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孩子最重要的教育,不是智商情商,而是“财商”!
七书先生 有人在偷偷爱着你七叔最近听说了一件心酸的事:
朋友的表弟去英国留学,却不到半年就私自辍学,各种到处旅游买奢侈品。
他家只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晚上下班还得兼职滴滴司机。面对上百万的留学费用,父母咬牙卖了自家的房子,才好不容易给他攒够学费。
谁想儿子却丝毫不知感恩,几次假借“学费”的名义骗父母给他打钱,供他挥霍!
被父母发现后,儿子竟然一脸理所应当:“你们的钱不就是给我留的吗?”
央视节目《开学第一课》说过,“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而这个留学生儿子的挥霍无度,正是缺乏“财商”教育的典型。
财商,是“金融智商”,是一个人认识钱、创造钱、管理钱的能力。如果没有财商,就会像这个留学生儿子一样,对金钱缺乏认知与管理,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中国父母最大的失职,就是缺乏对孩子的“财商”教育。
这样缺乏“财商”教育的情况在中国并不是个例,还有很多:
2017年5月,海口一个小学生用妈妈的手机微信“打赏”主播,一口气花了整整四万元。
环卫工妈妈发现儿子败光了四万积蓄的时候,崩溃地哭了:“这得不吃不喝两年才赚得回来啊!”
母亲平时兼职小生意贴补家用,生活贫苦
震惊的是,小学生说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打赏主播他会念我网名,有种满足感”!
也许有人会说,“孩子还小,长大了他就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了”。
其实不然,小的时候缺乏“财商”教育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可怕!
2017年8月,江西一个43岁的儿子回家要钱被拒绝,竟然当场向亲生母亲泼硫酸!
高浓度的硫酸导致母亲被大面积烧伤,双目失明,脸部严重毁容,儿子因此被判刑。
年迈的母亲整个头部都得动手术,
胸前与肩部需要大面积植皮
当地村民说,这个43岁的儿子从小到大,已经向自己母亲要钱了无数次,直到发展成“她不给钱,就要她的命”。
如果父母缺乏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每当孩子伸手就给钱,那么当孩子长大了,他们冲父母伸手要钱惯了,就会成为啃老族,甚至像这个江西儿子一样,为了钱要母亲的命!
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
中国父母耻于谈钱,怕让孩子染得一身“市侩气”。大多数中国父母,从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甚至连谈起钱,都要专门避着孩子。
在“缺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所以总是为钱烦恼,甚至因为金钱而毁灭了人生。
生活离不开钱,一个人的财商,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研究显示:6岁到12岁之间的儿童对经济问题的理解力会突飞猛进,到大约12岁时就会“基本成熟”。
6至12岁,正是父母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最佳时间。
财商教育第一步
教孩子认钱数钱
前天去电影院,看见一个小男孩排队买电影票。
工作人员摇头:“你不能买。”
小男孩嘟嘴:“为什么?”
工作人员无语:“这不是钱。”
我上前一看,原来小男孩拿的是一张纸,上面画了个“50”。
很多小孩和这个小男孩一样,根本不知道钱和纸有什么区别。在一些孩子眼中,钱就是一张能购买玩具和食物的特殊的纸。
财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带孩子认识金钱,比如带孩子逛街,认识价格标签,1元硬币可以买一个棒棒糖,10元纸币可以买一袋巧克力,让孩子形成这种数值上的认知。
财商教育第二步
让孩子明白钱是“买卖”的交换关系
这一点我朋友阿兰做得很好。
有一次和阿兰出去,她带了儿子去超市,结账的时候儿子想买钻石糖,阿兰拒绝了。
开车离开后,儿子在后座上竟从口袋里“变出”一个钻石糖。
阿兰见了,瞪眼说:“这糖哪来的?”
儿子支吾道:“我拿的。”
阿兰当即声色俱厉:“拿什么拿?没经过同意的‘拿’就是偷!”
那天,阿兰开了半个小时车跑回那家超市,让他儿子在大庭广众下把钻石糖还回柜台、鞠躬道歉。
儿子鞠躬的时候,一直哭着说“再也不敢了”。
财商教育的第二步,就是让孩子明白,钱是实现一种“买卖”的交换关系,用钱可以买东西,但是没付钱,就不能把商店里的东西“拿”走,否则就是偷。
财商教育第三步
让孩子知道钱是劳动换来的
五一的时候去表姐家玩,外甥正在玩手机游戏,要表姐给他买虚拟装备。
表姐拒绝:“妈妈赚钱不容易。”
外甥嘟嘴:“骗人。”
表姐瞪眼:“什么骗人,你知道钱哪来的吗?”
外甥支吾了半天才开口:“妈妈口袋里拿出来的。”
很多孩子像我外甥一样,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钱是从ATM机出来的”,“钱是从口袋里出来的”……
财商教育的第三步,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孩子,钱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劳动付出得到的报酬。
父母每天上班前可以和孩子道别,说一句“爸爸(妈妈)要去上班赚钱啦!”,也可以带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场所,以此让孩子有“工作”、“赚钱”的概念。
财商教育第四步
让孩子懂得父母的钱与自己无关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如果孩子有一天突然问你:“爸(妈),咱们家有钱吗?”
这时候的你,会怎么回答?
这个问题很扎心,让很多父母苦恼怎么回答,说有钱吧,怕孩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说没钱吧,又怕孩子自卑。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我有钱,但那是我努力工作赚来的,与你无关。长大后,你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
财商教育的第四步,就是让孩子懂得,父母的钱并不等于他的钱,要钱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
财商教育第五步
让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知乎上搜索“偷钱”,会发现很多父母都苦恼孩子偷钱的问题。
一个网友说,“孩子偷父母的钱不算偷”。
确实,偷父母的钱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但是心理学家表明,如果不制止孩子偷钱,他们会养成偷钱的习惯,一偷再偷。
偷钱虽不起眼,但却会让孩子在用钱消费时体验到快乐,这种快乐促使他们会重复偷窃的行为,养成“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不良习惯,最终影响他们的人生。
财商教育的第五步,就是必须让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决制止孩子的偷窃行为。
财商教育第六步
让孩子拥有金钱
前一阵同学聚会,谈起“月光族”的问题。
同学大熊,在北京工作,月薪两万,每个月都存不下钱。
丽丽,在重庆工作,月薪五千,不但不够花,还要父母补贴。
说起为什么存不下钱,两人表示“不知道怎么就花没了”。
我们问:“你都不做用钱计划吗?”
他们莫名其妙:“做什么计划啊?看着花不就行了。”
现在很多年轻人跟我同学一样,一个月五千也月光,一个月两万也月光,工作以后也不知道怎么用钱。因为他从小对怎么用钱没有概念,不会管理金钱。
要培养用钱的概念,就是财商教育的第六步:让孩子拥有金钱。
拥有金钱,是人对现实世界进行控制的需要,让自己有安全感,并且能满足欲望,所以孩子的手头上,也需要有可供他支配的钱。
父母可以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保管自己的压岁钱,让孩子对钱有主权感,去体验拥有钱会发生什么,来培养用钱的概念,学会管理钱。
艾德华·罗伯特·布尔沃说:“管理金钱,很大程度上就是管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说,财商教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很大影响。
让孩子学会管钱,关乎如何“明确自己的理想并一步步接近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如何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
财商教育第七步
教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
一位美国妈妈曾在推特上分享这样一件事:
她带儿子去沃尔玛买食材,儿子走到玩具区就拔不动腿,指着变形金刚的玩具大叫:“我想买这个!”
妈妈没有生气,反而蹲下问他:“你需要买这个吗?”
儿子猛点头:“需要!”
妈妈笑了:“那买这个,今天晚上我们就不能吃饭了。”
儿子瞪眼:“为什么?”
妈妈说:“因为钱就这么多,玩具和吃饭,你只能选一样。”
“妈妈再问你一遍,你是‘想要’,还是‘需要’玩具?想要,就不买,可以吃饭;需要,就买,晚上不吃饭。”
儿子愣了一会,低声说:“我是‘想要’。我不买了……”
很多孩子并不懂“想要”和“需要”的区别,只要有想要的欲望就会要求买。所以财商教育的第七步,就是父母要教孩子区分“想要”和“需要”。
“需要”的是必需品,“想要”不是必需品。
父母平时可以列出消费清单,让孩子指认哪些物品是“需要”,哪些是“想要”,与孩子讨论:这件东西是必须的吗?为了得到这件东西,你要付出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是功能类似的两件东西,该买哪个更划算?
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让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少买不需要的东西。
财商教育第八步
教孩子存钱
过年时,表姐给了外甥一千元压岁钱,让外甥省着用。
外甥拿着钱很开心,点头说好。
结果没过三天,一千元就变成了几个汽车玩具,被花得一点儿不剩。
没有“存钱”概念的孩子,得到钱就会立马花掉。
所以财商教育的第八步,是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存钱,比如送孩子一个存钱罐,将过年收到的红包存起来。
这个存钱罐可以分为消费、储蓄两个版块,用消费罐来支付自己较小的花费;而储蓄罐则应该长期坚持累积,来买更贵的物品。
这样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延时满足能力,让孩子学会为了价值高的东西,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
财商教育第九步
让孩子通过正确的劳动渠道赚钱
很多中国父母在给孩子钱上,有两个误区:
一是孩子要钱就给:“没钱记得跟爸妈要”。
如果孩子口头索取就能得到零钱,会让孩子形成“父母的就是我的”的错误观念,长大变成像43岁儿子那样的啃老族。
另一个是让孩子通过错误的渠道赚钱:做家务和学习。
“洗碗一次10元,扫地一次20元。”
“考试得第一,就给你2000元。”
这种赚钱渠道容易造成一个大问题,就是梁实秋所说:
“他未来可能会把一切关系都处理成金钱关系:花钱买朋友,花钱买职位,花钱买爱情……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以钱为动力,一切事情都用钱来度量与衡量。”
父母在让孩子劳动赚钱时候,需要注意帮助他区别“应该做的事”与“可以赚钱的劳动”。
比如做家务和学习,是孩子“应该做的事”,不能从中赚钱;而让孩子将闲置物品收拾起来,陪他一同到网上进行拍卖,就是“可以赚钱的劳动”。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要赚钱就需要劳动,但不是所有劳动都可以赚钱。自己“应该做的事”与钱无关,因为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负责。
财商教育第十步
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
金钱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能换来所有东西,所以在教孩子赚钱、用钱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教孩子不要依赖钱。
如果把钱看得太重,孩子容易误入歧途:
安徽一个17岁高中生,为了一部苹果手机联系黑中介,2万元卖了自己的一个肾。因为手术不当,被鉴定为三级伤残,一辈子都得怀抱着空荡荡的左肾和药物。
大连女大学生为买奢侈品,以手持身份证的裸照为抵押借高额贷款,被对方私自将照片在网上公开售卖,后悔地哭了:“一定不要碰‘裸条’,一生都会毁了!”
许多人都是因为钱,而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比如卖肾高中生的健康,比如裸贷女大学生的尊严。
金钱只是满足我们生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像是亲情、友情、健康、尊严……这些都是钱买不到的,而这些才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离不开钱,人生离不开钱,所以“财商”是孩子的必修课。
这个世界上,苦尽才能甘来。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绝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不知钱为何物,而是给他正确的财商教育,教他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自力更生,掌握自己的人生幸福。
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责任。
- END -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