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读后感1000字
《人间草木》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42.0,页数:2017-04-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草木》读后感(一):世界巨大,我以渺小来爱它
入文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读后却觉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写不出来大作品,写不出来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决定的。”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微小,他的平常,也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谁想在多年以后,他这份微小与平常,反而成了一种朴素的观念,一些从容温润的情绪,紧紧抓住我们心中温暖的角落,与这瓷实的,不紧不慢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相互映照。 今年是汪曾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看完此书,我忽然想起海桑的诗:“世界巨大,我以渺小来爱它;时间漫长,我以短暂来爱它……”
《人间草木》读后感(二):世界巨大,我也渺小来爱它
入文的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方法表现他们,读后却觉平中显奇,淡中有味。
“写不出来大作品,写不出来有分量、有气魄、雄辩、华丽的论文,这是我的气质决定的。”他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微小,他的平常,也更进一步安于微小,安于平常。谁想在多年以后,他这份微小与平常,反而成了一种朴素的观念,一些从容温润的情绪,紧紧抓住我们心中温暖的角落,与这瓷实的,不紧不慢的,热气腾腾的生活相互映照。 今年是汪曾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看完此书,我忽然想起海桑的诗:“世界巨大,我以渺小来爱它;时间漫长,我以短暂来爱它……”
《人间草木》读后感(三):人间烟火
当代作家中,最喜欢汪先生。是的,我喜欢称呼他汪曾祺先生或汪先生。
《人间草木》收录的是汪先生的随笔,讲的都是生活中的细小琐事,且文字质朴平淡,但读起来是那么有趣温暖,好像他就是坐在身边的老人,给你讲他吃过的蔬果、见过的美景、四季的变幻以及多年不见的老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虽然没有经历过,没有吃过,但他讲出来你会有一定要去吃一吃、看一看、玩一玩的想法。
他说“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你看,多么温暖的老人啊。
他还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生活,是很好玩的呀~
《人间草木》读后感(四):一定是我的问题
汪曾祺先生极爱大自然。一草一木皆有情。可惜我感知大自然的能力太弱,无法分辨各类花草树木,最值得一提的大概是能安心蹲着看半天蜘蛛结网。我感知散文的能力也太弱,无法领会这个集子里的“篇篇精品”。
汪曾祺先生常会说一想起xx花就会想起母亲或是某段往事,大概是借物思情。其中最喜欢的两篇也是关于我的家乡。一篇是《南山塔林》,先生写到乌鲁木齐附近可游之处有二,一为南山,一为天池。凡到乌鲁木齐者无不往。看完之后,心里不免庆幸,还好去过。不然就错过与先生“神交”的机会了。一篇是《伊犁闻鸠》,最大的收获是读到了《伊犁记事诗》。”鹁鸪蹄处却春风,宛与江南气候同。“
《人间草木》读后感(五):可
有点怀疑这本的印刷有点问题 太多重复的了吧 教授讲红楼的时候去隔壁搬椅子给女生坐显示gentle风度我看到四遍了 联校的部分非常有意思 可惜前面的吃食植物草木对我来过有点无聊了 并不是很饿 看得很快 还是挺喜欢的
为什么还没到140个字我想说的都说完了还没到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人间草木》读后感(六):闲笔
断断续续看了三个假期,慢慢翻完,很喜欢汪老的文笔和悠然的生活态度。他写果蔬花草,写四季轮回,能把那样生活的东西在纸上写得栩栩如生,最喜欢《夏天》里的一句描述,“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光是看这句子,都能感受到西瓜的那种清爽劲儿。
但他不赞成把自己的文字全部归类于悠闲文学,他也写过“不悠闲”的文字,且不赞成“忍”的哲学,但所提文章在这本书并未收录,以后再去看看。他在文革时期秉承“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不同于“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更轻松一些,文革期间所经历的,不可用言语来概括,可汪曾祺却看得开,就如他所说,生活是很好玩儿的,用心去生活,生活也必有回馈。
《人间草木》读后感(七):草木不言不语,却书写着人间诗意
没有谁比汪曾祺更懂生活,从一蔬一果,四季流转,到山川湖海,回忆往昔,最后他说自己是随遇而安。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对梨花印象不深,还特意百度了图片,想着梨花应是轻的远的,皎洁的看不清的。
想去云南,宝珠梨和杨梅到底有多好吃,还要吃糖炒栗子吃完了再吮一下沾满糖的手指头,满足的去茶馆遛遛喝上一壶新泡的茶。怎么不惬意呢。
随处可见的一草一木,是四季更迭留下的印记,再唤起记忆中泛着潮气的童年。我也曾流连过夏夜闪烁的萤火虫,春天走在林荫间空气中悬浮着的樟树味道,还有下雪的冬天和家人堆起来和那时我一般高的雪人,以及雪后呛人的空气又想起了许多事情。
“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而我,又何尝不是呢。
《人间草木》读后感(八):吃货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第一次拜读,讲真,还真不错。闲情逸趣,都在笑谈中,不过,好像老先生特爱吃。。 这是一本散文集吧应该算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是看下来倒是也挺有趣的,老先生对各种吃的,都有一番研究与感悟,然后自己又很会做菜,那种闲适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当然这书不是专门讲吃的,但是讲到啥都会带到一些吃的方面。花鸟鱼虫,琴棋书画,都有涉及,但是,还是吃的最多。最严肃的一部分还是讲西南联大吧,这个大学,破它是真的破,但是,优秀它是真的优秀,师生皆然,它是真正科学的开放的育人的。联系到今天的双黄连事件,我们太需要这样的大学了,一个人,最需要的就是独立思考了。 这书有一个系列四本呢,以后再慢慢看。因为之前说了,不喜欢看散文,它再好也不太会是我的菜。
《人间草木》读后感(九):生活家——汪曾祺
生活气息十分浓郁的一本书。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汪曾祺写的书,在当当推荐里看到过很多他的书,终于在凑单的时候买了本准备看看。 读起来感觉就像小学时老师一定不让写的那种流水账一样,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全都是汪老经历的人生,很平淡但不平凡。 会看到有些内容在几篇文章中都出现了,可见,印象还是十分深刻的。 汪老的才艺很多呀,会唱戏、会画画、会写文,满腹经纶,单从照片看来却像知道喜欢抽烟的邻家老爷爷,很亲切、很平易近人。 整本书字里行间,像是一个喜爱做饭,感受人间烟火的老人,像是西南联大里懒懒散散,颇有文学素养的一名学子,像是文革期间随遇而安的“右派”。 那个时代出了很多名人,但却只有汪曾祺一人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他在短篇小说和散文创作上成就颇高。擅长从生活琐事入手,文字平淡朴实,深得自然之妙趣,于不经意间渗透出睿智、从容的生活智慧。
他的书在小事中见真知,值得再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坦率又诚恳,有知识有涵养,做人做文章都让人佩服,完全符合我心里对中国文人最憧憬的想象。 有人说汪曾祺傲,看完觉得他只是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都很清晰。一方面他确实有傲的资本,对待看不惯的地方有言必出,不拐弯抹角。但其实在自然面前又维持了谦虚和接纳的心态。 这本书很多地方都让我感叹汪先生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太符合我理想化的生活理念了,也佩服至极,无论怎样的生活处境在他眼里和笔下都这么有趣。价值观念让人觉得一拍即合,读这样的作者的书着实是享受。阅读丝毫不是负担。(我又想起zgp了我要疯狂拉踩!!真的不必强迫自己读三观不合作家的书。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在与人交往时如果觉得默契,1%可能遇到了soulmate,99%可能遇到了阅历和知识都在你之上的人,他在向下兼容。阅读也是一样吧,尤其是这样较为琐碎的散文集太能体现作家的性格,对我而言就像是间接单方面的交谈。能被汪老先生向下兼容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