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不会让你得出“做XXX很赚钱”的结论
我今年即将满25岁,目前已在海外正式就业9个月。自20岁起经济独立,边兼职边上学自己承担后几年的留学费用,去年年初完成学业。自2021年1月至今,线下全职工作+线上自媒体副业共收入150w(折合成rmb),存下100w(目前实际还未满,但加上这个月的几个应收款确实就100w了)。
由于我的收入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我的微博营业,所以我接下来可能会用营业例子来说明我的各种心得。
但是这绝对不代表“做自媒体”就是财富秘籍,毕竟不是每个30w关注体量的每个月只接两个广且不接医美减肥彩妆类的博主都能赚到我这么多。我能做到这样,是因为在不买粉做假数据、不卖容貌焦虑、奉劝理性消费的原则下,我做了最聪明的选择、我做了最全面可行的计划、我还付出了足以产生质变的量变行动。
所以,这篇分享无法教你如何复刻我的脚步,你没必要复刻,你也复刻不了。
所以,这篇分享不会让你得出“做XXX很赚钱”的结论,毕竟只要在分岔路口上做出聪明的选择、确定方向后做好全面的计划、计划清晰后付出足量的行动,做什么都能很赚钱。
我想强调的就是这三个关键词:选择、计划、行动。
这才是所有人通用的经验。
接下来我会逐一说明。
️选择
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目前为止做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是对我最好的选择,其它选择都不会比我现在的结果好。
再次以【我毕业后在我的自媒体副业飞速发展的时刻选择不做全职自媒体&而是找一份专业不对口但有发展前景的全职工作从基层员工做起,但同时用业余时间继续发展自媒体】这个决策举例。
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做全职自媒体,或者选择了停止自媒体转而全身心投入线下全职工作,我都不会有现在这个数字的收入。
因为我很清楚,我在自媒体的优势是什么。
除了我的内容输出能力以外,更重要的其实是:
我是个鲜活的人,我不是个住在网上的博主。我有非常丰富的三次元生活,因此我能分享很多真实生活里的精美短视频世界里没有的东西。我有微博以外的精神、情绪、收入寄托,所以我不必完全依赖于网友的喜爱,“不讨好任何人”如同一张告示紧紧贴在我的主页上。
这些是我在自媒体这条笼统赛道上最大的竞争力,我心里有数。所以,一旦我成为全职自媒体,相当于我的收入来源全部寄托于网络,那么我就会被“我是否被人喜欢”影响。我的发声会局促,我的表达会中立,我的内容会随潮流,我的攻击性会被收起。毕竟,这是我仅有的收入来源。一旦我成为全职自媒体,我的时间必将大量花费在社交媒体上,我不一定会失去全部的真实生活体验,但一定会失去大部分。至少不可能再有任何真实职场的打工人日常和经验。
我会失去我最大的竞争力。
也许刚开始两个月会因为我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自媒体上而收入突飞猛进,但是一段时间后,受众就会发现“她卡在那了”。短暂的销量激增后就会开始快速下滑,直到变成一个“不特别”的账号。而不会像我现在这样,持续上升,每一个月都比上一个月更强。
如果我选择全身心投入线下全职工作,不继续把自媒体当作副业。我也不会有现在的收入。因为非销售岗,在没有提成的情况下,工资基本是死的,奖金、涨薪这些虽然有,但并不会多夸张。就算我做出上天的成绩,涨工资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数倍地涨,那么就达不到我现在的收入。
所以,我其实并没有单纯地做更艰难的选择,我做的是更艰难的但也是结果会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决策能力拆分出来,其实就是:
▪️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清晰的认知。
▪️跳出眼前局面,在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分析不同选择的可能走向。
▪️无视所有身边人的建议,只从自身出发考虑利弊。
️计划
先告诉大家一份完善的计划有多重要:
我去年年初做的年计划是在2022之前存到20w,最终我超额完成,存了40w。
我今年年初做的年计划是在2023之前存到100w,现在你已经知道,今年还没过半我就完成了。
如果我没有做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日to do list的习惯,我就不可能超前完成目标。
为什么呢?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这个月要做两个广告,两个广告每个都需要付出不少的准备时间,不要忘记我是个有全职工作的人,我不可能在工位上做这些。那我是下班之后随便什么时间看心情做一点算一点吗?
那绝对做不完的。
我会提前根据我最近主业的工作日程,排出办公室时间和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日期,把广告任务分成:
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文章大纲、文章草稿、文章修改、产品卖点归纳、产品拍照、照片修图、手绘C位图、手绘插图、元素整合、统一排版、加水印、团购信息确认、抽奖信息确认、链接测试、最终发布、发布后几小时高频回复评论疑问。
我的一个广告,不是我想到哪就写到哪的,是经过这一个个步骤完成的。
要如何在有一份全职工作的情况下做这些?
必须好好计划。
如我刚才所说,我会根据我主业的工作日程,排出工作量相对少的日期,将广告任务的以上各步骤分配到这些日期里。那么到了那一天,我要做的是很具体的比如【周二出外勤结束后把文章大纲梳理出来】,【周五早上等老板来开会的时候可以和PR落实团购信息和抽奖内容】,而不是模糊的【这周我要发个广子】。
如果说选择是我的行动方向,计划就是我行动的框架。
提前把计划做全、做细、做实际,剩下我要做的就只是去填满一个个空格。
“一年赚100w”,这是很难的,但“今天上午先把公司4月份的网站数据报告PPT最后一板块做完、下午给几个客户回复邮件并开一个短会、晚上把昨天拍的产品图抠图修完”,并没有那么难。
️行动
计划做好了,不执行,等于没做。最后还得落实到持续的行动上。
空谈“行动”很容易落入“反正就是要努力啦”的废话里,我想以我自己为例为大家分析很多人“行动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原因,解决它。
第一种原因:没有即刻奖赏
我今天计划学50个单词!两秒钟后,呜呜呜不想学,不想开始。
因为今天就算学了50个单词,又怎样呢?好像也看不到什么立刻的好处?又不是学了就能领到钱,没有动力呀!
这种原因的解决办法有两种:
1) 给即刻结果和长期目标建立紧密联系
比如我某个周一发过一条微博,大概意思是“只要我这周的工作顺利完成,我的账上就又能多上万!只要这个月的计划都完成,我就离我今年的目标又更近一大步了!只要今年的目标能顺利做到,明年这个时候我就可以租卧室和书房分开的房子了(现在还不舍得,房租太贵惹)!”
当时就有很多朋友评论说,按照这个思路想,突然感觉有动力做自己手上的事情的了。这就是将即刻结果和长期目标建立紧密联系的效果。
2) 给即刻结果添加情绪价值:
比较实用的就是“成就感”,提前想象自己完成任务后的那种成就感。人对荣誉都有天然的向往,就像我此刻写这篇文章的动力也包括我迫不及待地想展示我完成计划的成就感,再从大家的反馈中获得“我又创造了价值”的第二份成就感。
在假设已有详细计划的前提下,第二种难以行动的原因:没有长远目标。
刚才说了,可以给即刻结果和长远目标建立紧密关联,以此推动当下的执行动力,这个策略有效的前提是:有长远目标,且这个长远目标对自己意义重大。
如果没有长远的目标,这个方法自然就无效了。
这里我又得分两种情况说:
1)如果你是觉得没有长远目标的生活也挺好,做这么多计划每天这么多任务的生活太累了的人:
那确实也没必要逼自己行动起来,但同时也就得明确:那就不可能挣很多钱(没有外力资源辅助的情况下)。虽然我也经常口头发牢骚“不想工作!只想收钱!”,但我当然知道这只是随口开玩笑。不想付出行动,就不可能有成就,你可以选择在两者之间折中,但就是不可能既要也要。所以,得想清楚,在【闲&原地】【忙&高远】两点之间的线段上,你到底要处在什么位置。
2) 如果你有长远目标,但却还是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尝试为自己的长远目标添加与社会相关的意义。比如说,自媒体和我现在的主业工作都只是我人生规划中的开端,是我未来完成更大事业的前传,我行动的终极动力不在于今年我能挣多少钱,而在于我真的很想很想用我的力量去影响未来的世界,哪怕只是一小部分的世界。而今年挣多少钱,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一步罢了。
说完了我最想分享的三个关键词:选择、计划、行动,我还想要分享两点:
1.理财
最基本的理财知识可以归纳为:为价值投资,避开贬值陷阱,先存后花,被动收入。
很多人以为理财需要学习多么深奥专业的知识,其实不需要,那些深奥专业的知识是给超级富豪用的,咱劳动人民的理财其实不需要什么专门的理财知识,需要的是理财观念,而这个理财观念总结下来就是上面这句话。
▪️为价值投资:
为的确能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产品消费、为能够提升自己竞争力的知识产品付费、为能够塑造更好世界的企业投资。
▪️避开贬值陷阱:
比如买了拍照发朋友圈穿一次就不会再穿的衣服(陷阱:当个美女拍写真一定很快乐)、放在家里三年也就涂了两次的口红(陷阱:每个女人都需要一只XXX色号)等等。
▪️先存后花:
定好存款目标,存款目标剩余的钱才作为消费。
▪️被动收入:
我这么大费力气的做新广告,也是因为只有首次合作的效果好,我才有筹码谈长期合作,纳入我日渐壮大的埃里嘎百货大楼。我建立了大家可以自助购物的生态环境,建立起了“一需要买某样东西就想到来我这里买”的自循环。
我在公司开会的时候,可能有人因为咖啡喝完了自动到我置顶去买,所有我的合作订单都有我的提成,那等于我没有付出额外的劳动,依然获得了额外的收入。这对我来说就是在积累被动收入。而我今年的收入增长尤其快,其中有四分之一都来自这部分被动收入。
在不付出额外劳动依然有收入的时候,我就多出了时间可以去体验真实的生活,去学习更多的东西,再产出更好的内容,以此循环。随着我长期版图的扩大,这个部分还会再增长。你应该可以理解【创造被动收入】多有用了。
2.成长曲线
说了这么多后,请大家不要忘记,我的这100w是由1w、2w、5w、10w、20w、40w、100w多个里程碑积累起来的。这条线不是阶梯式跳跃的,也不是平滑上升的,是曲折蜿蜒波动剧烈但每次降了一点后又大幅上升的。我的钱不是突然来财,我的收入一点都不神秘,每一分来源都能算得一清二楚,都能追溯到我某个边喝咖啡边打字的寂静下午。
End.
感谢见证,期待明天。
ee you in my next chap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