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知识入人心 健康时时伴民行2
摘要:2021年7月17日湖北医药学院“乐颐”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湖北省十堰市开展了有关健康养生知识的调查并对周围居民进行知识科普。
盛夏的滚滚热浪来袭,却挡不住“乐颐”社会实践队的脚步。7月17日是活动开展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在各自的社区对居民进行了健康养生知识的科普及宣传,对之前调查问卷的结果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活动期间,居民们十分配合且大多数人对于健康养生有很大的兴趣。
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分治,七分养,健康之道在于养生”,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便备受关注,而崇尚健康,关注养生的理念也越发深入现代人的思想,这种养生思想不仅仅只限于年龄较大者,当代大学生也占据不小的部分,如课间一杯枸杞茶,睡前热水泡脚,平时也会常关注养生小妙招。所以,现在健康养生的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大众化。
养生的知识分为多种内容,大多数的人对于养生的了解只在浅层部分,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老人和年轻人的区别、生理和心理上的区别、饮食与日常生活的区别、什么时辰适合做什么、一日三餐应如何搭配、早晚作息如何调整,这些都是养生的内容。
很多人对于养生也存在多重误区,很多人脑子中都有一个概念:养生就是让人长寿。其实不然。长寿确实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不过现在的医疗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人类寿命的提升,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养生来讲,长寿是其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而养生的过程中,获得的长期的、健康的体魄才是养生的本质。还有人认为自己足够健康,不需要养生;自己还年轻,养生是老年人才做的事;养生就要购买大量保健品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说法,也会让很多人产生误区。
那真正的养生是什么?养生是教会我们学会更好的掌控自己生命的旅程,提高生存质量。我们养生是在追求一种自然的衰老过程,体验自然的生老病死。我们养生也是在追求一种不痛苦自己,不拖累子女的自然死亡方式。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意思是说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人还是在治“已病”,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治未病”预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乐颐”暑期社会实践队对养生这一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让身边人的人认识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在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了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也在真正的实践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