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2019-12-25 15:56:51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要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下午的音乐课结束,小华老师就跟我说:诶,你班的学生不怎么样嘛。我说,是的,都是随机分班,每班都差不多啊。她说,听说前面四个班是最好的诶。我说,没有,每班都有一些特别孩子,所以一年级开始很累啊。于是,我很自然地说到了一11班,因为班内有一个特殊的孩子,到今天还想着回家,上课根本无法安心。在我的音乐课上,除了不听地唠叨“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还不停地摇凳子,好几次爬到窗台上(音乐教室西侧的窗台比较低矮),另外就是在教室里随意走来走来,游荡不止。以为上了几天会好一些,但情况似乎并不是朝着我们希望方向发展。今天早上的时候,还听王幻老师说,正和家长积极沟通呢。

  是啊,就是因为一个孩子,使得班上其他孩子多少也受了一些波动和影响班级里的孩子就有些躁动不安,我的音乐课也是如此。

  小华老师说,这阶段强化训练孩子,练坐、练站。我说,我把第一单元差不多教完了。于是,很自然地告诉她,我是在课堂中一边教学一边训练孩子习惯的,因为我不善于所谓“练坐”,我觉得,所有的习惯都是在学习中不断练习与巩固而获得的。再说,一味的强化训练,某种程度就是抑制孩子对习惯的真正理解与习得。所以,于我个人而言,我对所谓的“规训”是不认同的。那有人会问:你的课堂纪律怎么维持呢?

  我是这样想的:第一,虽然我不认同教育中的“规训”,但对于大班额教学来说,适当的训练还是必要的。比如路队的训练,就是要做到安静安全有序,但即便我们这样训练,孩子依然还会说话、打闹、嬉戏,一方面是孩子不理解学校是个安静的场所,安静有助于自己学习,安静更有利于人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层意思:当一个人处于公众场合,做到安静、不影响他人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即便不在学校,很多场合也是需要安静的。如果孩子不知道、不理解“安静”,自然做不到安静。当然,一年级孩子还很小,加上家庭教育不到位,很多孩子做到安静太难了。安静,更多的是含有“不打扰他人,不影响太他人”的意思。我们的孩子一时还做不到这样的理解,所以必要的训练就可以理解。就是,我不认同,但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时,我适当的训练。

  第二点:因为不认可“规训”,但又要必要的强化训练,所以我会小心、很谨慎使用“规训”,避免强制的训练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如果反思我们自身所受的教育,我们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么“听话”的人,很多成分也是我们受规训的结果。如果一个老师进行深刻的反思,不挤掉那些残留在我们身上的权威意识强权意识、强制意识,我们也就成了“规训”的实施者。就说练坐,让孩子安静坐在那儿五分钟,孩子们的确在老师威严神情下做到了安静,但这样的安静是他真正习得的安静吗?如果老师下次不在课堂,孩子能自己做到五分钟安静吗?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不是真正知道“安静是为什么”,他做到的“安静”都是值得怀疑的。那么这样延伸出去,所谓的练站、练坐、练走路,都是属于短期效应,或者说是无效的教育,那我们的训练意义何在呢?还不是——成人控制欲在作怪?

  我的理解是,到学习中去训练。比如说,聆听乐曲要安静。(老师在播放音乐时,小朋友要做到安静。)退一步想,总有个别孩子不安静,其实那也正常啊,只要大部分孩子学会聆听就是很好的习惯培养。第二,在故事中学习与训练。低年级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只要老师讲故事,孩子们一定会安静下来聆听。比如我今天唱完歌曲《小手拉小手》后,孩子们有点坐不住,我用语言非常顺利地过渡到:好听的音乐不仅小朋友喜欢,小动物们也非常喜欢。听,哪些小动物也来到了音乐中?随后教师播放音乐《玩具进行曲》,孩子们安静极了,因为他们太喜欢故事啦。

  有一次跟朋友开玩笑说,“国旗下讲话”这样的形式要废除,除非给孩子讲故事。我的意思是,成人的大话套话空话少说一点,不如给孩子讲讲故事吧,故事里有情节,故事里有道理,故事里有秘密,老师要做那个会讲故事的人,那是教师的本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