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考必过经典读后感有感
《逢考必过》是一本由[英] 多米尼克•奥布赖恩著作,后浪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张松去许都求见曹操,曹操见张松矮小,相貌又丑,便有意冷落他,边洗足边接见,使张松憋了一肚子气。次日,曹操掌库主簿杨修拿出曹操新著兵书《孟德新书》给张松看,意欲显示曹操的才华。张松看了一遍即记了下来,故意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无名氏所作。”杨修不信,张松说:“如不信,我试诵之。”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说:“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样?”认为自己的书没有新意,就让人把那本书烧了。其实曹操上了张松的大当:张松用他惊人的记忆力,把整部《孟德新书》硬是背了下来。
初读这个故事时,就曾被张松过目不忘的本事震撼。然而张松并不是个例,我国东汉时的思想家王充,年轻时看书,“一见即能诵忆”。三国魏时的王粲,能“过目不忘”。有一次,他与朋友们看了路边的一块碑文,朋友们有意要考他一下,叫他把刚看过的很长的碑文背诵出来,他果然背得一字不差。
看到这里,相信你肯定开始有了疑问:为什么他们有这么强的记忆力,是天赋么?
世界记忆大师多米尼克在《逢考必过》中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记忆力也是可以培养的。而开发记忆力、加快学习速度和最终通过考试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想象力。
一、阅读与理解
你有没有这样地经历:对于自己很重视的内容,自己会一字一句地读过去,以为这样自己一定能理解其意思,然而作者告诉我们:“同样的道理,“并不是领悟每个词所花的时间越长,就越能理解文章的整体含义。加快阅读速度其实能够形成一种韵律,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增进理解。”
这就是速读的力量,速读能让你迅速集中注意力,在“一目十行”的过程中快速地找到重点,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将重点的内容用笔记记下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笔记并不是对内容的简单搬运,而是自己对于捕捉到的信息的独特解读,是对接收的知识的二次加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知识内化并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输出。
最后,更直观也是更有效的阅读方法是做思维导图,相比于繁复的文字,一张图就能说明一切。思维导图的有5大特征:主要对象以中心图像的形式呈现;各个主题以分支形式从中心图像辐射开来;用独特的标签、颜色和开头凸显每个分支;每个分支可以进一步辐射出由关键图像或关键词确定的子分支;分支或子分支可能相互产生关联,这取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
大家想必都听过金字塔原理,其实思维导图就是对金字塔原理的完美诠释,由关键问题往下一项一项展开来,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从而达到“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效果。
二、想象,为记忆插上腾飞的翅膀
“你看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从入学起,就开始面对大量的背诵:单词、诗词、课文、物理定律等等,相信很多人都对“背不出来”这件事心有余悸。而作者多米尼克・奥布赖恩只用38秒就能记住一副纸牌的顺序,他是怎样做到的呢?在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另一个秘密武器:想象。
想象力就像是一双翅膀,会带我们的记忆起飞。在此,作者举了一个小例子。请记住下面这20个词语:钻石、大脑、梳子、火、马匹、窗户、贡多拉、婴儿、财宝、医生、烹饪、书桌、晕倒、地毯、星球、龙、书、小提琴、割草机、影子。假如单纯记这些词语,我们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记起。这就需要运用想象把这些词语串联起来。作者用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串起了所有词语,我也试了一下,发现脑海里的故事越夸张,这些词就记得越牢固,而且这种记忆是持续的,直到第二天、第三天我还对故事及故事里的词语记忆犹新。
这种无限联想的方法其实就是将抽象的、毫无关联的词语联系起来,在你的脑海里形成画面,将一切可视化并把自己代入进来,那么你脑海里的一切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事情”,你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忘却。这种方法应用于我们记地理、物理、单词等毫无关联的知识点时非常有效,如果我们能熟练掌握,应付这些知识点零碎、看似毫无章法可循的考试将绰绰有余。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记忆力大有可为。它是一种运动,一种脑力锻炼方法,也是调节大脑皮层的一把音叉。如果定期训练脑力,就能掌握如何学习的关键,最终学会如何通过考试。”逢考必过的关键在于记忆,记忆的关键在于发挥你的想象,相信如果我们按作者的方法去锻炼自己的大脑,我们也一样会成为记忆大师,这样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逢考必过》读后感(二):为什么你考试会挂科?原来你没有学会这几个技巧
我每次一到考试的时候,就特别紧张,因为要背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记住后面的,忘记前面的,等考试那天,看到卷子脑子里一片空白。
但是我的舍友就从来不会为考试烦恼,每次都能找到重点,所以每次考试都特别轻松。
于是,我就向她讨教,是不是有什么窍门?
原来我的舍友看了一本名叫《逢考必过》书,书里有几种学习的方法,特别适合我们天生记忆特别不好的人学习技巧。
此书的作者是多米尼克·奥布莱恩,他获得8次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最知名的世界记忆大师。
对于多米尼来说,普通人通过技巧也能取得惊人的成绩。
关于这本书里的方法,对于自己,不仅仅收获的是技巧,而是此书带给我全新的思维模式,让用的思维更加清晰。
01要有明确的目标
你会发现,要想在某个领悟很卓越,就要跟欲望的程度形成正比。
对于运动员,尤其是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强烈的热情下,心中怀着成功的决心我想当最后一定会成功。
书中指出,作者因为看了一场比赛,正是这场比赛改变了作者的一生。一位护士克莱顿.卡维洛在不到3分钟就能记住纸牌的顺序,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对于如此惊人的记忆,作者感到无比的震惊,于是作者并对自己的记忆进行研究,作者现在可以熟记54张纸牌。
你的欲望多大,你就会取得多大的成就。
对于考试,我时常是抱有侥幸心理,在快考试的时候临时报佛脚,可想而知,成绩是很不理想的。因为自己没有对其下足够多的决心,没有投入万分的热情和努力,所以才会在考试中,出现对知识的不牢固,最后出现挂科。
所以,我还是要为自己订下“考试通过”的计划。
虽然熟知学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我们要把它当成自己的兴趣,这样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你有为自己的理想决定目标了吗?如果没有的话,就趁现在赶快行动起来,把无趣变为有趣,好好的享受其中的过程,我相信你会成功。
02合理运用笔记和思维导图
我们时常说到,要想牢记知识就要亲自动笔。
不管你的记忆如何好,但是时间一长,会很容易忘记的。要想永远记住,就要靠我们的辅助工具,笔记和思维导图。
笔记,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记录老师所书写的内容,恨不得,把老师说的内容全部写在笔记本上,但是我们真的弄明白吗?答案:没有。我们只把老师的内容的写出来,没有通过自己的复盘,这些知识是无法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对于思维导图是比较生动的笔记,对于书本书理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追求完美,只要把内容总结归纳,能让我更好的了解书里的东西。
你会发现在上课还是跟小组讨论,思维导图都能简单的记录信息,它不仅能把繁琐的内容转化为最简单的知识点。
对于学科,我们可以用思维导图对于知识的内容进行梳理。
对于自己很难懂的学科,会感觉特别吃力,因为其中的内容很多,自从用了思维,对于每章的知识点,不管是难点还是易错题,都能轻松面对。
03制订学习的计划
我们了解了学习的方法以及技巧,我们就要制订学习的复习计划。
第一,你要制订自己需要的时间
为了全方面的复习学科内容,就要为自己制订每一天所要学的内容,并给自己制定一张时间表。
我们不能长时间的去学习,而是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最理想的时间就是20分钟去学习,
然后休息5分钟,只有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我们的大脑才能保持高度集中。
第二,如何复习
当你学习完一门课程的时候,你就应该立即复习,然后过段时间再去复习,一周之后、一个月之后…...
不同学科的复习是很重要的,不能重复复习同一门课程,长期间的复习只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只有复习不同学科,才能对此课程产生兴趣,而不会对一门学科停止不前。
第三,坚持自己订的计划
人有时是很懒的动物,往往会养成懒惰的行为,所以当我们制订了目标就要立刻去执行。
只有长期的坚持下去,才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才能有所效果。
学习是长久的事情,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实行下去。
写在最后
天赋异禀的人往往很少,但是从《逢考必过》学习到的技巧,一定能更好的运用到学习中,好
的学习技巧定能事半功倍,我们不要羡慕天资聪明的人,但是靠自己的努力,也能做所成就。
上天是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
《逢考必过》读后感(三):培养记忆力的几大方法,助力你“逢考必过”
无论是学生阶段,还是步入社会工作,不可避免的一道工序便是“考试”。
学生时代是各科目的测试,参加工作后是各种社会性质的考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考查相关知识内容。
要想顺利通过考试,你的脑海里必须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方可轻松应对。
要想“逢考必过”,培养记忆力是关键,记得越多,才能考得越好。
那么,该如何培养、提高记忆力呢?
在《逢考必过:世界记忆冠军的终极记忆法》这本书中,世界记忆大师多米尼克·奥布赖恩说道,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开发记忆力、加快学习速度和最终通过考试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想象力。
想象力就像是一双翅膀,引领我们的大脑自由翱翔,启迪我们的心灵不断升华。
美国作家梭罗曾经说过,你看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
比如,迎面开来一趟列车,很多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交通工具罢了。
然而,对于心思细腻的人而言,它不仅仅局限于肉眼看到的这趟列车,它还会带领人们的思绪飘飞到遥远的地方,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这趟列车会让你联想到青葱年少的自己,只身一人踏上北上的列车求学。
由此,列车就像一台放映机,在无声之中放映着过往的一幕幕,从而唤醒了那些年尘封的往事。
而所有的一切,当然会包括那些年你为了理想而辛苦拼搏的事迹,包括同寝室的室友们纯粹而美好的同窗情,甚至包括情窦初开时走进你心里的那个人……
正是通过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把所有相关联的人、事、物串联起来,从而激发你的脑海不断翻阅着曾经记住但依然忘却的一切。
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把想象力运用到学习当中,将看似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某一个线索连接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无论考哪些内容,你都可以从容作答,考个理想的分数。
在当下的大语文时代,无论考什么内容,都离不开阅读。
当然,这里的阅读并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内容本身,还包括你读完之后是否理解其中的要义。
为了迫使自己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你或许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看,以为这么仔细地阅读肯定能搞清楚其中的寓意。
殊不知,阅读过程中越是停留过长的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反而难以集中注意力。
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对方说“我只说一次”时,你反而会竖起耳朵,排除一切杂念,认认真真地听对方说的话。
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你要告诫自己“这句话、这篇文章只会读一次”,你就会下意识地警惕起来,更加专注于所读的内容。
及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偶尔漏掉某些词或句子,也不要停下来,更不能自乱阵脚,而是保持视线的移动。
当你阅读完篇章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反倒是记住了大概内容,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无论是上课、考前复习、还是写文案,做笔记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做笔记,可以快速地帮助你过滤掉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从而让你集中注意力,关注重点内容。
此外,笔记是你自己对所学内容的个性化解读,笔记本身已经经过初步的取舍、消化和加工,它更易于记忆,便于理解。
因此,要想提高记忆力,你要学会多做笔记,做好笔记。
当然,做笔记也是有一定的门道的,并非徒手乱写乱画。
在书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有力武器”。
比起只是纯粹地用文字描述观点,思维导图会更便捷、更明了。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能够将所要罗列的内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来,它全面调动人的想象力、空间感、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性等方面。
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内容,在思维导图的架构下,都变得条分缕析、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它。
因此,我们不妨通过书中作者罗列的发挥想象力、速读、做笔记和思维导图等方法,来锻炼大脑,从而不断强化记忆力。
当记忆力提升上来以后,便会发现很多事情做起来事半功倍,办事效率也得到极大地提高。
当记忆力提升上来以后,学业上、工作上的考试或许不再那么可怕,反而让你从容应对,从而逢考必过。
-END-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逢考必过》读后感(四):知道为什么考试就能用这本记忆宝典帮助备考者事半功倍轻松应考
从教十年我好像不是一个传统类型的老师,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给学生们做好定向的是:学习是你的事,不是我的事,凭什么让我比你更卖力?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这个事上掌握自主性,能够让孩子们主动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还能不断增强自信。
最开始我不够自信,不知道这样的心态为主的教学方法,到底能帮助多少孩子找到学习的目的,学会不断超越自我,同时还能为自己的未来目标做准备。
包括现在我说这些话我想也会有人觉得这都是大话套话,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发现孩子们原本具足的信念更加牢固。
他们所困惑的蹉跎的不过是被习惯或者周围的环境影响后迷失了自我,当我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看到自己未来的方向,他们就没有太迷茫的机会了。
曾经一个孩子因为和同学吵架哭着喊着要退学,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正好赶上我上课,课间十分钟我和她简短地沟通一些,原来她说渴望别人的认同,一味地付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认可,越来越委屈,越来越无助。
选择退学和哭泣着不上课,不是她的目的,她的目的是让自己更有价值。我带她看到这些之后让她自己选择,她选择继续上课,并且不去或者少去接触那些让她感觉不好的人和事,自己的价值要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不是活在别人嘴里,而是活在自己的脚下。
自那以后带她三年时间,她上课从来没有困过,高考后她发信息给我,如果不是遇到了我让她看到什么对她来说最重要的,她或许和那些中途退学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后来她考上了他们同类班级非常棒的成绩,去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平时还能经常收到她的好消息分享。
不禁让我感慨,一个人不论大人还是孩子,知道为什么学习,就能想到无数办法学习好,能够让自己全力以赴的从来不是压力,而是渴望,是梦想。
还有一个孩子,在我们每次课前十分钟左右的清理心灵垃圾过程,确实看到她的投入和用心,不断向内探索,挖掘内在力量,用了一个学期,我教的科目成绩从30分到了80分左右。
毕业后她给我发信息,告诉我虽然她报志愿丢了一些分数,但是不用担心,我教给她的心法足够让她应对未来一切挑战了。
像这样打通内在关联,找到自己的主动学习探索热情的孩子还有很多,给我越来越强大的信心就是:知道为何,方能迎接任何。
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之前我比较重视在心态上有方向地引领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心态定了,确实能够帮助很多孩子走出迷茫,拿到比平时更好的成绩,更值得重视的是还有更多孩子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
所以下面我要分享的内容是给那些知道为什么学习的人提供得很好的记忆工具。
最近发现了一本书《逢考必过》,刚好可以填补这些年我在心态上引导孩子定心之后,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好的方法让孩子们的学习备考事半功倍。
《逢考必过》是曾获得过8次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的多米尼克-奥布莱恩的终极记忆法则,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想象力可以跨越学习和记忆的终极障碍,颠覆过往记忆程序就有机会重新连接神经通路。
让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备考记忆,帮助学生们正确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记住重要历史事件和各国人口等知识点、概念或者相关段落语句。
更可以帮助一些演讲选手背诵手稿,商业知识的汇报,职业资格的获得等等准备。
简单一句话,只要需要记忆的地方,这本书的方法,都非常适合,唯一不足的就是英文的记忆举例,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成了不多不少的障碍。
但是别忘了上面我们说了:知道为何便能迎接任何。
如果我们的目的是学会记忆,并且能够让自己对曾经不擅长的内容记忆清晰为自己所用,那就别考虑什么困难了,拿起来学习就是了。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记忆这个事对啥都一样,只要你有某个方面能够记得特别好的,就能平移到任何你想要更好的记忆的地方。
《逢考必过》可能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个人精进好书,不一定是考试的人需要,在我看来想要挑战自己的人,想让生活工作更得心应手的人都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相对短板,让自己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优秀。
不妨再拿一个考试科目做比喻,如果想记住某个知识点,在老师讲解的当堂可以最大程度的记忆一遍,之后再第二天强化记忆就可以利用起思维导图考验自己到底记住多少内容,再过七天也就是第九天再次复习,再之后半个月和一个月的复习之后,这个知识基本就成了你脑海中的长久记忆了。
书中有一个关于记住54副纸牌的2808种顺序,作者的记忆方法让我看得惊讶,但是后面他却说只要你能够记得住一日三餐和一天都干了什么事,这比记住2808种纸牌顺序要困难的多。
书中还有大量的想象力训练,关联记忆法,绿城记忆法,数字押韵法以及数形结合法和数字与人物对应法等记忆方法。
对于家中有中学生的家长或孩子都是很好的工具书,另外对于备考资格考试,或者工作上重大项目介绍、演讲等活动所需,都有拿来就用的好方法。
虽然这篇文章我介绍的是工具书,关于记忆的方法,但是我更希望读着我文字的你,能够先从心上下功夫,心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当你能够知道自己要去哪,每一种工具都可以为你提供事半功倍的帮助。
《逢考必过》读后感(五):水哥:在我眼里,那杯水是一幅画|《逢考必过》
他曾经是班里的差生,老师说他这辈子没戏了。他从未上过一天班,却是被《最强大脑》制作团队唯一认可的天才。
他的右眼因为打羽毛球受伤,视力几乎为零,左眼被连累视力急速下降,却能从520杯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水中,快速找到了目标,还立刻发现了这杯水角度偏离了15度。
这就是《最强大脑》里的水哥——王昱珩。如今水哥离开了江湖,但江湖依然有着他的传说。印象最深刻的,有人问他:几乎一模一样的水,你是怎么找到特定那一杯呢?
水哥轻描淡写地说:在我眼里,那杯水是一幅画。
这就引出了思维导图发明者托尼推荐的这本书,由8次世界脑力锦标赛的脑王多米尼克所著的终极记忆法《逢考必过》。
书中所指引的所有方法,都可以帮助你发掘大脑的潜力。所有所谓拥有超级记忆力的天才,他们都有各自擅长的方法,但没有一个人的方法会脱离水哥的那句话——记忆需要想象力,你的大脑,原本就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有多少人将记忆力不行归结为天赋问题呢?水哥一直浑浑噩噩到高考前2个月,看到他模考又一次交了白卷,班主任痛心地说:你这个孩子没救了,高考再考鸭蛋只能回家喝西北风了。
水哥一声不吭,回家自学了2个月,高考以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设计系,超出第二名40分。成绩下来后,他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了。人人都想知道他是怎么学的,水哥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的方法你们用不了。
水哥的超级记忆法,可是在考试前自己琢磨出来的。像他这样连一杯水都能想象成一幅画的超能力者。他的想象力非常人可及。
但《逢考必过》这本书,给了我们训练自己的机会。比如说第六章关联法,教会大家如何用20个词汇在头脑中构建图像。
可想而知,热爱绘画的水哥,在《最强大脑》记忆时,那些枯燥的竞赛内容,在他的大脑里会被联想成多么波澜壮阔的三维立体图。
无论是第六章的关联法,还是第七章的车站法,将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生动的人物关联在一起,都极大地开发了你的大脑。
这种记忆法有效的唯一原因就是,他们的通路完全符合大脑的构造。神经元之间原本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
很多不爱学习的人,会觉得练习记忆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然而事实证明,记忆力训练,有很多好处。
一个专注力很强的人,工作半个小时,就能解决他人1个小时要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老板能不爱吗?简直是一个人能顶2个人用。
21世纪什么最贵?当然是生命最贵。在有限的生命尽头,最怕就是得老年痴呆,练习记忆力对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痴呆极有好处。
在纷繁的信息大河里,什么对什么错,什么事与我的前途有关?什么信息是垃圾?如果不在信息进入大脑之前,有意识地处理你所接触的各种新闻等资讯。
那么你所付出的阅读时间,就是无效时间。也许很多有价值的挣钱路子,就被你错过了。
当你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将媒体提供的信息,其外延意义(字面意思)和内涵意义(隐含信息)一针见血地挖出来时,你将在短时间的阅读中,得到大量的商机。那都是钱啊,孩子们。
当初接触《逢考必过》这本书,原本以为只是有关超级记忆法的工具书,看完之后,我才发觉,原来我们普通人是眼中的天才,只有一步之遥。
他们也许天生热爱想象,将知识或者个体知识架构,建构成了思维导图的模式。因此看什么学什么,只要套用脑中的模式就够了。
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只是摘取有用部分,放在原本构建好的抽屉中而已。
而我们和天才差就差在了脑子里的那颗知识树框架。当我们一点点搭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框架,学习新知识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样。
而我们很多普通人,在搭建框架初期,就害怕了,觉得它太难了,所以有人永远摔倒在起点,有人永远轻装上阵,他们会说:我看到的不是水,那是一副画。
所以说,我们离大神,就只差那么一丢丢,叫做想象力而已。您很觉得难吗?
让我顿悟的这本书,《逢考必过》送给您。(没链接,大家上网自己找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