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脆弱的繁华》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1000字

2021-06-07 00:0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1000字

  《脆弱的繁华》是一本由张程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一):拿错剧本的南宋,全员不在线

  众所周知,如果宋徽宗不是宋徽宗,他应该是一位有名的艺术家和收藏家。问题在于,此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位坐中国最高之席,却在金军入侵之时抹黑逃跑,一场靖康之变直接让北宋灭亡。宋徽宗与宋钦宗被金人俘虏之时,赵构另立王朝,南宋改元“绍兴”,综观其一生,幼儿在颠沛躲金之时夭折,自己生育能力在一次金人杀到眼前时吓得丧失了,父亲与兄被金人囚禁不得回,自己手握皇权的合法性又因没有传统的仪式来证明而被金人诟病,还要面对一个金人建立的傀儡政权与自己王朝对抗……不过,他亦非有大格局之人。担忧父兄归来,自己权力被夺;担忧自己统治的朝廷内部对自己存在威胁;担忧自己只能做一小块地方的“皇帝”。眼光光落在自己身上,何以治天下?或许正因于此,明明手上有良将良才却弃用,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虽然算得上安享晚年,但也没有庇荫后人多少,南宋看似稳稳当当实际却是摇摇欲坠。

  不管如何,南宋还是坚持了一个半世纪,虽然统治范围局限在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又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政治中心的意义还是刺激了其统治区域的经济、手工业、交通运输、科技与武器制造的发展。

  不过在张程这本《脆弱的繁华》更让人注意到的不是南宋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大环境,而是这个“朝代”中诡异的“剧情”。换言之,上天给的剧本有问题,这个时代的人物全没在线上。宋徽宗自不必说,岳飞,抗金忠臣却被轻易陷害入狱而死;本应专心治学的赵明诚,却在流浪途中不幸而逝;英勇的辛弃疾一回到南宋建康,最辉煌的政治生涯已经结束……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真正以一个宏大的国家视野去看待南宋及其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别提如何根治问题。再由此观之,南宋的命运从赵构的小格局视野中就已成定数。

  如果南宋经济与科技还有武器发展并不落后,那到底为何南宋最终还是支撑不住被蒙古军覆灭了呢?历史的复杂性必然是要被承认的,北宋也好,南宋也好,与中国其他朝代兴亡一样,都不是简单地用一两个原因就能总结,包括现实物质条件与政权存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等,非直线联系就可以。不过,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应该占首要位置。正如张程所言,南宋之亡,不再国力,而在士气,在精神。

  鉴于传统中国单一君主的集权制,假如君主在其位谋其政,不为冲政绩胡乱施政,不过分听信谗言,假如没有那么多自私的小人,假如忠臣不会完全愚忠,南宋会否挺过金与蒙古的侵略,不至于沦落为他族侵略者的傀儡?在此反而想提供一个看法作为补充:繁荣和平的日子久了,统治者倘若缺乏居安思危意识,其统治必然由盛及衰。比如南宋,分明繁荣的经济条件,明知道金军仍在威胁政权,经济却没被用于加强政治与军事的优势。不过张程认为,士大夫要为南宋之亡负上重要责任,这一点是否再商榷,毕竟士大夫再强,终敌不过皇帝一声令下的“赐死”。

  《脆弱的繁华》全书仿佛使用了说书的口吻,讲述了南宋的繁荣与衰亡。更重要的是,书中过着混乱又奇葩的人生的南宋人们,尤其他们还把握着南宋的走向,张程用心地把这些平时我们几乎单独认识的人在南宋这个时代背景下做了连接(是否参考了《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方式?),以此让我们看到更完整的南宋图景,以及它被拉向灭亡的结局。如果说这本书对于今人而言没有触发思考的地方,下定义未免草率了些。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二):比小说更写实,比通史更可亲

  很难界定这本《脆弱的繁华》,是一本怎样的作品。

  从作者的自述来看,他是打算写成一本讲述南宋通史的小说的。在作品注释中,作者也提及,为增加感染力,有意将辛弃疾作品的创作时间“提前”了。

  但若真的将这本书当成小说看,你大概率会觉得它实在是太“写实”了。

  《三国演义》一般认为“七实三虚”,蔡东藩和冯梦龙笔下的的历史演义发挥更少一些,但也有不少经典或可读性极强的传说、神话掺杂其中。这部作品里也有一些古人所录之荒诞不经的怪事,或捕风捉影的轶事,比如关于崔府君的故事,关于赵构无后的传说等等,只是作者在讲述之前几乎摆明了说“这东西听一遍算完”,感觉并不想就此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领略更多的八卦和谈资。

  不过,这部和野史秘闻划清界限的作品,作为一部“通史”,没有选取惯常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进行纵向剖析,而是通过了“国运”这条很有意思的暗线展开讲述——几朝君臣的人生际遇,决定了南宋这艘并不稳当的画舫的命运。

  一般说来,提及南宋小朝廷,史家批评多于肯定,特别是从中华大一统的角度来看,南宋不但继承了北宋军事暗弱的特性,而且在文官弄权方面青出于蓝。这部作品还原历史时,选取的点是不同时期的人物——主线自然是历代国君,“述评”时虽然也涉及全局,但更多还是从“人”的角度,对其种种行为和理念展开分析,不拔高,不诿过,是非曲直留由诸公自行判断。支线中,对于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放在中国封建史中都“赫赫有名”的权臣,作者在贬抑之余,也对这些人缘何受宠进行了分析。可以说,在历史作品中见惯了“惊人之语”,作者这种认认真真讲故事的风格,是更容易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思考的。

  对于国家与社会的分析,从书名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的观点。南宋一朝偏安江左,政治和军事上一塌糊涂,但据有富饶的江南,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成果是不容忽视的。书中通过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几位文学史大咖的境遇,对政治昏庸和市镇繁华的矛盾作出分析,肯定了南宋对中华南部疆域发展做出的贡献。更可贵的是,通过一些数字和故事说明,这份繁华的“共享”面极其有限,绝大多数百姓在南迁过程中,只收获了时局的稳定,而并未享受到经济繁荣所带来的“溢出效应”。这在同类的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罕见的。

  由此看来,或许我们不把这本《脆弱的繁华》视为历史小说,它更能显示出成功之处。这可能不会让作者感到开心,但当我们放下欣赏词句的眼光,换成严肃的读史阅读状态,应该才会更好地和作者产生共鸣。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三):必然凋零的繁花

  南宋的独特魅力,已然被本书的名称所概括。高度繁荣的经济文化却是建立在破碎的国土之上。短命的王朝与繁盛的物质文化之间的矛盾,究竟因何而来,又是如何助推这个王朝走向灭亡?想要回答这些问题,势必需要对南宋的全貌有所了解。《脆弱的繁华》是这样一本书,尝试全景式的展现这个王朝的魅力与是非。

  南宋的繁华,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匹配了更多的生产要素。在南宋以前,传统中原地区不仅是历朝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在中原平原地区发展起来的生产技术随着政治中心的南迁一起南移。一旦局势稍加稳定,已有的技术水平就已经能够与新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推动经济发展。成果斐然,高宗尚在位期间,税赋水平即以达到了北宋时期的水平,随后更是实现了超越。

  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表现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和手工业成为了南宋核心产业,稳定的市民阶级进一步发展壮大,城市规模增长的同时,以城市为生的人也增加了。为了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既出现了服务于城市的职业如专业贸易商也出现了更细致的城市阶层划分。种种的这些都为南宋的繁华增光添彩,最终构建了流光溢彩的南宋景象。

  但是南宋取得的经济成就却是难以持续的。一方面,南迁带来的生产要素并不充裕、中原作为历代王朝的中心,土地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当南方的土地开垦、人丁投入再难增加时,经济难以发展。另一方面,南宋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依赖于技术的变格,只是依赖于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市民阶级的发展与城市的崛起并不是因为南宋技术的进步,仅仅是因为此前禁锢城市、商业发展的坊市分离制度被废除。缺乏技术进步的支撑,仅仅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维持的繁华难以持续。

  于是南宋面临两个选择。第一个是发展技术,第二是增加劳动力或者土地的投入。但是这二者在南宋现有的制度框架下都是难以实现的。首先是技术的进步。技术进步必然不是温和的,必然会伤害到现有的利益。这与南宋政坛上文官集团庞大、程朱理学盛行是相违背的。第二点,似乎是更容易实现的。只需要向北收复北方失地,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是这恰恰是最难以实现的。初期的时候,这威胁到了南宋皇权的正统性问题。以当时的军事实力而言,岳飞带领的岳家军能够北伐深入到朱仙镇,且有后方义军配合,进一步的胜利并非妄想。但是这进一步触及了最根本的问题——政权的合法性。自然只能是“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待王权合法性解决之后,这个问题仍然迟迟无法解决。自赵匡胤龙袍加身期,抑制武将就成了写在宋朝骨子里的正统。文武百官之势早已不平衡,收复北方失地自然需要得力武将,更需要武将所具备的开拓精神。南宋没有。更何况,每当有有识有才之士提出提高武将地位、向北收复领土时,文官集团必然会对其发起攻击,且是有法理正统性为依据的支撑。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向北是无法实施的了。

  但就封建王朝的发展来看,向外扩张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技术创新往往是缓慢而苦难的,封建王朝想要维持其统治,除了南征北战扩大领土增加劳动力外无他。在这一点上,宋朝无论南北宋都是先天缺乏的。因此再繁华的经济文化也不过是明日黄花。

  当南宋生存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到了不得不反抗,不得不直面外敌时。形式早已逆转。骑兵与步兵对阵有天然优势,攻守之间胜负已分。于是乎,这个繁华的王朝终是一命呜呼。

  这种繁华,正因为其脆弱而为人记住,更因为在其最盛时就已注定短命而引人思考。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四):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如果可以把历史拟人化,纵观南宋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就如同一位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没落贵族,他不光没能从先人那里承继深厚的国祚根基,反而更多地承载了国破家亡、颠簸流离……

  北宋末年,为了消灭大辽,从原始部落联盟走出的女真族迅速壮大并建立了金国。金灭辽后,北宋朝廷深觉惶惶不安,先是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后又拿出数之不尽的金银绢帛用于纳贡,直至徽宗赵佶、高宗赵桓父子被强行掳到寒冷的北国,国破家亡的动荡一直延续到南宋,赵构更被完颜亮紧追不舍,直至被放逐到茫茫大海之中。宋朝三帝被掳途中狼狈不堪的形象无疑在史书中留下了不那么光彩的一笔。

  青年作家张程在其近作《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中,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艺术为读者揭开了笼罩在南宋表面上的那层《脆弱的繁华》。这里有文人对“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暗讽与愤慨;这里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与豪情;这里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与哀愁;这里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与大义……

  应当看到,在北宋之后,南宋的艺术成就在此基础上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的。但同时,我们对于这个印象中积贫积弱、一直处于被动挨打地位的短命王朝应当予以全面、公平、公正的客观态度来对待。书中从高宗赵构撞大运般的即位,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至死开始写起,历数南宋皇室的国祚绵延、皇室父子之间的矛盾、程朱理学与“庆元党禁”事件及“开禧北伐”战争之间的因果关联,同时亦不乏对宋末三帝漂泊在海上最后的岁月之扼腕,以及站在一个文人学者的角度,对一个王朝处于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时发出的悲愤哀鸣!

  杭州西湖楼外楼

  书中仿佛在用另一只眼睛审时度势地观察与考量,细腻舒缓地展示了南宋百年史的艰难历程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野蛮与文明并存的人性特质。套用德国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一句话:“没有一座文明的丰碑不同时也是一份野蛮暴力的实录。”

  那么,文明和野蛮这两个看似格格不入的概念该如何并存于同一时代呢?正如后人所知,南宋的百年史除了带有这些人类最原始最野蛮的味道之外,更不乏温情人文的一面。书中以“南宋人物速写”的方式简单介绍了当时诸多文坛巨匠以及TA们的凄美爱情。首屈一指的当推李清照,她的婉约风格可谓千古绝唱。尤其突出了李清照在与之琴瑟和鸣的赵明诚死后的种种悲惨遭遇;一生笔耕不辍的爱国诗人陆游与表妹唐婉的悲戚爱情向来令人唏嘘不已,只因婚后一年唐婉未孕,才不得已在陆游之母强势的干预下劳燕分飞,一首《钗头凤》至今读来仍令人扼腕悲叹!

  李清照画像复原图

  戴复古这个名字在今天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陌生。但书中所记载的他的故事却足以让人肝肠寸断。这是一个关于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夫妇生离死别的故事。年轻时的戴复古出游至江西九江一带时,被当地一富家翁招为婿,其后才告知妻子与岳父家中尚有发妻,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妻子顶住了父亲的雷霆之怒,给了他一笔丰厚的盘缠,资助他回乡探亲,其后立马投水而死。戴复古再回九江时,痛惜亡妻之余, 遂成千古一律:“自古诗人皆浪迹, 谁知贤妇有关心。归来却抱双雏哭, 碑刻虽深恨更深。”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宋朝文化时强调:“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却也恰似映照了大词人辛弃疾所叹,蓦然回望历史涛涌,南宋正是这般影影绰绰伫立于灯火阑珊处。我们需要为这个时代打上一两盏灯,让大家看清他“卑躬屈膝”却又“繁荣富庶”的多面姿态。今天的南宋王朝虽早已距我们渐行渐远,但这个王朝的烙印却深深渗透在了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中华文化中的南宋给养无处不在,它们通过一个个具象的文化符号烙印在我们的念想里,我们的生活中。即便如花开不复久的玉树后庭花般短暂绚烂,却也向世人闪耀着独独属于那个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的时代的光辉!

  《脆弱的繁华》读后感(五):一半繁华,一半笑话,我们到底该如何谈论南宋?

  纵观历朝历代的中国历史,我们恐怕再找不出比宋朝更让人爱恨交加的一个朝代了。

  宋朝的中国在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代表着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因此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现代中国的萌芽。

  但另一方面,宋朝朝廷的腐败以及军事的懦弱饱受千夫所指,徽钦二帝被俘虏北上更是历史罕见之耻辱。

  一半伟大,一半笑话,这正是对宋朝的最准确描述。张程的“脆弱的繁华”大概正是这个意思。

  张程在《脆弱的繁华》中,将目光主要聚焦在南宋。但事实上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宋朝三百年的统治完全处于唐朝的阴影之下。

  唐朝后期各方节度使拥兵自重,加速了唐朝的混乱乃至于崩溃。之后五代十国的历史更是混战的历史。等到宋太祖建立宋朝,使得天下重归统一,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杯酒释兵权”,卸掉武将的兵权,以此来巩固皇权。

  于是宋朝的统治基调就被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局面让宋朝的军队在面对元朝以及金朝时不堪一击。宋太祖大概没有想到,他原本是为了避免重蹈唐朝覆辙,可没想到却矫枉过正,让宋朝历代皇帝都羞愧得抬不起头来。

  当时抬不起,之后同样抬不起,宋朝几乎是历史上最窝囊的一个朝代。

  读书人的地位在宋朝是历代最高的,这促进了宋朝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大批自私自利、懦弱无能的士大夫。王应麟指出,南宋的大病有三:一是民弱,二是兵弱,三是财匮。归根结底都是士大夫的无耻。

  于是在北宋覆灭之后,南宋选择了偏安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

  徽钦二帝被俘北上,宋高宗赵构南下逃亡,仓皇建立了南宋,南宋王朝开启。

  南宋历经九位皇帝,然而堪当大任者少之又少,南宋的统治几乎被三位权臣把控:秦桧,史弥远,贾似道。此三人一味地朝着金人和元人妥协,在朝中打压异己,白白浪费了有志之士辛苦建立的大好局面。

  受权臣以及士大夫挟制,即便南宋皇帝中偶有想收复国土之辈(如宋孝宗),但最终仍免不了功败垂成的结局,南宋不可避免地朝着灭亡的深渊滑去。

  张程在书里面总结,宦官、后宫擅权、朝臣妥协退让,这才是南宋朝廷的真实面目。所言非虚。

  与窝囊脆弱的军事相反的是,南宋的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历史的顶峰。

  南宋的文化繁荣自不必说,宋词就是最好的例子,李清照和陆游均生活在两宋之交,二人为南宋文坛的繁荣开了一个好头。

  南宋文化繁荣与南宋重文抑武的方针是分不开的。宋朝的读书人的地位在历朝历代当中都是最高的,朝廷杀死的读书人屈指可数。这种风气促进了南宋文化的繁荣。

  不仅仅是文化,南宋的科技发达程度也堪称世界之最,《脆弱的繁华》关于这方面的介绍比较简略,只提到了印刷术以及罗盘、指南针的使用,它们随后传入欧洲,为15和16世纪的世界大发现提供了物质条件基础。只可惜原本处于领先的封建王朝在此后却固步自封,最终饱尝恶果。

  南宋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几乎是历朝历代最好的,根据学者考证,南宋城市中已经有了类似现代孤儿院以及养老院的福利机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甚至已经有了消防队。

  正因为宋朝文化以及社会如此发达,因此史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也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然而即便宋朝的文化再繁荣,也无法掩盖赵宋朝廷腐败懦弱的本质。

  而且宋朝的繁华只属于上层阶级,赵宋百姓始终生活在积贫积弱的窘迫当中。甚至就连宋朝读书人也远非我们想的那么自由。《脆弱的繁华》对此有精辟的总结,南宋对文人表面的尊崇和思想的压制贯穿始终。

  南宋的统治阶级们沉浸在繁华梦和自我陶醉当中,对国家危亡和百姓疾苦全然不管,甚至还为金人和元人的入侵大开方便之门。

  宋朝虽然贯彻重文抑武的基本方针,但这并不意味着宋朝没有能打的武将。宋朝四大将门折家、姚家、种家和杨家;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和岳飞。他们在与敌人对战中都有极其优秀的表现,甚至一度有扭转局势,收复失地的希望。

  然而这些武将们用性命换来的大好局面终究断送在了赵宋皇帝以及无耻权臣的勾心斗角当中。

  辛弃疾以豪放词人闻名于世,但事实上他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猛将,曾向南宋皇帝上表《美芹十论》等军事战略,渴望为国效力,驱除敌寇。

  然而辛弃疾的抱负和年华都被白白耗尽了,只留下一句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的一句词听来更是心酸: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在一众武将志士们的努力之下,赵宋原本不至窝囊至此,然而赵宋皇帝的昏聩却导致了无数悲剧的发生。

  像是辛弃疾这样被空耗年华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有心杀贼,但却无力回天。在他们头顶,有封建帝制这座大山牢牢压制着,不容他们不俯首听命。

  因此即便岳飞将金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在获胜之前依旧不得不听从调令,将刚得来的胜利拱手送出。同时被送出的还有南宋的尊严和希望。

  这才是南宋最让人咬牙切齿的地方。

  当看完了南宋伟大的文化以及窝囊的军事之后,我们才有资格来全面地评判这一历史时期。割裂军事看文化是不客观的,割裂文化看军事同样也是不客观的。赵宋王朝,在文化上它伟大,在军事上它窝囊。我们只能说,成也赵宋,败也赵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