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说了真话
周五聚餐前,一一开玩笑似的对珍说:“你们办公室怎么净是负能量啊?换我们就会二话不说,埋头做事……”
一一小姐固然说得没错,可是忙和累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我提出自己看法的潜台词是:怎样忙得更有效果更有价值?
我不是班主任,可是办公室除了我,其余都是班主任。我跟着她们一道经历从开学以来的忙乱节奏,这个中滋味,感同身受。
犹记得周三中午,校长推门进来“巡视”,他兴致勃勃地问:“这三年以来,你们有没有觉得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要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无疑一盆冷水浇下去,没注意到校长的脸转瞬间严肃了吗?
“三年前,学生上台都不知道怎么说;你看看现在,他们站在展台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地为每位嘉宾介绍他们班的主题,给与会者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校长沉浸在回忆中,“表达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三年来我们给学生提供了那么多上台发言的机会,总归是有点效果的。”
从校长这个角度看,所言极是。这些孩子无论是胆量还是表达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大家都能看到也能感受到。
然而,我想谈谈校长看不到的另一面。说白了,我们更想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能发生这样可喜的变化。
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再多,但能被锻炼的学生人数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的孩子仍需要在不同途径中得到锻炼。窃以为,日常教学就是绝佳平台。不要忽视寻常的一节课,每堂课都能够提供孩子表达的机会。虽然语文课担负着重任,单单指望一个星期五六节的语文课,显然不足以达到目的。科学课上,老师强调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的规范性,这不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吗?数学课上演绎解题思路,想来也是培养孩子说话富有逻辑性的一次练习。英语课中的表达因学生词汇量少,而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自由表达,但我也尽可能让他们把句子说完整,久而久之,也能输出文本。其它的,像劳技课思品课也是很棒的载体,尤其是思品课,涉及到很多个人观点的表达,这不正是培养他们“说话”的教育契机吗?如果,我们大家都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每一天寻常的教学中落实,在每一堂课中积极引导,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面貌将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