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混搭》好段摘抄
2、成功之前,必先看轻自己。个体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Alder)曾说:“人类奋斗的动力来源于克服自身不足的强烈愿望。”人,生而自卑。这种自卑感即是个体对自身缺陷的觉知。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了忽视,有的人选择了抗争。
3、或许对于她们,陈露或李静,唯有夜晚,密闭的车厢,以及身后一片绚烂的城市,才足以令自己流泪。唯有学会克制泪水,才足以展现那份孤注一掷的美丽吧。
4、一个清楚的事实是,即便是“第二自我”也肯定要通过“第一自我”来表达。如果这一切需要从心理学领域来寻找一个支点,那么你会发现一个叫“人格面具”(persona)的概念。一个人格面具就如同一个人格的侧面,所有的心理活动都通过不同的面具来表达。人们不可能摘掉面具,因为它们组成了人性的真相。其实不必在意理论的晦涩,王尔德的一句话或许更值得回味:“当人以自己身份说话的时候,便越不是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
5、每个来到工作室的人,之前大体都有一段自我对峙的时期。李静说:她自己被梦想折磨了好多年。“折磨”?这个问题,没有梦想的人或许不会理解。并不是说安于现状的人不对,但如果心中确实有一堆想法,但没路子干不了,那你就会体会到它的躁动与失望。而当有一天,这种内心的翻腾冲破了现实对你的包裹,那梦想就会决堤了。李静就属于决堤了的那种。有些人一辈子都决不了堤,这也好,不过一旦决堤了,那就别控制,走两步,多走两步,总会看到路的。
6、成功就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并且始终保持热情。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失败了以后有挫折感但你还是想去做,这有可能是你的事业。
7、有一天,李静问戴军:“你说咱俩在一起搭档了10年还那么好,是什么原因?”戴军说:“你一直在进步,在你的领域里走得特别快。而我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也没有停下。所以我俩互相看到对方都很喜悦。但凡其中一个人老了,烦了,被落下了,感觉就会变。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再朝前走了,就算你不嫌弃我,我也不愿意在背后望着你。我们互相欣赏着对方的进步,这就是我们能够一直那么好的原因。”
8、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价值时,永远会出在彷徨和恐惧当中,而一个懂得自身价值的人,永远都会在一个老问题中或得新生。这就是眼光。
9、足够认识对方,不是叫你去背嘉宾的履历,而是去发现嘉宾的语言状态和世界观。每个人都有一个“核”。有的人的“核”是自由,所以他不安分,他的选择他的成败得失都是因为这个“核”。反过来讲,人的每一个喜好或行为都是“核”的衍生。
10、70年代出生的人很矛盾。他们自小接受的是理想主义的教育,却在成年后被投放到了市场经济的试验场。精神和物质从惨败匮乏走入极大丰富,也将他们卷裹着流向一条保守与解放交汇的河流。于是他们崇拜英雄,又厌恶权威;享受自由,有恐惧孤独;尊重生活,又嘲笑自我。他们是解构主义真正的拥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