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重温毛泽东关于“靠什么吃饭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重温毛泽东关于“靠什么吃饭

2021-12-07 03:14:59 作者: 来源:庆推荐 阅读:载入中…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重温毛泽东关于“靠什么吃饭

  文章内容

  吴冷西晚年忏悔:后悔当初没有听毛主席的话

  吴冷西 2017-09-23 来源:左联之家

  毛主席说,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上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订指标要留有余地。

  【阅读背景资料】:

  1987年至1997年间,吴冷西带病写出了对研究当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的回忆录《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出版)及数十万字的《十年论战——中苏关系回忆录》。

  《忆毛主席》这本书,重点讲述了1958至1959年,在“大跃进”过程中,吴冷西所听到的毛主席的讲话,包括毛主席专门对他的谈话。 吴冷西通过详尽的历史回忆,使读者真实地看到毛主席在“大跃进”过程中的基本思路,给后来人的分析和思考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2002年6月16日,吴冷西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当时的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冷西晚年回忆——

  毛主席说,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上要调整一下,不要尽唱高调,要压缩空气,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不要鼓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要大家按实际条件办事,提口号、订指标要留有余地。

  毛主席这些话我虽然听到了,但是被前面所说的关于解放思想、提高风格、敢于创新等等大量的议论压倒了,因而没有足够的重视。随着大跃进高潮的到来,也冲昏了头脑。毛主席谈了以下几点意见:

  1,近来报纸的宣传反映实际不够,但也有不实之处,如指标、计划讲得过头了。现在要调整一下,压缩空气。鼓劲的话要讲,但不要华而不实。

  2,现在各地提出这个“化”那个“化”很多。“化”就是要变,反映群众的愿望。提出“化”的口号响亮,能动员群众。但是报纸在宣传的时候要慎重。比如说绿化,不能说种一些树就是绿化,要成活、成片、成林,像在飞机上看到湘南、粤北那样郁郁葱葱才算绿化。又如水利化,有说一年实现的,有说三年实现的,其实都不能叫做“化”,只是改变一些面貌。又如说“四无”,应当相信可以实现,但不是一两年或三五年可以实现的。一个“化”,一个“无”,不要随便宣传已经实现了。即使是讲订规划、提口号,也要留有余地,在时间和空间上说得活一点。

  3,报纸的宣传要搞深入、踏实、细致。我们讲多快好省的方针,报纸上不能只讲多快,不讲好省。我们是要好大喜功的。大而无功,其实不好大而是好小。不实就是无功而还。

  4,现在全国出现高潮,出现许多新鲜事物,但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记者、编辑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能对眼前彩色缤纷的现象作出政治判断,有远见卓识。

  5,报纸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不仅人民日报存在,省报也存在。今年夏天要召开全国报纸的总编辑会议,讨论新闻宣传如何改进。

  南宁会议是一个劲反“右倾”的,成都会议和武昌会议的主旋律是鼓足干劲,其间虽然也谈到留有余地或压缩空气,但声音微弱,到了5月间的八大二次会议,解放思想、敢想敢做的呼声压倒一切。我主持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宣传也随大流,但因有毛主席的再三叮咛,开始还是比较谨慎,但到了6月份,农业上的生产“卫星”开始放了,接着是钢铁“卫星”、煤炭“卫星”也陆续出现了,大跃进形成高潮,浮夸风到处泛滥。对人民公社,开始还只限于典型报道,后来从河南全省公社化起,就刮起一股共产风。虽然不能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应对1958年的浮夸风和共产风负有主要责任,但我主持这两个单位的宣传工作在这期间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仍深感内疚。

  毛主席还特意对我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天天作报道,发议论,尤其要注意头脑冷静。要当促进派,但要当冷静的促进派,不能做冒失的促进派。毛主席还说,他对报纸宣传还有一些意见。

  (1958年11月22日)晚上,毛主席把我和田家英找去谈话,主要是谈宣传上要压缩空气、实事求是的问题。他特别提醒我:办报的、做记者的,凡事要有分析,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

  看来,毛主席对下午的会议很有感触,他跟我们谈话时仍处于亢奋状态。毛主席原想同各大区组长商量降低1959年的生产指标,首先是钢的指标。原来的指标是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确定的。毛主席设想可否把钢产量的指标从3000万减为1800万吨。他原想说服他们,结果反而是各组长力图说服毛主席维持原来的指标。毛主席说,他们都想打通我的思想,我硬是想不通,因为他们缺乏根据。他们有的大区明年要增加钢产两倍,有的省要增加四倍,有的省要增加十几倍,有的省竟然要增加三十倍。这怎么能叫人相信?

  毛主席还说,中央已有12个部长写了报告,指标高得吓人,似乎要立军令状。但我看完不成也不要杀头。铁道部长说1959年要修2万公里铁路。周总理主持制订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草案,规定5年内才修2万公里,他夸下海口要一年完成,怎么完成得了呢?如果真的完成了,我甘愿当机会主义者。

  毛主席又说,其实1800万吨钢的指标不是机会主义,能否完成还是个问题,因为今年(1958年)预计炼出的1000万吨出头的钢产量中,好钢只有850万吨,看来郑州会议读了几天书并没有解决思想问题,大家头脑还是发热。1958年钢铁翻一番就使得6000万人上山,闹得天下大乱。明年再来个翻一番以至翻几番怎么得了?”

  “毛主席说明他找我们来是为的把压缩空气的精神赶快告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记者、编辑。他说,现在宣传上要压缩空气,不要再鼓虚劲,要鼓实劲,自己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鼓动人家头脑发热”。

  “毛主席说,做新闻宣传工作的,记者和编辑,看问题要全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侧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这叫做辩证法,两点论。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不让讲缺点,不让讲怪话,不让讲坏话。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好,也还有坏的一面,反之,坏的事情不是一切都坏,也还有好的一面,只不过主次不同罢了、听到人家都说好,你就得问一问是否一点坏处也没有?听到人家都说坏,你就得问一问是否一点好处也没有?大跃进当然是好事,但浮夸成风就不好。

  毛主席问我们,你们看虚报好还是瞒产好?他自己回答:我看瞒产比虚报好。没有打那么多粮食,你硬是充胖子,虚报了产量,结果国家按报的产量征购,多购了过头粮,受害的是农民。瞒产少报,当然也不好,但我很同情。粮食丰收,干部要实报,农民想少报一点,无非想多留点,多吃点。多少年来,中国农民不得温饱,想多吃点不算犯罪。瞒产了粮食还在,虚报了没有粮食。虚夸危害很大。谈到这里,毛主席又讲起故事来、他说,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虚夸古已有之。赤壁之战,曹营号称83万人马,其实只有二三十万,又不熟水性,败在孙权手下,不单是因为孔明借东风。安徽有个口号,说:“端起巢湖当水瓢,哪里缺水哪里浇”,那是做诗,搞水利工程不能那样浪漫主义。

  毛主席还说,大跃进中有些虚报是上面压任务压出来的,问题的危险性在于我们竟然完全相信下面的报告。有位县委书记强迫农民浇麦,下令苦战三昼夜,结果农民夜里在地头挂起灯笼,让小孩子放哨,大人睡觉。那位县委书记看见点亮了灯笼,就以为已经浇麦了。鉴于虚夸作假成风,我们对下面送来的报表不能全信,要打折扣,恐怕要打它三分虚假,比较稳当。否则,按虚报的数字来订生产计划很危险,订供应计划更危险。

  毛主席强调,做新闻工作,无论记者或编辑,都要头脑冷静,要实事求是。下去采访,不要人家说什么你就报道什么。要自己动脑筋想想,是否真实,是否有理。

  毛主席谈到,据一些省委反映,人民日报在大跃进中搞各省进度表(如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进度表)、放“卫星”(粮食和钢铁的高产“卫星”)等报道方法,对各地压力很大,结果“你赶我追”,大搞虚夸。这要引以为戒。”

  毛主席讲了上面这些话之后,又归纳为三点意见。他说:第一,要实事求是,报道时要弄清事实真相。不是新闻必须真实吗?一定要查清虚与实,是虚夸、作假还是真实、确实。新闻报道不是做诗写小说,不能凭想象虚构,不能搞浪漫主义。

  第二,现在要下明矾,把混乱的思想加以澄清。听说人民日报有一篇社论讲到人民公社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时把时间缩短了,说三四年五六年就行了,不要北戴河决议上写的“或者更长一些时间”那半句话了。毛主席说,那半句话是我特意加上的,当时想法是谨慎一点好。现在看来还是太急了。你们删去那半句话就更急了,不知是听了哪一位政治局委员的意见。毛主席说,这半年大家头脑都发热,包括我在内,所以要下明矾,要压缩空气,说泼点冷水也可以,但要注意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有错误领导上承担责任就是,不要责怪下面。

  第三,要考虑国际影响。今年我们宣传上吹得太厉害,不但在国内搞得大家头脑发昏,而且国际影响也不利。毛主席说,我在成都会议上就曾经说过,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现在就有这个危险。杜勒斯天天骂我们,表明他恐慌,害怕我们很快强大起来。美国人会想到是不是对中国发动预防性战争。这对我们不利。何必那样引人枪打出头鸟呢?何况我们的成就中还有虚夸成份呢?即使真的有那么多的成绩,也不要大吹大擂,还是谦虚一点好。中国是个大国,但是个大穷国。今年大跃进,但即使根据现在汇报的数字,全国农民年平均收入也只有70元上下,全国工人每月平均工资也只有60元左右。现在有些县委不知天高地厚,说什么苦战三年就可以过渡到共产主义。这不是发昏说胡话?说是“穷过渡”,马、恩、列、斯哪里说过共产主义社会还是很穷的呢?他们都说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产品极为丰富,否则怎么能实行按需分配呢?有些同志要“穷过渡”,这样的“穷共产主义”有什么优越性和吸引力呢?

  毛主席说,现在人民公社搞的供给制,不是按需分配,而是平均主义。中国农民很早就有平均主义思想,东汉末年张鲁搞的“太平道”,也叫“五斗米道”,农民交五斗米入道,就可以天天吃饱饭。这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农民空想社会主义。我们现在有些同志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非常危险。北戴河会议规定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五个条件,哪一条也不能少,缺一条也不能向共产主义过渡。

  毛主席很动感情地说,反正我不准备急急忙忙过渡。我今年65岁,即使将来快要死的时候,也不急急忙忙过渡。

  毛主席强调,过渡要有物质条件、精神条件,还要有国际条件,不具备条件宣布过渡也没有用。要划两条线:一条线是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区别,一条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不要轻易宣布向全民所有制过渡,更不要轻易宣布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毛主席还说,我们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不仅把杜勒斯吓了一跳,也把赫鲁晓夫吓了一跳。不过看来赫鲁晓夫还比较谨慎,他现在只讲12年内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并没有说到时就要过渡。我们有些同志头脑发热,想抢在苏联前头过渡,这很不好。苏联同志建设社会主义已搞了41年,我们才搞9年,就想当先锋,还不是头脑发昏?人有少青中老,水有溪河湖海。事情都有一定的量度,有相对的规定性,从量变到质变要有一个过程,不能随意想过渡就过渡。毛主席说,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和编辑,头脑都要冷静,多开动自己的脑筋,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要调查,追根问底。要比较,同周围比较,同前后左右比较,同古今中外比较。唐朝有位太守,他审理案件,先不问原告和被告,而先要了解原告和被告周围的人和环境,调查好了才去审问原告和被告。这叫做勾推法,也就是比较法。记者和编辑要学会这种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其实这也是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记者,特别是记者头子,——这时毛主席指着我说,像你这样的人,头脑要清醒,要实事求是。

  毛主席同我和田家英这次谈话谈得很直率,有时甚至相当激动。看来可能是经过下午同各大区组长的谈话,思想相当活跃,滔滔不绝,一直谈到深夜。

  最后,毛主席要我尽快把这个精神告诉记者,并问我用什么方法可以快些。我告诉他:新华社正在北京召开全国分社会议,主席的意见可以向会议传达。毛主席先提出可否把会议搬到武汉来开,接着又考虑到临时安排不便,而且中央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接着要开六中全会,要来很多人。田家英提出,中央办公厅每天有专机来往京汉之间,可以明天回去传达,后天回来开会。我看可行,毛主席也同意这么办。

  2021-12-6 16:40

  毛主席是明察秋毫之人!谁质疑毛主席的智商?那就是太幼稚了!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重温毛泽东关于“靠什么吃饭”的六个论断

  王瑾

  2021年12月06日08:23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十分注重思考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经验,并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进行阐释,曾就中国共产党“靠什么吃饭”提出了六个论断,用鲜活生动的大众化语言,从六个侧面形象而深刻地阐释了我们党的成功之道。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其中之一就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毛泽东批评一些同志在文章中喜欢大讲特讲“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用以对付党内同志,“一方面是没有分析对象,一方面就是为着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对此,他指出:“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是指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回顾党的28年革命历史,指出:“谢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他们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锐利武器,因为它是科学真理,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借助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种革命的科学之真正深刻的了解”,不断纠正和克服错误倾向,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于1958年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有定见”,“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迷信”,“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探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杰出成就。

  “靠实事求是吃饭”

  在《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中,毛泽东针对党八股的文风“装样子吓人、妨碍真理”的现象,还指出是“靠实事求是吃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在与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相结合而提出来的。毛泽东曾对“实事求是”作过深刻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正是由于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才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开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靠科学吃饭”

  在《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中,毛泽东在揭露和批评党八股装腔作势吓人的现象时还指出,共产党不仅“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还要“靠科学吃饭”。这里,毛泽东说的“靠科学吃饭”,笔者理解,主要是指想问题、办事情不能靠主观臆断,而要靠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作出科学决策,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靠科学吃饭”,用科学的态度观察和处理问题,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决策,反对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反对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更要避免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的情况。

  如何反对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作出科学决策呢?首先就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认识、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科学的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有效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本人就是做调查研究的行家里手。毛泽东认为如果缺乏调查研究,那就是“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永远也把握不住事物发展规律。事实证明,科学的调查研究不仅对克服经济困难起到推动作用,而且为提高党的科学决策水平,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累了宝贵经验。当然,还需要指出,作出科学的决策后,还要采取科学的手段落实决策,确保决策真正发挥实效。

  “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

  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了革命热情褪去,精神懈怠,开始贪恋地位、荣誉、吃穿,靠职位和老资格吃饭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尽管你过去做过多少好事,职位有多么高,你今天的事情办得不好,解决得不对,对人民有损害,这一点人民就不能原谅。因此,我们的同志不要靠老资格吃饭,要靠解决问题正确吃饭。”历史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一路走来,党正是靠着不断地正确解决问题,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归根到底是要正确解决人民群众遇到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要想正确解决群众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依靠群众。毛泽东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解决群众问题这个任务的“桥和船”,就是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找办法,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关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注重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能够在正确解决问题中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功。

  “靠老实吃饭”

  1954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临时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后,毛泽东联系党内实际指出,“一个人总是会有许多缺点的。如果觉得自己一点缺点也没有,‘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就不好了。要做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是靠老实吃饭,不靠摆架子吃饭”。这里的“老实”是指老老实实做事,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搞官僚主义摆架子。如果做错了事,就要老老实实接受批评,并且知错能改。

  做事要老实,承认和改正错误也要老实。人有缺点、有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的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勇于改正错误。毛泽东指出:“错而能改,出以真诚老实,就能逐步地见信于人、变为一个好同志。”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当时部分干部中产生的骄傲情绪和不接受批评的现象,党中央出台文件规定,“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干部必须对于反映群众意见的批评采取热烈欢迎和坚决保护的革命态度,而反对对群众批评置之不理、限制发表和对批评者实行打击、报复与嘲笑的官僚主义态度”,并规定群众的批评在报纸刊物发表后,如果完全属实,被批评者要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声明接受并公布改正错误的结果。毛泽东自己也以身作则,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正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造就了一大批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的干部,我们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就是“靠老实吃饭”的精髓所在。

  “靠总结经验吃饭”

  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接见李宗仁夫妇和他的秘书程思远。在交谈过程中,毛泽东问程思远是否知道自己靠什么吃饭,程思远茫然不知所以,毛泽东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意思是说他的著作是“总结经验”。毛泽东这里谈的虽然是他自己,但又不只限于此,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党是靠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走向成功的。

  往回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推进工作。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用以指导推进工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对谭震林等人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因此,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后来党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树立了榜样,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毛泽东还善于通过总结外国的经验教训,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曾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通过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意总结苏联和我国经济建设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概括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我国建设中要注意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本文更多详情请参阅《党的文献》2021年第2期]

  (责编:万鹏、代晓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