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寺斗诗大会,谁能一举夺魁?
上期,我们再次来到绍兴平水镇的云门寺,见识了一场盛大的唐朝诗人斗诗会。(前情回顾:唐朝诗人齐聚云门寺!这才叫中国诗词大会)
宋之问、杜牧、灵澈,文人才子们一个个都表现出众,难分胜负。不知道这次的斗诗大奖,最终花落谁家呢?
不着急,咱们这就走进云门寺斗诗大会的下半场。
图片
紧接着灵澈上场的,是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的白居易。
白居易可是我们的老熟人了。他写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而且语言通俗易懂。可以说,他作品的受众面是非常广泛的。这要是海选投票,想必白居易的诗肯定得拿第一!
不过,咱们的斗诗大会还得看内容说话。不知道白居易会出一个怎样的作品呢?
图片
只见他望着灵澈下台的背影,略一蹙眉,抬头吟哦了一首与灵澈所作之诗同名的《云门寺》。
图片
云门寺
昨夜有风雨,云奔天地合。
龙吟古石楼,虎啸层岩阁。
幽意未尽怀,更行三五匝。
昨天夜里,风雨交加。乌云翻滚,仿佛把天地都融合在了一块。古石楼旁似传来龙的低吟,层岩阁上像有老虎在长啸,使周遭环境显得更加寂静、清冷。
云门寺这深幽的意境实在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我)还想要绕着云门寺,再来回走上三五遍。
这首诗前两句交代了昨天夜里云门寺一带下雨的景况,“云奔天地合”,一个“奔”字,一个“合”字,写出风雨磅礴的气势。
三四句相互对应,“龙吟”“虎啸”,以动衬静,把云门寺的幽静展现得淋漓尽致。五六句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云门寺意境的喜爱之情。
图片
白居易这首诗歌真的很有画面感。视频一帧一帧播放着,空旷的回声在夜色中散开,实在是妙。有没有人要跟白居易来比一比?
没人上?好吧,那就让他的好兄弟元稹来露一手!
元稹和白居易是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的关系。他们曾一同发起新乐府运动,被世人合称为“元白”。
元稹这人也很有才华,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批评等领域都有所建树。其中,他的诗歌成就是最突出的。
图片
那咱们话不多说,快来看看元稹的作品,是否会比白居易的更胜一筹呢?
图片
游云门
遥泉滴滴度更迟,秋夜霜天入竹扉。
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
秋天夜里,(我)坐在云门寺的客房内,可以听到泉水叮咚,就像报时的更漏声。月光如霜一般皎洁,从天上洒下,落在竹林间。
山影逐渐移动,明月也随着它移动。清风徐徐,依依不舍地将白云送还。
诗歌前两句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描写,有耳听、有眼看、有联想,虽然表达简单,但自有一种意境。
后两句则更妙了。明明是月亮移动才让山影变化,清风吹拂才使白云飘移,诗人却说月亮是跟着山影离去,清风是要送白云回归。
这样的想象,让景物和景物之间多了一条情感纽带,显得更为俏皮。可见,诗人当时的心情十分悠然惬意。
图片
元稹这首诗真是美,在场的诗人们听过后纷纷鼓起掌来。这时,孙逖起身,上场了。
相比写诗,孙逖其实更擅于写文。他十五岁就写出了《土火炉赋》,并得到宰相崔日用的称赞,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去了。
写文和写诗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毕竟体裁不同,不知道孙逖能否驾驭得了呢?
“我就来一首《宿云门寺阁》吧。”说着,孙逖开始作诗。
图片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我)夜里住宿的阁楼就坐落在东山下,山上的花草都被薄雾笼罩着,显得十分清幽。(我)点起油灯,从窗口望去,可以看见夕阳下重重叠叠的山峦;卷起帘子,就能欣赏秋天的太湖景。
绘有图画的墙壁上如今只剩下鸿雁,天空中的群星点缀在纱窗上。(我)怀疑这里跟通天的路十分相近,在梦中,可以跟白云一起遨游。
这首诗首联交代了诗人住宿的位置和入住后的感受。颔联对仗工整,看似在写诗人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实际上是作者在想象自己能够看见的景色,以山水的高远、开阔,凸显云门寺的气派。
颈联紧接颔联,同样是对仗工整,描写了房中景象。我们可以看到云门寺的古老。尾联写的是,因为云门寺所在位置高峻,仿佛与天相邻,诗人睡下后,竟在梦中同白云遨游天际。
这似梦非梦的意象,把云门寺的高大、宏伟、幽静、神秘都写出来了。实在是绝!
图片
到此,云门寺斗诗大会正式宣告结束。
回想诗人们的佳作,取材角度相异,立意也不相同,可谓各有千秋。
这场斗诗大会真是精彩极了!上半场尽兴,下半场更是无与伦比。不知道这么多参赛者的作品里,你最中意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