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怎样契入如如不动的真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怎样契入如如不动的真心?

2022-01-13 15:13:02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真如妙心推荐 阅读:载入中…

怎样契入如如不动的真心?

  怎样契入如如不动的真心?

  种种相都是虚幻不实的,如梦幻泡影,要有这个出离心,不然的话你被这个境界,被这个世间黏着得太死了,你是无法修行的。

  修如梦观、如幻观,让你的心能够安心。

  我们透过这个如梦如幻观,首先一定要真实的生起“如梦观”,这是最真实的。你口里说如梦,心里面没有真正地认为它是如梦如幻的,这样不行。我们对梦中的喜怒哀乐,知道梦境是假的;但清醒时的喜怒哀乐,凡夫就执著为真实的,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六个比喻是告诉我们如何去观照外境,如何去照?就用这“六如”去观照。诸法如梦观,这是总观;底下的幻、泡、影、露、电,这是五个别观。

  第一个比喻,如梦观,它是总观,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梦”有什么特性?我们知道梦是假的,而且梦里的东西马上就空掉了,但是你醒来的时候,你知道这“白日梦”是假的吗?还不认为它是真的?

  众生只知道梦中的悲欢离合,得失穷通,飞黄腾达,失意潦倒,都是假的;醒来的时候,你知道吗?它也是假的,但是众生执著于醒的时候都是真的。其实你深入想一想,你梦时的心是妄心,你醒时的心不也是妄心吗?还是妄心,是一回事,怎么能认为醒的时候是真的呢?那当然是假的。

  应作如梦观——你梦时的境界是转眼成空,了无所得!你醒时的世界,醒时的一切遭遇,也是转眼成空,了无所得。

  “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为什么要“归无所得”?你有所得就不能开悟,不能成就;有所得就有能和所,就不能够能所双亡;有所得就不能够根尘脱落。

  能所双亡,要修如梦观,才能够能所双亡,这时才能够将始觉的智慧与本觉的理体融合,本来就是一体,我们假名说“母子光明会合”。你要修如梦观才能成就。

  第二个方面,修如梦观,是观一切染法净法悉皆如梦。悉皆如梦你就可以通达一切有为法本无可得。

  第三个方面,只要有可得的东西,你这个心都还是生灭的心。所以观其如梦,了不可得,就是不生不灭了,这个很微妙的关系。你看,这个梦本来是有为法——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或者是因为你过去的业在梦中显出来,还是有为法。但是你要知道,梦了不可得,是假的,对梦中的境界哪会执著?因为知道它是假的,是了不可得的,所以就不迷失、不执著,这时候有为法就成了无为法,这是如梦观的妙用。

  第四个方面,无论你觉悟了还是没有觉悟,都要修如梦观。你觉悟了观一切如梦,就是游戏神通,广度众生;你没有觉悟,要保持如梦观,就可以解脱一切颠倒,就远离颠倒分别执著了。

  第五个方面,如梦观是一个宝镜,一个珍宝的镜子,能够照破我执和法执,能够度我们到达如来大寂灭海——将我们度入如来大寂灭海的苦海慈航,就是如梦观。

  其次,第二个比喻是如幻观。

  如幻观就是对待一切境界,你都好像看戏一样。“幻”,幻化的,魔术师幻变出来的东西。你看戏,戏台上演的幻变东西,如梦幻泡影。你知道一切的遭遇、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过去的业缘和幻识相合变现出来的,好像演戏一样,是幻化的。

  第三、第四个比喻是如泡如影,“泡”是比喻世界,“影”是比喻色身。色身好像水泡一样,泡和影都是虚幻的,你不要执著,都是依缘而生的,身体与世界都是同一虚幻的,你不要认假为真。《楞严经》说“色杂妄想,想相为身”,四大的假色跟受、想、行、识的妄想杂合为一体,就形成了虚幻的身体,所以说我们要保持如泡如影的观。识心如幻,世界如泡,此身如影。身心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何况其他的一切有为法更加是虚幻不实的。

  第五、第六个比喻是如露如电,就是警策我们精进修行,无常,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闪电,一刹那就没有了,旋生旋灭。你要知道在无常法当中精进修行,在无常法之中去证悟不生不灭的本体,所以我们能够观诸法因缘生,就可以契入到如如不动的真心。

  归根结蒂,就是说,我们要修无为法,要成就,要修证了义,要证悟不生不灭的无为法,要从有为法的相——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六如上去下手修,你才能成就。

  要记住这两句话:不可以“灭色以明空”,不可以“灭相以见性”。如果你灭色明空,那个空就是顽空;如果你灭相见性,那个空不是真性,还是你的法尘,还是你的第六意识、缘影心。

  所以,我们于性相皆不计较、不执著,虽然万象昭然,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现前,但是心中了悟,透过相,见本性,知道这个相是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所以能够知道它是空相,可以契入到如如不动的真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