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座矗立民族心间的灯塔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一座矗立民族心间的灯塔

2022-04-28 16:54:00 作者:独星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排精神》的出版,顺时应民,空谷足音,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实践了记“不忘初心”的嘱托:“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本书多角度、全方位,结合图片、资料、视频和生动传神的文字,再现了女排的奋斗史,鼓励亿万群众,在各自奋斗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女排精神,践行女排精神。回顾中国女排辉煌发展的70年,个体命运与国运密切相连,苦难和辉煌共存,奋斗和荣耀相容相生……女排精神的内涵有许多方面,但最为宝贵的,当属”祖国至上”这一条。

一座矗立民族心间的灯塔

  我爱我的祖国。全书用30个故事回顾了女排夺得十次世界冠军的高光时刻。每个故事,都浸润着饱满的爱国情愫。十次夺得世界冠军,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艰险,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曲折,每一次都有每一次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拼搏……“祖国至上”这一信念贯穿始终,成为女排精神的一条红线,鼓舞女排勇往无前,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哪怕是多么让人揪心、或者命悬一线,他们这个集体总能以一种崭新的精神风貌,不断刷新我们认识的境界、信仰的高度,这就是伟大的女排精神。

  我和我的祖国。在改革开放时期,女排为国争光,以更高、更好、更强的奥运精神赢得了世界对中国的尊敬;在本世纪初期的2001年,女排第八次到郴州集训,逐步走上“复兴之路”,女排以重返巅峰为契机,激励广大群众敬业爱岗,抒写勇往无前的豪迈情怀;在继持续深化改革的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女排精神同频共振,继续激发亿万群众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祖国至上仍然为国人推崇,女排精神依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一城有难,全国支援,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不正是有了伟大的“祖国至上”精神的守护,让我们这个民族更有力量,更有信仰。

  我敬我的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最强音”。女排精神显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体育精神,她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1980年备战第22届奥运会,因为抵制某个国家入侵行为,我们放弃了比赛。在任何时刻,女排都会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始终与民族感情保持高度一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比西方国家的过度自由与放纵,没有约束的自由又加速了疫情的扩散与恶化,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为此,我们不由地唏嘘感慨,庆幸我们能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国度。

  本书分五大篇章,集中系统讲述了女排的奋斗经历和高光时刻,特别是第一篇章《集结》和第二篇章《淬炼》,用大量的笔墨,记述了女排在郴州的训练情况,条件艰苦,训练刻苦。稍微拖沓的是,到了第四篇章《传承》的时候,又再次想起了郴州的训练,就是《竹棚记忆》《18°C的承诺》《“女排热”经久不衰》。或许是事迹太感人了,所以编者浓墨重彩。就笔者而言,编者注重女排崛起之初对袁伟民时代的刻画,而对陈忠和和郎平时代的讲述偏少偏简单,略显不足。

  本书的亮点,在于真实地还原了女排当年的奋斗经历,精彩的比赛过程,不失为一部精彩绝伦的中国女排史,更是一部女排精神的诞生史,读来有史诗般的厚重感,特别是见证过那个时代又和那个时代一起成长的个体来说,都是一部值得怀念的集体史、奋斗史、精神史,历久弥足珍贵。

  《女排精神》就像一块丰碑,记录了辉煌,激励了后人,不朽!它也像一座灯塔,照亮了前程,温暖了大家,不朽!

  (合计1392字)

  张勇,男,河南新野,文学硕士,文学评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姚雪垠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创办《黄河会》《草庐文学》等刊物10余种,著有《与法同行》等作品集。曾参与编纂《南阳历史文化大辞典》《文化卧龙》《赢在中国》《大国律师》《向公正致敬》《英雄赞歌》《杨振宁的故事》《时代楷模张桂梅》《了不起的人江梦南》等系列丛书30余部。作品多发表于《中华读书报》《新华书目报》《中国地名》《文学报》《文艺报》《诗刊》, 《中国艺术报》《安徽文学》《江苏作家》《青年文学家》《躬耕》《六盘山》《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昌吉学院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山东商报》《半岛都市报》《贵阳晚报》《来宾日报》《北海日报》《 长沙晚报》《湖南日报》等刊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