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重新站在一年级课堂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重新站在一年级课堂有感

2019-12-25 11:30:17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重新站在一年级课堂有感

  今年再次担任一年级音乐教学任务是我主动申请来的,当时答应徒弟马翔愿意和他一起执教低年级(三年级或一年级),因为自己感觉对他的课堂帮助实在少之又少,真是师傅的失职(马老师一直担任高年级教学,而我一直在低段来回)。第二,也因为听了他的课,觉得他没有太大长进,或许是跟年段有关系,所以想请他尝试低段教学。但在具体课务落实时,他选择了三年级,我被安排去了寒山校区,所以师徒变成了一场“竹篮打水”的空想

  “计划赶不上变化”,不是我们主观上没有充分准备,而是我们根本无法左右外在客观因素。被安排听起来虽有点不入耳,但你能拗过真实现实吗?显然不能。

  和一年级孩子经过一周的课程学习,我发现有一些共性问题,也有一些新感悟

  1.坚决拒绝使用扩音设备。一年级小朋友刚入学,很多地方需要老师慢慢教、孩子慢慢学,感觉老师这时候就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每天不停和孩子对话,很多老师嗓子开始吃不消出现炎症沙哑状况

  我表明一下自己观点坚持不用扩音器。那天在音乐办公室远远就听到老师用“小蜜蜂”的讲课声,可能课堂上孩子的确听清楚了,课堂效率也有了提高,但我们可能忽略了一点:这种扩音设备给孩子聆听造成的负面作用是隐性的,也是巨大的。具体有哪些负面作用呢?

  (1)对靠近老师前排孩子的耳膜损伤。孩子的身体器官还很稚嫩,很多感官的发育还没完全成熟,包括听觉灵敏度。一个教师,说话轻声细语,不仅很好地体现教师的言语优雅,还有助于师生情感建立。老师和风细雨般的话语,使孩子处于一种安全松弛氛围中。另外,教师语言音量力度,也传递着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情感表达,很多话语经由教师一一说出,孩子就特别信服,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语音语调、音量控制,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果(聆听学习)。因为是班级授课,孩子必须学会聆听。这个聆听习惯就是需要慢慢学习与训练的,也是听觉系统充分参与学习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我们经常说,这个班级的孩子不会聆听,也指这个班级的孩子不会学习。而对于音乐课,聆听既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一个不善于聆听的班级,无法谈音乐学习与审美感受

  (2)班级氛围比较躁动,不安分。你只要试想一下:让一个成年人处于扩音器下听一节课,他会有什么反应?我想,第一应该是身体不适,而后是因为不适产生各种情绪上的烦躁失控

  再退一步去想儿童,他的身体器官以及各种承受能力还很弱,当他一天处于这种高分贝的扩音设备底下,躁动、烦躁,以及身体上的一些抵触行为,就觉得正常不过了。更何况,我们的扩音器常常是一天两节课、三节课,所以我是明确拒绝使用它,但也仅限于我个人。

  2.让自己的课堂充满趣味。前面提到一年级孩子林林总总的教授与学习,使得教师压力非常大,如何在那么多头绪中建立规则提出要求,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包括课间如何排队、整队,如何提前到达音乐教室,除了每节课之前的训练,我想很多规则还是需要在课堂中与教学有趣结合

  第一周上课,基本是排队与路队训练,做到安静有序。第一节课可能是对老师有新奇感,孩子的路队基本安静。第二课时,又显得乱糟糟,我在前面后面乱,我到后面前面乱,个别孩子始终讲话与奔跑。这时候,我就特别需要班主任配合,如果整队时班主任在场,效果就好很多。这一点,一(12)班的宋老师就特别好,所以她们班是进入学习状态最快的班级,学习效率当然高。

  在音乐教室上课,为吸引孩子们听课与学习,我特意到美术教师星波那里寻求帮助,请她帮忙画了四个音乐娃娃,分别是唱娃、听娃、动娃、奏娃,而后做成指套绕在手上。当有新的学习任务出现,我就请出相应的音乐娃娃。比如学习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时,我就请唱娃出场,聆听歌曲,学习演唱,最后甚至与唱娃进行比赛,用这样趣味的方式吸引孩子学习,效果颇好。

  第二周学习,孩子们似乎有点松懈,于是我去塔园校区借了一些课堂乐器,比如三角铁、手串铃、响板、铃鼓等。一方面后续学习会使用到这些乐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孩子更好的学习。在很多时候,把课堂变得趣味与生动,而后把一些规则融于课堂,比如怎么拿乐器、如何准备,怎么传乐器给同伴等等,只要孩子的兴趣点在“学习”上,他就没心思说话与捣乱了。

  今天的音乐课,我就把响板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乐器,也认识了奏娃,非常开心满足。更值得一提的是,课堂纪律也成了不需要担心的问题。当孩子处于学习状态时,是无心玩乐的。只要记住这一点,我们就会花更多的心思在“学生如何学习”这件事情上。课堂,也许就会顺畅很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