷人。这些小故事,适合讲给小朋友。让他们早早知晓,生命有很多形式,而这些看似静默无语的绿植,你不知道它们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神奇的不可思议的生命。
《植物园》读后感(二):植物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如果你玩过那个大名鼎鼎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就会发现这本书的语言似曾相识,它对每一种植物的解说就像游戏里的植物图鉴一样,带点冷幽默的诙谐与风趣。
记录以下我觉得有趣的点分享一二:
1 譬如你可以知道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一株大约有8000粒种子,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你会发现这种植物会抓住一切机会占领荒地。
2 你也可以把蔷薇虫瘿塞在枕头下,这样夜晚的梦境可以预知未来。我准备下次见到蔷薇树瘿时要采来试一试了。
3 传说总是真真假假,譬如我在湛江海边曾见到的藤本植物海红豆,也叫鸡母珠,这里说它具有预言功能,更重要的是一颗豆子即可能致命,尤其在将它制成手串的过程中需穿透种皮,吓得我原本打算用来做手串的种子都不敢轻举妄动了。
4 耧斗菜可催情,大概情人的院子都该栽上一棵,在缠绵缱绻前准备小瓶插花好。
5 我向来知晓凤仙花是会弹射种子以追求远方的,却不知碎米荠,鹰爪豆,红花羊蹄甲,响盒子(hura crepitans)也会射击。
6 印度芥菜可以吸收金属物质,用于净化被污染的土地。相对于许多种化学手段,植物清洁是更安全永久的手段吧。
7 一直以来的困扰,为什么有时不经意间碰到荨麻会被扎到,而刻意用手去碰荨麻时却又并无反应,这里终于得到了答案:即荨麻扎人的原因是荨麻的植株上长满小刺毛,这些刺毛内含有甲酸,刺毛顶部非常脆弱,不小心破裂后会变成皮下注射器,教你疼痛难耐却又摸不着头脑。而破解荨麻之痛的方法就是用野芭蕉的汁液涂抹在疼痛处,不久即可缓解。我已委托云南山里常会遇到荨麻的朋友有机会来检验这个是否属实了。
8 莲花是梧桐的近亲,木瓜和卷心菜类似,玫瑰和荨麻基因差不多。
9 美丽月见草会杀死小豆长喙天蛾。解开了我多年前看到的一个现象产生的困惑。
10 梣树的树枝是可以治病的魔法棒,梣树叶子可以让你梦到未来。有机会见到我也一定要修习一下这个魔法。
11 你还可以在秋天时去寻找鬼伞菌,在他们变黑腐烂的阶段,采摘后,放入加有丁香的蒸馏水中煮沸,过滤后就会变成优质的墨水。
综上所述,你可以看到这本书简直是一本魔法+巫术大全,但又不仅仅如此,还是有许多植物的冷知识可以为你的生活解惑,可以作为魔法师初阶入门教材,适合对植物感兴趣的伙伴阅读。
《植物园》读后感(三):关于植物的秘闻
古时候,有人写书不事体系,“有所得辄札记别纸,积久遂多”,发箧理董,排比成书,是为笔记体。翻这本《植物园》,蘧然而觉:这是外国人写的笔记体之书。
看法文原名,应只是“植物园”三个字;中文版多了个副书名:“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作者在自序中也说:“我把脑海中记录的各种趣味整理出来,写下此书。”可以想见,虽然整本书都在讲植物,但它并不是纯粹的科普著作。作者是好奇之人,将趣味放在了第一位。
由此我们可以知晓许多奇妙的事:
广岛被原子弹轰炸之后几星期,在离爆炸地仅800米的废墟里,一枝夹竹桃绽开了花朵;
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地附近,一棵柿子树竟然存活了下来;
向日葵可以用来处理放射性污染,其根系和茎干吸收铯、锶,含量能达到水里的数千倍;
欧洲殖民者前往新大陆,车前草种子附着在他们的鞋底和衣缝里,也一道抵达,并在美洲生根发芽;
欧洲殖民者捕猎河狸,将其皮毛带回欧洲,而月见草的种子夹在其中,开始在欧洲生长;
……
我觉得最好的是“咀嚼的故事”:
当第一批欧洲人登陆美洲后,当地的印第安人注意到他们有口臭……“文明人”与“土著”相遇,散发着臭味的却是“文明人”——真是天然的、绝妙的讽刺,似乎有着无限的若有如无的意味。
作者好奇,远在中国的一件近时新闻,也被她注意到,并记在书里:
2011年,中国江苏省的农民听到类似炮击的声音,不料竟是西瓜炸裂了。为了让西瓜快速生长,他们使用可调节植物生长的氯吡脲,最终致使50公顷的西瓜纷纷炸裂。但为何氯吡脲会导致西瓜炸裂呢?真相无人知晓。在网上搜索一下,还能看到当时的新闻。然而说“真相无人知晓”,恐怕就是好奇而止于好奇了。其实西瓜炸裂,只是因为瓤长太快,皮长得太慢。
2011年的新闻有时感觉,作者的好奇未免太过。像植物识别罪犯、植物有情绪波动、植物预见未来、蛋白质声音增产等等,都如神棍江本胜的“水知道答案”,本不应出现在这样的书里。有些说法,如“蓝藻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祖先”,将荧光蘑菇称为“会发光的植物”等,也不无可商榷之处,这就与作者的非专业背景有关了。
《植物园》读后感(四):植物真奇妙
文 | 海蓝蒲雨
在路边薅一根狗尾草,用另一根狗尾草绕上去,就变成了一只毛茸茸的小兔子,在我小的时候,狗尾草成为了引领我喜欢上植物的“小家伙”。再大一些,夏天夜来香花开,鼻尖总是萦绕着丝丝清香,把它的花儿摘下,连着花朵的地方有叶子的筋,轻轻地把筋扯下,拉长,搭在耳朵轮廓上,就变成了一只独特的耳环,轻轻摇曳,特别有风情。
年幼时期,植物的诸多可爱和有趣儿,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想要拥有一家私家花园,春夏秋冬都可以赏美景。《植物园》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跟我一样,也是有如此梦想,她深入到植物里面,发现了植物各种不为人知的奇闻异趣,便写了这部妙趣横生的《植物园》。细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原来,植物竟然如此奇妙!
事实上,《植物园》里的内容可不简单,虽然看着页数并不多,但是内容绝对有含金量。特别是对于喜爱植物的朋友们来说,简直进入了美妙的植物天堂,某些看似善良的植物实际上“暗藏杀机”,某些远在异国他乡的植物依靠着自身的智慧,在远方播了种并且入乡随俗了。爱听音乐的某些植物比不听音乐的某些植物产量要高,这可是有科学依据的……这些故事,都藏在这位法国记者写的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里呢。
一提到太湖,就不得不说道蓝藻。太湖和蓝藻好像成为了密不可分的“小伙伴儿”。只要一到夏天,蓝藻那股挥之不去的味儿就能够远远地飘过来,让人皱起眉头。让我惊讶的是,蓝藻竟然是地球上最最最早的第一批植物,而且它们还让地球产生了氧气,天地分离。现在人人讨厌的蓝藻,竟然是人类的“大功臣”,着实让人跌破眼镜。
一提到菠萝,酸甜可口,基本上没有人不喜欢了,唯独英国国王路易十四不喜爱他,他还下令把菠萝驱逐出去。当时我可是异常疑惑,为什么路易十四不爱吃咬下去一包甜水的菠萝,难道他不爱吃甜食?看下去我才知道,原来他下嘴啃不了菠萝的皮!逗得我立马哈哈大笑了起来。这种植物趣闻,太有趣儿了!
植物会沟通,会交流吗?在我们看来,我们伸长了耳朵,也没有听到任何交流的“声音”。而有些研究人员依靠了实验研究了茴香和辣椒的“小秘密”,植物们能够听到植物间在底下发出的“声音”,并且对声音产生反应。哟,有点儿神奇!
还有更神奇的植物,它们能够对“谋杀案”做出“恐惧”的反应,犹如目睹了谋杀案的人们一样。人们做了一个实验,“凶手”杀死了一株植物,被其他植物们“目睹”了,组织的其他人们走过去,植物们没有任何电波反应,唯独凶手走过之后,植物们的波动反应强烈,依靠这样的波动,抓到了“凶手”。所以说,植物是有感知能力的,也有记忆功能,它们既不能喊,也不能躲,遭遇到了“灾难”只有恐惧。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实情感”后,面对可怜兮兮的植物们,我们还下得去手吗?
伴随着夏日微风,鸟叫虫鸣,植物带来的丝丝清凉之意扑面而来。带上这本有趣儿的书,去看看绿意盎然的植物,去闻闻飘散着清香的植物,去听听“思言蜜语”的植物,去感受拥有着非同凡响的植物,带着一颗愉悦的心,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植物之旅!
《植物园》读后感(五):览植物奇迹,赏绿色诗意
前阵子在院子里种了几株紫苏,随后发现了两桩蹊跷事:紫苏植株到了傍晚就垂头丧气,以为晒蔫了难以存活,谁知到了第二天早上太阳一出来又昂首挺胸了;紫苏叶子上总有洞洞,知道怎么回事吗?我连续两天起了大早才破了案——原来蜗牛喜欢吃紫苏。我把我的发现告诉儿子,勾起了小科普迷的兴致,他马上给我讲了大王花的故事作为回礼。我俩沉浸在植物的神奇世界里,不能自拔,可惜说不几个来回,就语穷,只能扯出植物大战僵尸里面那些假想植物的等级和大招来草草收场。直到看到《植物园》这本书,看到封面上“关于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的宣传语,我们对于植物的猎奇兴致终于有了归处。 一本《植物园》,真的可以满足我们对于植物世界无奇不有的好奇心:不看不知道,植物真奇妙! 你知道会射击的植物吗?不是豌豆射手、西瓜投手、玉米加农炮那些啦,是真的植物!凤仙花弹射种子掉落在几十厘米以外的地方,碎米荠射程可达2米,鹰爪豆3米,红花羊蹄甲15米。这都不算什么,射程记录保持者——长在圭亚那森林里的响盒子,果实成熟时爆炸射击可至百余米远。 你知道会准点报时的植物吗?马来西亚中部有一种叫星果木的小型灌木,花芽绽放在凌晨3点,花瓣掉落在下午4点。果实需要36天成熟,然后爆裂弹射种子也是在凌晨3点。 你知道会感知情绪波动并可用于探案的植物吗?龙血树的叶子接通测谎仪的电极,用火柴假装去烧它的叶子,电流计会做出反应。在一个实验里,6个人按照纸条授意,暗地里破坏植物。当主谋经过时,植物的“惊慌失措”可以通过电流图线表达出来。警察用龙血树的这个特性初步圈定了罪犯,进一步侦查果然验应了 。 《植物园》里的精彩远不止这些。除了这些特别的植物的特别之处,还有一些与植物有关的传闻故事。比如夏娃偷吃智慧树的果实,剩下的果核被亚当吞了,卡在喉咙里。男人的喉结由此而来。再据说达摩禅师坐禅时打了瞌睡,于是割下自己的眼皮以保持清醒,然后被丢弃的眼皮在地上长成了茶树。 《植物园》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一位法国的作家和记者。她最了不起的举动是在1973年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可能读书、旅行打开了她的视野,环游世界见闻传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也一定是查阅参考了很多文献资料,在这本书里,科普文、传说文、逗趣文、八卦文无缝衔接,妙趣横生,让我们惊喜连连、忍俊不禁。 书里也散发着风趣幽默和神秘气息,安妮在这本书里还穿插了“祖母语录”小版块,貌似忠告教诲,实则也是些有趣的小Tips。比如,语录里说:“到了月底,一枝黄花就会大显身手:将其拿在手中,它就会转动起来,最后指向藏有金银珠宝或矿石的地方”。 我也特别喜欢《植物园》里精美的插图,仅仅用了清新的植物绿色,就为我们勾勒出芬芳、清凉,还有唯美的诗意。 如果说,32亿年前的蓝藻以伟大的“光合作用”开创了生命力的先河,4.75亿年前的阿曼苏丹发现的孢子成为了世界上可鉴的最古老的植物。 植物活着的时候为地球提供氧气,为我们带来了光明。植物死后,融为土壤,滋养新的植物。植物为人类提供食物,吃了植物的动物也成了人类的盘中餐。
那此时此刻,衣食无忧的我们,茶余饭后,翻开包罗万象的《植物园》,就是在看一场妙趣横生的植物界大选秀。随着书页的翻动,体味每一个生命奇迹带给我们的绿色诗意。
《植物园》读后感(六):植物的奥秘知多少
记得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植物,就是大自然送给人们的情话。”
且不必说郊外恣意盛开的野花,也不必提植物园里娇艳可人的珍惜品种,就从日常生活来说,就可以看出,植物与人类总是密切相关的。
法国女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在她的最新作品《植物园》里,为我们讲述了植物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在本书的序言部分,安妮讲述了这本书的缘起:因为要打造自己的私人花园,所以,安妮才走进植物的世界,随着她对植物们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她眼中的植物们便成了“有着不可思议个性的小东西”。为了能对这些植物朋友们了解得更多些,安妮不仅翻阅了大量植物学著作,而且那些关于植物的神话传说,也成了安妮的心头好。而这本《植物园》,正是安妮为植物们撰写的一个个奇趣故事。在这些关于植物的奇闻趣事里,我们能了解到不少关于植物的秘密。
在这本《植物园》里,植物们化身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精灵,它们有感情有思想,而这些和植物有关的小故事,则是严谨又不失趣味,不仅兼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而且还富有文学性。书中讲述的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有些非常具有颠覆性。比如说,在我们的常识里认为,植物是没有情感和思想的存在,但是,《植物园》里却记述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植物不仅有情感和思想,而且还有自己的个性,植物们相互听音乐,旋律优美的音乐能够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在我们的固有观念里认为,植物是一种低等生物,但是,安妮却在《植物园》里描述了一系列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我们了解到,植物其实是具有神秘智慧的一种存在,比如说,为了能够成功授粉,植物们使出浑身解数,或是借助风力或是借助昆虫来完成授粉,让生命延续下去。
对于植物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能够开阔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那些对植物学并不了解的读者,则可以一边阅读书中的故事,一边了解植物知识。书里介绍的这些植物知识非常冷门,而且也足够有趣,最关键的是,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会产生这样的感触:啊!原来植物的世界竟然是如此神奇!
作为一本植物学方面的科普读物,本书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的叙述方式,非常活泼有趣。比如,作者把植物的根系比作微型计算机,会存储并解读周边的环境信息,植物的根系,能够根据土壤的结构、营养成分和湿度等信息,自行调整植物的生长速度;再比如,作者为我们解释,为何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果松,又被人称为“寡妇树”,她说,因为大果松的果实重量可达3公斤,当大果松的果实掉下来时,足以把一个成年男子给活活砸死,而这就是“寡妇树”这个不太文雅的名称的由来。
在作者看来,植物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最好馈赠。正是有了植物存在,我们的地球才充满生机。地球上有各种美丽的花卉,还有造型奇特的草木,而我们往往只是因为某些植物具有药用或食用的功能,才会关注它们。其实,每一种植物,都有一段甚至更多的传说,而通过这本《植物园》,我们不仅读到了与植物有关的传说,更会由衷地感叹道:植物世界真奇妙!
《植物园》读后感(七):我们坐在田野里,听奶奶说植物的故事
在我小的时候,我对身边的花花草草充满好奇。但是在那个时候,家中比较贫穷,温饱都成问题,精神生活就不会丰富都哪里去了。这种精神生活贫乏的体现就是家中没有书,而且,我父母也不会买书;因为不认字呀!
好在奶奶,是一个爱说故事的奶奶。她不但讲述了全村人的爱情故事,也告诉了我许多花草的故事。比如,你不能踩花,这样你生孩子会难产;彼岸花是通向地狱之花;枇杷叶熬汤可以治疗咳嗽。 这些故事我大都已经淡忘。直到看到了《植物园》这本可爱的书籍。重新唤醒了我遥远的记忆。
《植物园》的封面书中不仅介绍了400多种植物,200个不可思议的故事,其中还有个框架叫做“祖母语录”,这简直是为我奶奶量身打造的。虽然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人编著。但考虑到此点,我不禁感叹,祖母无国界呀!祖母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梦境可以预知未来,就在枕头底下塞个蔷薇虫瘿(一种在蔷薇上形成的长毛的植物肿瘤)。祖母为了咱们的终身大事也是操碎了心。其中还介绍了怎么用植物获得另一半的心?如果另一半出轨怎么办?当然还有很多通过植物解决你的小病小灾。
我们总爱问别人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那植物命名有什么涵义吗?糙苏叶因为曾被用做油灯的灯芯,所以它的拉丁学名Phlomis,则意为“火焰”。还有很多的植物的名字来自于第一个发现它的人。比如天堂鸟,就是为了纪念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王后夏洛特。植物除了有小名,也有大名哦!它们的大名就是拉丁文学名,由属名和种加词。
这本书也是一本植物实用性的工具书。比如当你在外面没有戴手表,手机也没有电,你可以通过花的花开花落推测时间。温馨提示一下,每个国家的花时都不一样哦。当你做沙拉的时候没有蘑菇咋办?没事,你也可以使用长叶车前,因为它们的味道大致差不多哦!
《植物园》介绍了许多关系紧密、互相依存的小伙伴。比如柠檬蚂蚁树不高,很难在热带雨林生存。然后它就找到了柠檬蚂蚁,它可以杀死柠檬蚂蚁树周边的其他杂树杂草。然后它就可以享受阳光啦!
同样,植物世界里也有相爱相杀的小伙伴。千里光暗藏剧烈毒素生物碱。然而它却深受朱砂蛾幼虫的青睐,鸟儿在尝到苦果的时候,就知道不能贪食千里光,不然会死的。
植物界里也有十足的坏人。山柳菊会尽其所能地将周边一切清楚干净,待四周空无一物时,再开始自我毁灭。它一定是李诞的铁杆粉,不然怎么这么坚决的奉行“人间不值得”的这条法则呢?但是换个角度,它却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毕竟可以当除草剂呀!
看完这本书,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想知道本书的作者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书上介绍说她是法国的一名作家和记者。1944年生于巴黎,1973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独自驾驶摩托车环游世界的女性。 这些还不够,我于是就去求助度娘了。有人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本书的作者就是二者兼备之人。(介绍及视频链接)
读一本妙趣横生的《植物园》,识一位非同一般的作者,忆奶奶谆谆教导。这是一本适合讲述给孩子们的书。或许有天你的儿女或者孙子看到遍布世界的芸芸植物,想起了你。
哦,这个我奶奶和我说过。
《植物园》读后感(八):植物的故事
道听途说一个养猪的故事,说一个饲养场别出心裁,弃传统的圈养于不顾,选择散养,每天给猪们播放美妙的轻音乐,固定时间让猪大玩跳水运动,据说这样养出来的猪,肉质细腻,口感上佳,当然副作用就是价昂不亲民。无独有偶,植物界竟然也有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奇事,塞内加尔的一名农业技术员每天定时给番茄播放耐干旱蛋白质的振动声,结果结出的果实比传统方法的产量大为增加。关于植物的故事,在法国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的笔下,幻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奇异色彩,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
《植物园》是一本关于约400种植物的趣闻逸事。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植物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作家毕淑敏在《阿里》一书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令人泣下的故事,也描写了厚重苍凉的高原风光,让我们见证了绿色的别样意义所在。渴望绿色,是高原上独有的。而忽视绿色,漠然脚下的片片生机,则是我们多数人不经意间在做的。植物,远远不是充盈我们视野的无关景物。植物的世界有着太多的秘密,有着挖掘不尽的精彩,无论是艳丽的色彩,诱人的芬芳,抑或迷人的味道,这些都只是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肤浅的,是主观的。深入植物的世界,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惊讶,惊艳,更多的是一种沉思,对于生命意义的思索,对于生与死的思考,对于永恒的追问。
这本小书中有些故事包含着第一手资料的科普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是教科书中没有的,读来既有新鲜感,又让人在不知觉中加以吸收。同时作者又涉笔成趣,有的故事还有一点促狭鬼的调皮可爱,譬如一则名为《小心祸从天降》的小故事,全文仅仅五六十字,内容也不复杂,说是美国加州有一种被称为“寡妇树”的大果松,果实重达3公斤,成熟后如果掉落下来,要是砸在人身上,即使成年男子也难逃厄运。作者在故事结尾这样说:“这是多么‘完美’的天然致命武器啊!”作者抛开一本正经的讲述,避免了单调、生硬、刻板的讲述,而是以一种轻松甚或有些调侃的方式,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也许你听说过或读过植物传播的故事,但你一定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有趣的故事。正应了一句“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想必内心有种视死如归的悲壮,却以成功收局,不可谓不完美。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也很勇敢,他第一个亲自品尝了航海者带回来的菠萝,却下令将之驱逐。原来他不懂得菠萝只有剥皮了才能吃,而是张口就咬,结果可想而知了。这样的故事真是让人忍俊不禁,《植物园》一书这样的小故事还有不少,每一篇都让人不忍释手。
在这本趣味叠出的小书中,还有一部分“祖母语录”,光名字就让人想入非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有这样的古训,难道远在欧洲的法国也有这样的古训?刚刚还在有滋有味品咂故事的你,也许初见“祖母语录”几个字,就登时变得规规矩矩,端正坐姿,认真读这部分内容。读过之后,才会心一笑。原来法国的老祖母如此有趣,如此老不正经,公然和读者开起玩笑来?比如一则中这样说:香芹的种子得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发芽,有时甚至需要40天。为什么这样呢?原来是因为它们在魔鬼的住所与菜园之间往返九次,因此才迟迟不发芽。在书后的注中我们才得知,香芹素有“魔鬼的植物”之说,在科学知识不发达的古代,有着这样的传说也就顺理成章了。嘿嘿,原来这里还有这么多的说道,不是作者在信口胡言呢!“祖母语录”中有些内容,更是笑不拢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习惯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了。翻开这本书,想必心急的读者一定会先偷偷地阅读这部分内容吧!
植物的世界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是充满智慧的那些部分。会移动的植物你听说过吗?可以止痒的植物呢?会准确报时的植物你听说过吗?不要囧,赶紧去看这本书吧!它不仅仅会成为你的秘密武器,更重要的是,它会攻破你无知的堡垒,让你徜徉在植物世界的知识海洋,陶然望返。
碧月清风
2018.08.24
《植物园》读后感(九):植物园:灵魂的香气
作者: [法]安妮-弗朗丝•多特维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副标题: 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 译者: 孙 娟 出版年: 2018-8文/栗一白
那时,我还是个淘气的孩子,奶奶温暖的双手,哼唱的童谣和花草树木铺满我的记忆。
院子里有一块长长的青石,约莫有三十公分高左右,夏天最喜欢躺在上面数星星。奶奶教我歌谣:青石板,板石钉,青石板上钉银钉。然后会问:银钉是什么呀?星星!我奶声奶气地抢答,就这样祖孙俩一问一答,每天乐此不疲。青石板旁边,还有一个铁盆,底部圆中稍尖,我就常常站在里面打转,然后很好奇这个铁盆为什么总也打不破。
青石西边,有一棵歪脖石榴树。夏日榴火,甚是美丽。中秋前后,石榴咧着嘴笑,红红的籽儿晶莹透亮,红玛瑙一般;中间有一棵杏树,东边一棵杏梅树,杏儿是甜的,杏梅子可就是甜中带酸了。
每到桐花绽放,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开满眼,清香四溢。觉得清香的,还有槐树,每当槐花飘香,便捋起来,奶奶做成花样繁多的食品,大人孩子们的笑声随着槐花香飘漾很远。当然,院子里那个葡萄架,也是我童年的最爱啊,葡萄成熟时节,架上像是挂着的一嘟噜一嘟噜的童话。
夏日雨后,则最开心,呼朋引伴,拿着小铲在树林里找知了,遇到指头大小的小洞,若是洞口上面土层很薄,用手一探,十有八九里面准有知了。有时会用水灌,而后用小铲铲出,那个兴奋劲儿,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更有趣者,是在雨后的树上捉“花大姐”,“花大姐”个儿比瓢虫大,有一双美丽的翅膀,翅膀大多红色,上面多个圆圆的小点儿,宛若仙女撒花。
晚上有时群萤交飞,星星点灯一般,与天上的星星相映照,别有一番情趣。
我从没想过这些扎根于心底深处美好的记忆,有一天会让一个叫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的法国作家再次唤醒,这些灵魂的香气,是不分地域国界的。她记述了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以及植物的芳香、色彩与味道,给了我一张回程票,带我重回幼年时光,走进大自然,感受植物为了生存所展现出的那种微妙、神秘的智慧,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以休整。
长大了的我,无论是在外求学,还是参加工作,从未远离奶奶留给我的植物的香气。
她养了很多花,还有调味蔬菜,霍香,十香菜,荆芥,芫荽……又在院子里种了石榴树、香椿树、杏树、柿树、枣树和无花果,应有尽有。无花果树的生命力特别强,每年,小区物业的园林工人都会定时修剪枝桠,来年又郁郁葱葱,也有邻居随便取一个枝条插在土壤里,次年就会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繁殖。每到秋季,瓜果飘香,让人身醉神迷,犹记得第一次看到奶奶在藤架上种的苦瓜时,我惊叹它初生时的精巧,像弯弯的小月牙,清翠欲滴……
让野牛落荒而逃的鸢尾,在地下播种的三叶草,会报时的华钟,在花木世界里的诗意漫步,植物迷宫中的惊喜之旅,一部由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用好奇心与行动力编织的风趣幽默,包罗万象的植物杂记,就那样与奶奶种植的花草交织在一起,重叠着梦境。
我坐在奶奶身边,给她讲植物园里的传说:您知道吗?达摩禅师坐禅时,打了瞌睡,所以割下自己的眼皮,以保持清醒,被丢弃在地上的眼皮长成了茶树……..如果您有解梦的打算,那您千万不要吃蚕豆,因为他们会把您的梦搅得乱七八糟……给她讲救命的毒药,讲生命的升降梯……一样的是祖孙俩,不一样的是,这次轮到我给她讲,仿佛又回到儿时,在青石板上听奶奶给我哼唱歌谣。
是安妮一弗朗丝・多特维尔,无意间开启了我的回忆之门,让我重回旧时光。
这是从小长大的路,这是植物铺满的乐园,给我以香气,以温暖,以灵魂的皈依。
2018年8月17日 七夕
《植物园》读后感(十):植物之书
万物有时,植物花开,四时之序里,花园里总有一派蓬勃生机的景象,植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无论是野草还是鲜花,都会不时的引起我们的兴趣,而我们对它们却知之甚少,对植物的前生后世、轶闻趣事更是一无所知。
百花争艳来自法国的女性作家安妮弗朗丝多特维所著的这本《植物园》则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植物世界。本书涵盖400种植物的200个不可思议的逸闻趣事,本书的作者是一名记者,也是一位作家,凭着对植物的研究兴趣,参考了大量的学术资料和文章论著,以讲故事的方式,说着植物的逸闻。所以,作者笔下的植物故事不失严谨而又非常风趣。
这是一粒发芽的小种子。
发芽的小种子它只需要一些矿物质和三种基本要素如水、阳光、二氧化碳,就能满足生长。纵观地球的历史,和地球这个郁郁葱葱的植物王国相比,那粒小种子显得微不足道,但你能想象出它长大的样子吗?
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些植物吸取了日月的精华,带给地球能量,创造了生命。他们塑造着地球表面,他们推动着植物进化的历程,包括人类的祖先。“蓝藻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祖先,虽历经32亿年的沧桑,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微生物开创了生命起源过程中极为复杂的机理:光合作用”。
植物装饰着我们的家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植物的发展故事却有着勾心斗角,攀比和竞争。如作者在书中讲到一种叫“瘤突苍耳”的植物,为了保护自己不被食吃,它的茎上长满了暗色斑点,看起来像一只蚂蚁军团.....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植物轶事,为了逃脱被食吃的命运,植物们创造了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妙招”,来繁衍后代,开花长叶。
在书中,400多种的植物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荨麻。
荨麻作者在书中,写荨麻的有三处,一是如果你被荨麻刺伤了,你可以用芭蕉叶来缓解痛痒;二是介绍了荨麻作为“植物注射器”的存在;其三,是介绍了玫瑰和荨麻在基因组上的相似性。
“难怪它们都会蜇人”。从本书中,也可看出,在世界上,没有哪种植物像“荨麻”一样受到人们不公平的待遇了。
荨麻是花园里的杂草,花园美感的破坏者。它茎上的绒毛和刺,也会给人类带来刺痛感。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植物,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法国历史上,曾引起了一场渴求自由的论战。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花园里被荨麻蜇伤后,下令消灭这种植物,但等第二年,荨麻又长满了花园角落。从荨麻身上,可以看出一种无处不在的反抗精神。
荨麻可以被园丁简单加工成荨麻浆液,这种液体是最优质的、免费的肥料,可以驱虫,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抗病虫的能力,这种环保的荨麻浆液在民间代代流传,但政府却下令禁止这种未授权的非官方的“农药”,而是倡导使用有毒的农药制剂。一场“荨麻之战”在法国政府和民间之间上演...... 可见,植物与我们的政治生活也息息相关,关于植物的真相,也等着我们继续去发现和探索。
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但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枯燥难懂,每一个故事的篇幅都不长,但都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标题和有趣的内容,可供随时翻阅。读完对我们认识植物,认识这个美妙的地球都大有裨益。
本书装帧精美,绿色的外壳和精美的插画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值得收藏和翻阅。
另,荨麻作为植物名时的读音为“qian”(第二声),但在本书的术语索引中,却将“荨麻”放在了X的字母下面。这应该是本书的一处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