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随笔 | 睡神的智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人生感悟 >

随笔 | 睡神的智商

2016-11-18 作者:史未 闫晗 朱辉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有味道的文章

随笔 | 睡神的智商

  睡神的智商

  文 | 史未

  度假时,参加过一位希腊美女组织的家庭派对。宴会晚上十点开始,凌晨结束,全程美女聊得眉飞色舞,唱得声情并茂,舞得脚底生风,还不时慷慨地向客人献上拥抱和赞美,精力之充沛令人钦佩,待人之周到令人拜服。

  那天并不是周末,也就是说,美女凌晨四点睡下,清早七点就得顶着起床气出门上班。再见面时,问候她的睡眠,美女对这种事似乎完全不在乎,她指着手机里的一张时间图表,循循善诱地对我说:假如人的一生按90岁计算,知道用来睡觉的时间有多少?30年!而我们真正能用来认真思考欢乐享受的有效时间,只有区区14年而已。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睡觉上,睡多了人是会变傻的。

  实际上,很少人会为睡眠充足而惶恐。让人忧心忡忡的并非睡不醒,而是睡不着。男人害怕肾亏,女人害怕黑眼圈,精神压力和更年期导致的失眠更有罹患抑郁的风险。如今,对于入睡困难多达四分之一的地球人来说,拥有“婴儿般的睡眠”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

  或许因为人们普遍睡得太少,对于随时可以进入梦乡的睡神级人物就更加不宽容。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一上课就栽倒,起伏的鼾声之外,还发出磨牙和吞咽口水的共鸣。同学不到一年,他先被罚站,后被扔粉笔头,最后被勒令退学。入职以后,发现开会时睡觉也同样糟糕,在掌声中茫然惊醒容易给领导留下呆头呆脑的印象。所以,聪明人在会上的表情往往会像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担任内政大臣时那样:以一种雍容不迫的方式摆出恼怒的神情;或者睁着一双敏而好学的眼睛。

  曾听朋友说起过一名求职者,当时朋友作为主考官,在面试中向这位求职者发问:你最大的业余爱好是什么?面对如此简单的热身问题,求职者的回答竟然是:睡觉。结果可想而知,这名求职者没被录用。让朋友诧异的是,现在连小学生在入学面试时都懂得虚实结合,这位拿着硕士文凭的高材生因何智商出了问题。这让我想到了曾经的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凯·惠特莫尔,有次在与比尔·盖茨会面的时候,凯总不幸睡着了,因为这点事儿凯总沦为笑柄,臭名远扬。然而,我们貌似没有理由怀疑凯总的智商,事情的真相可能是,凯总此前经历了夜以继日的文山会海,才一不小心误当了一回睡神。

  客套的太极

  文 | 闫晗

  婆婆老家的人都有点“虚伪”,比如说,婆婆跟邻居老太太聊天,老太太看你家里有一大捆葱,随口问起,怎么买这么多。婆婆立即客气说,你拿点回去吃吧。对方连连推辞,婆婆坚持要给,双方卖力客套一番,人家还是没拿,但笑意盈盈地完成了一场社交,展现了双方都富足大方和懂礼节的精神面貌。

  然而来大城市,这套逻辑有时候就行不通。某一天,邻居带小朋友来家里玩,到了饭点,婆婆随口邀请她们在家里吃饺子,小朋友的妈妈立即说好,反正自家也没做饭,就坐下了。婆婆吃了一惊,像一个发现大人吃了他零食的孩子一样意外——她并没有预备下足够的饭菜。在婆婆的社交经验中,所有人都把物质看得很重,将心比心,也就不会轻易要别人的东西,没有人像春晚小品里的郭冬临那样把客套当真,年三十在别人家吃饺子,多没眼力价儿啊。

  我跟朋友讨论这种现象时,最初觉得这很可笑,“客套”太不真诚,新一代年轻人才不这么干。可现实中看到毫不客套的人,也略有不适,仿佛进度太快,少了缓冲。我大舅就是个超级实诚的人。有一次我爸做手术,他来慰问,掏出了几百块钱,我妈说不用了,他二话不说装回了口袋。

  也许,客套也是一种礼貌,维系着人与人表面的温情脉脉,就像一个缓冲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可人们因此少受了颠簸。(亲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读《红楼梦》时,看王熙凤拿20两银子打发来“打秋风”的刘姥姥时话都说得很漂亮,“给孩子添件冬衣吧”,看破不说破,显得更尊重人。假如人与人之间都是直来直往,一针见血,也显得比较冷酷无趣。

  李安的《推手》里讲了太极之道,在于彼此制约,掌握平衡,以柔克刚,婚姻里两个人的相处也好像太极中的“推手”——就是将对方过来的力量化去,然后再对别人施加以力。人与人之间的客套也像太极,对彼此的情绪施力。一旦有别人夸自己劳苦功高,立马谦虚起来,显得亲和又低调。

  客套可以给人以抚慰。人是需要被赞美的,如果自己做了漂亮的事情,无人客套追捧,付出没有被看到被肯定,可能会迅速变成戾气。有些家庭的关系紧张,就是因为付出者没有得到肯定,情绪上出现了黑洞。不信?听听小区里的姥姥奶奶们的话题,多是讲自己对儿女付出的。儿女不会时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老人们在圈子里客套地互相肯定一番,就是一种心理按摩,彼此就都心平气和许多。

  会客套也是做下属的必备技能。丁春秋为什么要雇一帮人喊“星宿老仙法力无边”呢?吹捧人抬轿子的必须有,制造浮夸的气场,自己才有机会展示宗师风范,稍微显出点谦卑来就令人耳目一新。如果底下人都低调了,老大哪有机会展现虚怀若谷的气度呢?

  方家不是大神

  文 | 朱辉

  十年前,刘先生在本地文友圈已经略有名气。某次笔会上,一位时尚女作家称他为“素人”写手。刘先生很是高兴,料想这是个好词,连连谦称“不敢当”。借着上厕所的机会,偷偷问我什么是“素人”?莫非相当于他们家乡人说的“斋公”?他并不只吃素,恐怕有些名不副实。我也不太懂这个新名词,想当然地觉得可能相当于“票友”,是指为了爱好而写作。

  “那我还当得起,我这个人就是淡泊名利……”刘先生放下心来。

  常言道“文人相轻”,刘先生却觉得文友圈是最温暖的。大家见面都会自谦一番,然后互相“驳斥”对方的谦虚。那场面就像在演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一个说:“我把你比莫言,不差毫分哪。”另一个故作羞涩:“那我就比不上啰!”然后回赠对方几句级别相当的“过年话”。一来一回,几个回合下来,大家浑身上下暖洋洋、轻飘飘的,像在聚众吸毒。某日,“吸毒”过程中,刘先生获赠一项新的称谓“方家”。他又听不懂了,照例连连谦称“不敢当”,然后跑来问我什么意思?莫非说他是扫把星,“方”了谁不成?我推测人家不会这么没礼貌,“方家”大概约等于“专家”。文人都喜欢用一些非大路货的词汇,以此显示自己有学养。比如不喜欢用“批评”“指责”,喜欢用“诟病”。有位初中文化的作家一度以为“诟病”是指不爱洗澡,每每有人用这词,他都会做贼心虚似的,一脸不自在。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这几年纸媒每况愈下,能发表文章的地方越来越少了,文友圈日渐冷清。刘先生为此忧心忡忡,决定转型去写网络文学。

  刘先生加了几个网络写手群,观察了几天,发现群里青少年居多,没有互称“老师”的习俗。“大神”是对于高手的尊称,折算起来可能相当于“方家”。刘先生估摸着亮出自己的作协会员证,再罗列一下发表过的几十家报刊,肯定就能获封“大神”。

  “在下才疏学浅……”刘先生第一次发言,按照老习惯先自谦几句。“原来是菜鸟、小虾米啊,跟着我混,本大神罩着你!”一个小孩自告奋勇要“收编”他。刘先生觉得受了奇耻大辱,赶紧晒了一堆证书,然后自谦“这些荣誉都是浮云,不算什么”,料想接下来群里肯定一片赞叹,大家会驳斥他的“谦虚”。然而回应者都认同他的看法,觉得这些劳什子确实不算什么。粉丝数、文章点击率才是“大神”傲娇的资本。

  刘先生的转型比袁世凯称帝时间还短,网络文学群里互撕成风,小孩子敢把比他爸年纪还大的作家撕得体无完肤,实在太不和谐了。

  “我们玩文学是这样的吗?我们都是互相‘作揖’、和谐共赢……”刘先生最近越来越呈现九斤老太之态,常常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随笔 | 睡神的智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