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网内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网内人读后感10篇

2019-08-27 23: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网内人读后感10篇

  《网内人》是一本由陈浩基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5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网内人》读后感(一):舆论至死,网络绝非如我们想象这般如此容易操纵

  “太多人以为自己驾驭科技,却不知正操纵远超能力所及的机器”——

  华文推理综合能力完整全面成熟,很难得在每一个涉及到的领域细致打磨不留遗憾的领军巨头主题切合当下社会热点,关于虚拟社交,关于网络暴力,关于复仇,关于黑客互联网技术字里行间金句频出,还充满香港本土风情反映时代更迭下的百姓民生

  在推理小说领域里应属于社会派+本格派,但它基于推理小说,高度超越推理小说范畴。它有“大众畅销”的一切元素,也具备充足人文关怀与社会影响力

  刚入手时调侃它像砖头那么硬厚,翻开后却恨不得一口解决。阅后获益良多,学习知识同时反思自己的为人处世,是个人2017年度当之无愧繁体阅读TOP1,如今终于引进简体,实在不能更好了!必须为它贡献一篇长评~

  著作当时还没完成便已卖出十余国版权期待影视化成果

陈浩基在大陆没有知名度不应该,陈浩基必须在大陆大

  《网内人》读后感(二):太过瘾了!!!

  《网内人》 “网路给予我们一个用来分享知识、增加沟通机会。可是人类天性就是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于尝试理解别人。我们总是说话太多,聆听太少,结果害这个世界充满噪音和杂讯。大概当我们有所觉悟,这个世界才会真正进步,人类才能真正善用网路这个工具吧。” 一本四十多万字的巨作,居然丝毫不拖泥带水,最后连续二十万字的高潮让我像嚼了炫迈一样停不下来,尤其是阿涅用各种手段去查线索以及用各种技术去报复那一段,看得我真的头都要炸裂了,简直就是推理小说界的龙傲天,太牛逼了!!!

  陈浩基在这本书里表达了太多太多东西了,“厚重”得无法用三言两语去概括整整四十万字的剧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场,有着自己的想法,虽然不能说他们代表了香港的全部,但是也算是好几个不同阶级面相(尤其最近香港的事情,让我看这本书时有很多感触)。 《13•67》写了“昔日的香港”,《网内人》写了“今日的香港”。如果我只能推荐一本陈浩基的小说的话,我会为难,但是还是会说出“网内人”这三个字,因为它更能让非香港人产生共鸣可笑的是,我去年看完《13•67》后大言不惭地在豆瓣评论:陈浩基写不出比《13•67》更好的作品了。在这里我收回前言,并且对作者表达无限的尊敬歉意

  《网内人》读后感(三):2019了,不要再科普wifi是什么了

  3星半,如果作者把里面不厌其烦的灌水删掉可以4星这样。

  先不说剧情,这篇小说最让我觉得崩溃的一点是,作者似乎把读者当成了书里那个弱智女主,一遇到任何和 手机/电脑/网络 相关的事,就要不厌其烦从头到尾给你讲一遍 wifi是什么,ip地址是什么,然而里面网络相关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又很……古老,仿佛当年上天涯日子

  不是说你不能讲,但两句话就能带过的东西作者偏偏像是要编写wiki一样从头到尾给你讲一遍,事实上整篇的行文也有这个问题,有很多一句话或者一段话讲清楚的东西,作者花了很大笔墨去讲,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

  整体的剧情包括结构还是不错的,故事足够吸引人,虽然其实也就是两个老梗,但其实也无上大雅

  然而,要说到立意这个点,我就感觉不是很能理解了。这本主要讲网络暴力和舆论操作,但呈现出来的东西其实是比较模棱两可的。一个人死于网络暴力,但最后你会发现这一班同学包括受害人本人没一个清清白白全无污点的。所以这又是想说明什么呢……

  哪怕是中学生间的勾心斗角这个层面,给人的感觉也特别虚无,什么跟老师举报同学谈恋爱,然后又是大费周章弄什么黑客技术半天窃取同学的各种隐私信息,这种东西现实中非常的不切实际(我寻思着这也不应该是文化差异平心而论你们回忆一下,班里团体要搞人用什么手段),因此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各种复仇就又变得让我失去了理解能力……

  可能2005年左右的话我会觉得这是一本很厉害的书吧,毕竟那时我对wifi的知识应该跟女主差不多

  《网内人》读后感(四):《网内人》,网络暴力的江湖

  作为《网内人》国内简体版的首批读者倍感荣幸。去年看完陈浩基先生的《13.67》后,推崇备至,一直感慨于国内推理作家的整体水平突然看到陈浩基老师的作品,耳目一新,感觉不俗,也同时感慨于会不会出简体版,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网内人》的简体版。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具现代意义的推理小说,讲了一个极具现代社会诟病弊端的故事。网络已经遍布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网络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取代了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在看不到的另外一边,你无法分辨对方的一切,哪怕你自认为很了解对方。电影《东方不败》里有一句台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在网络时代,这句话同样适用,网络背后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了一个更为庞大的、复杂的、晦暗的网络江湖。“网络暴力”就跟江湖仇杀一样,笼罩在整个网络之中。

  小说讲述了一个极其精彩的关于网络暴力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阅读顺畅,叙事手法新颖,两条叙事线路同时展开(阿怡、阿南),最后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融合贯通,一气呵成

  《网内人》的社会背景与时下息息相关,小说当中暴露了当下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恶习,网络暴力是尤为突出典型代表,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凑热闹不嫌事大,添一把柴把火燎的更旺,人们在网络的终端尽情发挥着自己那“与生俱来”的才能,没有一丝愧疚。每个人都同时兼具善与恶,而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小雯是受害者,同时也是害人者,这是典型的社会问题,再加上每个人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处理方式不同,最终造成的结果也不同,也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这些不同,造就了社会万千的变化。人们依赖于网络、恐惧于网络,带来了快乐欣慰的同时也带来了痛苦烦恼

  陈浩基先生的构思非常巧妙,虽然对主角有些略微神话了的意思,但并不影响整体的阅读感受,并不影响这部小说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国内作家中,能有如此前后驾驭能力的推理作家凤毛麟角,至少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代表了国内推理水平的较高层次

  强力推荐陈浩基老师的第一部简体版作品《网内人》。

  《网内人》读后感(五):谁是网内人?

  (我要吐槽简体版封面我要吐槽简体版封面 )

  ( 本文有少量剧透)

  花季少女因为被网络霸凌跳楼自杀而死,其唯一的亲人阿怡决心找出幕后真凶为妹妹报仇,在别人的介绍下找到了行事古怪神秘男子阿涅。于是,一场拨开迷雾寻找真凶的复仇计划展开了,真相层层揭开,而又不断反转。   

  《网内人》是陈浩基继《13.67》后的又一部长力作,作者通过开始的一桩自杀事件带出了一个个谜题:小雯为什么要自杀?小雯到底是不是无辜的?是谁在网络上攻击她?动机是什么?阿涅会用什么手段帮助阿怡复仇?而这些悬念都是通过阿涅的神乎其技的网络黑客能力揭开谜底全书悬疑丛生而有张力十足,让人大呼过瘾。   

  不仅如此,作者还采用了双线叙事结构,在主线之外增加了一条影子主线,写了一个为出人头地不择手段的故事。阅读量大的读者看到双线叙事就会猜到准是使用了“哔——”诡计,不错,我也猜到了诡计的开头,但中间还是受到作者的误导,被小小耍弄了一通。   

  除去推理和悬疑层面,这部作品也有浓重的社会意义,直面信息时代的网络传媒与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将网络霸凌、民意操纵、个人隐私安全等互联网问题与欺辱女性压迫弱小等社会问题相结合,揭露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犯罪危害,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信息时代,我在网络上能相信什么?我能如何保护自己。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理工科背景优势,通过详尽的网络专业技术描写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的黑客形象,让读者看到科技分分秒秒可以摧毁一个人的生活可怕力量。作者也在书中对网络言论有深层次的剖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愈加扁平,所有人都可以散布信息。而这种缺乏中央节点控制的信息架构到底是好是坏?在书中,小雯的死是因为不明真相的人被蛊惑,人言可畏的留言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阿涅把这种折磨加倍奉还给了逼死小雯的人,并且仅仅是通过自己对其上网设备的劫持,让凶手以为自己败露了。那么,到底哪个是真实的世界,是小雯被众人冷嘲热讽更真实,还是凶手被虚构的人的千夫所指更真实?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界限在哪里?我们在互联网上是不是毫无隐私?在高明的黑客面前就像赤身裸体原始人面对全副武装特种兵一样弱小无助。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真的让我脊背发凉,诚如书中表现的这样,现代人生活已经被互联网劫持,而当真的有坏人攻击时,大部分毫无抵抗之力。这就是科技的双刃剑。   

  书名《网内人》很有深意,书中的出场人物几乎各个都是网内人。   

  小雯是网内人,陷入报复的蜘蛛织下的毒网,直至被逼自杀。   

  报复她的人织完网以后也变成了网内人,被阿涅用各种技术织成的复仇之网团团困住,最终得到了惩罚。   

  施仲南是全书中唯一的纯粹恶人,他一直以为自己在织网。一张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将许多少女受害者困住,肆意蹂躏勒索。一张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利欲而织成的欺骗之网,将老板投资者唬住,实现自己向上爬的野心。但他万万没想到某个自己以为唾手可得的网中猎物竟然是一只更大的蜘蛛,早就看透了他的软肋,在他四周织出了一张透明正义之网,最终他在收网时刻反被蜘蛛收割,落了个身败名裂下场。   

  而书中的其它角色,甚至我们读者自己,谁又能保证自己不是网内人。江湖险恶,处处布满了蛛网。   

  《网内人》读后感(六):你我皆是网内人

  推理的作品我读的并不算多。所以当我拿到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是,比我之前读过任何一本的推理小说都要厚实一些。读完整本故事后的第一动作,也不是合上书慢慢回味细节,而是打开facebook和gooogle等许多可以用来“交际展示”自我的平台,试着搜索一下写下这本书的作者陈浩基老师在网络上又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和我猜测的没有什么大的出入,他基本没有注册什么社交平台的账号,至少说我找不到,可能他并没有用真名。能查询到的资料并不多,访问和一些短视频倒是有一些。 回归小说本身,题材很科技很时代,但是所讲的东西即便没有那么专业又前沿,毕竟科技是一日千里的东西。而我们之所以觉得题材新颖的原因可能正如陈浩基先生在访谈中提到的一样“《網內人》裡面其實沒有什麼新穎的科學資訊,但我正正發覺這是現實的弔詭──我們成為網路公民已經20年了,網路成為每天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大部分用戶卻仍然對基本的資訊安全、網路原理一知半解,而網路騙案、勒贖軟體的受害者有增無減。於是,我稍退一步,使用大眾讀者不了解的「舊」科學知識去創作詭計,只希望讀者察覺到,我們已經活在一個「科幻時代」,對身邊的事物能換個角度去觀察去思考,而不是慵懶地享受這些新科技帶來的方便,忘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此外,我们还要感谢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阿怡,因为正是她与我们这群不懂得专业知识的读者们“站在同一战线”,所以男主人公阿涅对于科技的种种解释才会借由向阿怡解说之口,传进我们的脑袋里。所以本质上我更倾向于将它归类为一个社会隐喻讽刺的作品,而不是离我们遥远的科技犯罪。 有人觉得这本书篇幅过长,但讲的事情其实却很单薄。我并不认同。 陈浩基先生说自己最初计划没有想写这么多字,一点一点,铺的格局越来越大,15万,26万到30万字。结束后发现与自己之前的《13·67》字数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事虽然简单,吸引人的程度确实一点也不低。它的节奏会让你一直追着想看完。我很喜欢这本书中对于人性刻画,当然他不是说,我来直接告诉你社会背景如何如何,人性又如何,然后你听我讲这个故事。而是把对这些的思考和描述,加进了故事里,细节的描写,人物的刻画,情节展现一点点给你铺开的。但是也不得不说,阿涅对于故事的推测因果的知晓,太透彻,没有丝毫失误,给我总是一种不真实感。这就像作者告诉我,人性都有弱点,但阿涅没有一样。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阿涅本身就是跳出这个圈子里的人,所以琢磨人性和推理案情清晰后记中作者提到未来可能会以阿怡和阿涅作为侦探和助手的关系继续创作,所以更期待看到阿涅不同的一面。此外,我从阿涅的身上看到了关于侠的影子,我猜想这与香港浓厚的武侠文化氛围也有一定的关系。 书的结尾其实给出了两个我没有想到的转折,杜紫渝的哥哥和施仲南并非同一个人,司徒玮就是阿涅。说实在的,我一直猜测那个在司徒玮嘴中消失已久的井上才是阿涅。在我的构想中,伴随着阿涅越来越深入调查,两人打上了照面,靠着多年老友心照不宣的默契两人合作制裁了施仲南。事成后司徒玮继续开创他的商业帝国,井上施施然离去。不过目前给出的结尾会更快,更直接。可能是作者有让阿涅一开始就布场下个大局的安排,或是出于其他的考虑,所以结尾的安排上有自己的用意。而且毕竟篇幅已经够长了,确实也是不能再继续加下去。杜紫渝的哥哥和施仲南的谜底解开后,我才意识到其实这是两条线的叙述,而不是我最初认为是一个人的误解。 《1984》里老大哥is watching you,你在接受着无时无刻的监视,喘不过气。网络和信息技术也是如此,时刻记录着你的一举一动,时刻用大数据给你分析,能做到“猜你喜欢”,也能随时被有心人利用;《乌合之众》中的大众心理。所以我们更擅长“锦上添花”“落井下石”,我们容易愤怒,容易群氓,容易被“传销”,却很难做到独立思考。再结合作者所处的香港社会现实下,整个铺出了故事的大背景。当事情发生后,所有的推波助澜和漠不关心都有责任。他告诉你这就是“现代都市”。

  《网内人》读后感(七):我们都是网内人

  推理小说,从爱伦坡发表首部《莫格街的凶杀案》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很早之前就听过有个声音说:推理小说已经走到尽头了,没有类型可写了,没办法推陈出新了。又说:你看现在街上到处都是摄像头,根本无法作案,犯人都无处可逃了,你推理小说还怎么写?但奇怪的是,这样的声音一直都会存在,50年前有人在这么说,现在还有人这么说。可推理小说一直都在推陈出新,竟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这个社会也进入高科技的网络时代,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等进入千家万户,每个人都可以借助手上这个小小的工具进入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虚拟世界。身在家中就可以与世界上远在天边的人交流,甚至你都不知道网络对面和你聊天的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甚至可能都不是人,是条狗或是智能AI。正是因为这种网络世界的虚实难辨,如果有人将恶意加诸在网络的空隙里就会产生犯罪,而这样的网络犯罪与现实犯罪不同,已不再是寻找指纹核对不在场证明那样简单了。网络的犯罪可以随时随地,只要有网络就可以,传统的调查甚至失去了意义。

  但有句话说的好:雁过留声,人过留痕。或许最初网络发明出来,可能就想到了犯罪的可能,不论是在网上登录还是如何,都会留下来过的“足迹”,外行人可能看不懂,但专业人士则可以从这样的网络“足迹”中寻找到各种线索。

  这部《网内人》的作者是香港推理作家陈浩基的巨作。说它是巨作,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的篇幅足够长。这本书承载的内容,以及揭示的社会弊端也是足够多的。作为优秀的推理小说,阅读过程也是紧扣心弦多次峰回路转。篇幅长又不灌水内容又丰富,堪称巨作并不为过。

  《网内人》讲的就是网络犯罪的。前面已提到过,如果有人将恶意加诸在网络中,再利用网民推波助澜就容易形成网络暴力或者网络霸凌。因为网络不是让人与人直接见面,不论是暴力语言如何加诸在当事人的身上,都不会有太大的感觉。更何况网络上原本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垃圾新闻,我们早已对他人的受伤或者是死亡感觉麻木。而只有通过虚拟的网络世界反馈到现实世界,真正自己的亲人或身边的人受到了实际的伤害,才真正感受到网络暴力带来的伤害。

  而《网内人》的故事也正由此展开。

  故事中的女主角阿怡因自己的妹妹陷入网络暴力而自杀,为了查询真相通过一位侦探的介绍,找上了故事的男主角阿涅。阿涅是个性格有些古怪的网络高手,对于这种网络犯罪案件,利用自己的网络知识,在茫茫网海中锁定犯人的范围。当然,只是在虚拟世界用网络查找还不够,还在现实世界与各位嫌疑人见面,通过观察与推理,这样虚拟与现实两相结合,并设局最终锁定犯人。

  作者陈浩基是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的,将自己掌握的这些网络知识融于作品当中自然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通过故事中追查犯人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在电脑高手的面前我们就好像赤身裸体一样,竟然毫无秘密可言。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些现代的电子产品,也离不开网络,我们都是网内人。虽说现实世界可能邻里之间互不往来,说是要注重隐私,但在网络当中,我们一点也没有秘密可言。

  再严重一点,如果有人别有用心,控制了一个人所有对外交流的网络工具,那甚至可以控制这个人的思想,甚至可以掌控这个人的生死。在故事当中,阿涅、阿怡为了对逼死妹妹的犯人复仇,就在犯人身边设下“现代的结界”,控制住一切对外交流的渠道,制造虚假信息,还利用高科技产品让其产生幻觉,这竟然可以逼一个人去自杀。可见这是网络时代多么可怕之处啊。

  故事发生在现代的香港。一提到香港,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繁华、繁荣、富强,还知道它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故事的大部分场景发生在香港的下层社会,人物也都是生活在香港社会底层的一群人。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香港,光辉万丈背后真实的香港。再加上故事过程中利用阿涅之口反映出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就让这部小说不仅仅只是一本简单的推理小说那么简单,让小说承载了更多更广的内容。

  这是我读的第一本陈浩基的作品,期待阿涅、阿怡一同出场的下一部作品可以更早地问世。朋友向我推荐《13·67》这本书,听说也不错,有时间一定要找来拜读。

  《网内人》读后感(八):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互联网推理

  对了,先把重要的东西写在最前面。我虽然选了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但从整体来说,这篇书评应该是没有涉及到诡计的内容,希望能不剧透的情况下,完成书评。

  对于作者陈浩基,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他的书,只知道是第二届岛田庄司大奖得主,而且当时的得奖作《遗忘刑警》也马上要出简体版了。既然是这么牛的作者,那肯定会有很好的作品,在这种期待值颇高的心情之下,看了简体版的《网内人》。整本书非常厚,达到了520页,连作者都觉得太长了,但我本人的阅读体验基本上属于高—低—高—低—高这样的循环之中,简要来说就是每一章开头写到施仲南这条线的时候,阅读体验会比阿涅阿怡的主线差好多,这里的原因后面再说。但还好到最后一章的两条线交汇之后一直处在高潮戏份中,所以整体可以给到8分(10分满分)。

  看过全书后第一反应这是互联网时代才能有的推理小说,就像有了视频聊天之后才使电影有了视窗电影这一分类。推理小说在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下,也呈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例如现场勘查和法医进步之后,越来越多的推理小说采用了现场检验人员和法医作为主角,作品中加强了对遗留现场的物证的重要性;甚至一些推理小说的场景也因为科技的进步需要设置更多的条件,最简单来说暴风雪山庄在现在人人有手机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通讯成了作者要考虑的东西。作为新事物的互联网推理如果按照古典推理小说分类可以归到安乐椅侦探上,毕竟主角作为黑客,什么东西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很少需要侦探自己跑到现场取证,更多就是连上网敲敲键盘。但互联网侦探和安乐椅侦探的最大不同,就是从另一角度也可以说确实是跑了现场的,因为整个案件主要发生地就是在互联网上。回到《网内人》这部作品,主角阿涅也是一个互联网侦探,但他除了利用网络技术取得一般侦探找不到的线索外,通过架设假网络诱使犯人露出马脚等在网上操作的层面外,还有正面出击寻访线索询问证人的普通侦探手段,结合了他黑客技术,让一些谈话能比寻常侦探更有话术。作者本身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作品中黑客的手段虽然自身不会使用,但通过作者的语言说出来之后,让一般读者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从一个方面来讲减少了技术隔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专业素养。

  作为推理小说,在这部作品里面有很多优点:一是通过前面大段大段的支线情节描写和伏笔完成整本书最后的叙诡。是的,这本书最大的诡计实际上是叙述性诡计。当然,这个叙诡完美集合在了对小雯自杀案的解谜之中,甚至没有到最后一章,读者可能从前面的字里行间,或者读了很多叙诡小说之后,会猜到这本书有一个叙述性诡计,但叙诡之后的再次揭露真相才是这个叙诡最重要的作用,把所有的动机全都隐藏在了读者自认为已经了解叙诡真相的后面,给读者(至少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二是各种技术都是为了推理真相服务,所有的网络炫技也是为了推导到最后真相。三是用了很多的小圈套令读者朋友能始终愉快地参与到故事当中,作者几乎每一章都会对一些小谜团进行解谜,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致。四是整本书中的感情是真实的,特别是阿怡的内心变化也都是真实的,这样的女主让人会很高兴接受,甚至想着快点出版下一本系列作。五是这部作品的社会性,毕竟里面提到了网络霸凌,舆论攻击,青少年缓交,房价高企,被冤者的息事宁人等等,虽然不能全部都很深入,但也借着阿涅的嘴说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

  当然,这本书也存在这一些不足。其一是表现在人物的说话上,例如很多处出现了“您们”,这种用法普通话里是不会用的,粤语里不知道会不会有,但我印象中是没有这样的,每次看到都很奇怪。另一个缺点就是每一章开头非常可以的去讲施仲南和司徒玮的故事,初看之下与主线没任何关系,造成一些推理小说阅读量大的读者会意识到这里肯定有问题,最后也确实是在这里用了叙诡,也造成第一段中我所说的阅读体验在这一部分变差。但如果不这样处理,确实也很难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也许可以试着以分章节和增加人物关系来解决这问题,但无疑会使整部作品拉得更长。

  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不知道这本书的简体版权是不是和繁体版一起的,因为简体版后记和繁体版后记一样都是2017年6月20日完成的,这就当成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未解之谜吧。

  最后我还要说一下关于实体书的封面的感觉,用一个封面来写一个网字,这个设计我不觉得好,甚至都体现不出所有人都在网内的味道,当然,因为还没有看到正式的纸质书本,不知道有没有内封,如果有的话那可能会好一些吧。

  《网内人》读后感(九):《网内人》,人性逃不过因果轮回

  陈浩基老师的著作《网内人》,今日有幸得到简体版的阅读权,心里十分高兴,简体版销量一定大火。 作品一开始以中学生少女小雯自杀事件为开端,讲述发生在死者以及死者家人身边的故事。为了调查小雯自杀的真相,姐姐阿怡求助于“黑客侦探”阿涅,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越来越多的真相以及真相背后的阴暗慢慢显露在阿怡的面前,真相的重要性以及残酷性远远超出了阿怡的想象……阿怡究竟应该如何去面对? 作品中很好的描绘了当代社会中(无论是香港还是大陆)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法制法规的不健全、网络暴力、校园霸凌、未成年人侵害等等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暴力。 在当今数字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暇时间,哪怕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也会掏出手机来看两眼。更不用说吃饭时,交通工具上,睡觉前,哪怕是在走路和上厕所,眼睛也时刻离不开屏幕。古人的“三上”精神,在当今社会以另一种形式得以“传承”……人类以自己的智慧让科技飞速发展,同时却反过来被科技所“制约”着。 科技进步是好事,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但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精神文明是否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却值得人们深思。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广知天下事,只要你想,只需动动手指便可以知道你想知道的一切。然而在信息便利的影响下,人们的内心世界仿佛变得空洞了。 网络暴力应运而生。然而正如文中所说,“网路只是工具,它无法令人或事物变得正义或邪恶,就像杀人的不是刀子,而是执刀的凶手,还有令那个杀人者动手的恶念”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人们仿佛都卸下了平时所戴的面具,变成了最真实的自己。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在屏幕的对面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副嘴脸。人们在网络里比如某条新闻,某张照片,某段视频下口无遮拦品头论足畅所欲言,说着下流恶毒邪恶的话,随意挥洒着自己的脑细胞和口才抖着自己的小机灵,也挥洒着自己的阴暗和邪恶,完全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当有人站出来说公道话的时候,也会成为众矢之的,成为被攻击的新的标靶。 《网内人》:我们都生活在这张巨网之中,要想生存下去,除了防守,我们能做的就只有主动出击。 人性从来都有邪恶的一面,是否能够触发,只是看有没有契机。 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节奏系列”的终结作品《节奏0》,她第一次尝试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效应,让观众成为她作品的一部分,玛丽娜面向着观众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七十二种道具(包括枪、子弹、菜刀、鞭子等危险物品),观众可以使用任何一件物品,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由于作品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所以,玛丽娜承诺承担行为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全部责任。   在场的观众们,最初,只是好奇的试探,有人用口红在她的脸上乱涂乱画,也有人帮她冲洗,还有人呵斥别人不要伤害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无论如何摆布,阿布拉维奇都不做任何反击。在真的意识到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后,有人剪开了她的衣服,往她身上吐痰,有人把玫瑰花上的倒刺粗暴地扎进了她的身体……在被人施暴的过程中,阿布拉莫维奇眼里已经开始有泪水,内心也开始充满恐惧,但是她始终没有做出身体上的反应。这件作品持续了六个小时,作品结束后,她站起来,走向人群,所有的人担心遭到报复,都开始四散逃跑。阿布拉莫维奇说:“这次经历让我发现:人一旦有了为所欲为的权利,就打开了藏在他们内心的潘多拉魔盒,邪恶和魔鬼就会占据支配地位,行恶就会顺理成章,理直气壮,甚至肆无忌惮,乃至穷凶极恶。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 由此可见,在现实中人性尚且如此,有了网络世界的庇护,人性的阴暗呈现将会更加变本加厉。 回到作品本身,除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之外,作品本身的悬念性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反转接踵而来的同时又为读者挖下了一个坑埋下了一颗雷,等着读者自己去自行引爆。 对话和心理描写,将每个人物都展现的生动鲜明,从阿涅的言行举止中,更是透出来,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认识,以及世间之事的因果轮回。 作品中在阿涅开始调查之后运用的大量技术手段,充分展现出作者大量网络知识的“炫技”,令人拍案。 小雯自杀事件,在阿涅接受委托调查后,运用了大量的技术手段和心理语言诱导,从而让导致小雯自杀的“凶手”浮出水面,自此开始,作品忽然平地起峰,达到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最后小雯的姐姐阿怡,深知这世间存在冤冤相报,因果轮回之后,做出了她自己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将预示着,属于她的新的人生,开始了。

  《网内人》读后感(十):书写城市的现代可能

  香港从来不缺少书写,即使被称为“文化荒漠”,从张爱玲到刘以鬯、西西、也斯,始终都有小说描绘着这座城市。不去说董桥式的散文,再推广一下,将电影作为一种文本的话,就更多了。在这些纯文学之中(姑且称之为纯文学,或者是指严肃文学)之外,事实上香港还有特殊的一类文学,那就是武侠小说。只不过,武侠小说多是通过描写古代来写香港,纯文学却是直接描写香港这座城市。

  随着武侠小说主阵地从香港移向台湾,纯文学的阅读群体因为香港经济的发展逐渐缩小,香港这座城市似乎只能在电影中被书写。直到2014年,陈浩基《13 67》横空出世,以精妙的结构串起香港的现代历史,文学才在又在书写香港这座城市的竞赛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本《13 67》成绩自不必说,仅列举横扫日本推理小说三大奖的战绩:

  周刊文春年度10大推理小说No.1!

  侦探小说研究会10大本格推理小说No.1!

  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10大推理小说No.2!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电影版权被王家卫导演买下,似乎意味着新一次的对香港这座城市书写的开始。如今这本书的到来的确让人见识到文学书写的可能。

  正如陈浩基在这本书后言所说,《13 67》是一部书写“昔日香港”的作品,如今正在阅读与评论的作品则是描述“今日香港”的作品。读完之后,的确担得起这样的评价,尤其是在书写这篇评论的当下节点,互联网之于香港更是微妙。正如后记所说,这部书的所有人物都出自香港的各个阶级,虽然无法概括全部,但我想,这也足以代表大多数普通的香港人。香港给我这样的普通大陆读者的印象多是与金融、娱乐有关,这部书则是以我们最为熟悉的互联网对这样一个老牌的金融都市,娱乐之都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书中以一起简单的跳楼自杀作为开始,正如一般推理小说所做的那样,自杀者的家人不相信是单纯的自杀,开始寻找侦探帮忙探求所谓的真相。随着一位类似于传统武侠小说中大侠的侦探的登场,通过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挖掘出真相,每个人的生活都在互联网中留下了足迹,都被裹挟进入这互联网中。

  事实上,虽说是“今日香港”,但小说内容并不那么香港特色,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对应的影子,校园暴力、互联网的隐私泄漏、匿名下互联网中的恶意、法制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兴事物的滞后等等,都在此中讨论,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借此反思现在的情况。在这种深度下,伴随而来的就是对互联网现状的大量描写与讨论,这就造成了书中内容的大幅增加,这也导致了整部书的阅读体验上,总的来说,的确很畅快,但坦率地说,到后来有些疲乏,这就是大量描写带来的恶果。

  本书简单来说,是一个推理故事,这是陈浩基的拿手好戏。一般来说,推理故事为了真相的探求,一定会有一个起到侦探作用的人物。这里就是名为阿涅的黑客侦探。写一个黑客侦探不光是需要对前沿计算机技术的了解,更需要能让读者理解并认同这样的技术,这是很考验写作功夫的。作者的计算机科学系背景的确对写作来说方便颇多,也不可否认,解说的通俗易懂看出了作者的诚意。作者将这个黑客侦探塑造成了现代版的福尔摩斯,无所不能,但凡想得到的信息,一定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这种全能的侦探人设的确在如今以怪奇见长的侦探中独树一帜。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时代中,法制的滞后带来的是,互联网具有一定的自由与混乱,这就给侠文化以出现的可能与栖息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中,阿涅这样一位锄强扶弱的侦探,颇有当年武侠小说中大侠的感觉,读完就可以知道这不同于美国式的硬汉侦探,内在是非常的东方的。这点上来说的确非常香港特色,也可能只有香港与互联网相互碰撞才会有这样的土壤孕育出这样的一位侦探。从某种深层角度来说,游走于东方与西方之间,中立性岌岌可危的香港和当下互联网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然,作为一部娱乐小说而非严肃文学,这本书也很像香港本身,正如阿城所说的“大陆是共和国,台湾是民国,香港是清朝”,华丽现代的表面下有很多陈旧之物。首先是双线写作的写法,面对这样的题材以及大量的思考再用双线缓慢推进,固然有细致解谜的趣味,整个故事也因此变得冗长不堪,这点在之前也已提过,我觉得单纯以单线推进即可,双线只是为了解谜的趣味服务而已。侦探的人设也有些至老套。最为遗憾的是,互联网主题下,还有试图解释所有问题的野心,这对互联网来说真的可能吗?事实上,在武侠小说中,我们也不能说杨过、郭靖这样的大侠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或者知晓江湖中风风雨雨的因果来由吧。当然,也许这样的主题本就不该由娱乐小说承载吧,娱乐小说也只能激发大家的思考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网内人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