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 || 也谈人性本恶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鸢尾花开”,再点击“关注”,设为星标,这样就可以每天与您分享正能量美文。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也谈人性本恶 作者:鸢尾花“人能从洁白里拷打出罪恶,也能从罪恶中拷打出洁白。”我们都希望生活是充满爱和善的。但似乎随便哪一天点开新闻,事实就会告诉我们绝非如此。永远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而最深的“人性之恶”,往往存在于你平静的生活。——柴静读到柴静的这段话的时候,感觉说的好对。很多时候,在看似平静的生活里,往往藏着人性最大的恶,隐藏着更多的暗礁。人性的恶,体现在方方面面。
1974年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的<韵律0>的行为艺术,这次实验作品在<韵律0>中,让玛丽娜经历了人生中最惊险的一幕。
她在房间贴出告示,准许观众随意挑选桌上的72种物件与艺术家进行强迫性身体接触。在这72件物品中,有玫瑰、蜂蜜等令人愉快的东西,也有剪刀、匕首、十字弓,灌肠器等危险性的器具,其中甚至有一把装有一颗子弹的手枪。
在整个表演过程中,玛丽娜把自己麻醉后静坐,让观众掌握所有权力,去任意的施行他们的行动。
这个表演历时6小时,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发现玛丽娜真的对任何举动都毫无抵抗时,便渐渐大胆行使起了他们被赋予的权力,艺术家的衣服被全部剪碎,有人在她身上划下伤口,有人将玫瑰猛然刺入到她腹中,有位观众甚至拿起那上了一颗子弹的手枪,放入她的嘴里,意欲扣下扳机——这是艺术家最接近死亡的时刻, 直到另一位观众惊恐不已地将手枪夺走。
在施暴的过程中,艺术家眼中渐渐充盈了泪水,心中充满了恐惧,然而她的身体无法做出任何反应,她清醒地意识到:他们真的可以对我做任何事情。
麻醉结束後,玛丽娜从椅子上站起, 带著累累伤痕,双目含泪, 她缓缓走向观众, 用目光对他们进行无声的控诉。面对艺术家那愤怒悲伤的眼睛, 现场观众反倒恐惧了起来, 他们纷纷后退, 然后开始四散逃跑,以逃离艺术家真实的控诉。
玛丽娜在后来的访谈中说道:
「这次经历令我发现, 如果你将全部决定权交给其他人,那么你离死也就不远了。
(What wasthat… if you leave it up to the au,they can kill you。)」
人性,说白了就是指人最本质和最自然的属性。荀子说:“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这些所有的欲,皆为人性的本真。即使禹和桀不是同类人,也一样具有如此的人性。只是因为后天的教化,才让人在仁义礼智信上渐渐覆盖了他真实的人性。即是人类的“伪”,也是人的社会属性。当一个自然人出生,自身带着的就是他的本性。只有当他经历了各种教化之后,才能在逐渐向善的过程中,掩藏起他最初的恶念和欲望丛生。但是,一旦遇上无常的人生,人类就会抛却他所有教化之下的面孔,彰显出人性最真的恶。比如,人在情急之下的情绪失控和杀人,在利益受损之下的各种纷争和暴怒,无不是人性的恶在作怪。
人性的丑陋,其实就是生而为人想拥有的各种欲望。然而随着一个人的逐渐成长,他也会逐渐向善,包裹起来真实的人性。懂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其实也是人类虚伪的一面,更是社会规则、政策、法规、法律约束的结果。这样,才使得人们在人群里看着貌美如花、风流倜傥,说话是温文尔雅,做人是游刃有余。但是,平静如水的外表下,难敌人性早已流脓。
(三)人性的丑陋,源于嫉妒
嫉妒,是一个人心里生出的暗疮。表面上看似人畜无害,实则时刻盯着他人的优点。生怕别人超过了他,生怕别人掩盖了他的光芒。于是,在某个时候,这类看利益比较重的人,内心的嫉妒就会在这个时候发挥他最大的魔力,成为他轻而易举伤害他人的工具。 想起之前写过的一篇文字《西塘,你是我梦里的一场艳遇》,这篇文字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篇游记,竟被人杜撰出来了艳遇。当时只是觉得很不可思议。既没有读懂我的文字,又没有基本的文化素养,仅凭一个词,就在字面上大做文章,除了不堪入目的人性之恶,还能有什么呢?面对如此之人,你选择去教会他读懂文字的能力,还是沉默寡言?答案不得而知。所以有时候,面对人性之恶,我们会选择针锋相对,更多的时候还会选择避之。不在同一高度的人,实在不相为谋,更无法对话。 再反观生活中的各种流言蜚语,你更能读懂人性之恶。若是你恰好知道真相,你就会懂有些人真是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编的花样翻新,天花乱坠,到头来却是一场虚妄。好事者,永远是别人口水之上的始作俑者。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彰显着人性的恶念。 所以,要想摆脱嫉妒生出的恶,你必须站的比他高得多,让他够不到你,伤害不到你,甚至没有机会用上他的嫉妒。那么,这种人性的恶,你也就把它抛在了身后。(四)人性之恶,有时源于世俗何为世俗?当大部分人都在说吃喝拉撒睡时,唯独你在谈论诗酒花茶。前者是世俗,后者为高雅。
世俗之人,是我们身在烟火红尘无法摒弃的一类人。这类人,要么是鼠目寸光的小人、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要么就是三观不正的庸人、无德无才的废人。这些人,他们自己认知上有偏差、看事情有局限,所以,总是带着一副世俗的眼镜去看所有跟他不同流合污之人。如果再看到别人的好和自己的不好,那就更生出了嫉妒心、是非心、祸害心,唯独生不出同理心和敬畏之心,这种情形之下,势必让他的人性,再一次彰显了恶的一面。
从制造是非开始,无中生有,编的故事,让人不值得推敲。学过逻辑的人都知道,当一件事情层层推理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很多端倪。而一些低级的好事者往往忽视了这一点。甚至是在编故事的能力上欠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真假。人性之恶,有时让你防不胜防。其实,你可以看一个人的皮囊,或者说是长相。就能够看出一二。 一个人的皮囊,长着这个人灵魂的模样。四十岁之前长相好看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之后,长相还好看,就是自己的修行。那些脸上带着煞气的人除了遗传因素之外,只因长了一颗恶念丛生的心。所以,一个人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只因此人就是是非之人。很多时候,看人看灵魂,看精神长相,也看外表。人的灵魂什么样,他就能做出什么事;他做出什么事,就告诉你他有着怎样的一颗心。
所以,无需唏嘘,当别人预谋了很久,你要学会给人展示的机会,还要学会冷眼旁观和等待。
生在俗世,无法随波逐流,更无法舍弃自己的信仰、爱和责任。有时,面对人性的恶,躲不开,逃不掉。甚至无关自己,依然会躺着中枪。此刻,你只能安静下来,等他人的恶念消失,你也要相信,天道轮回,聚散有因。 这个世界很公平,坏事做多了,自然会耗光自己的好运气。你也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有收获,所有的恶念丛生的人,必将受到该有的惩罚。要么是意外,要么是疾病,要么是生命…… 你一定要相信,所有的恶念,都会结束。所有的新生,必将迎来所有的黎明。
作者:鸢尾花,自由撰稿人。坚持用安静的文字,荡漾一池春水的宁静。用红尘的烟火,解读不一样的诗情和人生哲理。擅长诗歌、散文、杂文的写作,文字风格婉约、多变。个人散文集《那时,花开》,合集《纵使人生荒凉,也要内心繁华》已出版等。公众平台:鸢尾花开()
— End —
--THE END--
责任主编:三千 主编
投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