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都给我去看《哪吒》!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都给我去看《哪吒》!

2019-07-26 22:00:08 作者: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 来源:3号厅检票员工 阅读:载入中…

都给我去看《哪吒》!

  写在前面

  前几天发过一篇关于《哪吒》的推文,发布后没多久我就删除了,因为我自己读起来都感觉缺了点什么,便索性删掉了文,想等上映后,二刷了再给大家写一篇。

  现在我看完了,我先将之前的4星改成了5星,然后一口气将这篇文重写了一半——我知道我之前缺了点什么了。

  请大家把这篇文仔仔细细阅读到最后,你一定会明白我在标题里再一次喊出这句话的原因,以及《哪吒》里隐藏的那两个最大秘密

  正文

  从头说起吧,大概十几年前,中国动画产业一切都方兴未艾国人对动画电影认知还停留在“动画电影只是孩童玩物

  我们的标准也只是拘泥在能否把故事讲圆,能否把人物立住这些基础层面

  就像是个才刚刚上小学孩子,我们始终不会要求其大谈微积分解法,能背出99乘法表就已经是好事一桩。

  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了2015年,一部叫《大圣归来》的片子横空出世,把中国动画电影正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服务于低幼的,也可以让成年人落泪。

  人物不再只是要求简单的立住,而是开始出现人物弧光,甚至性格流动性。故事也不再只是追求完成度,而是开始学着深挖它的人文表达

  而我本以为,《大圣归来》之后,或许我们要再等一个十年,才能再一次看到中国动画电影迈入下一个阶段。

  但我没想到,因为一部《哪吒》,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四年。

  《哪吒之魔童降世》

  那么《哪吒》到底好在哪?

  很简单,颠覆

  这就是它和以往国漫的最大不同

  就像我微博里说的那样,这部电影本身就和哪吒一样,自带反骨,不认天命,它在许多方面都是在推翻之前既定的主流动画电影设定

  首先,故事的改编

  以往同类型神话改编动画故事,往往为了照顾到低龄受众,以及顾及原版神话故事在全国深入人心程度。很容易创作者陷入自缚双手局面

  还有六老师“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胡编”这样的泰山压顶在前,谁都不敢改,也不会改。

  但《哪吒》敢。

  它把《封神榜》拿了过来,却只用了一个壳,将整个本来的神话世界观进行了颠覆,自己去填了一个全新的故事。

  同时,它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它又非常巧妙地将神话中的各种名场面,神兵,经典人物进行了植入。

  混天绫,乾坤圈,风火轮,三头六臂,莲花,水淹陈塘关,申公豹,太乙真人。东海龙宫.....

  反正神话中有的,《哪吒》都没有落下,逐一在新故事中进行了新的定义合理化

  管家,水夜叉,敖丙的锤子也都在致敬原版的《哪吒闹海》

  (图片来自豆瓣,上传者非也君)

  最终呈现出了一个全新又充满彩蛋的哪吒传奇

  当然,敢改永远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它要会改。

  

  《哪吒》的故事改的如何?

  它完全换了一个视角,去表达了和原版神话完全不同的东西

  原版神话中,哪吒一直是一个反抗父权(李靖),反抗威权龙王)的一个符号,与其说哪吒是主角,不如说它是一个公共载体,用来投射父权和威权的暴戾专断性。

  而这一版的《哪吒》中,视角变得更加聚焦于哪吒的个体变化,删去了“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这样的象征性段落,将哪吒的身份特殊性前置。

  在一开始就和观众揭晓他是魔丸转世,是天雷诅咒者,三年后注定会被天雷劈死。

  说白了就是给观众一个上帝视角,让我们不管在前半部分怎么乐呵,都忘不了哪吒命不久矣这件事儿,以此形成了一种贯穿全片宿命感。

  

  这里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哪吒》的第二种颠覆:颠覆角色

  这种颠覆,如果只是谈一个哪吒的邪气设定,那就太粗浅了。

  它真正的人物颠覆,是颠覆了我们动画电影一直信奉的正邪角色二元论。

  它并不想去定义哪个是正派,哪个是反派,哪个对,哪个错。原版中异常明确的两组对立(父权对立,威权对立)也被创作者模糊化了。

  只是想和大家讨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经历傲慢偏见以及“我们到底该如何改变偏见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哪吒》里面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派。

  龙王不是,敖丙不是,申公豹也不是。

  当你把正邪二元对立这样的视角拿开,你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例证

  都是“偏见”的受害者

  龙王归顺天庭,平乱有功,却因为妖族身份,被派来东海镇压邪灵,永世不得出海。

  这是来自天庭的偏见。

  敖丙救下太乙真人,李靖夫妇,救下了差点被哪吒屠城的陈塘关,却因为妖族的身份和父辈偷灵珠(敖丙没得选)的行为,被愚民咒骂,被那几个自己救下的人驱赶。

  这是来自愚民的偏见。

  申公豹是元始天尊所有弟子中最拼命努力的一个,却也因为自己妖族的身份,以及仙界对妖族严苛法则,而永远得不到天尊重用,也注定无法位列仙班。

  这是来自仙界的偏见。

  哪吒心有善念,却因为魔丸转世的注定,成为了老百姓口中的妖怪,成为了天界必须用天雷诛之的恶魔

  这是天庭+愚民+仙界的偏见。

  看吧,他们其实都一样,只是面对偏见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这就是这部《哪吒》最高明的地方以“偏见”为反派,以这群受害者做出不同选择后的冲突来讲故事。

  龙王选择牺牲魔丸(哪吒),让自己的儿子敖丙抹去自己的妖族身份,以期封神后掌握话语权。

  申公豹选择用欺骗谎言来向看不起自己的天尊证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选。

  这两者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对成见的投降,是一种被特权压迫后,打算努力成为下一个特权的犬儒行为。

  敖丙则在大战伊始就选择杀尽对自己有成见的愚民,灭口,也是报复

  以暴制暴,这无疑是听起来最让人舒适的一种对“成见”的反抗,但杀完这群人之后呢,成见没被修正,一定还会有另一群愚民来骂你。

  愚民你是杀不完的,只能被改良,开民智。

  按以往的编剧思维作为主角的哪吒应该要作为最伟光正的一个解决方案展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了吧。

  但《哪吒》偏不。

  编剧让哪吒不停地产生变化。

  这种变化在《哪吒》中也并不是一味地变好,而是带有起伏性的摇摆,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哪吒的善意邪恶来回博弈

  他们让哪吒几乎尝试了上面的所有方法

  李靖夫妇早先的解决办法类似龙王,是让哪吒努力斩妖除魔,骗哪吒自己是仙界安排人间的秘密武器,有朝一日可以位列仙班。

  哪吒也怀揣着这样的动机去做了,结果自然失败了,如果顺从压迫你的人,你永远会被压迫。

  后来哪吒自己选择像敖丙一样,对愚民以暴制暴,几近屠城,但结果还是把事情越弄越糟,人们怨念和偏见越来越深。

  电影将来自强权的偏见和来自愚民的偏见一分为二地去进行了讨论。

  这点非常厉害

  于是结尾的大战,也就变成了结论的展现。

  天雷诅咒象征着来自强权的偏见,它必然带着傲慢,哪吒选择了“和它斗到底”,选择“去它个鸟命”,选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它告诉我们,面对强权不公,反抗才是答案

  而最后哪吒救下陈塘关,百姓来叩谢,又是在告诉我们,面对愚民的偏见,教育,改良,感化才是答案。

  这种人物设定,让哪吒这个角色产生了一种非常高级的人物空间感,乾坤圈的四次“收,放,收,半放”也非常巧妙地对应了哪吒四次变化,最后一次绕在手腕上的乾坤圈也象征着哪吒的最终成熟

  一段非常漂亮的人物弧光也由此形成了。

  写在最后

  今晚,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的大家知道,我们正在见证一部中国动画电影新巅峰诞生

  它打破了某些人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偏见。也是中国这个愈加艰难的电影创作环境中开出的又一朵峭壁石莲。

  那句“若命运不公,我和它斗到底。

  说的只是哪吒吗?

   

  不,也是这部电影本身。

  音乐/GAI周延,大痒痒 - 哪吒

  配图/《哪吒之魔童降世》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