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女杜拉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少女杜拉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2019-08-11 23: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女杜拉的故事的读后感10篇

  《少女杜拉的故事》是一本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一):用精神分析剖析歇斯底里症

  这本书《少女杜拉的故事》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著。1895年他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本书1900年已成书,直到1905年发表,包括20多年后作者再看本书,他都有一些思想感悟不同于刚成书时,或者用他的话讲,他自己觉得书中有些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但是他也没想着说纠正,只是做了补充解释,所以个人认为,看原文说看得累了,偶尔跳出来,看看注释,与作者的思想碰撞,反而能更好的读正文。本书是资深译者范箬馨翻译,读起来非常顺,丝毫没有读外文书的艰涩之感。然后武志红主编,这位主编我想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她的总序“一个灯塔,一本好书”读之豁然开朗,她主编的这个系列建议拿来读一下,比如《心灵地图》,启迪心灵的,都非常不错。 话说回来,本书就是一个分析事件的“现场”,故事就是在分析中穿插说实话,有些“跳戏”,怎么说着说着就有新的内容加入,有点观点现成,故事来铺就之感,但是就像作者所说的,在治疗之中,我们不可能记录,避免病人反感,所以作者的表述会有些遗漏。当然,这是一个案例,对于我们“门外汉”来说,这个案例就是个故事,没有太多的私人感情,最多就是对别人心问题探究,一种人性好奇!书中说到,哪有什么心理问题,只是人性的一种曲折表现。所以本书用一个不长的篇幅把少女杜拉的心理重新剖析,尽量客观直接,如作者所说,没有什么害羞的,也没什么回避的,简单粗暴直接说,还能避免不需要误会,得到患者肯定,与其他医生不同,心理医生得等患者敞开心扉叙述病情、面对病情、接受病情,心理医生才能更好的治疗。 然后本书《少女杜拉的故事》从结构上来看,个人建议先看后记,对歇斯底里症有一个了解读本书,本书所讲这个案例就是跟明显的歇斯底里症,只有知道它的一些症状表现,我们读本书来说就不是那么吃力,当然,个人认为就算先读了后记,第一次接触的人,对于本书难免会需要多读几遍,因为专业上的东西,我们并不是专业人士,就算再通俗,我也需要一个消化过程。 最后一点点个人感悟,通读下来,发现作者用精神分析法来分析这个歇斯底里症动机方法或者理论,其实可以套用其他病症,当然,有轻有重,或许不是那么合适,但是大方向可以把握所谓其意,并能用其意,作者还是很希望我们能用他开创的疗法作用于患者,这从本质上是一个医者仁心!或许我们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这个疗法,但是古人说,有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博纳古今,才能成长。对歇斯底里症用精神分析法。推荐本书。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二):心理、生理到底在进行怎样的较量

  《少女杜拉的故事》是我看武志红主编的“可以让你变得更好的心理学书”的第二本,第一本是《心灵地图》。

  这两本书都是翻译而来,再加上有一定的专业性,不是说有较多的专业术语或者理论,而是有关理学思维对于普通非涉及心理学专业的读者来说稍显专业。

  再加上国外作品逻辑表述,侧重点与国内作品均有不同,因此读下来稍显吃力。

  《少女杜拉的故事》讲述了作者弗洛伊德在治疗一个患有歇斯底里症(癔症)的少女杜拉过程中,揭示的有关性、家庭影响、潜在作用、遗传、梦境等作用下,对心理病症、以及由此引发的表现在外的生理病症的过程。

  随着治疗的进行,就像悬疑侦探一样,将病患心理一览无余,将病患周遭的关系抽丝剥茧、一一挑出来聊晒,大白于患者,让她看到并面对,达到治愈目的

  所谓心理治疗,其实就是让关系变得真实,让谎言大白天下

  正如作者序中所言“阅读本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释梦能力,否则很可能会觉得不知所云感觉困惑多于启发,到最后,还会指责我的释梦方式太过怪异。”

  读过该书,对于毫无释梦能力的我而言,真的是困惑多于启发。

  我的释梦能力仅仅停留在百度一下周公解梦阶段,显然无法理根据做梦锁不锁门的争论,推导出少女心中对父亲亲近女友偷情的窥视、猜疑嫉妒

  全书读完,最大的感觉是要找《梦的解析》来尝试读一读。

  全书仅有三章,分别为临床表现、第一个梦和第二个梦。

  读内容之前,先把两篇序读了,吃力读完全书内容不由在想,如果没有武志红先生那篇“往深里挖,很多家庭都有些变态”,我觉得我掌握不了文中隐暗的关系,错综的内容。

  只是对心理的不适从而引发的身体健康问题感到惊奇,这难道就是一直说的意念强大作用吗?

  因为作者是一边客观描述,一边主观的自我讲解,很易让人分散注意力

  要说完全没有启示也是不对的,至少在读完本书后,我明白“每个人做事都有一些表面原因,这些原因能说出口,也容易被别人接受,只可惜不是真实的原因。在表面原因下面,还藏着很多隐形的原因,这些原因不会轻易示人,是难以启齿秘密,但它们才是以恶人做事最真实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苦痛,杜拉的周遭似乎就没有正常的关系或者正常的人,虽说我们不能轻易去定义一段或者一个关系正常与否。

  但是父亲婚前患梅毒以至影响后代精神健康,母亲洁癖以至无法照顾生病的丈夫姑妈患有严重精神疾病伯父患有疑似病……确实让人对杜拉的处境感到堪忧。

  虽说我们普通人不一定会遭遇这众多的不正常,但是认识到有就是得到,知道有这种事,之后再到有意识的调适自己及与周遭的关系,我想我们读这本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三):看不见的真实原因

  《少女杜拉的故事》这本书不太厚,故事内容却跌宕起伏,就像一部悬疑小说,作者就像侦探一样,让真实的情况浮出水面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释梦理论对患有歇斯底里症的杜拉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三章,第一章 临床表现,第二章 第一个梦,第三章 第二个梦。

  读这本书之前如果读过弗洛伊德的另一本书《梦的解析》会更好,在知道了一定的释梦理论后,这本书会相对看的轻松点。

  每个人做事都有原因,但是不是真实的原因则只有自己知道,或许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这就像意识与潜意识一样。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意识是具体事物组成部分,是人脑世界万物分成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后,从这两大类具体事物中思维抽象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或元本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和本质,是每个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自主、自新、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

  意识是我们能够控制的。 潜意识也称无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那些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能变为意识的东西,比如,内心深处压抑而无从意识到的欲望。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潜意识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中,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虽是三个不同层次,但又是相互联系系统结构。弗洛伊德将这种结构作了一个比喻:无意识系统是一个门厅,各种心理冲动象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象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卫,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前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他将潜意识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弗洛伊德有过这样一个比喻:意识是浮在海平面上看得见的冰山的上端,更庞大的部分隐藏在水面下看不到,则好比潜意识的内容。

  杜拉喜欢k先生,她去照顾k夫妇孩子,就是为去接近K先生,在发生“湖边事件”后,K先生居然诋毁她,这令杜拉精神崩溃,并引发了她的歇斯底里症(癔症),这里有原因背后的原因,即潜意识中不容易被人们发现的原因,而这些才是本质,在弗洛伊德的帮助下,这些潜意识中的想法慢慢地上升到意识的层面,看见了就明白了,承认了这些想法的存在这些想法就不存在了,也就治愈了。

  潜意识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大宝藏,让我们追随前辈们更好地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四):看见了,就治愈了

  弗洛伊德说阅读本书,需要一定的释梦能力,否则很可能觉得不知所云,感到困惑多于启发,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没有读过《梦的解析》的情况下接触本书,书虽然不厚,但有些部分即是反复读了几遍也仍然不是很理解,甚至读着读着就有点理解当初荣格、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的原因了。

  本版本是由武志红老师主编,范箬馨作译。武志红老师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是我国心理咨询界的领军人物,撰写过多部心理书籍微博拥有近600W粉丝。译者范箬馨曾赴西班牙和英国学习心理专业,对心理学方向的英语和西语翻译工作也极其擅长。

  本书不仅是一篇科学研究报告,更是弗洛伊德一生中唯一一本非学术性长篇作品,读起来就像是在读一篇疑点重重的故事。

  在阅读本书时,如果是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没什么了解的非专业人士,建议可以先重点读序、后记和附录部分,既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歇斯底里症,又可以更加直观系统的理解本书的研究目的和结果

  本书以一位十八岁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少女为案例,书中以少女的自白以及梦境为线索探寻少女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秘密。

  少女杜拉总是莫名咳嗽,但这不是病理上的,而是神经性的。就像小孩子不愿意上学就装病,人们想以自己的弱势博得别人的同情,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一种逃避行为。杜拉的周期性咳嗽与K先生K夫人父母,家庭教师小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弗洛伊德采用精神分析法对其进行引导,精神分析法是以分析人的潜意识为主,其中便包括“梦的解析法”。弗洛伊德认为,“除了孩子的梦境以外,其他的梦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梦的本质是潜意识愿望的曲折表达,是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伪装的、象征性满足代表着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事情。在本书中,例举了少女杜拉的两段梦境。一个是接受治疗前,另一个则是接受治疗后。弗洛伊德认为隐梦则指梦的真正含义,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在书中,少女杜拉的第一个梦曾经连续做了三次,在治疗的前几天又做了同样的梦。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连续梦见同一个情景必定有着什么潜意识表达。果不其然,通过对杜拉梦境的解析,梦中的每一个环节物品都有自己的意义。当杜拉的潜意识被指出,浮现到意识的层面,看见了,就治愈了。

  一遍读下来,虽然对本书中许多观点仍感不解,甚至怀有疑问。比如杜拉治疗时戴了一个款式新颖的小腰包,一会把包打开,一会又拉上,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小女生对事物爱不释手的表现,但在弗洛伊德眼中又有了其他一层含义。个人认为有些过分解读了。荣格与弗洛伊德当初分道扬镳也是因为对弗洛伊德在关于人的发展和对神经症的分析中过度强调性感不满

  但作为精神分析理论的开创者,弗洛伊德对许多观点也肯定是仍处于探索不断完善中的,而我们对于精神分析的理解则是“站在巨人肩膀看世界”,所以对于本书的意义,肯定是受益大于疑惑的。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五):大梦一场

  一直以来都觉得心理学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而在真真假假当中的东西更是难以判断,以至于有的时候甚至觉得心理学是虚妄的,虽然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但是在面对一些案列的时候仍然会有这种想法浮现在脑海中,而心里学的奇妙之处也在于这里,最大奇妙之处就是有太多未知的东西。

  人和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个体的思想就一定会有差异,而每个人的的思维也是不同的,所以或许一百个人都患上癔症而每个个体表现方式在细微之物也是大不相同,因为人不同,思想不同,所以心里学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完全未知。

  我记得我问过朋友一个问题——你觉得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是什么,她给我的回答是人性,确实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复杂的思维,从而不可捉摸,即使你很了解一个人,在他思想发生偏颇的时候你仍旧会发现自己不懂他,所以人性是复杂且让人畏惧的。

  翻开《少女杜拉的故事》先看的是书的前言,入前言当中所说看这样一本书就犹如看一本悬疑小说,原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可以一目了然,但犹豫每个人又要隐瞒掩盖的秘密,甚至为此撒谎,而一个一个的谎言就会让这件事情变得扑朔迷离,难辨真假

  少女杜拉一家和k先生一家较好,而在一次湖边散步的时候,k先生向她示爱并强吻她,而杜拉给了k先生一耳光,在两周之后杜拉告诉父母要求与k先生一家断绝往来。

  按照正常方式来看其实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少我在看的时候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而通过看书,才知道其中另有隐情,杜拉爱慕k先生,所以经常去k先生家里看望孩子,而看望孩子后边的根本欲望其实是看k先生,而k先生与自己家里的保姆发生关系,而和杜拉交好的保姆将此事告诉杜拉,所以杜拉在k先生示爱的时候给了k先生一耳光的原因是杜拉觉得k先生只是当她是发泄欲望的工具,不是真的喜欢,和k先生对保姆的做法一样,这样让杜拉感到不满。

  而之所以在两周之后才告诉父母是因为,在这两周之内杜拉还在等着k先生有别的做法,她在希翼着k先生对她是不同的,可是两周之后她没有等到她想要的别一样的情感,所以她想父母提出要去断绝往来。

  然而再次每个人都有要隐藏的东西,杜拉的父亲因为和k夫人有染选择相信杜拉是因为沉迷性书籍的幻想,而k先生是因为得不到杜拉所以诋毁杜拉。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隐瞒的东西,所以杜拉在经受不了k先生得不到她同时诋毁她是引发了杜拉的歇斯底里症,而杜拉也开始沉寂在自己给自己编制的一张网中。

  而就像书中所说的,很多东西只有看见了才能解开,而杜拉要想治好自己的歇斯底里症首先要做的就是直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事实上杜拉看到的只是她将真实想法隐藏后的东西,是她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欺瞒,是掩耳盗铃,而只有她只是内心最原始的东西欲望她才能得以解脱。

  而大多数人在遇到一些事情的都下意识掩藏自己的情绪,将真实的想法掩藏到自己的心里,认为这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我想现在社会中一大部分人都会有心理疾病,只不过或中或轻。

  曾经和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会有秘密,有的人的答案是有,有的人的答案是有,可以这样说一个或许你现在没有秘密你曾经也一定有秘密,只不过心里成长之后你觉得曾经的那个秘密已经不在属于秘密。

  比如说一个换牙期间的小孩被妈妈禁止吃糖,而却又想吃她就选选择偷吃,可是当妈妈问你的时候,你会坚持说没吃,而吃了糖就被你藏在心中成为你的秘密,而这个秘密随着你的心里的成长它变得无足轻重也不再是秘密了。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心里太奇妙,以前拼了命想隐藏的东西在时间在心里成长的辩护中甚至会变的无足轻重。

  杜拉治疗歇斯底里症的方式就是直面自己内心最原始的东西。每个人都在隐藏着什么,所以就造成了一团团的迷雾。

  最后决定再去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心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少女杜拉的故事》读后感(六):故事里面的心理学知识

  这是看的关于弗洛伊德大师的第二本书了,第一本是他的梦的解析,看完之后收益匪浅,虽说解不了别人的梦,但是解自己的梦,却是能解个七七八八,毕竟解梦要涉及到个人的隐私,自己的隐私或者不能与人讲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只就只能解解自己的梦了。

  《少女杜拉的故事》,刚开始以为是弗洛伊德又一本关于解梦的书,但是看过书之后,发现不全是,有解梦的部分,但更有关于人的潜意识,人的本性,甚至大篇幅的关于男女之间性的解释,看过之后深以为然,虽然有很多少儿不宜的词语在书中高频率的出现,但是我觉的这才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性,抛开世俗眼光、抛开谦谦君子窈窕淑女的的束缚,直面自己的欲望吧。

  人本身是从动物进化过来的,虽然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有了各种各种的伦理道德或者礼仪规范约束着我们,但是人的动物性或者人性,几千年以来并没有多少改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思之如狂,但当白天我们重新进入人群中,我们会把内心的一些可能不符合人伦道德的事情压在心底,但时被深深压抑的思想,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流露出来。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有两样东西,是掩藏不住的,一个是咳嗽,一个是藏在心底的爱。咳嗽和爱,应该算是人的一种很本能的反应了。

强迫性思想与潜意识里压抑的思想是相对立的

  当潜意识里的思想,被强迫性思想压抑的太久,可能就会以一种我们熟悉的形式出现,比方生病。《少女杜拉的故事》,就是以一个女孩杜拉的故事为例,展开了一个典型的歇斯底里症的分析,少女杜拉家庭关系和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非常的典型,我们认为的一些糟心的事,好多在书中出现了,比方父亲的出轨、爱上已婚男人、被性侵、家庭关系不和睦、恋父恋母情节等等。少女就生活在这样的一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在正常的欲望或者诉求无法表露或者倾诉的长期压抑下,少女杜拉生病了,看多好多医生都没治好,直到遇上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也才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本书。

  其实,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精神性疾病,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而已,轻的就是郁闷几天,重的可能就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等。人在患有精神疾病的时候,如果身边人能很好的陪伴和引导,讲远远胜于心理医生,反之则是一场长期的看不到尽头的无声无息的折磨。白岩松说过,在别人看来,有些时候我们显得比平时有些沉默,但别人不知道的却是,我们正在经历兵荒马乱。

  有些事情,别人能理解,如果没有经历过,就永远无法感同身受。

  这本书是作者在很多很多年前写的,书中有些观点可能写的可能会有失偏驳,作者自己也讲了,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很能给我们这些后辈或者心理学门外汉以启发和学习的。有时就想,如果人人都能耐心的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世界也许会变的更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