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耘说技巧】意象互换和明示修辞
【编者按】写诗需要技巧,尤其是网络时代,诗的门槛降低,大量诗作涌现,结果造成许多诗歌违背常识,粗制滥造。
诗评媒专注现代诗歌理论,用理论推动中国新诗理性发展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一方面,我们从宏观上着眼,另一方面我们从微观上着手,为新诗发展提供绵薄之力。今天,诗评媒开始推出《十耘说诗》栏目,就是希望与广大诗友在微观层面探讨、分享诗歌写作技巧。感谢诗人十耘,虽素不相识,但他给与诗评媒以大力的支持。
【十耘说技巧】意象互换
游大昭寺
诗/刘年
懂了吗?那些诗歌串起来,挂在风中,就是经幡
技法:
【意象互换】什么叫意象,不用翻复杂的教科书,四个字概括——表意之象。
意象互换,是指在诗歌创作中,在“象”与其所表示的“意”之间进行互换。象换为意,避免繁杂;意换为象,避免说教。
剖诗:
定稿是这样的——
象:大殿上,酥油灯的光芒逐渐强烈,栅栏逐渐消失
原稿很可能是这样的——
心念→大殿
智慧→酥油灯
界限→栅栏
诗人把所有“意”都替换成了“象”,这样既使诗歌形象化,又避免了说教。
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所有的操作都是就地取材,大殿、酥油灯、栅栏,无一不是佛寺之物,这样才能和全诗融为一体。
造句:
1.意换为象
意:
象:
马车上,娃娃还在襁褓里安睡,他不知道
这条路,要经过多少荒坟
2.象换为意
象:
月光,把暗蓝道袍 铺成水
意:
道的轮廓里,先生枕卷一脸清癯
心智,把暗蓝道袍 铺成水
解读:诗里的“象”过多,已经拥挤打架,选其中几个换成“意”,可以避免读者审美疲劳。
重点:
不要把“意”与“象”的对应关系想得太死板,认为某象只对应某意,如墓碑只能对应死亡,这样就把自己禁锢了,墓碑不仅能对应死亡,还能对应沉默或其他什么,意与象的对应没有一定之规,只要符合意境和感觉即可。
感悟:
诗,有时是一种代码。
【十耘说技巧】明示修辞
老花铺
诗/刘年
苞谷像三千嫔妃,为农民夹道起舞
技法:
【明示修辞】修辞掌握到一定水平,要“藏”,让人家看不出你在使用修辞。达到这种程度,需要悟性与时间。还有一个办法也能表现你是个修辞老手,而且很快很简单,那就是“露”,明示修辞,表现自己在修辞上的自信。
明示修辞,是指在诗歌创作中,明确告诉读者自己使用的是什么修辞。通过此技法,可以避难就易,亲切自然地达到修辞效果。
剖诗:
老花铺的夏天要用珍珠李、油桃、脆皮梨
这些富含糖分的词汇来比喻
一开始人类为发现明喻的修辞方法而欣喜,后来又烦恼了,本体喻词喻体,白云像帽子,三岁孩子都知道是比喻,这哪儿行?于是发明了暗喻,白云,一顶帽子,试图把比喻藏起来,但久而久之还是轻而易举就能被人识破的小儿科。怎么办?转换思路,明喻已经是最最“透明”的比喻了吧,好,现在我比明喻还明喻,明告诉你我就使用了比喻,既老到,又亲切。
当然,明示比喻只是明示修辞中最常见的一种。
造句:
1.明示比喻
我却把蜻蜓比喻成春天的发卡
2.明示比拟
他确是在月光下蹒跚地走
3.明示夸张
我知道这是在夸张
可我还是要说,白洋淀里那张荷叶
盖住了整条木船
至今还遮护着我的童年
4.明示排比
南京,是记忆的南京,不是忘却的南京
南京,是现在的南京,不是曾经的南京
南京,是我们的南京,不是你们的南京
5.明示X
其他修辞等你尝试。
感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评媒编辑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