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型》读后感悟(3):被利益绑架的社会如何自救?
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被逐利动机牵引,被市场体系绑架的社会该如何实现生活自由,道德回归?毫无疑问,社会必须要自力更生,奋起保护自己!
1795年的《斯品汉姆兰法令》就是社会自我保护的一个砝码,目的是抵制自我调节市场以工资体制使劳动力商品化的趋势,但《斯品汉姆兰法令》是暂时的、具有极大缺陷的:在强制性保证劳动者生存权的情形下,使劳动者成为无土地无工资,仅能依赖救济生存的赤贫懒汉。最后造成“几乎奇迹般地生产增长,与大众几成饿殍的现象并存”
随《斯品汉姆兰法令》于1834年被废,与市场经济法则相匹配的1832年《改革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使劳动力逐渐打破“家长制劳动组织体系”的规制(也可以说是保护),并最终形成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在英国)。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形成”这一结果表明“社会”在与“自发调节市场”交锋中的严重失利。这次失利意味着社会后发的自我保护手段只能是“内在于经济的”,是在经济秩序内部发生,如工厂法,社会立法,工人阶级产生与工人阶级运动都是在与经济秩序中产生。
但现代资本主义市场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秩序同样是存在严重问题。人们的“生存权”被“工资体制”绑架,同时“贫穷和富足一起增长”,因此在这场社会与自发调节市场交锋的“大转型”中,一大批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在日益严峻的赤贫化状况下,社会再次发起自我保护,人们的视域由“经济生活”向“社会”转变。“与人的灵魂世界相关联的社会”被再发现。
一个新的复杂复杂法则的“新社会”经由政治经济学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经由哲学和神学的框架渗入人们的思想。
这场大转型能否实现这个“新社会”呢?富于希望的人群,将会寄希望于和谐的自我调节,饱受绝望折磨的人群将会走上竞争与冲突的征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