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100字

2021-03-14 04:4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100字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是一本由维克多·E.弗兰克尔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精选点评:

  ●18年3月30日,豆瓣记录第1000本

  ●寻找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1.创造和工作;2.体认价值(如爱);3.受苦。

  ●觉得看了本鸡汤书,是我太警惕,还是太麻木。

  ●非常适用的意义疗法(抵抗虚无),以及其下的矛盾意念法(抵抗恐惧和焦虑)。

  ●微信读书。在脚扭伤依然不好+发烧的日子里看的,无法说它打动我很多,也许未来再看会不同吧。

  ●要像是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错误!

  ●奥斯维辛疗法

  ●无论现实如何,人生而具有选择的权力

  ●寻找慰藉~

  ●作者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可同莱维《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结合起来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一):Even dead,he's the hero

  可读性很高的一本书,阅读体验应该可以说是相当让人欲罢不能吧。 书中描写了作者自己的前半生,主要笔墨放在了他自己在集中营里面作为犯人的经历,以及他对从那段经历提炼出来的“意义疗法”的介绍。 作者的经历十分传奇,从小就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青年时便受到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作者)的重视,由于他是犹太人,二战时期受到纳粹的迫害,全家都在集中营里被杀害,唯有他幸存了下来,即便是这样的痛苦也没有击倒他,在获救后他著书立作,并且尝试生命的各种可能,在60多岁时还取得了飞机驾驶证,最后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去世,用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书中反复提到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我想作者的传奇一生便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脚吧。 如果你感到现在迷茫不妨读读这本书吧,它已经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让许多人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 如果你曾经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却没有答案,阅读这本书吧,你或许能在这本书中得到一些启发。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二):寻找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一名从二战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他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经历,在狱中,看见一切苦难,依旧已积极面对一切。

  书里,他分三个阶段写了狱中的生活,第一个阶段是进入狱中的好奇;第二个阶段是冷漠,所有的人陷入深深地绝望;第三个阶段是出狱后,如何面对。他在狱中有好几次逃走的机会,但他仿佛听到了圣洁的声音,一次次留了下来,哪怕是在进入集中营前,毅然放弃了去美国的机会,只因他父亲曾经捡到一块希伯来语的石头,上面写着:和你的家人在一起。

  弗兰克尔在狱中快乐的时光是每天睡觉前能光着身子站一会,这样才能把身上的跳蚤弄干净,睡一个安稳的觉。他活着的意义是完成自己的稿子,思念他的妻子。如他所言,生命的意义就是明白生活的苦难,还能寻找积极活下去理由。这理由不是物质上的,因为物质所拥有的,早晚会被剥夺,只有找到自己精神(灵魂)上的意义,才是在正确的对待生命,明白生命的意义。

  书的最后写道: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我们不能选择生活在什么地方,但我们在精神和心灵上,能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三):过于强大的内心

  这本书是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也很早就点了想读,恰好朋友送了,周日下午就一口气读完。对于我这么一个时不时抑郁消极,对生活常有虚无放弃感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也的确是件重要的事情。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并不愉快,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阅读的时候互相撕扯。一方面,佩服作者强大的内心,三年集中营经历,九死一生,获救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将这段痛苦的经历与学术结合,开创意义疗法,帮助了无数人。一方面,作者对放弃生命的集中营死难者的蔑视显得极为不敬, “他们不是把集中营的苦难看做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而是很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轻易抛弃。他们更愿意闭上眼睛,生活在过去之中。对这些人来说,生命是无意义的” ,没有同情只有苛责,让人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读者,其实理解作者的书写,如果没有如此强大的内心,他注定会死在集中营,但过于强大的内心也造成了善良、同情、理解的缺失。书写集中营的经历,也没有多少深刻的思考,只是为了服务于自己的意义疗法理论,缺少人文关怀。

  这本书就像是一剂猛药,药力凶猛,适合被苦难击垮,彻底对生命丧失希望的人。跟他们比,我们的那点抑郁只是小病小痛,这本书不适合。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四):为当下负责

  书的封皮上沾了一点油,是因为我在吃饭的时候把油弄到桌子上了,而我没有擦干净,然后把书放上去了,让书本沾到油的责任,我在想到底是我的哪个行为该负责,是吃饭,还是没擦干净,还是把书放到没擦干净的桌子上?根据弗兰克尔的说法,我应该对每一步都负责,而且,我有能力去负起这个责任,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我都是有选择的,然而,即使我很不愿意,书本依旧沾上了油,结合弗兰克尔在书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把自己当作第二次活一样,不要再犯第一次所犯下的错误。然而,我自己往往是一错再错,弗兰克尔并不鼓励内疚,也反对“泛宿命论”,他已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这个世界,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人都可以有选择的,所以我们要担负起自己的选择的责任,而回忆起我对书的玷污,我错过了好几次机会,以避免书被污染,这已经无法挽回,但是我可以选择,在未来不让书再被玷污,因为,我可以选择,我也可以负责。但是这个不能成为我的目标,因为,一旦成为目标,就会被陷入其中,把书弄脏看做一个症状的话,如果我试图建立一个信念要将书全部污染,我就不会把书弄脏了。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意义疗法的技术。最后还是要不期望生活能给予我什么,而是考虑生活给予我什么期望!尝试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新版)》读后感(五):值得好好看看的一本书

  书的作者在二战中本有去往美国避难的机会,因不舍父母而留下来,在奥斯维辛等多个死亡集中营度过了地狱般的日子,并作为极少数的幸存者活了下来,支撑他的是他的对心理学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对妻子的爱。其本人充满苦难却最终成就非凡的经历已经很让人感动。书中的第一章讲的是他在集中营的日子,然而并无过多关于苦难的渲染,更多的看到他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作者将在集中营中的观察作为他进行心理学研究的素材,创造了心理学的意义疗法,这是书中第二章的内容。作者有三个观点很值得借鉴: 第一,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但人在任何境遇中选择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即像作者这样,在死亡阴影下仍可以选择积极地生活,这也是作者能存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有了人生意义,人才不会被苦难所击倒或感觉迷茫没有方面。人生的意义不是千篇一律、大而空的,而是每个人每个特定时间段都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在帮助一位孩子残疾的失去生活信心的母亲时,作者告诉她,她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她对于孩子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有远大的理想,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让我们迷茫,但是否只有实现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呢?根据作者的观点,无论是远大的事还是渺小的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生命的意义。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更为实在,更容易让我们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三,寻找生命意义有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苦难的勇气。作者亲身实践了这三个途径,首先是坚持对心理学的研究,这让他在集中营时仍不会轻易放弃生命。其次是在集中营时不忘记对妻子的爱,这给了他极大的精神支持。获救后才知道妻子早已经去世,他没有消沉,将这份爱转为更为伟大的爱,即关爱心理患者,给他们指点迷津。第三是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在集中营中,他仍不断鼓励其他囚犯要坚定信念。 书中并不回答苦难为什么存在,我想是因为这个问题无解吧,但书中对苦难的意义进行了解读。

  很有启发的一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