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1000字

2022-06-13 10:56: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1000字

  《毛泽东军事箴言》是一本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0元,页数:5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一):他值得被所有人尊敬

  可以说毛主席是影响了他之后全中国的人民,他在军事上的素质是在世界有名的,对于一位伟人、一位成功者来说,他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伟人往往会在后人们的心中永远活下去,但是如何才能够让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年轻人也记住他们呢,这就需要权威、官方的记载来传播。这本《毛泽东军事箴言》是对那段历史的全方位记录,它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组织编撰,可以说是官方的证明,并且这个版本也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次通俗易懂的解读。

  本书通过毛泽东的经典箴言,一一解释其由来与具体历史细节,这样有目标、有代表性地讲述方式更能够让我们记住这些事件。这些思想是很长时间都不会过时的,因为它在被毛泽东提出的时候就是属于超前的一种思维,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领袖带领无数人民不断进步,正是因为他有着常人所企及不到的思维。我们如今依然延续着一部分伟人的思想,他们的影响是久远的,所以我们更有责任将它传递下去。

  从这本书中你会发现毛泽东这的是百年难遇的奇才,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实践家、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统帅。毛泽东说的那些话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这些话没有大话,不像别人说一些教育人的话,结果自己都做不好。在军事方面,很多决定就是一线之差,就比如说建军的总原则和核心就是党指挥枪,不是枪指挥党,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可能树立权威。如果说一个领导人只有能力管好自己却没有能力让别人听自己的,那么团队就不会齐心合力,我们需要学话抓问题的重点,从根本上去说服他人。

  毛泽东的这些箴言不断使军事变得严禁,这就像文科与理科的区别一样,文科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而理科则是精准的,毛泽东就是一位十分精准的领导者。当然,不论是管理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管理方案。不过就算是再怎么有天赋的军事天才,也不会凭空想出这么多实用箴言,毛泽东是通过亲身的实践,从成功与失败之后总结出来的,可以说是从血的教训中得出来的结论。

  如今共产党带领我们不断走向进步,大家都延续着毛泽东的思想,也正是这些思想带领着我们稳扎稳打,在世界上占有一个至高的地位。毛泽东值得被所有人记住,他所做的努力不应该被后代所遗忘,当然我们也不可能遗忘,因为这种精神已经根深蒂固了。这些箴言多是简短的,这也证明了浓缩就是精华,其延伸出来的大道理简直惊人的实用。再有就是感谢这本书,这是面向所有读者的介绍毛泽东的书,它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二):评价及内容梳理

  怀着对毛泽东的崇敬之情,买的这套书,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近现代史的学习。但从阅读的效果来看,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优秀。当时将这本书收藏进待买书单的时候,豆瓣评分还是9以上,现在只有7.8。虽然豆瓣评分不是唯一标准,但也足以说明问题。

  这篇读书报告没有作者介绍,因为这本书是多人合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编著。也许是个人偏见,这种合编的书是缺乏灵魂的,无非是接受政治任务而出书罢了。本书里倒也确实引用了很多文献,尤其是毛泽东的话。但本书对毛泽东的话的解释都显得很多余,读者不如直接去看《毛泽东选集》。

  本书是对毛泽东的军事理论的解读,从结构上来讲,我读完后,再看目录,似乎也看不出其遵循了什么线索,感觉就是胡乱编凑了一通。本书的具体内容也混乱不堪,内容经常出现交叉重叠。且语言极其浮夸、矫揉造作。恕直言,毛泽东这类人物是根本无需用夸张语言来有意衬托的,其人其事本身就很伟大,本身就值得人民铭记。如此的夸张文字,怕是连毛泽东自己也不愿意看到。总的感觉,这本书是宣传成分大于知识成分,内容较浅显,没有深度。历史科班生,或有良好历史基础的人完全没必要读这本书了。用这本书对普通百姓进行宣传教育倒可能效果不错。

  大致对本书内容做一个梳理,对书中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做一个梳理。

  党的指挥不是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这是靠军队自身的组织来实现的,也就涉及到军队中的党组织,支部建在连上。以此来保证党的决策能够得到坚决有力的贯彻。同时党组织负责的军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直接关系到军人的党性,军人素质的培养。

  有了党的指挥,军队才能够去打仗,如果决策得不到执行,那么再高超的战略战术都不会有效果。从战略战术上讲,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两个词,重视与主动。时刻对可能的战争和战争中面对的敌人保持高度地重视,绝不轻敌,在具体的战略战术思考上,要时刻注意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要注意掌握战争中的主动权,或是尽力将被动转化为主动。

  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是士兵,士兵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得到发挥是极其关键的,但后勤与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勤强大与否取决于国力,所以经济发展了,军队才能发展,军队才有能力去打仗。技术尤其是尖端国防科技,则对战争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能达到威慑敌人使其不敢发动战争从而避免战争的效果。

  在新时代,人民军队要本色不变,听从党的指挥,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发展高精尖国防科技,成为一支威武的和平之师!

  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伟人,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其人其事其思想都值得后世不断研究。但既然用到了研究这个字眼。就请去看《毛泽东选集》吧,别在这种质量不高的普及性宣传性读物上浪费时间了。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四):字字箴言

  字字箴言

  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于中国军队和建国的历史在教科书中感受其中不朽的历程,也在革命先辈的故事中成长。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组织编撰、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军事箴言》一书,既是一部厚重的军事历史文化著作,让出生于后代的我们感受中国辉煌的历史进程,也是一部比较权威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通俗解读著作,探究毛泽东对中国军队和军事的观点。在本书中,精选了毛泽东一生中大量的军事论述中含金量最高,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箴言,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状,将一代中国军队和军事方面的历史呈现给读者,让我们更深切的感受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和中国军队必胜的决心。

  本书从中国军队的根本到军队的任务、纪律、作风,再到战争中的战略战术,从人民与战争的关系,与武器的关系到建立现代化的军队等,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趋于成熟,也对后世我们的建军原则和目标奠定了基础。从毛泽东军事箴言中,领略其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强大的生命力。新时期中国的强军目标,由与时俱进的军事思想来武装,必将迈向新的步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和军队,就没有我们安定团结的新社会。环视整个世界,局部地区依然动荡不安,中国成为安全系数颇高的国家,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华裔华侨或者在中国的外国人,纷纷对中国的社会治安和中国的安定团结赞扬,有强大的军队和综合国力做后盾,我们才心安无忧的从事我们喜欢的工作,过我们想要的生活,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五):强者眼中无强者

  毛泽东的军事箴言包括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根本原则、根本遵循,也包括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他不仅带领中国军队由弱向强,也成为军队军魂传统。美国军神麦克阿瑟曾评价,“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评价蒋介石应对中国红军长征时,也曾这么说“毛泽东要他怎样,他就怎么样。”可见,毛泽东军事箴言说被全世界所认可的,称之为字字箴言,句句铿锵实用绝不为过。

  历史经过长久沉淀,才显露出厚重,思想经过岁月风尘,也才能砥砺出力量。通过这本《毛泽东军事箴言》我们不仅重新学习了他身上的伟大精神,也进一步认清了一代伟人的卓越才能,以及真实形象。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是毛泽东从人民利益出发,讲清楚人民军队力量来自于人民,看透彻人民才是中国革命的力量源泉,不仅印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从根本上解答了发动群众基础的必要性。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句话不仅是军事上的名言,也是从小被我们所熟知,大方向讲要从历史发展趋势去看待事物问题,军队在战略上上要“以一当十”,在战术上要“以十当一,其实也在指导着我们生活,不要惧怕苦难,正视问题,细致对待,认真解决。

  强者眼中无强者,从毛泽东的军事箴言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就在于他能够透过历史的重重迷雾,以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发现机遇并将其牢牢抓在手中进而开启实现梦想的历史之门,抓住机遇的毛泽东创造了历史。《毛泽东军事箴言》不仅是中国军事、革命的瑰宝,也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六):“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不知为什么,在小学四、五年级时起就喜欢翻看《毛泽东选集》,特别是喜欢看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时的那部分章节,也许那会儿因为自己是男孩子的缘故,而男孩子一般来说对历史和军事都会特别感兴趣——那部分章节的内容,恰恰是关于历史和军事的“第一手”最新鲜的资料。之所以会去特意看那部分内容,起先就是因为有兴趣,但后来更重要的就是想要弄清楚,那个时候、重大历史关头的伟大领袖,之所以如何成为伟大领袖的真正原因。一直听到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到底神在哪里,只有从历史中去细致探究一番,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及至上高中的时候,有一年学校举行歌咏比赛,班里选择的合唱曲目正好是《长征组歌》中的一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唱这首歌时,对初中、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关毛主席用兵的历史事实已经比较熟悉,所以觉得“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八个字,确实是当时红军战士发自内心的赞叹之语。

  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至突破国民党军队第四道封锁线时,由于连续苦战,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到了3万余人。在1934年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后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终于变被动为主动。之后于1935年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四渡赤水出奇兵》讲的就是这一时期的长征史实。

  这个世界上当然没有神仙,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艺术达到出神入化的高度,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一以贯之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对策,而不是像博古、李德那样纯粹就是军事教条主义。不能说他们没有军事指挥才华,但当时他们的军事策略远远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根基不稳,军事斗争上取得胜利自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的“神”,在别人看来确实是神乎其神,但实际上他的“神”就是基于他的实事求是,善于根据敌我双方态势进行针对性判断,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所以才能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变被动为主权,使得敌人总是被牵着“牛鼻子”走。

  而就在具体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军事话语,比如,“我们的原则就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一句,就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的结束以及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但在实际上,当时中国国内有相当一部分区域依然处在军阀统治之下。而仅仅就在之后的1930年3月至10月,冯、阎、桂、粤军阀就与蒋系展开一场持续长达半年的军阀大战,双方投入兵力100多万,死伤30余万。可见,那个时候的国民党军队是典型的“枪指挥党”,这一情况直到解放战争时也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所以蒋介石才会输给毛泽东!

  在今天,重温能够体现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根本原则、根本遵循,军事战略及战术的军事箴言,才能真正明白人民军队真正成为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一切,都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七):为捍卫和平而战

  1:

  先说段题外话,记得大学时候班级组织入党申请,我家里的意见是强烈地鼓励,我爸更是如此。作为一个半辈子的老党员,自我懂事起就爱把参军时留下的习惯带进家庭教育里,有时候觉得古板,有时候又觉得颇为有趣。他是以党员身份而骄傲的,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共产党为新中国带来崛起这个信念,对于他那代人来说比起我们又要坚定地太多,而毛主席在他还上学的那会足够被称作中国大众的精神图腾。记得后来他还跟我提起过,1976年主席去世的那天他们在课堂上接到通知后哭得声嘶力竭,我知道老头子所说的悲伤是真实的,因为我从没在他的脸上看过那样的凝重。

  大概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我对于新中国解放时期的那段历史极为着迷,而毛泽东三个字也在后来的接触中越加清晰明了。从不畏强权的先行者,到常打胜仗的军事天才,从农民出身的教书先生,到名垂历史的开国领袖,当你越加了解他,越会发现那都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2:

  《毛泽东军事箴言》是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编撰的通俗历史文化读本,编者们借由毛泽东同志在战争时期的决策和讲话,结合历史实践,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主席开拓性的眼光,和高瞻远瞩的思想。

  只有毛主席才能带领共产党。

  求学时候对于这句话的一知半解并不妨碍我对于英雄的崇拜,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长征道路保存有生力量、农村根据地的建设等等,指挥权几次旁落,用事实证明了毛泽东才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不拘束于苏联经验的模板,种种因时因地的奇思妙想,无论怎么复盘这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都不得不承认战略的眼光远比战术的精妙更可贵。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看看书中是怎样记述的吧,“枪杆子里出政权”确立了武装战争的思想,而“农村包围城市”,又走上了一条极为适合拥有广袤土地、众多人口的旧中国的道路。

  而“既要会打仗,又要会打圈”的计划,就如同神来之笔,分散有生力量,组织人民群众,以迂回的方式的应对对方主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频繁地袭扰像是持家有道,精打细算的主人用少许的原料烹制丰盛的美食。1938年《论持久战》的提出,则更是体现了主席对于战争双方的了解和认知,“不打无准备之仗”又“随时准备打击侵略者”,近乎于对未来战争走向的全面预料,多智而全才。

  当所有人都在方寸之间辗转腾挪,他早已经跳出那个既定的圈子,走在了时代最前沿。

  人是第一,武器是第二

  如果说,在战争中的表现更像是电视《恰同学少年》里表现的那样,天生我七尺有用之躯必要成就一番大事业的豪迈气概,那么在治军治国的思想上,他所表现的则更加细致。前者就像是两军阵前将军对峙,讲究有胆有识,胜败往往一念之间,后者更如同文人下棋,考量水磨工夫,下一步而观百步。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胜利来源于团结,主席重经济、重军事、重发展,治军的严谨苛刻和治国的事必躬亲,为一个落后于世界的民族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我们是战争的消灭者

  马克思曾在著作中提到——更好的世界的实现不能依靠人民的善意。腐朽破败者从不会因为包容而消失,同样坚信于此的主席时刻明白战争的重要性,然而他又提出“战争与和平是互相转化的”,在他的眼里,战争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一个安稳的社会才是所有人追求的东西。

  当你讲道理的时候,总会有人跟你讲武力,当你讲武力的时候,又不缺少人跳出来讲道理。其实这个世界的拳头大并不一定代表着真理,然而当你希望你说的声音可以让更多人听见,那么用武力捍卫自己说话的权利就是最后的底线。

  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主席打了半辈子仗,输少赢多,当年的教书匠慢慢走到了主席的位置,然而他教书育人的心从没变过,也许这本书中的大多道理听起来并不高深莫测,甚至于浅显,但大道理人人都懂,而走上大道的的确寥寥无几。

  曾经最喜欢的读书人是张居正,他说“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而毛主席同样如此,如果说前者为万千布衣学子打开了跳龙门的途径,那么后者就是为万千穷苦人捍卫了挺直腰杆说话的权利,以及一个和平的时代。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八):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藉着纪念建军90周年,2017年8月辽宁人民出版出版了《毛泽东军事箴言》,这是专门编辑毛泽东著作、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机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编撰的一部力作。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在丰富的理论基础上,毛泽东结合了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部署了适用于特定情况下的军事策略。他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他说军队“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他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他领导下的新政权里,他和军队、和人民是一体的。20年代的中国,风云变幻,赤潮澎湃。毛泽东没有留恋城市,而是深入到工厂、农村去研究。写出了一系列轰动一时的文章,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而这一点对于他的军事思想不可说影响不大。

  辽宁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封面上作了这样的说明:“毛泽东军事箴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精髓的凝练,它告诉我们毛泽东是如何打仗的,告诉我们毛泽东如何从一介书生变成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它从全新的视角生动地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和制胜之道!”

  《毛泽东军事箴言》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它讲了三个点,军队,战略,价值观。而这三个点无一不围绕“人”这个根本点。

  其次,它讲了军队怎么打仗,如何讲究战略战术,如何对待俘虏,如何反帝反霸反侵略,如何做好战争准备。《毛泽东军事箴言》里面,用了很多有趣的战例把军队怎么打仗这个问题讲清楚了。在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是毛泽东创新的“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从战争中发现敌人的弱点,反败为胜。“兵民是胜利的根本”这句箴言打破了以往历史上兵民分工的局面,即使只拥有锅瓦的人民,也不可小觑,真正的铜墙铁壁,正是人民群众凝结起来的那股力量。在对待俘虏上,要以优待代替严刑拷问,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才是对我军人力物力最好的补给,这不仅惠及的我方,风湿对敌军宣传最为有效的方法。在反帝反霸反侵略上,毛泽东强调“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我们站在正义的一方,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这场与日本,与世界的抗战是一场持久战,又一次体现了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力量。

  最后,它讲述了辩证战争观,讲述了人与武器的关系,讲述了军队宗旨和军民关系以及取胜之道。在军民团结一心下,混乱终于过去,属于中国的新的时代来临,和平终将席卷整个世界。但这不是结束,和平年代依然需要有随时参与到战争中的勇气与后盾。珍爱和平,又不惧战争。与此同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实自己的后院,没了苏方支援,就自己摸索咯,从苏联老大哥留下的残破图纸挖掘,从西方国家买来落后的技术自己琢磨,即使是走弯路走一条人迹罕至的新路,也要走出这个困境来。终于,走的人多了,路子也就出来了。而这一切,还要归功于人民团结的力量。从战争伊始到胜利归来,如果没有兵民的,就无法取得胜利,人民战争,最终靠的还是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点终将由我们永世谨记。

  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成功,一则归功于其丰厚的军事、历史知识积淀和创新使用,二则与他对人,对人性和人心的精准把握密不可分。二者缺一不可。

  《毛泽东军事箴言》内容详实地讲述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为什么能够胜利、靠什么取得胜利。毛泽东军事箴言,是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在血与火的严酷考验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造,是一套独创性的话语体系,是需要和平年代的我们认真学习的经典之作。

  《毛泽东军事箴言》读后感(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句句箴言,可以创世

  文/陈二灰

  评《毛泽东军事箴言》

  今年夏天的暑期档,有一部国产大片《建军大业》讲述了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历史,在同年的8月1日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1927年,北伐战争刚取得重大成果之际,国民党“右派”为夺权叛变革命,发动了疯狂的“清共”行动,短短数月,近31万进步同胞遭到残酷杀害,全国震惊,刚刚看到希望的中国即将再次陷入军阀混战和独裁专制的深渊。由于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成立不足7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的疯 狂进攻下,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 “四一二”事件的发生,让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内进步分子认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

  《建军大业》大量采用了时下最新、最有人气的青年演员,他们凭借着超高的人气,让影片获得了不少的收视率,但同时也有许多非议,有的人指责如此具有国家历史战争题材的电影,怎么能让这帮小鲜肉们来演呢?他们除了颜值与人气,还能有多少?但影片恰恰因为他们的人气,让大多数青少年有了一次了解国家战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机会。确实,里面的“四一二”、“南昌起义”等事件的发生,还有各界热血爱国青年的英勇抗敌,让我们对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当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箴言,更能体味其中的含义。

  毛泽东的箴言囊括各方各面,有纪律、有作风、也有讲战略战术、还有军队素质、取胜之道等等。其中最令大家记忆深刻的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枪杆子里出政权——毛泽东

  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同志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总结了大革命历史失账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结论,同时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但是影片《建军大业》中在蒋介石集团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的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陈独秀同志的右倾投降主义,遭到了会上众多人的反对与抗议,而在此时,做为湖南代表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加速深入农民斗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提案”的言论——“一条枪,都不能交,交了枪,我们共产党人的命运,就会像李大钊先生一样,交枪只有死路一条,汪精卫政府不可靠,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我们批评孙中山只搞武装运动,但是我们呢,却只抓笔杆,不抓枪杆子,到头来我们迎来的只是大屠杀,我们国家最多的是农民,只要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把农民武装起来,农民就会成为我们革命的本钱,就会成为我们革命的主力”

  影片中毛泽东的这番言论,过早的将“枪杆子里出政权”给渲染、润色化了,其实这句箴言,毛泽东同志也是在“四一二”事件发生之后一步步摸索出来,到了后面的遵义会议才得到了大众的信服。

  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在影片《建军大业》的最后,毛泽东在百里荒山的井冈山开辟的一方天地上迎接了从三河坝孤军战归来的朱德同志,慷慨激昂的说了八个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指我方组织的军队虽然是由工人、农民一个个组建而成的,但是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然,在真正的历史记录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一封由毛泽东同志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在信中毛泽军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计的一种悲观思想。

  三、任国家领导人讲话——毛泽东

  2013年12月26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领导人毛泽东同志诞辰的120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举行了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座谈会,在会上现任军委主席同志在讲话中,回顾了毛泽东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做出的卓越表现。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了许多毛泽东同志的经典语句,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的命运已经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等等。

  无论是战争影片中的名言警句,还是领导人发言讲话中的引用,毛泽东同志的箴言都是非常符合国情、符合社会发展的。我们可以通过毛泽东同志留下的名言警句,去了解一个战争是如何获得胜利的,也可以通过箴言来了解一个军队的创建与发展是如何经受住血与炎的严格考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