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师范学子下乡实践,科普垃圾分类知识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应时代潮流与社会需要,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已然成为当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举措。7.19日岭南师范学院“夏乡萤火”实践队开展了以“保护环境,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科普课堂。
“直接开口空谈环境保护,学生触动不大,效果不佳,得让他们深刻感悟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任课老师黎冠甫亲口说到。他对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海底都有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抢答:“有珊瑚” “有鲨鱼” “有宝藏!” ……老师并没有附议孩子们的回答,而是播放了一个简短的视频,视频内容为“深海勇士”海底发现巨型垃圾场。屏幕一开始出现湛蓝色的海域,随着镜头推进,屏幕上开始出现了红色,黑色丝带状的物体,晃悠悠的镜头突然抬起,伴随着孩子们的惊讶声,触目惊心的一幕显赫在孩子面前,那是一座望不到边际的垃圾山,视频清晰的拍出垃圾袋,废弃衣物,瓶瓶罐罐……
老师用低缓语气说道:海底为什么没有你们所说的珊瑚,鲨鱼,各种各样的美丽生物,取而代之的是垃圾?你们觉得这些垃圾从哪里来的?孩子们没有左顾右盼,而是盯着老师,坐正了身体,等待着老师说出那个答案,良久之后,安静的教室里,从老师的口中传出了重重的两个字“我们”。台下一阵唏嘘,老师顺着气氛讲道:这就是今天上这门课的意义,垃圾分类。孩子们显然没有了上课前的躁动,紧跟着老师的节奏,眼神里透露出了继续学习知识的渴望。
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颜色的垃圾桶放什么垃圾,而是以给垃圾桶起名字的形式。绿厨厨,黄其其,红危危,蓝宝宝,然后对其进行解释,学生一下字就记住了垃圾桶的“昵称”和所放的垃圾类型,结合顺口溜“干湿要分开,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课堂一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收获颇丰。
“小孩子们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提高自我约束力,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我对第一次科普课也觉得十分满意”支教组黎冠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