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哪里来读后感摘抄
《我们从哪里来》是一本由罗三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3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从哪里来》读后感(一):史记
一本奇书,也是一本史记,使人热血沸腾。是我所见,集地理变迁,生物演化,人类发展,中国史前史等最具阐述性和自洽的书。此书独具原创性,解答了诸多疑问,简单说几个书中历史学疑案分析:1、东非做为人类起源地的原因。2、冰期及海侵对人类历史的影响。3、遍布环太平洋地区文化相似性的缘由及姆大陆的传说。4、上古神话的解读等 ,最最精彩的是对精卫填海、龙的形象及沧海桑田的阐述,让人豁然开朗,意犹未尽…作者和我属同辈,是我的楷模和榜样,对历史的研究我已竭尽全力,但作者显然更为深厚,拜服~
《我们从哪里来》读后感(二):盘古开天
几个亿年前地球就象现在的月球表面没水,没有山丘,然后经过多少次陨石的碰撞,还有地球的火山爆发,喷发的火山灰,遮住了太阳光,让又经过多少次冰河时代,下起了酸雨,让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灭亡,地壳板块的经过几亿年的变化,原来的华厦是分很多岛,后来连成一片。有点象神话故事,但作者以地质学家的角度去阐述,我们华夏从那里形成,还有古文的记载,甚至神话故事。我觉得都过于牵强,别说神话,就算是古人记载的历史也不一定正确。
对于华夏人类的祖先来自非洲,大概都是现在的共识,我觉得上一本“波音“老师的《无字史记》用现在的基因解说更能让人信服。
文章说夜晚打呼噜,是原始人因为晚上睡觉,怕野兽袭击,因为打噜噜,发出的声音让它们害怕,然后这基因就遗产下来了,我感觉半信半疑。还有孔子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是主张保护原始动物的,这点让我很意外,当年就有这意识。
整体来说,太啰嗦了足足用了300多页。
《我们从哪里来》读后感(三):人类遗忘的历史 我不曾了解的故事
人类的祖先几亿年来先后遭遇多少次的火山爆发,陨星降落,气候变化,还有各种捕食者的獠牙才成功将人类的基因延续到今天啊,这让在打字机面前写下读书笔记的我感到恍惚,纵观人类的史前史,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知,感叹不论做出何种贡献自己都无法与祖先的功勋相提并论,又感慨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不敢对时光有一丝怠慢。这难道就是读书带给人胸怀上的拓展吗? 我自己大致分两部分阅读的,前半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五章,后半部分包括第六章到第八章。全书可读性非常高,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把此前我完全不了解的史前史和远古中国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向我展示了比现代中国更瑰丽的自然风光,比现代中国更奇特的野生动物,新知识信息量十足,阅读体验极佳。唯一的缺点是,由于以科普的角度讲述环境学,其中涉及的时代年份,可能不如教科书展示的那么系统清晰。作为我长久以来第一本非虚构社科类读物,本书成功激发了我对社科书籍的阅读兴趣! 新生的地球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生命存在的,而恰恰是板块运动引发的火山爆发,才带来了新生,之后一段时间各类物种逐渐出现;此时,地球还是个极不稳定的幼儿,火山地震气候巨变频发,同时还会遭受外星陨星的攻击,存活在地球上是无比的艰难;随着时间的推进,地球渐渐变得稳定,脾气有所好转,频发的火山地震转为了多次大范围的海侵海退,这时天灾对人类而言不再仅仅是灾难,也成为了刺激促进人类技术进步,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推动剂。 就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大灾大难之后,人类文明在通过对工具的运用、细石器武器的发明、野生动物的驯化以及农业和畜牧业的发明下渐渐诞生。 阅读过程中,有很多颠覆我观念的历史事实。例如,我本以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是源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但是书中后半部分讲述各族人类遭遇天灾和捕食者的威胁,有的身体各方面条件更好的种族(尼安德特人)反到没有生存下来步入灭亡,而现在生存下来的现代智人恰恰有可能是因为缺乏对自然的敬畏,才存活过那个时期。 此外,人类自发明农业和畜牧业以来,对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破坏,地球上大片的植被通过刀耕火种的方式开垦变成田地,造成大规模的生态失衡,畜牧业的产生又使得野生动物感染瘟疫,最终导致物种大灭绝。而那些因人类而惨遭灭绝的动物,却在数年后被这群人类的后代庄严的送上圣殿,当作图腾予以崇拜。
读完全书,我又翻回去重读最开始把我引入这个远古世界的序言,作者试图通过这本书从环境学的角度回答“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往何处去?“的人生哲学三问,“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已经基本回答,“我是谁?“的答案也略微浮现些轮廓,如果以环境学的维度回答“我往何处去?”就不得不提到作为地球上长时间霸主的恐龙,恐龙统治地球1.8亿年,其间经受了无数次环境巨变和物种竞争的考验。迄今只统治了地球几万年的人类能否打破恐龙前辈的记录?对此我持悲观态度,人恐怕会在自相残杀中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