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精选
《四世同堂》是一本由老舍著作,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9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世同堂》读后感(一):人物图谱
四世同堂人物关系表一览: 一、一号院(钱家): 1、钱默吟,58岁,文人,爱喝酒作画种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后转变性格开始努力抗争侵略者; 2、长子钱孟石,被日本人逼死; 3、长儿媳,年龄未知,与孟石育有一子; 4、次子钱仲石,汽车司机,开着汽车与日本人同归于尽; 二、二号院: 1、李四爷,为人正直善良,乐于助人; 2、四大妈,李四爷的太太,为人善良,乐于助人。 3、李四爷之子。 三、三号院(冠家) 1、冠晓荷,50多岁,无职业,没有是非原则只崇向有势的人,后被日本人活埋; 2、大赤包,冠的夫人,爱打牌; 3、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觉醒的人; 4、冠高第,冠的大女儿,冠家第二个觉醒的人; 5、冠招弟,美丽动人,但是好吃懒做,最后沦为特务,被瑞全杀死。 四、四号院(杂院): 1、剃头匠孙七夫妇,孙七性格直爽正直,爱与小崔、长顺争论是非曲直,后被日本人活埋; 2、小崔夫妇,小崔是洋车夫,为人正义,后被日本人莫名杀害; 3、小崔太太,为人忠厚,丈夫死后迫于生活改嫁程长顺; 4、马寡妇和他的外孙程长顺,长顺靠放录音挣钱,后来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并与之育下一子。 五、五号院(祁家): 1、祁老人,近80岁,全胡同年龄最长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 2、儿子祁天佑,50余岁,布店掌柜,后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杀; 3、儿媳,患病常年卧床; 4、长孙祁瑞宣,中学英语教师; 5、长孙媳妇儿韵梅,28岁,主持家务; 6、二孙祁瑞丰,中学庶务,后成为教育局科长,因势遭开除成无业游民,最后被日本人打死; 7、二孙媳妇儿胖菊子(后改嫁蓝东阳),最后流落天津为妓,凄惨而死; 8、三孙子祁瑞全,学生(后逃离北平城加入地下党工作); 9、曾孙小顺子,祁瑞宣之子; 10、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后因肠胃病死在获知抗战胜利当日。 六、六号院(杂院) 1、丁约翰,在东交民巷的英国使馆供职,崇洋媚外; 2、刘师傅夫妇,刘师傅是棚匠,会练拳耍狮子,在瑞宣的激励下逃出城外参与抗战 ; 3、小文夫妇,唱戏为生,可谓一对戏痴,后来在给日本人表演时英勇牺牲。
《四世同堂》读后感(二):2021-04-28
“北海公园的白塔,依旧傲然屹立。海子里的红荷花,白荷花,也照常吐放清香。天坛,太庙和故宫,依然庄严肃穆,古老的琉璃瓦内闪烁着锃亮的光彩。” 先看了老舍先生其他书,在初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特别怪,但是不知道怪在哪里,但是看到后面明白了,因为老舍先生把中国人在抗战期间的人性写的酣畅淋漓,十分露骨,不会把讽刺隐藏在文字行间,而是让人一看,就立刻感受到。 祁瑞宣在整本书里,是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祁瑞宣作为家里的长孙子,父亲已经50多岁了,在此时此刻就是家里的一个顶梁柱,而这个长孙子的身份却深深的绊住了瑞宣想为祖国贡献的心情,只能把精神寄托在老三瑞全,瑞宣是贯穿全文的,甚至到书的中后半段,瑞宣还是特别愧疚,特别憋屈,恨自己无法为祖国效力,一个家族长子和中国子女的身份,从小到大,这让瑞宣的人物更加立体,我能深刻的感受到,在那个时代里,有着太多太多类似于瑞宣这样无奈的人了。 在描绘汉奸、走狗时,刻画冠晓荷一家、祁家二子瑞丰夫妇以及伪文人蓝东青这一群人真的是栩栩如生,我更多感受的是对那个时代饱受这群汉奸蹂躏的爱国人士与人民们,感到无奈和痛惜。
钱先生的变化,也让我特别有感触,只有在真正经历过入狱后,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对侵略者的痛恨,我也只能通过文字和历史去尽量感受,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我才能够安全的祖国里,安静的课堂上,温暖的床上去看历史。再加上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这本书来的恰巧,虽然还未阅读许多优秀的书籍,但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思想,相比较于未接触这类书,我现在更加庆幸我出生于国泰民安的时代,更加感激伟人与爱国人士对祖国的奉献。 (来自豆瓣用户@落落樱花的书评启发) “国难当头之时,你会是谁,你想成为谁” 在国难来临时,小羊圈里的人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瑞宣最终选择了留在家里,照顾老小,但还是特别矛盾;瑞丰盲目随从侵略者和冠晓荷夫妇;瑞全离开了北平,参加抗日;冠晓荷夫妇沦为日本的玩物;招第成为特务,以惨死而结局;高第最终选择了参加抗日;小文夫妇一家不在意国事,但至少没有如同冠家一般......
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相残杀,有时我实在是无法想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汉奸,但冷静下来后想了想,这些无法避免,但面对现如今的中国,真的感慨太多了,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国难当头之时,你会是谁,你想成为谁。 回归到老舍先生本身,我在看这本书期间,我才了解到老舍先生是在文化大投湖自杀,怀着这一想法去看,刚好看到了日本人诬陷祁天佑为奸商,祁天佑在极大的侮辱下,最后投入了护城河,看着这一段真的非常难过
“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再映射到老舍先生本人,我更加心塞,我也打算在后面看一看《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我想更加了解老舍先生。
《四世同堂》读后感(三):2021-04-28
“北海公园的白塔,依旧傲然屹立。海子里的红荷花,白荷花,也照常吐放清香。天坛,太庙和故宫,依然庄严肃穆,古老的琉璃瓦内闪烁着锃亮的光彩。” 先看了老舍先生其他书,在初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特别怪,但是不知道怪在哪里,但是看到后面明白了,因为老舍先生把中国人在抗战期间的人性写的酣畅淋漓,十分露骨,不会把讽刺隐藏在文字行间,而是让人一看,就立刻感受到。
祁瑞宣在整本书里,是我认为刻画的最好的。祁瑞宣作为家里的长孙子,父亲已经50多岁了,在此时此刻就是家里的一个顶梁柱,而这个长孙子的身份却深深的绊住了瑞宣想为祖国贡献的心情,只能把精神寄托在老三瑞全,瑞宣是贯穿全文的,甚至到书的中后半段,瑞宣还是特别愧疚,特别憋屈,恨自己无法为祖国效力,一个家族长子和中国子女的身份,从小到大,这让瑞宣的人物更加立体,我能深刻的感受到,在那个时代里,有着太多太多类似于瑞宣这样无奈的人了。 在描绘汉奸、走狗时,刻画冠晓荷一家、祁家二子瑞丰夫妇以及伪文人蓝东青这一群人真的是栩栩如生,我更多感受的是对那个时代饱受这群汉奸蹂躏的爱国人士与人民们,感到无奈和痛惜。
钱先生的变化,也让我特别有感触,只有在真正经历过入狱后,才能深刻的体会到对侵略者的痛恨,我也只能通过文字和历史去尽量感受,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感同身受,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我才能够安全的祖国里,安静的课堂上,温暖的床上去看历史。再加上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这本书来的恰巧,虽然还未阅读许多优秀的书籍,但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思想,相比较于未接触这类书,我现在更加庆幸我出生于国泰民安的时代,更加感激伟人与爱国人士对祖国的奉献。 (来自豆瓣用户@落落樱花的书评启发) “国难当头之时,你会是谁,你想成为谁” 在国难来临时,小羊圈里的人都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瑞宣最终选择了留在家里,照顾老小,但还是特别矛盾;瑞丰盲目随从侵略者和冠晓荷夫妇;瑞全离开了北平,参加抗日;冠晓荷夫妇沦为日本的玩物;招第成为特务,以惨死而结局;高第最终选择了参加抗日;小文夫妇一家不在意国事,但至少没有如同冠家一般......
战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相残杀,有时我实在是无法想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汉奸,但冷静下来后想了想,这些无法避免,但面对现如今的中国,真的感慨太多了,我们都有选择的权利,但国难当头之时,你会是谁,你想成为谁。
回归到老舍先生本身,我在看这本书期间,我才了解到老舍先生是在文化大投湖自杀,怀着这一想法去看,刚好看到了日本人诬陷祁天佑为奸商,祁天佑在极大的侮辱下,最后投入了护城河,看着这一段真的非常难过
“很快的,他想起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
再映射到老舍先生本人,我更加心塞,我也打算在后面看一看《太平湖的记忆——老舍之死》我想更加了解老舍先生。
《四世同堂》读后感(四):《四世同堂》:亡国的众生相
用了10天把这本《四世同堂》看完了。以前也看过一些名著,可能是看的多是外国名著,毕竟是翻译过来的,总会缺少些原汁原味,总觉得那些所谓的名著大多是浪得虚名,可看了这本900多页的《四世同堂》后,才发觉原来是自己太无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经典,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老舍的《四世同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起作者老舍,也是够坎坷的,一生忘我的工作,最后在文革中收到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而太平湖现在也早已填平做了停车场,不禁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和沧桑。或许他在生命的最后那一刻,也会想起自己在写祁天佑投河自尽的段子而感叹造化弄人,一个人幸运的从日本人的铁蹄下苟活了下来,却倒在了新中国红卫兵的手中。“一步一停的,他往西走。他心中完全是空的。他的老父亲,久病的妻,三个儿子,儿媳妇,孙男孙女,和他的铺子,似乎都已不存在。他只看见了护城河,与那可爱的水;水好像就在马路上流动着呢,向他招手呢。他点了点头。他的世界已经灭亡,他必须到另一个世界里去。在另一世界里,他的耻辱才可以洗净。活着,他只是耻辱的本身;他刚刚穿过的那件白布红字的坎肩永远挂在他身上,粘在身上,印在身上,他将永远是祁家与铺子的一个很大很大的黑点子,那黑点子会永远使阳光变黑,使鲜花变臭,使公正变成狡诈,使温和变成暴厉。”“河水流的很快,好像已等他等得不耐烦了。水发着一点点声音,仿佛向他低声的呼唤呢。很快的,他想起了一辈子的事情;很快的,他忘了一切。漂,漂,漂,他将漂到大海里去,自由,清凉,干净,快乐,而且洗净了他胸前的红字。”或许,他最后投湖也如这般解脱。
一个人的一生不管多么灿烂或坎坷,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只是沧海一粟。苏轼在《赤壁赋》里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乎不可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多么洒脱,多么智慧。
老舍出生在北平的小羊圈胡同里,这里不仅是祁瑞宣的家,钱默吟的家,小文的家,冠晓荷的家,也是老舍的家,更是整个北平的缩影,是整个北平城。因此,几个院子,一群平民,在这个看似封闭的胡同里,上演了日本铁蹄下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的心酸和无奈。
读罢,才发现即使你再公正,也难以摆脱人物最终命运对你的影响,尤其是妞子在解放的那天饿死,你就更加感叹命运的无常与无奈。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富善先生(英国人):他本应该是最不受影响的人,也是最能理智与公正的看待日本人侵华的人,最后也难逃时代命运的安排而入了集中营。虽然他是个外国人,但他对于整个北平的理解,却又是那么的深刻。
瑞宣被释放后,富善先生去他的家里。由表面上的礼貌与举止,和大家的言谈,富善先生似乎看到了一部历史,一部激变中的中国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着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愿看到的中国人。天佑太太是代表着清朝与民国之间的人的,她还保留着一些老的规矩,可是也拦不住新的事情的兴起。瑞宣纯粹是个民国的人,他与祖父在年纪上虽只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却相隔有一两世纪。小顺儿与妞子是将来的人。将来的中国须是什么样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他愿意看见个一成不变的,特异而有趣的中国文化,可是中国像被狂风吹着的一只船似的,顺流而下。看到祁家的四辈人,他觉得他们是最奇异的一家子。虽然他们还都是中国人,可是又那么复杂,那么变化多端。最奇怪的是这些各有不同的人还居然住在一个院子里,还都很和睦,倒仿佛是每个人都要变,而又有个什么大的力量使他们在变化中还不至于分裂涣散。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们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揉到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 日本的侵略威胁着英国的利益,他不希望中国富强起来,也不喜欢日本人用武力侵略中国。战争与暴力使个人的喜恶与国家的利益互相冲突,使个人的心中也变成了个小战场。他相当的诚实,而缺乏大智大勇的人的超越和勇敢。他不敢公然导出他完全同情中国,又不敢公然的说出对日本的恐惧。他只觉得已失去了个人的宁静,而被卷在无可抵御的混乱中。 祁老太爷:经历过多次的时代变迁,只求安稳的老人,总以为即使日本人来了只要做好他的良民,不惹是生非就会现世安稳,可现实总是给他最响亮的耳光。
单单快到我的生日,你教老三走!你等他给我磕完头再走也好哇! 生日前去街上看看,在他心中,只要日本人不妨碍他自己的生活,他就想不起恨恶他们。 祁老太爷每逢听到一个坏消息,就更思念“小三儿”。他不知道别的,而准知道小三儿的性情非常倔强,不打了胜仗是不会回来的。那么。我们多打一个败仗,小三儿也就自然的就离家更远了些!老人不愿为国家担忧,因为他以为宰相大臣才是管国事的,而他自己不过是个无知的小民。 他以为只要自己近情近理的,不招灾惹祸的过日子,日本人就必定允许他享受一团和气的四世同堂的幸福。 祁天佑:上足以继承勤俭家风,下足以使儿子受高等教育继往开来。他经了一辈子的商,体面,忠实,信用,规矩,客气,他代表着北平的最普通的生意人,没有生意他会因为辞退伙计而惭愧,“奉旨抄家”他量算不差毫厘,查货的人敲诈他六十块钱,他把自己的衣服典当了也要把账填上,他忍辱,他本分,就是这样的人,也难逃做“奸商”的厄运,穿着日本人印着“奸商”的坎肩游街,投河自尽。
把委屈和忧郁放进肚子里的刚强。
天佑太太:典型的贤妻良母,虽然体弱多病,但也尽全力的维持着全家的团结和和谐。即使老二瑞丰做了汉奸,她作为一个母亲也还有盲目的庇护。
第一不放心“小三儿”,第二怕自己死在日本人管着的北平—也许棺材出不了城,也许埋了又被贼道把她掘出来。为这两件时刻惦记着,忧虑着的事,她切盼我们能打胜。 祁瑞宣:他是整部书的主角,也是最矛盾与最无奈的结合体。他深受现代科学文化的教育,温文尔雅,内心却又渴望着北平人民最激烈的反抗;他未必深爱他的妻子,却爱她贤惠的品德;他恨国破家亡的惨状,想投入轰轰烈烈的反抗中去,却难以抛舍“四世同堂”的亲情;他鼓励别人出去抗日,却又胆怯懦弱。因此,他只能不断的屈服与后退,惭愧与自责,并在惊愕中发现,他的躲避和后退都无济于事。这也是全北平人怯懦与矛盾的体现。他所盼望的假若长长的落空,他所忧虑的可是十之八九能成为事实。 他不去学校里给学生进行奴化的教育而感叹“在国旗下吃粪,也比在太阳旗下吃肉强!” 在看见金三爷怎么收拾了冠晓荷以后,他觉得这个老人是也还值得钦佩的。在危难中,他看出来,只有行动能够自救与救人。说不定,金三爷一伸拳头,就许把冠晓荷吓了回去,而改邪归正。假使全北平的人都敢伸拳头呢?也许北平就不会这么像死狗似的,一声不出的受敌人踢打吧?他认识了拳头的伟大与光荣。不管金三爷有没有知识,有没有爱国的心,反正那对拳头使金三爷的头上发出了圣洁的光。他自己呢,只有一对手,而没有拳头。他有知识,认识英文,而且很爱国,可是在城亡了的时候,他像藏在洞里的一条老鼠!他的自惭使他钦佩了金三爷。 对于念经,开吊,在平日,他(瑞宣)都不感觉兴趣,而且甚至以为都没用处,也就没有非此不可的必要。今天,他不便说什么。文化是文化,文化里含有许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不必由他去维持,也不必由他破坏。再说,在这样的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里,文化是有许多层次的,像一块千层糕。若专凭理智办事,他须削去几层,才能把事情办的合理;但是,若用智慧的眼来看呢,他实在不必因固执而伤了老人们的心。他是现代的人,但必须体贴过去的历史。只要祖父与妈妈不像瑞丰那样贪热闹,他便不必教他们难堪。他好像是新旧文化中的钟摆,他必须左右摆匀,才能使时刻进行的平稳准确。 他没法一狠心把人伦中的情意斩断,他难过,可是没有矫正自己的办法,一个手指怎能拨转的动几千年的文化呢? 韵梅:她是整个四世同堂家族里最重要的一个人,识大体,明事理,质朴,隐忍,用娇小的身躯支撑着整个祁家大院。她没上过学,嫁给了知识分子瑞宣,跟瑞宣很少有思想上的交流,因此他们的感情总有思想上的鸿沟。瑞宣每次心里有思潮翻滚时,就会一个人找个安静的地方待着,自己慢慢消化,而几乎没有跟韵梅沟通心里的想法。这是瑞宣一个人的孤独,也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隔阂。可即使这样,韵梅依然把家里维持的井井有条,相夫教子,她是典型的中国家庭妇女的代表。
照顾生病的婆婆,她从不说辛苦;家里有矛盾,她出面调和;后期粮食短缺,她起早去排队领粮;防空警报,她半夜守门;她只能用尽责去保障她的身份和地位,她须教公婆承认她是个能干的媳妇儿,教亲友承认她是很像样的祁家少奶奶,也教丈夫无法不承认她的确是个贤内助。 她不只是她,而是中国历史上好的女性的化身—国破家亡的时候,肯随着男人受苦,以至于随着丈夫去死节殉难。 祁瑞丰(老二):他是整个家族里最无耻与胆小的人。受过教育,拼命文雅,却因为文雅过火反而失去了家传的质朴。生长于市井,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不分是非,甘做汉奸走狗。
北平没沦陷时,他和胖菊子吃喝玩乐。北平沦陷了,他和胖菊子在家玩牌听广播。为了投机寻找出路,他去拜访冠晓荷一家。怕受瑞全牵连,他们要分家,搬到冠家入住。瑞宣被捕,他溜之大吉怕受牵连。当了局长,他立刻搬出了家,独自享受风光,没事回家显摆一下却从不给家人带点东西。从科长的位置下来,他无路可走,灰头灰脸的回家,却不想家里的困难,恬不知耻让大嫂买烟买酒,还要给他零钱出去鬼混。仗着亲戚不知道自己失业,到各家吹牛耍嘴,混吃混喝。父亲去世,他想着热闹,给亲友好烟好酒。蓝东阳让他领队游行,他兴奋不已。胖菊子跟蓝东阳结婚,他胆小怯懦忍气吞声。小崔被砍头,他前去凑热闹。小崔丧事筹钱,他却将程长顺拒之门外。等小崔媳妇儿再婚,他恬不知耻去喝喜酒。科长位置不保,他去找大哥求情,瑞宣拒绝后他恐吓瑞宣“大哥,我说真话,万一不幸我丢了差事,你可得养活着我!谁教你是大哥呢?”
老大把老三送出去革命,“你就不想想,他不久就毕业,毕业后抓俩钱儿,也好帮着家里过日子呀!你怎么把只快要下蛋的鸡放走了呢?再说,赶明儿一调查户口,我们有人在外面抗战,还不是蘑菇?” 当科长的时候,买办东西亲自出马,不给科里任何人以赚俩回扣的机会。可是他自己并不敢公然的拿回扣,而只去敲掌柜们一顿酒饭,或一两张戏票。这样,他时常被铺户中请去吃酒看戏,而且在事后要对同事大肆宣传。他老白吃白喝。他永远不请客。 他并没有赚到钱,而且对于公事都办的相当妥当。可是,他的浮浅,无聊,与摆错了的官架子,结束了他的官运。 他去冠家所有人都不搭理他。“北平的陷落,小崔的被杀,大哥的被捕,他都没动过心。今天,他感到最大的耻辱,比失去北平,屠杀百姓,都更难堪。因为这是伤了他自己的尊严。他自己比中华民国还更重要。”
最后因为蓝东阳的陷害而死在了狱中。 胖菊子(老二老婆):贪婪,虚荣,恶毒,无耻。
崇洋媚外。 马寡妇:咱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别惹事!反正天下总会有太平了的时候!日本人厉害呀,架不住咱们能忍啊! 凡事都得忍,忍住了气,老天爷才会保护咱们,不是吗? 冠晓荷、大赤包:地道的汉奸走狗,骨子里渗透着卖国的欲望,想从国难中捞的好处,到死都说日本人好。
丁约翰的东西来自英国府,这教大赤包感到冠家与英国使馆有了联系,一点儿可骄傲的联系。 传闻钱仲石开车摔死了一车日本兵,她怂恿冠晓荷去报告,这是一条进身之路。“你要管你自己的前途,管别人抄家不抄家干嘛!”“真也罢,假也罢,告他一状再说!” 日本人来抄家,“不会!不会!东洋人对咱们不能那么狠心!” “日本人是你什么?会不狠心!”高弟搓着手问。假若不是几千年的礼教控制着她,她真想打他几个嘴巴! “等一等,等着瞧!等他们出来,咱们再进去!我没得罪过东洋人,他们不会对我无情无理!” “那三个必不是真正东洋人,冒充!冒充!真东洋人绝不会办这样的事!我去报告!” “你混蛋!”高弟向来没有辱骂过父亲,现在她实在控制不住自己了。“日本人抄了你的家,你怎么还念叨他们呢?难道这个封条能是假的?要是假的,你把它撕下来!” 冠晓荷想不出主意。因人成事的人禁不住狂风暴雨。 冠晓荷第二天起的早,遇见了好几位邻居。他不知道怎么办好:对他们递个和气吗,未免有失身份;虽然他目下的时运不太好,可是冠晓荷到底是冠晓荷,死了的骆驼总比驴大!要是不招呼他们吧,似乎又有点儿别扭;他觉得自己现在是“公子落难”,理应受到大家的体贴与安慰;大家一定很爱听一听他的遭遇,而他有对他们讲一讲的责任。可是大家谁也没招呼他。这使他非常的难堪,而感到一个人必须有房产,有金钱,有势力,有日本人做靠山,有像大赤包那样的太太!没有这些,你便是丧家之犬,大家不单不招呼你,高兴了还许踢你两脚呢!想到这里,他动了气。他很想跑到日本宪兵营去,报告全胡同的人都“反动”,一下子把他们全送进监狱去! 高弟找不到工作,冠晓荷便想到了把高弟嫁出去。“我看哪,只有出嫁是个好办法!嫁个有钱的人,你我就都有了饭吃!”这是他由一部历史提出的一个最妥当的结论:幼年吃父母;壮年,假若能做了官,吃老百姓;老年吃儿女。高弟是他的女儿,她应当为养活着他而卖了自己的肉体。 高弟告诉冠晓荷大赤包死了,冠晓荷“我并没哭!哭不得!现在哭不得!想想看,自从她下狱,街坊四邻就都对我翻白眼;他们要是知道了冠所长死了,不就更小看我,说不定还许啐我两口吗?我不哭,我伤心我知道,可是不能教街坊们听见,得意!” 高弟告诉冠晓荷招弟做了特务,“高弟!”冠晓荷高声地叫:“我们可以放声的哭了,我死了做所长的太太,可又有了做特务的女儿!他们敢再向我翻白眼,我教招弟马上抓他们下狱!来,我们哭!”说罢,他高声地哭叫起来。 吃共和面闹肚子,和孙七一起被活埋了。 招弟(冠家小女儿):《四世同堂》的可怕之处是,他把北平的破败描写得令人寒心。招弟,也许是全书中最美的一个人物,她年轻、漂亮有活力。但在老舍笔下,却将她一步一步推向堕落,甚至没有给她悔改和忏悔的机会(这也是老舍小说的特点,他不肯给人悔改和忏悔的机会)。看到招弟,就会不由自主的心疼,那曾经怎样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啊,是如何被糟蹋(竟然是被李空山这样的人,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老舍对他的不齿),并一步步沦为交际花和女特务。最终,老舍选择了让瑞全(这个她曾经爱过的人),结束了她年轻的生命。 钱先生:就像一本古书似的,宽大,雅静,尊严。 钱先生被捕后,邻居里恨冠晓荷比恨日本人更深,可是他们不会组织起来与他为难,即没有团体的保障,他们个人也就只好敢怒而不敢言。 得知儿媳妇儿怀孕后,说了句“生个能打仗的孩子吧”。可有时候一听到将来的娃娃,便忽然动怒,他不愿意生个小亡国奴。 身体恢复之后就投入了抗日的事业中去。(我知道这样干永远不会成功,我可也知道干总比不干强。我抱定干一点是一点的心,尽管我的事业失败,我自己可不会失败:我决定为救国而死!尽管我的工作是沙漠上的一滴雨,可一滴雨到底是一滴雨;一滴雨的勇敢就是他敢落在沙漠上!)加入组织,发现组织不抗日后又退出来;走到图画展览室,把话说给画家听;在茶馆里抓住谁就劝谁;在学校门口卖糖就给学生讲忠义的故事。 刺杀了两个日本特使。炸戏院(小文夫妇死,误杀尤桐芳)。 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头老牛似的往前慢慢蹭;我们的历史上没有多少照耀全世界的发明与贡献。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大赤包们不是人,而是民族的脏疮恶疾,应当用刀削割了去!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些不知好歹,无足介意的小虫子,而置之不理。他们是蛆,蛆会变成苍蝇,传播恶病。在今天,他们的罪和日本人一样的多,一样的大。所以,他们也该杀。 由于金三爷的出卖而被捕。 陈野球(钱先生的小舅子):办完钱孟石的丧礼,一直跟着瑞宣。“祁先生!唉—”“你,你,你有一块钱没有?我得带五斤杂和面去!八个孩子!唉—” 他想说很多的话,解释他的困难,和困难所造成的无耻。 走投无路去给日本人办事。“我知道给日本人做一天的事,做一件事,我的姓名就永远和汉奸们列在一处!”“孩子们不挨饿了,也穿上了衣裳。他们跳,他们唱,他们的小脸上长了肉。但是,他们的跳与唱是毒针,刺着我的心!我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除了设法使我自己麻木,麻木,不断的麻木,我才能因避免痛苦而更痛苦,等到心中全是痛苦而忘记了痛苦!”他吃上了鸦片,用麻醉剂抵消寂寞与羞惭。 吃上了鸦片就彻底变成北平城里的行尸走肉了。 蓝东阳:假若诗歌是狡猾卑鄙的结晶,蓝东阳便真可以算作一个大诗人了。 为了能做铁道学校的校长,他栽赃陷害了十几条人命。 蓝东阳在被瑞全威胁后大病了一场,痊愈后找了个理由去日本,有去无回。 蓝东阳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毫不相干。他的狡猾和残忍是地道的野蛮。他属于人吃人,狗咬狗的蛮荒时代。日本军阀发动侵略战争,正好用上他那狗咬狗的哲学,他也因之越爬越高。他和日本军阀一样,说人话,扯人皮,没有人性,只有狡猾和残忍的兽性。 他从来不考虑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不过是只苍蝇—吸了一滴血,或者吃了块粪便,就心满意足。世界跟他没关系,只要有一口臭肉可吃,世界就是美好的。他从来没琢磨过没有枪炮、炸弹、没有仗打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所以他也就不必去想这个世界上该不该有枪炮炸弹,该不该打仗。 李四爷:一辈子热心肠,他不知送走了多少人,最终死在了日本人的皮靴之下。
不愁吃穿,不大忧虑国事,但是日本人直接的间接的所给他的苦痛,已足够教他感到背上好像压着一块石头。无论领杠还是搬家,他常常在城门上遭到检查,对着敌兵的刺刀,他须费多少话,赔多少礼,才能把事办妥;可是,在埋葬了死人,或把东西搬运到城外以后,城门关上了。他须在城外蹲小店。七十岁的人了,劳累了一天之后,他需要回家休息,吃口热饭,喝口热茶,和用热水烫烫脚。可是,他被关在城外。他需在小店儿里和叫花子们挤在一处过夜。有时候,城门一连三五天不开;他须把一件衣服什么的押在摊子上或小铺里,才能使自己不挨饿。他的时间就这么平白无故的空空耗费了!他恨日本人!日本人随便把城门关上,和他开玩笑!日本人白白的抢去了他的时间与自由。 他不为好人遭了恶报而灰心,也不为歹人得了好处而改节。忍耐是他最高的智慧,和平是他最有用的武器。他很少批评什么,选择什么,而又无时不在默默的批评,默默的选择。 被日本人打死了。 常二爷(给祁家看坟地):老实朴素,逆来顺受,最典型的中国农民的形象。有地,才有他会做的事;有地,他才有了根。进了城要给祁家带礼物,要给祁老太爷磕头。 为了给邻居买药,进城不仅被搜刮了财物,还让他罚跪。“我是天字第一号老实人,怕什么呢?”日本人让他跪着,他不敢抬头,而把牙咬的山响,热汗顺着脖子往下流。 常二爷从北平回家后,因为罚跪,郁闷而死。到他快断气的时候,他把我们都叫了去,当着大家,他问他的儿子,大牛儿,你有骨头没有?有骨头没有?给我报仇!报仇! 四号程长顺:自己想走,可和外婆相依为命,家和孝道把他拴在了小羊圈。 小崔(拉车):因特使被暗杀而被牵连杀头。 李四爷去给小崔收尸,他在天桥上了电车,电车开了以后,老人被摇动的有点儿发晕,他闭上眼养神。偶一睁眼,他看见车中人都没有头;坐着的立着的都是一些腔子,像躺在破砖堆上的小崔。他急忙的眨一眨眼,大家都又有了头。他嘟囔着:“有日本人在这里,谁的脑袋也保不住!” 牛教授:不论谁和谁打仗,他只求没有人来麻烦他,也别来践踏他的花草,弄乱了他的图书与实验室。这一点要求若是能满足,他就可以把头埋在书籍与仪器中,即使谁把谁灭尽杀绝,他也不去过问。 这个态度,假若搁在一个和平世界里,也未为不可。不幸,他却生在这个乱世。他以为只要自己有那点学问,别人就绝不会来麻烦他。同时,用他的冷静的,客观的眼光来看,他以为日本人之所以攻打中国,必定因为中国人有该挨打的因由;而他自己却不会挨打,因为他不是平常的中国人;他是世界知名的学者,日本人也知道,所以日本人也必不会来欺辱他。 他丝毫没有羞辱与气节,民族与国家。他的科学的脑子,只管观察事实,与解决问题。手枪放在了他面前,紧跟着枪弹打在他身上,他害了怕,因害怕而更需要有人保护他。日本人答应了保护他,在医院病房门口和他的住宅的外面都派了宪兵站岗。他开始感到自己与家宅的安全。他答应了做教育局长。 牛教授的附逆关系着整个北平教育界的风气与节操。 小文夫妇:小文在王府长大,享受了十三四年的荣华富贵,亲眼看着并切身感受着清朝的灭亡和家道的中落破败。这样的身份背景,使他们不关心世事,国家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亡了。
他们沉浸舞台,唱戏,而且做的很好,小文的胡琴拉的堪称一绝。虽然北平的沦陷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并不是很大,他们也没有崇高的爱国热情,没有北平沦陷的屈辱感,可在文若霞被日本人枪杀了后,小文跃下台用椅子打死了日本人,不卑不亢。轰轰烈烈,快意恩仇。 日本女人(一号):两个男人战死了,两个孩子的娘被军队调了去,充当军妓。 “谁杀人,谁也该杀;谁祸害女人,谁的女人也该祸害! 全书读完,最可钦佩的是谁?当然是瑞全、刘师傅、桐芳。他们没有等到无可偷生,就主动选择了反抗,可谓大智大勇。 这三人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瑞全是家里老三,还没成家立业的大学生,养家重任不在他身上;刘师傅家里只有一个正当壮年、可以养活自己的妻子,后顾之忧也不大。这两个人走得相对容易一些。 而桐芳,一个富人家的小妾,在内衣食无忧,在外无依无靠;虽然时时遭遇大赤包的排挤陷害,但有冠晓荷的宠爱和高弟的友谊,不至于没有回旋空间,不至于在冠家生存不下去。要论偷生,她比多数人都更有理由、更有条件。可最终投出炸弹,刺杀日寇,杀身成仁的,居然是她。柔弱的身躯里竟是一副钢筋铁骨。
所有的人,在圆满中都是残缺;所有的人,在梦想中都是破碎。那些混乱的死法,如小崔和瑞丰,那些悲壮的死法,如仲石和小文;那些凄凉的死法,如李四爷和常二爷;那些活该的死法,如大赤包和蓝东阳,那些绝望的死法,如小妞子和天佑。在所有的死亡中,老舍让钱默吟活了下来,那经历了一切苦难和悲痛的老人,最终得到了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