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是温暖,低沉、持续一生的爱
今天是母亲节,想写写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极度要强,无论农活还是做饭,她都是一把好手。
她是从河南远嫁到了山西,听她讲过为什么远嫁与此地的原因,那个年代不如现在的交通发达,出远门并没有那么方便。
她之所以跑这么远,是因为我的大舅妈也就是她的嫂子,要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
当时姥姥姥爷在家里不做主,家里大事小事都说舅妈说了算,无奈之下,母亲跑了出来。
她说去过内蒙,去过福建,去过很多地方。最后辗转来到山西,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父亲。
她说一切都是缘分,跑了那么远,最后返回来在与河南搭交界的山西安定下来。
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为了填补家用,她什么也养过,养兔子,养鸡,养猪。
记得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人,我是长女,弟弟妹妹还小,她经常会塞给我一个竹编的篮子,让我去野地拔草来喂养这些家畜。
每次我嘟嘟囔囔的不愿意去,但是又无奈于她的辛苦,每次还是会满满当当拔一篮子草回来。
后来拔草这个活就成了我的活了。她总是笑呵呵地说,喂养那些家畜长女也有功劳。
当时,因为父亲在外面工作经常性不在家,印象深刻的是她半夜拿着棍子去驱赶黄鼠狼。
那个时候我很崇拜她,崇拜她半夜三更敢出去撵要吃鸡的黄鼠狼。
拉着小小的我拿着手电筒给她照明,她拿着棍子在前面驱赶黄鼠狼。
这样晚上出去是常有的事情,我们母女两,一大一小在深夜拿着手电筒和棍子的样子现在想来甚是骇人。
我上学后,家里的事情基本都是她自己来弄,还要照看弟弟妹妹很辛苦,我的奶奶她的婆婆因为家里儿女多,也没有功夫给她帮忙。
整个家全凭她里里外外操持,地里的农活,家里照看弟弟妹妹,还要喂养家畜,但是从来没有听过她说辛苦。
母亲是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问她原因,她说是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她得照看弟弟妹妹。
所以她总是让我们要好好读书,尽管我们几个都书读得不太好,也没有考上个什么好大学。
但我们都继承了她身上自强不息的品质,做事不畏惧,敢想敢干,如今我们几个都过得很好,也得益与母亲对我们从小吃苦耐劳的耳濡目染。
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从18岁工作以后很少陪伴她,也很少在家里住,每次她都说,理解我忙,做为长女,许多事情上我继承了她好强的性格。
在青年到中年这段不长的人生路上,因为我的婚姻和母亲产生了隔阂,她总想让我平平淡淡地过日子,和许多人一样相夫教子。
但我是一个主观意识很强的人,有自己的主见,决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办到,有一度,我和母亲不怎么联系。
我还是按我自己的想法过了我的人生,我知道有些事情,让她很失望。
其实,我和母亲并不怎么亲近,我是一个不太善于表露感情的人,有很多事情更喜欢做出来,不喜欢用语言去表达。
和母亲关系缓和后,我和她都不去触碰以前的事情。记得有次她说:以前有些事情,她也做得不对。
我心里当时也释然了,其实有一度我是怨母亲的。
现在母亲已是晚年,我已人到中年,也体会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更多地理解母亲了。
她一生为家庭,为儿女忙碌,平凡而朴实,在她有限的认知里,能想到的是,努力把家过好,把儿女教育好。
母亲的爱是温暖,低沉、持续一生的爱,对于她自己从来没有要求过。
常常挂在嘴边的是,你们好,我就好。对于我们身为儿女,何尝不是愿她身体健康,平安喜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