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100字

2019-12-29 23: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100字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人生.终身长篇》是一本由武志红著作民主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一):《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终身成长篇》脑图

  居然必须有字数,抄一首鲁米的诗吧。

  客栈

  做人就象是一家客栈 每个早晨,都是一位新来的客人

  喜悦沮丧卑鄙 一瞬的觉悟来临 就像一个意外的访客

  欢迎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们是一群悲伤之徒 来扫荡你的客房家具一扫而光 但你要款待每一位宾客 他或许会为你打扫 并带来新的喜悦

  如果是阴暗思想羞耻怨恨 你也要在门口笑脸相迎 邀请他们进来

  无论谁来,都要感激 因为每一位都是 由世外派来 指引你的向导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二):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桌构成孩子的安全世界

  小朋友所在幼儿园在这周五举行了“今夜不回家”的活动,参加这个活动的孩子当天晚上在幼儿园留宿,和小朋友们老师们一起度过一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夜晚,鼓励孩子尝试离开父母独立入睡。

  幼儿园活动的宣传一出来,小朋友催促我赶紧给她报名,并且从周一就开始兴奋期待活动地到来。去年的这个时候,她们幼儿园也举行了同样的活动,当时我鼓励她去参加这个活动,但想到要和爸爸妈妈分开睡她怎么都不同意。

  大宝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跟我睡,今年年初她满5岁,我开始考虑跟她分房睡的事情。从有分房睡的想法到现在大宝可以独立睡在自己房间,中间的过渡期是半年时间。听过很多分房睡失败例子:孩子歇斯底里的闹、父母不忍心然后妥协导致分房失败。但是我们的分房过程却很平和,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给孩子建造了一个属于她的空间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中讲到,我们都需要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你感到自由舒服安全,它无比重要

  武志红老师是资深心理学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他致力于用心理学去剖析理解个人家庭中的种种现象。《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这本书精练了武志红老师25年的心理咨询经验、以及300多万字的心理学笔记。用简练文字帮助我们了解心理学体系知识,从心理学角度认知自己、洞悉内心,了解身边人表象行为背后的意识和心理,洞察亲密关系掌握与外部世界相处之道,真正“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能自己说了算的空间对一个人性格影响。家庭中的专属空间给予我们足够安全感

  家,是我们最熟悉、最有掌控感的地方。孩子则要学会从这个安全的港湾出头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与孩子的分离,先从与孩子分房睡开始。

  在大宝满5岁的时候,我们正好搬了一次家。我觉得这是和孩子分房睡的好契机。就开始慢慢着手准备给孩子一间专属房间。

  房间的布置按照孩子的意见来,按照她喜欢风格布置。把她心爱的玩具、每晚要读的书全部放在这个空间里面。房间里放了一张她自己挑的高低床,用的是她喜欢的粉色床品。并给她在房间里准备了一张小书桌,告诉她,以后画画、做手工写作业都在这张桌子完成

  房间布置好后,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孩子在里面睡,而是先让她熟悉这个房间。

  对于能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孩子是兴奋的。每天幼儿园放学回来,就钻到自己的小空间中玩心爱的玩具,她尤其喜欢高低床的上铺。她把自己的“好朋友”全部都放在上面,一放学就上去和它们玩。当她要画画或者是读书的时候,就会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安静的沉浸其中。发小脾气的时候,也会回到自己的小房间中,关上门在里面伤心大哭。

  当她已经完全接受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并对自己的屋子信任感的时候,我和她爸爸认为分房睡的时机到了。在一个平常的晚上,我和她商量今晚试试在自己的小屋中睡。我承诺会陪着她直到她睡着再离开,并且房间门不锁,如果她晚上醒来想找爸爸妈妈就过来和我们一起睡,她考虑了一会答应了。

  分房睡的第一晚,预想中哭闹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孩子一觉睡到天亮。后面顺其自然,她每晚睡觉的时候就会回到自己房间。

  小朋友的分房计划就这样顺利的实现了,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先给她构建了一个她喜欢的空间,并且让她慢慢接纳信任这个空间,慢慢地她喜欢上了这个独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她在这个空间中也有和父母在一起时同样的安全感。

  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孩子说了算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孩子有彻底的自主权,没有他的许可,你不能进入他的空间里。他在这个空间里有绝对的掌控感,释放自己的活力同时学会脱离父母,慢慢进入现实世界。

  不只是孩子,每个成年人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个空间给予我们安全感,知道有一个会独属于自己,里面可以包容我们的一切。

  空间是一个人安全感的根本,也是一个员工创造力基石,武志红老师让我们了解了自己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心理。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让我们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自己的见识和行为,让我们更明确的洞察自己,明白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让我们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潜意识支配的人生。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这一本和“活出自我”篇一样回答了不少我的问题。最初,我不是带着问题去读,反而从书里找到了不少困惑答案。以下不是书评,是我的读书笔记。

  1.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结了10个,被拿走9个。对此苹果愤愤不平拒绝成长。第二年结了5个被拿走4个。“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但是,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二年结了100个结果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被拿走99个,但是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出1000个……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了很小的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于是,你愤怒懊恼满腹牢骚,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作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之后,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才华了。“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其实,你已经停止成长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太过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2. 如果接二连三的发生不顺的事情,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需要安静一下,看看自己的内心是否有了敌意,然后去安抚它。……自己内在的敌意唤起了外界的敌意。

  3. 人的身体心灵是一个反脆弱系统。你越是不使用它们,它们就越脆弱。但如果你挑战它们,给它们压力,捶打它们,它们反而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4.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常常就是我们最渴望,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没有实现的愿望,具有诅咒般的力量。是一种执念。而放下执念,就像放下武器一样。

  5. 挫折商低的人面对挫折时,启动的是应付机制,用种种消极方式逃避挫折感;而挫折商高的人,这时启动的是应战机制,挫败激发调动自己的种种资源能量,最终化解超越挫折。……即使面临重大的挫折,仍然相信自己控制局势……透过种种消极因素,看到积极、自己可以做主的地方。比如学生考砸以后,一种态度是:幸亏这不是中考或高考,提前暴露了我的问题,我要好好看看问题出在哪儿,这会帮我提升自己。

  思考应该怎样考试。要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试。要是我是出题人,该怎样出题?……更高级的考试技巧是,用清晰逻辑结构,简练的语言论述题携程一篇小作文,让考官读起来感到舒服。

  6. 如何拥有一个坚韧的内聚性自我:1)要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知道此时此刻的事情不能实现,但是可以随着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而增大实现的可能性;2)要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知道一部分的挫败只是一部分的挫败,而不是整体都被毁坏了;3)不管是做内归因还是外归因,都不要做严重的自我攻击;4)寻求人际关系支持;5)不断化解挫败感,将其转化成自我力量。

  在内聚性自我形成之前,一个人就像是环境响应器,对别人的评价在意,而努力调整自己,以争取做到环境认同的最好。形成内聚性自我后,你仍然会对环境敏感,环境的变化会激起你的反应,但难以动摇你的根基。由此, 你就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观察能力

  7. ……自己曾对很多事情上过心,但是都被控制欲过强的父母给破坏了。……孩子太多能量会被损耗在和父母的对抗中,于是不能体会到自己的能量。当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时,会发现内在有一条通道,是通往更大的存在的。

  8. 人性无比复杂,任何人都是,特别是你自己。“任何人都没有简单活着的福气”。

  9. 太好的人,一直压制着怨恨。……学会如何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攻击性

  10. 暴富之所以回是诅咒,根本上是因为暴富突然增强了人的自恋,或者自己内心对嫉羡的恐惧,这些都是根本人性。别说驾驭,很多人可能对它们都严重缺乏意识,于是内心会被它们带来的焦虑所充满,而没法充满智慧去处理。

  11. 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的试图把我们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所谓的“坏”,也是人性的根本存在,也是自体的一部分。

  12. 哀伤的过程,就是必须承认丧失的发生,并让这个过程的各种心灵,特别是丧失导致的各种情绪情感,都流动起来,这样才能完成哀伤。……外部世界的爱失去了,可它留在了内部世界。……哀伤过程,是告别悲惨过去的必由之路直面自己的不幸时带来的自然而然难过。……理解你的愤怒,问问它向你传递信号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的解决它,那它势必会帮助你强大起来。……如果你确切的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情的重点,以及该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13. 我们付出的时候,就会觉得有权利;我们接受的时候,就会感到有义务。如果只付出不接受,一个人就会有一种清白感,会觉得自己在这个关系中你那个绝对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有这种感觉的人,会觉得自己在关系中永远正确。……一个人不管怎样付出,仍然会不可避免伤害另一方。……所以人最容易逃避的东西,就是“我错了”。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好人为什么常常不被待见了。

  14.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生活无形笼子中。并且,除非是遇到一些极限情况,否则会一直执着于用原来的那种方式生活。……如果不再执着,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海阔天空,我们不必非得守在那块可怜地盘上。我们可以飞翔,可以游泳,可以不必理会别人泼来的“流言蜚语”,我们只需要尊重自己内在的心性。……她面对事情时越来越镇定,好像有了一个空间笼罩在她身边,让她任何时候都能和问题保持一点距离,从而可以比较自如的观察问题了。

  15. 头脑貌似可以认识一切,但只有当头脑消失时,“我”才能遇见“你”。当彻底觉知到自体虚弱感后,我看到,作为一个滥好人,我太多貌似善意的行为,其实只是软弱

  16. 人生选择,尽管是有巨大的试错空间,不过都是不可逆的,你没有后悔药。……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可一选择,就会有漏洞。选择越多,漏洞就越多。……大胆的去做选择,投入各种你所渴望的关系中,勇敢展开你的生命。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四):别把孩子养成巨婴,请让他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去年7月,万年不红的演员朱雨辰因为妈妈上了热搜,一下子火了起来。

  看完《我家小子》这档综艺节目,不少网友说:“看了节目之后深深觉得,他的妈妈是凭实力让他单身的啊!”

  朱雨辰40岁依然没有结婚,且因为妈妈活脱脱地成了一个巨婴。

  “巨婴”一词在2018年12月3日被《咬文嚼字》公布为2018十大流行语之一,因为从这个词被人用在某些成年人身上之后,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络盛行开来。

  那么,巨婴是如何产生的呢?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答案。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封面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是由武志红所著。武志红是一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现致力于用心理学深度剖析个人和家庭中的种种现象,影响巨大。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共有两本,分为活出自我篇和终身成长篇。整套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打造成模块化的知识体系,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和分析自我,了解身边人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以此更好地与人相处,“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今天我所要论述的是《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中的内容。

01 父母控制欲强,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

  朱雨辰的妈妈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

  她每天四点起来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十年之久;不让儿子自己动手做饭,也不让儿子在外面吃饭,拍戏时,她跟着儿子跑,儿子在哪儿,她就在哪儿;不让儿子接打戏,因为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朱雨辰上节目时称自己不希望被人说是妈宝男,没想到朱雨辰的妈妈竟然觉得妈妈宝的样子很可爱。

  朱雨辰的妈妈还知道儿子的每一段感情,并且都会去干扰。

  父母控制欲强,喜欢包办一切,必然导致孩子没有自由施展自我,没有机会锻炼自己。太多人在本该独立的年龄依然不具备独立能力,也因为习惯了被父母控制的生活而没有了独立的冲劲,有丝毫困难就不由自主地躲到父母的怀里。

  认识一个男的,人长得高高大大,谁也未曾想过竟然是个十足的妈宝男。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妈妈包办一切的他在心理上根本没有断乳。

  他的妈妈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得她说了算。和女朋友结婚后,因为父母控制欲太强,管得太宽,婆媳矛盾激烈,他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想着逃避。夫妻俩后来搬出来单独住了,然而,偶尔夫妻俩吵架,他便选择回家吃饭睡觉,即使老婆怀孕了,也依然如此,让老婆一个人大着肚子做家务,自己投奔父母。

  但是比这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男方父母竟然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竟然没有提醒他应该担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不禁想起一句话:“熊孩子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熊孩子的父母”。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这本书中说:“控制欲是万恶之魔”。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孩子自己说了算,而不是一味地牵着孩子的鼻子,使他活在不自在的痛苦感觉中;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而不是一遇到挫折就退缩。

02 父母没有完成心理断乳,不想和孩子分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这样说:“实际上,并不是成年的孩子不想离开父母,而是父母不希望成年的孩子离开自己。”

  书中讲了一个案例:女孩Z在广州出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都在广州,连工作也在广州,并且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虽然她也想从父母家搬出来,但是她做不到,因为父母太喜欢她、太需要她了。她父母甚至做好了让准女婿和他们一起住的准备。

  即使女孩Z万般想要和父母脱离,但是最终她还是决定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她觉得父母没有学会如何脱离儿女而生活,现在年纪大了,没有时间和空间再学习了,所以她只能压抑自己的内心想法。

  演员朱雨辰又何尝不想离开妈妈,曾对妈妈说过“你会把我搞死”的话,并且觉得妈妈给的这种爱,压力太大了。但是因为心疼妈妈,他最后还是妥协了。

  “这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心里没有断乳的父母对孩子来说,其实不是爱,而是让人窒息的压力。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应该学着慢慢放手,慢慢拉开和孩子的距离。

03 父母打苦情牌,导致孩子有愧疚感

  “我们这么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你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难道我们会害你吗?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

  这些话,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

  武志红说:“我们的感恩教育更像是苦情教育。”

  “这样的感恩,有强烈的匮乏味儿,充满悲苦的母亲,充满愧疚的孩子……母亲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怎么能长成充满欲望的、强大的孩子呢?”

  武志红在《圆桌会》这个节目中谈到苦情文化时,说父母打苦情牌就是为了自己在孩子面前获得话语权。

  很喜欢纪伯伦《论孩子》这首诗的一句话:“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以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作为父母,请不要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要用打苦情牌的方式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因为那只会让他们心生愧疚,只会让他们畏手畏脚,那么,他们如何强大地独立呢?

04 父母关系不好,亲子关系远远大于亲密关系

  在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位朋友,他的父母关系就很差,几乎天天吵架,相互破口大骂是常有的事。他的爸爸是个甩手掌柜,平日里一有空就闲坐着玩手机,或者睡到将近中午再起床。家里的家务都是他妈妈一个人干的,所以在他看来,妈妈很辛苦。也因此,他对妈妈有求必应,宁愿自己受委屈。

  但是结婚后,他依然以这种方式和妈妈相处。即便夫妻俩搬出来单独住,即便老婆挺个大肚子,他妈妈还是每天和他联系,一会儿这里痛,一会儿那里不舒服,然后把他叫到身边,留下老婆一个人在家。

  因为夫妻关系不好,他妈妈一直一来都把心思放在了他身上,所以,当儿子结婚离开了自己,她必然会觉得很痛苦。而他又怎么可能放下妈妈不管呢?这就导致母子俩始终处于共生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中说:“父母关系好的话,孩子就可以放心地走向外部世界,而不必太担心妈妈。”

  孩子始终是得有自己的家庭的,作为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要让孩子毫无顾虑地安心经营自己的家庭。

结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请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给予孩子展现自我的空间。如果真的爱孩子,那么,让孩子有勇气去创造自己的世界才是家长该完成的使命。别把孩子养成巨婴,请让他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而作为孩子,如果遇到父母不愿和自己分离的情况,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需要有一股狠劲,让自己成长起来,独立出去,成为一个真正的个体。别心甘情愿当巨婴,我们应该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五):心理断乳的谎言

  先说一下这套书的来源——得到专栏的写作过程吧。

  见人多了,我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厉害人物,简单直接得不得了,但他们很容易被视为大忽悠大骗子。

  例如罗振宇,他的确会有说法上的改变,但当他持有一个说法时,他是由衷这么认为并这么做的。

  他有一个说法是“死磕”。这一点非常真实,从开始签订合同,到最后推出专栏,我和得到足足磨了半年时间,搞得我一度想放弃。

  并且,只要是谈内容,每次罗振宇和脱不花都会出现,而谈合同,印象中他们就出现了一次。最近去得到公司,他们一个门上有一个标语,具体忘了,大概意思是:如果没做好,就不要想着挣钱。

  不止罗振宇,现在太多精英企业家们都有这两个风格:真诚,和开门见山。因为时间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

  回到我的专栏和这套书上。为了写这个专栏,我把自己过去所有文章都读了一遍,并罗列下来了所有的经典案例和知识点,这个整理过程,意识层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激活我内在的「感性海洋」。

  要知道,每个课程或每本书,知识点并非产品,作者本身才是。当你在一个领域浸染很久,那些累积下来的感性体验,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我称之为「感性海洋」。你必须全然浸泡其中,然后一个好东西如提纲,会从其中升起。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那个理性的框架,是从感性海洋中升起的,这必然会充满创造力。这样做的,从来都是少数,而多数人,都是相反,是脑袋先有一个框架,然后拿框架去框感性的海洋,这是没有创造力的。有意无意地按前一种方式做的,很难不成功。

  我内在的感性海洋被不断碰触后,我的课程提纲也不断演练,其中和罗振宇脱不花沟通数次,有时候他们不满意,有时候我不满意,但最后一次,一次在梦中醒来,有些东西被触动,后来想起了这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然后一个漂亮的提纲就出来了,这是我专栏的最终提纲,我把这个提纲一拿出来,得到这边立即就同意了。

  我的专栏共分十三章:命运(道)、自我(一)、关系、动力(二)、思维、身体、情感(三)、觉知、空间、创造、现实、自由和无常(万物)。最后成书时,前面七章为上册《活出自我篇》,后面六章为下册《终身成长篇》。

  按照这个提纲写作时,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因为它符合意识逻辑和我内在的逻辑。

  发一篇下册《终身成长篇》的文章。也说一句:我常干这样的事情——破解常见的谎言。

  ——————————————————

  众所周知,心理断乳这个词,说的是,孩子在成年后,需要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这个词也相当流行,它说的是,孩子虽然成年了,但不愿意背负起独立的责任来,还想赖在原生家庭里,继续吃原生家庭的“乳汁”。

  我为什么在标题中说它是个谎言呢,因为我准备在写本周的话题时,想到的经典故事,并不是成年的孩子不想离开父母,而是父母不希望成年的孩子离开自己。所以,在成年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到底是谁还没有完成心理断乳呢?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我一位朋友的故事,也是令我很心痛的故事。

  我2001年刚来广州的时候,就认识了这位朋友,称她为Z吧。

  Z是一位非常吸引人的女孩,她很好的大学毕业,也有相当好的工作,她的智商和情商都不错。但她的一个问题是,虽然谈了几次恋爱,但都走不到要谈婚论嫁的地步。

  我们比较熟悉后,很快就知道了她的问题所在。当然,那个时候,我看心理问题还不能看到骨子里,只能看到表面现象。她的这个表面现象就是,她虽然已经二十大几岁了,但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还不止如此。那个时候,我在一个摄影网站上,看到一位年长的知名摄影师在教导一位年轻的摄影师说,找女朋友或男朋友的话,一定不要找那种,在同一个地方出生、读中小学、读大学、工作,而且一直还和父母住在一起的。不幸的是,我这位朋友就是这样的,她在广州出生,从幼儿园到大学一直都在广州,工作也是。同时也一直住在父母家里。

  他给出的理由也不是很心理学,而是一个普通的常识。他说,那些从外地来到一个新城市的年轻人,在恋爱的时候,如果吵架了闹情绪了,必须得学习在两个人之间解决。相反,那些住父母家的年轻人,和恋人吵架了,很容易再回到父母的怀抱里,觉得父母对我这么好,我干嘛那么在乎你。

  并且,一旦是自己住,必然知道孤独是什么滋味,当不愿意陷入孤独时,也会更加有意愿想办法去化解两个人之间的问题。

  这是这位年长的摄影师的建议,而心理学则有非常简单的建议,就是一个人长大了,就该完成心理断乳,不然容易出各种问题。

  我给Z讲了这位摄影师的忠告,也讲了心理学的常识,对她说,你务必要从父母家搬出来,这样你的问题就会解决。

  但她说,她做不到,因为父母太喜欢她太需要她了,不想她搬走,虽然她自己也想搬走。

  需要说明的是,她有兄弟姐妹,我也见过她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对这个女儿简直是太喜欢了,实在不想女儿离开,如果女儿结婚,她也准备好了,让女儿女婿和自己一起住。

  可问题是,准女婿们愿意这样做吗?

  后来,她做了一个梦,呈现了她潜意识感知到的真相。她梦见,她扛着一个扁担,扁担两头挑着沉甸甸的筐,筐里的东西,她看不清楚,她就这样走在广州的大街上,两边是高耸的楼房,但除了她和她的扁担,再没有别人了,她感到无比的孤单。

  那时我们已经是非常好的朋友,她把这个梦讲给我听,我说,这个梦太简单了,你扁担挑着的,就是你的父母。意识上,你和父母都觉得,你在家里住是在占父母的便宜一样,但其实父母是你不能承受的重担。并且,你真的是觉得太孤独了,和父母在一起不能化解你的这份孤独。还有,你的担子太重,你的几任男朋友们都惧怕,所以不敢和你谈婚论嫁。

  这次解梦刺激了她,她说一定要从家里搬出来。

  接下来,我忙得乱七八糟,我们的联系变得很少了。几年后,她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她刚刚生了一场重病,有些罕见的皮肤病,先是从她的嘴唇开始,接着延伸到全身,结果是,她脱了一次又一次皮。这个病非常危险,她一度陷入到严重的病情中,但总算是恢复了。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她刚刚恢复。

  这让我担心又难过,立即去看了她,当时她状态真是非常不好,而她告诉我说,她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

  担心不用多说,之所以难过,是我有一种理解,这个理解也带给了我一定的自责。这个理解就是,她这样脱皮有一个隐喻,就是渴望像蛇一样蜕变,这样就可以从原生家庭中逃离。虽然我们一再说,这是她问题的核心,但我应该逼一逼她,逼她从家里搬出来。

  我这种自责,也是自恋,认为自己应该能影响到她,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其实这谈何容易,因为这必须从她自己开始。

  后来,等她状态好了一些,我和她说起我的这个理解。可她说,她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了,但从认识我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父母太老了,他们表现得更加需要她了,她真是做不到离开,那会让她非常内疚。

  这个逻辑不断延续下去,一直到现在,她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决定就为他们养老送终,她不再犹豫了。她知道我说的是对的,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离开原生家庭,父母会学会如何在没有儿女在身边的情形下生活,但现在父母已经没有时间和空间这样去学习了。她知道这不是好的选择,但她决定就这样过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几年前,她结婚了,而她父母对她丈夫总是很忽视,这给她丈夫造成了很大困扰,但他是个超级好人,他也能忍受这一点。

  由此我们也可以倒推,为什么Z之前的男朋友们都不想和她结婚。

  Z的这个决定我很钦佩,同时也为她心疼,我实实在在感觉,她的生命被闷在了原生家庭这个空间里,而她自己的生命空间,也就无从谈起。

  并且,在我看来,这给她内心制造了巨大冲突,导致了她人生中的一系列巨大不幸。

  我们可以不谈这些,就回过头来说说心理断乳这件事。在她的故事上,到底是她没有完成心理断乳呢,还是父母没有完成呢?

  说到这儿,我想起,我曾经和一个很迷人的女孩约会,她对我这种宅男书呆子很喜欢,觉得我挺有智慧,那个时候我还默默无闻,但她一句话吓到了我。她说,如果结婚后,她一定是要让父母搬过来和她一起住的,虽然我们还刚认识没多久,还远远不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可她希望自己是个光明磊落的女孩,要先把丑话说到前头。

  后来,我们没再继续发展。现在想,她的这种斩钉截铁的态度,还是吓到了我,那到底我能成为她的爱人吗?还是她会把她父母一直都放到她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在他的著作《神话的力量》中讲到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位骑士,遇到了一位显贵,这位显贵很欣赏他,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想,他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找到自己喜爱的女人,并且和她构建,属于他们的世界。

  成长就是这样一个历程吧,每个人最初都是孩子,都需要父母的呵护,在父母制造的生活空间中长大,但同时,要不断完成各种分离。

  第一个分离,是出生时,这时完成了与母亲肉体上的分离。

  不过,虽然肉体上的分离完成了,但婴儿会觉得,他仍然和妈妈共生在一个空间里,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体的,这叫做母婴共同体。

  第二个分离,是六个月时,这时婴儿逐渐发现,他和妈妈是两个人,无论身体还是心理上。

  并且,因为自己的能力也在增强,所以婴儿也想脱离对母亲的依赖,接下来的六个月到三岁,被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注1)称为“分离与个性化”阶段。分离就是身体上的再次明确分离,而个性化就是心理上的分离。

  按照正常发展,到了三岁时,一个孩童就初步有了自己的个性。

  这个分离阶段,有一个看起来有点吓人的词“心理弑母”,其实就是,不管妈妈高兴还是不高兴,我都要离开你。

  完成第二个分离后,一个人就会从母子共生的小世界,逐渐进入到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第三个分离,就会拉得很长,可以说从三岁一直持续到十八岁,甚至还要更久,就是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完成这个分离后,一个人才能更好地去建设自己的世界,以一种“这是我的世界,我要说了算”的主体感。

  如果没有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这份主体感就很难出来。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六):提升你的挫折商

  这几天按照领导要求修改一篇长稿,少说了也改了有十几稿,如果是在几年前,估计我早都崩溃了,感觉这工作真是没法干了。而现在内心早已风轻云淡、波澜不惊,领导既然让改那就改呗,又不是杀头,有啥可怕的。当然话说回来,这种完全被外部力量控制的感觉,如果处理不好其实对人的心理折磨是很严重的。

  我记得早年间曾在一家广告公司干了两年。当时公司有位市场总监,我就发现他上班的感觉特别痛苦。因为每天客户都找他修改广告方案,尤其是一些政府部门的客户,动辄一套方案来回修改折腾几十稿太正常不过了。在这种绝对外部控制下,这位可怜的市场总监就像提线木偶一样,可能自我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完全没有掌控权,于是给我感觉他整个人上班走路都像老太太一样缓慢没精神,好像他的神经都快被压垮了。

  估计很多年轻人或上班族也会遇到类似问题,那就是如何实现工作掌控以及应对工作逆境。我觉得有必要再把应对方法“逆商”介绍一遍。

  逆商也称挫折商,是美国职业培训大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简称AQ。顾名思义,挫折商就是一个人应对挫折的能力。挫折商低的人,会被挫折带来的挫败感所淹没,甚至自我会瓦解,于是失去应对能力。而挫折商高的人则不会被挫败感所淹没,他们的自我会在挫败带来的情绪浪潮中稳稳地存在着。不仅如此,挫折商高的人,他们的自我还是一个反脆弱系统,能及时有效地化逆境为机遇、化挫折为勇气,把这些打击转化为对自己的锤炼和进步阶梯。

  正如著名心理学者武志红老师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提升你的挫折商》一文中指出的,“简单来说,挫折商低的人面对挫折时,启动的是应付机制,用种种消极方式来逃避挫败感;而挫折商高的人,这时启动的则是应战机制,挫败会激发他充分调动自己的种种资源和能量,最终化解并超越挫折,实现新的成长与发展。”

  按照斯托茨的理论,挫折商包括四个因素,即控制、归因、延伸和耐力。

  对自我工作生活拥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感或掌控力

  所谓“控制”,即你在多大程度上觉得自己能掌控局势。一个人的控制能力来自于他的主观掌控感,即他感觉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掌控感高的人,即使面临重大挫折挑战,仍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势,并善于在消极不利因素背后发现积极有力条件,并采取积极行动、重新赢得生活掌控权;而掌控感低的人,一遭遇挫折困难,即使客观上仍掌控很多资源,但却很容易产生“大势已去”的主观失控感、心理崩溃感,进而过早放弃。

  比如我目前干的这份工作,尽管很多时候必须按照领导指示、外部控制来行动,但我觉得自己仍然对自我工作拥有很大的掌控权。我可以自由行动把工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干到尽可能好,也可以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创意等等。我清醒地意识到,即使领导的指示再多,我也不是谁的提线木偶,我的工作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我说了算。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早年间参加工作时,当时在某家杂志社工作的那两年。如今回忆起来,那两年真是痛苦不堪,领导也是不停下指示,一会儿让我把文稿这么改,一会儿又命令必须那么改;长期被指令控制,我的写稿自信被严重削弱,以至于到后来辞职的时候,都感觉自己这辈子都不适合再干文字工作了。

  上述两段工作经历其实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在外部控制和领导指示下开展工作。但为啥早年间我干工作竟然干到心理崩溃,而现在在工作压力下却能闲庭信步一般轻松、对自我工作充满自信力和掌控感呢?

  其实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控制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自我,即内聚性的自我”。当一个人有了内聚性的牢固自我后,在遭遇挫败时,他就能做到对事不对人。就是承认这件事他失败了,但并不意味着他这个人不好。而没有形成内聚性自我的人,会将自我等同于任何一件自己在做的事。于是任何一件事的失败或者失控,都会让他觉得,这是“我失败了”或者“我失控了”,因此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羞耻感、失控感,甚至自我瓦解感等。

  每天早上上班,公交车上毫无例外都挤满了跟我一样的上班族。按照概率来说,估计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能通过做一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普通上班族来谋生养家。而上班族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不自由,你干工作不能随心所欲,你得听部门领导的、听团队领导的、听上级领导的、听外部客户的,总之你得听别人的,你不想干也得干,而且必须按照别人的想法干,我相信这是一般上班族的工作常态……即使是这样,你也没必要觉得痛苦,工作是工作,你是你,领导或客户针对工作的指示你遵从就行了,并不意味着这会伤害你的自尊和人格,让你觉得被人控制、失去自由。

  在工作时间内,你可以调动自己服从命令的职业人格面具,兢兢业业把活干好,挣到自己那份薪水;而下班之后你就可以轻松自在享受生活。完成这样的心理建设,也许你就会轻轻松松、长长久久开心工作了。

  要建立对自我工作生活的积极负责感与自信担当感

  以上这些建议,并非让你如拉磨驴子、撞钟和尚一样混日子、磨洋工,而是鼓励你建立工作主观掌控感;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要建立对自我工作生活的积极负责感与自信担当感,尤其是在工作出现问题或挫折时,不逃避、不推诿、勇担当、敢行动。

  而挫折发生了、问题出现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挫折或问题发生的原因,这就是归因。

  低挫折商的人倾向于消极归因:要么他们是外部归因,认为同事、领导、客户、环境等应该为自己的失败负责,而自己则以“受害者”的心理姿态自居;要么他们会进行消极自我归因,认为自己应该对挫折或失败负责,但同时他们又过度自责、过度软弱,缺乏积极行动起来战胜挫折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只会一味自我埋怨、自我谴责。

  而高挫折商的人则主要是内归因,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认为自己应该对挫折或失败负责(这一点跟第二类低挫折商的人有点像),但同时他们会进行积极归因,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并在这种自我积极负责感与自信担当感激励下,采取行动改善局面、创造有力条件、争取各方支持,从而最终战胜挫折或困难,开创崭新未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工作干不好不要怪领导指示多、同事屁事多、客户太难缠等等,当然更不要自我责怪自己脑子笨、活该被人欺负、被人命令,而是要清醒客观看待环境及问题,并积极承担自己那份责任,勇敢自信地采取行动。

  不要把一个挫折事件过度延伸和泛化

  延伸,就是你会不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挫败感延伸到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高挫折商的人是低延伸,他们会将挫折的恶果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就是挫折发生的所在范畴。他们能够清醒意识到,一个挫折事件只是一个挫折事件,而绝大部分生活工作中的挫折事件都只是暂时的、局部的、非人格化的。

  而低挫折商的人则是高延伸,遇到一个挫折事件,他们很容易会产生“天塌下来”的感觉,从而觉得一切都糟透了。这样一来,挫折感就像瘟疫一样延伸、泛化到他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他会因为一个挫折而彻底否定自己、彻底否定一切。在低挫折商的人眼里,一个挫折往往会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产生永久性的、全局性、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这种挫折又是因为自己的人格缺陷导致的(比如自认脑子笨如猪),因此无法改善或战胜,只能一味沉沦,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感”。

  记得早年间有一次工作挫折,我辞职后感觉一切糟透了,仿佛再也找不到工作、人生再也没希望的感觉,那种心理崩溃感至今记忆尤深。当然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如今我也深深感谢早年伤痛逼迫我努力成长进步,才让我有了现在的一点点心理进步和人格成长。

  还记得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女主人,她看到推销员丈夫长久以来都无法卖出一台设备,便对他们的婚姻失去信心和希望,选择早早离开丈夫、狠心抛弃家庭;但不久丈夫时来运转,不仅卖出全部设备,而且还靠自己的努力成长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和儿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由此可见,不管是遇到何种生活打击或工作挫折,都记得不要把它视为永久性的、全局性的、不可战胜的,更不能把它归咎于你自己的人格缺陷(比如我天生脑子笨、天生就是猪、是垃圾、活该失败),这种想法会让你彻底失去战斗力和复原力;而应该把困难或挫折看成是暂时的、局部的、非人格化的、肯定能想办法战胜或改善它。俗话说,“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办法总比困难多,西方不亮东方亮,没有永久的成功、更没有永远的失败,无常变化才是永恒真理。

  伟大事业、幸福人生不是靠力量而是靠耐力成就的

  斯托茨认为,耐力是挫折商最重要的因素。在计算挫折商时,他给出的公式是:CORE=C+O+R+2E,其中,耐力的因素给了一倍的加权,可见他对耐力的重视。

  斯托茨认为,高耐力是高挫折商的最明显特征,高挫折商的人会“把逆境以及导致逆境的原因看成是暂时的……这种态度将使你的经历更加丰富,更善于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也增加了采取行动的可能。”他认为,高挫折商的人的耐力,是富有智慧的忍耐,是基于洞察力、希望和乐观主义之上的。

  相反,低挫折商的人,即使在形势非常有利的条件下,也会受不了偶然间的坏消息,进而过分担忧、过分悲观、过分延伸和泛化、最终过早放弃。

  就像某位名人所言,伟大事业、幸福人生通常不是靠力量而是靠耐力成就的。我们面对工作生活挑战、困难和挫折时,要有足够强大的坚韧耐力,要懂得忍耐、要积蓄力量、要学会辨别恰当时机东山再起。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言,“要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知道此时此刻的事情不能实现,但可以随着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而增大实现的可能性。”

  当然特别重要的一点还有,要寻求人际关系的支持,“坚韧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得到人际支持的同时,不断化解挫败感,并将其转化为自我力量的过程。”正如武志红老师所深刻揭示的,如何提升挫折商的问题,其实更是一个如何拥有坚韧的内聚性自我的问题。有了坚韧自我,自然会拥有高逆商。

  但愿每个人都能锤炼出坚韧自我,拥有高逆商,能够成功战胜并化解人生中一系列无可逃避的挫折与苦难,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书写壮丽豪迈的人生史诗。

  【参考文献】

  1.《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作者:武志红

  2. 《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作者:赵昱鲲

  3. 《当下的幸福》,作者:(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七):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自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给小伙伴们分享一个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讲的案例:

  A和B想要合伙做生意,决定下来的当天晚上,A就做了一个梦,梦到B坐在他的办公桌前,篡改财务数字掩盖自己挪用公款的事实。

  梦醒后,A认为这只是个梦,依然和B进行了合作。一年后,B真的挪用了大量的公司款项,做了很多的假账。

  弗洛姆认为A的这个梦就是人的潜意识,也可以称作直觉、本能,这也就是说A本能上察觉到B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但是A却没有相信自己的本能,也许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念起了作用,也许是他的理性占据了主导,而选择相信B。

武志红老师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洞见各种真相的能力,而梦是富有智慧的一种。”

  很多人都相信周公解梦,我本人其实是不太相信的,直到最近读到武志红老师写的《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我才相信解梦不仅是可信的,而且还是非常靠谱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你问题会受伤》《为何家会伤人》等作品,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的根本是一切从自身出发,让你通过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疗愈自己,来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01 看见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严重重男轻女的家庭,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所处的生长环境就是俗话说的“大的疼,小的娇,中间的不打腰。”

  从小我要什么都不被允许,什么都以先满足弟弟为主,小时候爸爸很少在家,什么都是妈妈说了算。有好吃的,妈妈会永远先满足弟弟,常说的话就是:“你大了,你不吃让着弟弟”;有好东西,妈妈也总是说:“你不要,要让着弟弟。”

  就这样为了让妈妈能看见我,我永远都在压抑自己的欲望,什么都不要,有什么东西从来都是以弟弟为主。并且拼命努力干活,十一、二岁的时候就会做饭,蒸花卷、烙饼等都做的很不错;下地干农活,比妈妈的力气都大,比姐姐干的都多,街坊邻居都夸我能干、懂事,妈妈也会欣慰地说:“我二闺女真能干”,能得到妈妈的一点点肯定,我的世界就会灿烂好几天,直到现在我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长大后对于权威的女士,我既爱又恨,关系经常处于冰火两重天中,我特别渴望得到她们的肯定,总在不自觉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值得爱的。又与她们有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摩擦,在任何事中稍稍感觉不公平,我就会突然爆发,特别愤怒,跟人家争论对错。

  小时候得到的不公平待遇让我的脾气非常的倔强,养成了一个习惯,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一整个的话,宁愿不要,也决不接受得到一半。

  眼看着我的前半生也过完了,这半生我一直都是活给别人看的,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过,直到闺女出生,看着小小的她,那么像小时候的我,我拼命的对她好,她的要求我几乎是有求必应,对待她比对待我儿子还要耐心的多,我才感觉我被治愈了,对闺女毫无保留地爱,把我自己拉出了重男轻女的深渊。

  现在如果遇到自己心情压抑、委屈、愤怒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跑跑步或去看个电影,等自己从强烈的情绪中平复后,我会问问自己: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受到什么伤害了吗?找到问题后,去找解决的办法。

《拥有一个人说了算的人生》中说道“人的行为简直没有偶然这回事。”

  所有的行为和情绪背后,都是我们的需求,需求被满足,我们会由内而外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看见自己的情绪,看见自己的内心,正视它,接受它。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看见自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喜欢就要说,高兴了就要笑,不喜欢就拒绝,不爱就离开,找到自己,做自己,才不白来世间走一遭。

  02 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地困难。有的人从小就为了迎合父母,从来没有过自己的想法、空间、秘密;俗话说:你缺什么就会特别在意什么。

  武志红老师接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

张女士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不断地买房子,买的还都是犄角旮旯、奇形怪状的房子。她买房子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买一套心中理想的房子。张女士心中理想的房子,卧室一定要在最里面,而且进卧室要七绕八绕才行,就是有人走向她的房间的时候,她能提前知道的那种。武志红老师感到很奇怪,问张女士:“要达到这种目的,直接给卧室上一把结实的锁不就得了吗?”张女士说:“如果父母不同意上锁,你怎么办?”原来从小她的妈妈就不允许女儿给自己的房间上锁,她希望女儿的心和世界永远向她敞开。张女士在行为上满足妈妈的这个愿望,房间从来都不上锁,并且妈妈问什么,她就说什么,在妈妈面前她好像就没有秘密。

  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有秘密空间,都需要有一个自己能说了算的世界。像张女士在行为上满足了妈妈的愿望,但是,她却在拼命地寻找她理想中的房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其实她是在寻找她的权利,寻找完整的自己,寻找一个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地方。没人能够在其他任何人面前,永远是完全敞开的,当一种权利被剥夺后,每个人都会寻找其他弥补的方式,来填补自己心里的缺角。

  接受自己的方方面面,包括心中的小秘密,只有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你才能是开放的,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

  03 勇敢做自己

  你会表达愤怒吗?日常交往中,经常看到有些人无缘无故地就特别愤怒,你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触怒他;有些人就特别会表达愤怒,当你做的事情,他不舒服或伤害到他的时候,他会直接表明自己的愤怒,从不藏着掖着。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中记载了胡慎之的例子:

  胡慎之很长一段时间常因吃饭的时间被拖延而愤怒,例如,爆发第一次愤怒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因为老师拖堂,放学时间比平常晚了一个小时,他要走10分钟才能到妈妈上班的地方去吃饭。当走到妈妈那,他的怒气值也达到了顶峰,他举起了盛饭的搪瓷盆,猛地摔到了地上,转身又回了学校,这顿午饭也没吃成。

  第二次强烈地愤怒是在胡慎之工作后,当时他在防疫站工作,一次去一家饭店检查卫生,饭店的老板给他们安排了午餐,做完检查准备就餐时,由于出现疏漏,服务员告诉他们,并没有安排他们的午餐。当时,胡慎之就暴跳如雷,愤怒的不能自已,连上司极力的劝说都不行,狠狠地训斥了饭店的服务员、经理和老板,拼命地挑卫生地刺。

  在学心理学之前,胡慎之也不明白自己频频在吃饭问题上失控的原因,直到学心理学后,他才明白是把对经常饿他的父亲的原始愤怒,转移到了饿他的别人的身上。

  在胡慎之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在晚饭前罚他跪着面壁思过,这一罚就是三个小时,因此他经常挨饿,虽然非常愤怒,但是却不敢表达出来。随着对自己愤怒的根源的觉知,胡慎之对愤怒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他也试着对自己从小无比畏惧的父亲直接表达愤怒,这让他的认识更为深刻,“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

  一般情况下,面对比我们强大的人,愤怒的时候不敢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选择伪装自己,顺从他人或者迁怒别人,让自己陷入无力的可怜状态。

  胡慎之在明白自己的愤怒后,努力学习,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能够直接对引起自己愤怒的人发泄怒火,自己不仅越来越能控制自己的愤怒,还收获了好的人际关系。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和他相处,人们觉得特别轻松。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用《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中的话来说就是:在任何一个领域,要唱出我们的最强音,都需要敢于表达愤怒,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只有能表达愤怒与攻击性的人,才能品尝到活出自己的滋味。

  04 写在最后

  洞察自己的内心,学会拥抱内在的自我,努力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过一个自己能说了算的人生!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读后感(八):武志红是宣扬伪心理学、欺骗读者的伪心理学·家和伪·心理学家:1星|《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终身成长篇》

  先说结论:这是一本伪心理学著作,不推荐阅读。千万不要看作者毕业于北大心理学系就以为本书是心理学的科普。心理学入门推荐看《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咨询师的书可以看熊太行《掌控关系》。后面还有23本最近几年来我看过还不错的心理学书,有我的评级和一句话介绍。

  全书内容比较凌乱,跟熊太行的书比,跟后面23本真正的专家学者的书比,内容的条理性和文字的通俗易懂方面都差了很多。感觉武志红的风格就是用一些学术概念把读者唬住,好把自己实际非常简陋的一些想法包装得更专业。

  跟后面那23本书相比,武志红这本书不像是受过心理学学术训练的人写出来的,更像是心灵鸡汤、心灵毒鸡汤,他要是像张德芬一样自封一个“心灵作家”的头衔我没问题,但是不应该说这本书是心理学科普书,能“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体系的知识”(书的扉页上的原话),更不应该冠上“知名心理学家”(书的海报的第一屏大字)的头衔。

  本书的基本剧情是先抛出一些弗洛伊德或荣格的精神分析相关的概念,然后举一些咨询者或身边亲友的个案,这些个案涉及到的问题以家庭或婚恋相关为主,然后深入分析潜意识,终于发现是小时候的恋父、恋母、家庭管教太严、成年后父母不愿放手之类的问题,在他的诊所做咨询后好了,或者他帮亲友分析出了潜意识中的问题后症状缓解。

  他的咨询工作室确实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风格,需要咨询很长时间。书中一个案例他说一般要5年才能好,结果1年半后因为其他原因好了算是快的。

  比较夸张的一个案例,一个咨询者患了严重的皮肤病,脱皮好几次,他认为是潜意识想脱离原生家庭闹的。

  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尝试用精神分析解释生活,比如拖延和迟到、自己父亲上当受骗丢钱都要从潜意识中挖掘原因。

  我读后认为唯一有价值的一条信息是他的高中考试小技巧:尝试从主考官角度看问题。他在说明白基本情况之后,又不厌其烦用精神分析的术语和他的自创术语换了个更难懂的说法再说一遍。

  本书中武志红只提到一次自己产生了幻觉,比《巨婴国》和《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少了很多。

  《巨婴国》中武志红认为全世界人都是巨婴,本书则没再提出类似的惊人说法。

  关于这本书,关于武志红,我有两个重要的看法和两个不重要的看法,下面详述具体看法和理由。

  先说两个最重要的看法及其理由:

  1:武志红是宣扬伪心理学的伪心理学·家和伪·心理学家;

  2:这本书涉嫌欺骗读者;

  看法1的理由:

  1.1:武志红宣扬的不是正规的心理学,这一点他在多个渠道表达过,赖不掉。比如最近在微博上自称是“跳出体系外”的;

  1.2:武志红非常清楚提出新的学术思想的正常途径:做研究发论文,不能直接向读者宣扬,否则违背基本的伦理道德(因为可能是错的);

  1.3:武志红并没有尝试去把他跳出体系外想出来的思想按正常途径去做验证,而是直接向读者宣扬;

  1.4:本书主要内容是基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发挥。我是心理学外行,不熟悉精神分析,按照武志红的说法,估计他不会严格按照精神分析理论来做科普,会对精神分析理论做任意发挥;

  1.5:按照《这才是心理学》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一个能解释一切但是只能事后诸葛亮不能事前预测的学说,已经被学术界证明无效。就算是按照一些自称懂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拥护者的说法,现代心理学中还有精神分析的一席之地,那也只能是占一小席,再假设武志红讲的是正规的精神分析,那么这本书全部在讲精神分析,又宣称能“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体系的知识”,显然宣扬的是有问题的心理学知识;

  1.6:综合以上理由,武志红宣扬的不是正规心理学,他又自称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只能说他是伪心理学·家;

  1.7:本书海报上说他是心理学家,就算他宣扬的是正规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学畅销书作家也不能算作心理学家,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伪·心理学家

  看法2的理由:

  本书宣称能“帮助读者系统而真切地了解心理学体系的知识”(书的扉页上的原话),海报上宣称武志红是“知名心理学家”(书的海报的第一屏大字),基于看法1,这显然是在欺骗读者。

  两个相对不重要的看法及其理由:

  看法3:武志红经常产生幻觉,有他的粉丝说这个科学没法解释,这位粉丝可能是没考虑过科学的解释:至少有一些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幻觉;

  看法4:本书扉页上对武志红学历的介绍有点不合常理。“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 没说1992年考上的是本科还是硕士博士,按书中交代是本科,但是本科生一般不能说自己师从哪位教授。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按书中交代还是北大,但这里没提学校。

  总体评价1星,不推荐阅读。

  我看过的还不错的心理学书目:

  21本心理学相关的书:

  4星|《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赌徒概率思维最优

  4星|《屏幕上的聪明决策》:人在手机/电脑上做选择的心理学研究综述。不流畅的文本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淘汰赛制可以有效降低选择后懊悔

  4星|《畅销的原理》:关于判断与决策的研究的综述

  4星|《先发影响力》:影响与反影响相关的有趣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4星|《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发现幸福:找到意义与目标并且专注其中

  4星|《思维的发现》:《思考快与慢》前传,两位天才犹太心理学家的传奇人生与学术故事

  3.5星|津巴多《时间的悖论》:未来导向的人更有可能取得个人的成功,但帮助他人的可能性更小

  4星|《真实的幸福》: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找出你的优势并发挥它

  3.5星|《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幸福有两个要件

  3星|《哈佛幸福课》:幸福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结果

  4星|《幸福有方法》:财务自由带来的幸福感很快会消失

  4星|《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创新者的窘境》作者关于人生意义与子女教育的思考

  4星|《为何要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幸福感最高的三大要素是:感恩的习惯、开放的心态,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以及拥有自己的人生意义

  5星|《思考快与慢》:大师经典

  3.5星|《如何想到又做到》:戒烟减肥治懒癌的招数

  3.5星|《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找到明确的、可操作的、短期的、可以引起情感共鸣的目标

  3星|《怪诞行为学5:理智与金钱》:不理智消费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4星|《最好的抉择》,病人选择治疗方案的策略,从个案引出严肃的研究的结论

  5星|《输赢心理学》:虽然自宫,未必成功:与《异类》宣称的一万小时训练同样重要的是在赛场的发挥

  1本心理学家的非心理学领域著作:

  4.5星|史蒂芬平克《当下的启蒙》:世界在变好,核能解决气候变暖

  1本学者的开脑洞著作

  4星|《直觉泵》:著名无神论哲学家的思想实验、脑洞、思考工具与技巧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摘抄是为了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书中的内容,不代表我认同这些内容:

  1:他一一列举,然后发现,最明显的共同之处是:他控制欲极强的妈妈从乡下老家过来,和他们一起住了半年以上时,他对老婆就会有此念头。看到这一点后,我问他:“你到底想报复谁?”他沉默了很久后说,他想报复他妈妈。承认这一点后,他情绪崩溃,号啕大哭。P4

  2:2016年8月,我的潜意识探索进人一个特别的状态。最严重的时候,现实和想象的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时间和空间是幻觉”这句话,就不是随便说说,而是一种体验了。那个状态严重地吓到了我,后来我专门去找朱建军老师请教。P27

  3:超我看着本我和自我,是自我结构中的监督者。可以这样说,我们在一个群体中行动,会觉得有大家长和“所有人”这两个超我在看着我们,而我们的行动,就有意无意地在追求这两者的满意。P38

  4:关于自我防御机制,它们是在不同心理发展阶段中形成的。如果你看布莱克曼的<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这本书,你就会看到,他在书中把这101种心理防御机制列得非常清楚,有口欲期的,有肛欲期的,有俄狄浦斯期的,有青春期的......P74

  5:后来,我逐渐理解到,习惯性迟到是一个空间问题:有人会想尽办法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尽可能少地进入别人的地盘。叉期意薫路蚝田蛋典燎候武人斯面舞因为,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算,而到了别人的地盘上,就会觉得别人说了算,自己会失去控制感.P117

  6:不过,习惯性早到的人,会用其他方式来追求掌控,例如拖延。他们在态度上会显得非常顺从,非常愿意考虑别人,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很多时候想对别人大喊:“Shit!”拖延,就是他们对别人喊“shit”的方式。

  7:118

  8:担心不用多说,之所以难过,是我有一种理解:她这样脱皮有一个隐喻,就是渴望像蛇一样蜕变,这样就可以从原生家庭中逃离了。虽然我们一再说这是她问题的核心,但我应该逼一逼她,逼她从家里搬出来。P124

  9:我们的工作室体系一共有近百名心理咨询师,基本都经过我的面试。在面试中发现,我作为男性权威,经常会让一些年轻的咨询师对我产生各种投射,比如很容易把我当作父亲来投射。P126

  10:那么,如何才能尊重自己的感觉呢?答案是,你必须忠于你自己。每一个在某一方面臻于一流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至少在这个方面是忠于自己的。所谓“忠于自己”,就是在某一方面,他是真自我。他追随自己的心而活,而不是按照头脑而活。因为所谓“我的头脑”,实际上装着的是个人意识和各个层面的集体意识的东西。P144

  11:美国著名培训师罗伯特·迪尔茨——他是我的催眠老师斯蒂芬·吉利根的好友,曾在广州开办了一个课程——“天才的策略”。在这次培训课上,他解析了几位天才的思维模式。迪尔茨的观点是,天才们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模仿的。虽然模仿者未必能达到天才们的级别,但使用一下天才们的思维模株式会让人受益。例如爱因斯坦,迪尔茨认为,他的思维模式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不是用公式和纯逻辑去推导理论的。相反,他是使用了视觉化思考的方式.P146

  12:做长程咨询的咨询师们都会看到一个现象:随着咨询的进展,来访者会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渴求——你要稳定地存在。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来访者,对这一点的需求更为强烈。为什么我们的内在水流的流动,需要一个外在的客体的稳定存在呢?P157

  13:谈论这件事时,她不断地打嗝,然后有了这样的联想:也许在她还不记事的时候,妈妈会强行喂她东西,而根本不管她是否乐意。P160

  14:在这些考试方法中,有很多小的考试技巧,也有一个关键的考试原则——“站在考官的角度看考试”。之所以能形成这个原则,是因为我观察自己时发现,我对想象中的考官充满了敌意,我觉得考官是故意来为难我的。P172

  15:最后,我的自我1和自我2兜住了这股能量,并且,因为有了智慧发生,这股死能量转变成了生能量。最终,我变得更加强大。P174

  16:这两位女士的故事是同一个类型——最简单的女人选择了最复杂的男人,并且她们是有明确的主观意识的。而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她们意识到,她们和父母的那种简单是一种自体的虚弱。所以,她们想找复杂的男人,因为在她们看来,那份复杂意味着力量。P194

  17:有一次,在半自我催眠的状态下,他有一个意象出来:他在那个十字路口奔向女友时,充满了幸福感,但突然间一只巨大的手攥住了他的脚踝,把他一直拉向一个坟墓。这个画面出来后,他觉得找到了答案。那只巨大的手,就是妈妈的手。他一直和妈妈处于严重的共生状态。P205

  18:然而,什么时候是善意的“你”,什么时候是敌意的“它”,则取决于客体是如何对待“我”的。如果愿意滋养“我”,容纳“我”,“我”会感知到善意;如果是在利用“我”,剥削“我”,“我”会感知为恶意。所以,“我”是万物的尺度。P212

  19:通过梦,通过自我分析,通过找我的精神分析师做分析,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我害怕有钱。我已经料想到,如果和“得到”签约,就会有可观的收人,“得到”专栏将带给我的收入让我心生恐惧。于是,我的潜意识抗拒这件事,然后做出了看错机票时间这件事。P217

  20:精神分析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心位”(Position),这是客体关系理论的集大成者梅兰妮·克莱因提出的。她认为,1岁前的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不同的两个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另一个是抑郁位。P233

  21:再说说真诚。一直以来,我都是超级真诚的一个人。以至于在和熟知我的同行论战时,该同行也说,他曾想,在他认识的人中,有比武志红更真诚的人吗?最后他说,没有.P236

  22:我尝试用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一下我所理解的心流的逻辑:(1)心流就是生命力的无阻碍流通;(2)生命力即精神分析所说的攻击性,它的无阻碍流动需要过两关:自我虚弱时,展现生命力,不必担心被报复;自我强大后,展现生命力,不必担心伤害别人。P260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武志红是宣扬伪心理学、欺骗读者的伪·心理学家和伪心理学·家:1星|《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武志红承认背离了学术界主流思想,他早就应该向他的读者听众客户公开这一点

  1星|武志红《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作者是弗洛伊德信徒,不像是北大心理学系本科硕士毕业

  1星|《巨婴国》:差评。伪科学/非科学,逻辑比较差,以偏概全,解释牵强,竖起一个稻草人打得挺嗨

  5星|《这才是心理学》:心理学常见误解与相关伪科学辨析。反证《巨婴国》作者要么是有意的骗子,要么是心理学差生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1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1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34多本书(截至1月31日)

  本号800多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