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稀之年再出征:老妻帮“亚洲烟王”东山再起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古稀之年再出征:老妻帮“亚洲烟王”东山再起

2022-04-19 03:00:37 作者:徐阳杰 来源:家庭杂志 阅读:载入中…

古稀之年再出征:老妻帮“亚洲烟王”东山再起

  少年得志,壮年失势,中年一飞冲天,老年跌入谷底,却又以八十高龄绝地反弹,他就是“中国最励志的企业家”褚时健。但笔者此次采访的不是褚老,而是他背后的女人——老伴马静芬。很少有人知道,没有马静芬就没有褚时健的几落几起,更不会有褚时健在耄耋之年再以“褚橙”风靡全国。

  当褚时健74岁走出高墙时,他想到山上种橙子。为了帮老伴支撑起那个大写“人”字的另一笔,一辈子极少抛头露面的马静芬决定站出来,替丈夫顶起半边天:“他天生就是只鹰,拴在屋檐下会把他困死的。”

  60年风雨知多少

  2017年4月9日,中国商界女性精英峰会在上海召开,会上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商界女性领袖50人”,董明珠排名第一,排名第十六的是已经85岁高龄的马静芬,她同时还获得了“中国商界女性领袖终身成就奖”。

  很多人对马静芬这个名字都不太熟悉,但当主持人介绍说,马静芬是褚时健先生的老伴,“褚橙”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褚橙”的名气和销路就是她亲手打开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纷纷起立为老太太热烈鼓掌。

  “我1932年出生在云南玉溪,父亲是一家钱庄的股东和经理,所以我从小什么事都不用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足生活。因在家中排行老二,人们称我‘二小姐’。”新中国成立后,马家家道中落,马静芬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1954年,小学教育改革,当时褚时健是玉溪地委宣传部干部科副科长,他听说有个叫马静芬的小学女老师公开反对小学生学俄语,还说就算学也应该学世界上较通用的英语。褚时健觉得这个女孩有个性,便决定去会会她。没想到一见面,他就被这个敢说敢干的女孩子吸引住了,她的很多想法都跟他不谋而合。“本来,褚时健是以领导的身份来请我‘喝茶’的,结果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居然成了朋友。”

  经过一年多的交往,褚时健准备跟马静芬结婚,领导当即提出反对意见。原来,褚时健出身贫苦农家,全家靠种几十棵橙树为生。所以,1949年褚时健就参加了云南边纵游击队,算得上是根正苗红。有人提醒:“马静芬的父亲是旧社会的银行家啊!”褚时健不管:“我娶的是马静芬,又不是她父亲!”

  1958年,褚时健被打成了“右派”,有人劝马静芬跟褚时健离婚。马静芬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去农场探视丈夫时说:“你是冤枉的,我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由于马静芬“不识时务”,她被学校辞退了。为养家糊口,她只得整日整夜织毛衣赚钱,结果一根手指因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先是僵硬,然后骨头坏死,不得不切除。后来,她干脆搬到丈夫劳动改造的农场附近住,并当了饲养员,每天起早贪黑地养猪。在那样难熬的岁月中,她对丈夫始终不离不弃,辛勤养家。

  终于,马静芬等到了丈夫平反的那一天。褚时健先是担任了当地一个蔗糖厂的厂长,1979年组织上又调他去即将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当厂长。在他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玉溪卷烟厂就由一个在省内都不知名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国际著名烟草企业集团,连续几年成为我国企业第一利税大户,撑起了云南省财政的半壁江山。褚时健也获得了无数荣誉: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企业家等。

  褚时健登上了人生的巅峰,而马静芬一直甘于默默地做他背后的女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低调地在家相夫教子。

  1999年,褚时健因经济问题锒铛入狱,67岁的马静芬和女儿也受到了牵连。女儿褚映红想不通,竟然自杀了。马静芬和老伴伤心欲绝,却又无可奈何,这成为他们心里永远的痛。

  哀牢山上静悄悄

  2002年春,由于褚时健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年纪也大了,他获准“保外就医”。马静芬亲自去接丈夫,此时褚时健已74岁,马静芬也已70岁。她挽起老伴的手说了几个字:“走,我们回家去!”

  回到烟厂宿舍那个刚收拾利索的小院,褚时健面对老家华宁县方向一站就是小半天。马静芬知道丈夫的心思,决定陪他回老家小住。在华宁乡下褚家老宅子院内,有一棵高大的橙树,褚时健没事就围着那棵树打转。几天后,他忽然对老伴说:“我想到乡下包几十亩地种橙子,你觉得怎么样?”

  马静芬以为自己听错了:“你都多大年纪了?身体又不好,还是安度晚年吧。”话虽这么说,但深深了解丈夫的马静芬知道,老伴是个闲不下来的人,有了事情做,说不定身体还会好起来。所以,她又补充道:“就算还想创业,也不能搞农业啊,谁不知道自古以来农民最辛苦?”褚时健说:“你真愿意什么事都不做,就让别人养着?搞农业不惹眼,人们越是不愿意搞农业,我们才越有机会。”马静芬知道,丈夫一旦做出决定,九头牛也拉不回。

  得知新平县有个即将倒闭的国有小农场要对外承包,马静芬便陪着老伴过去看看。一到那里,褚时健当即拍板:“就是这里了!”他看上了这里的2500亩荒山。于是,两人千方百计借来启动资金,然后住进了哀劳山腰的两间小屋子。“好在这里离老褚当年‘右派’平反后当厂长的糖厂很近,很多蔗农都认识我们,主动给我们送来生活用品,果园的劳动力也不用愁了。”

  冰糖橙是褚时健老家栽种的传统果树,他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种过,对此一点都不陌生。但几十年来,橙子的品种基本没变,特别是传统橙子有一种辛辣的香味,让很多人不适应,而果农都是靠天吃饭,根本不懂得怎么提高口感和营养,更别说如何控制酸甜度,导致冰糖橙一直销售不畅。因此,要想种好橙子,必须首先解决品种的改良问题。

  没有专家,也没有老师,马静芬就陪着老伴到云南农大和新华书店翻阅图书。半年下来,她做了几本笔记。“改良果树品种需要时间,一个周期至少需要3年。为了节约时间,老褚就让人在一块地里同时对几十种橙树进行嫁接实验,等于3年做了上百种实验。”

  褚时健在地里不分昼夜地忙,马静芬就为老伴做好后勤工作。她养的小鸡长大了,下了蛋,孵了小鸡;小鸡又下了蛋,再孵出小鸡……当第3年橙树开始挂果后,褚时健请人到果园免费品尝橙子,最后优中选优,雇人将得到大部分人认可的3个品种在他的果园里普遍种植推广。“老褚还给橙子注册了一个品牌:云冠。他要种出云南最好的橙子。”

  就这样,两个年龄加起来150多岁的老人,住在连水电都不通的山上,终于培育出了他们理想中的橙子品种,其间遇到的困难和心酸自然不言而喻。马静芬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从没想过放弃,她说:“我和老褚都不是那样的人。”

  又是3年后,橙子开始大面积挂果了。“没挂果时盼挂果,谁知挂了果更愁人。”这么多橙子怎么卖啊?马静芬说:“我来帮你卖!”马静芬跟褚时健生活了大半辈子,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不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会把他憋出病来的。何况开弓没有回头箭,事情已经这样了,自己也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横空出世天知晓

  马静芬雇来几辆拖拉机,把橙子运到市里和县里的水果批发市场去批发,甚至赶墟到集镇的菜市场去零售。但那么多橙子,时令又不等人,眼看橙子就要烂在果园里了。最后,还是褚时健在烟草行业的徒弟们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才解决了问题。

  橙子卖完了,褚时健却不开心:“靠朋友卖橙子,这可不是我种橙子的初衷啊!”马静芬说:“都怪我。以后就由我来负责橙子的销售,明年我们提前做准备。”

  第二年,马静芬提前运了几车橙子到昆明参加展销会。为了省钱,她只租了一个3米长的展台,见很多商品都请了名人做广告,她灵机一动,干脆拉出一条横幅:“褚时健种的冰糖橙”。昆明的老百姓谁不知道褚时健?人们忽拉一声围上来,加上她的橙子品质确实不错,两天不到,几车橙子就卖光了。可是,几天后马静芬又运来几车橙子,再拉上那条横幅时,褚时健却伸手解了下来:“这样不好,太张扬了。”马静芬不听,硬是把横幅拉了起来:“哪怕明天就要枪毙,今天也不能不给饭吃。”

  就这样,他们的橙子很快就在昆明,继而在云南全省打开了销路,很多批发商主动到橙园来进货。令人惊奇的是,人们根本不叫褚时健给橙子注册的名字“云冠”,而是叫了个新的名字:褚橙。

  2011年橙子成熟的季节,因产量骤增,马静芬提出亲自到广州推销。褚时健说:“我的腿不争气,不能陪你去,你辛苦了。”马静芬说:“我俩早就分了工,你负责生产,我负责销售。”褚时健知道在外面跑销售是什么滋味,很多年轻人都扛不下来,老伴已经年近八十了啊!但将来橙子会越产越多,必须尽可能地把销路打开,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地帮老伴收拾行李,然后站在路边默默地为她送行。“直到我们双方都看不见对方了,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感觉有点生离死别似的,可我必须带着橙子走出去。”

  从昆明到广州,1500多公里,大货车要在路上跑两天两夜,79岁的马静芬就蜷缩在货车驾驶室后面不到50厘米宽的“卧铺”上。到达广州时,她浑身已被颠得散了架似的。但生鲜货品不等人,她必须强打精神开始推销。中国有烟民3亿多,只要是抽烟的人,谁不知道褚时健?听说有人来卖褚时健种的橙子,大家纷纷围上来尝新鲜,味道确实不错,褚橙不仅很快就在广州打开了局面,还吸引了不少媒体的注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接下来,马静芬又先后往成都、武汉、杭州、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地推销褚橙,亲自跑了6年多的销售渠道,终于让褚橙从无到有,再到名扬天下,供不应求。“现在如果有人要批量买褚橙,必须提前一年以上订购才行。”一直在海外漂泊的儿子褚一斌也终于放弃国外的事业,回到父母身边当起了帮手。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马静芬前往上海推销褚橙时,她被查出了直肠癌,医生要求必须住院治疗,她却瞒着老伴,只做了两次化疗,便又踏上了推销的征程。“我当时心想,都这把年纪了,得了这种病,治也不一定能治好,还是抓紧时间把销路打开吧。”也许是老天眷顾这对老人,也许连癌魔都敬佩干事业的人,几年后去做检查,马静芬的直肠癌居然完全康复了。

  现在,褚橙年产量为1万多吨,年利润超过6000万元,成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褚时健也成为“中国橙王”,并当选云南省民族商会名誉理事长,荣获第九届“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人物奖。

  每当遇到这种场面,马静芬都会默默地退到人群外,把荣耀都留给丈夫。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