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正在消失的羊城》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正在消失的羊城》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01-14 22:24: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正在消失的羊城》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正在消失的羊城》是一部由谢文君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正在消失的羊城》观后感(一):。。。

  从前我也觉得广州人很狭隘,但是看过其历史之后我发现,他们是在尽力保护自己文化。问现在许许多多的地方为了创造业绩繁荣表象,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城市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了……可悲

  《正在消失的羊城》观后感(二):多年之後⋯⋯

  《正在消失的天河》《驚!廿多年嘅天河商務樓,竟然話拆就拆!》《專意見:天河寫字樓乃我市特色,拆了就等於傷害全廣州人民!》《老白領緣何兩眼淚汪汪,只因工作多年大廈將拆》《一名90後中年女性的回憶:我與天河CBD區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來自非洲新移民嘅憤怒:天河CBD被拆,羊城之精神不再!》《夜幕下20年的天河寫字樓的愛情故事》《天河區再度爆發反商務樓被拆遊行示威活動,人數已達5.5w》《中x大學校長:天河寫字樓鑄就羊城精神》《省委書記xxx發話:我們不會拆除廣州精神的象徵》《第四棟寫字樓半夜被拆,憤怒市民再度上街抗議》⋯⋯

  《正在消失的羊城》观后感(三):保育广州文化和广州精神

  看到电影里面的一幕幕,只是想起儿时的广州。不是说自己恋旧,而是当时的环境确实可以让一代一代的广州人把广州精神和文化传承下去。青麻石路,趟栊门,还有满洲窗。木屐声渐渐远去,曾经壮观的海珠桥上下班单车队伍也日渐消失。我们还剩什么给下一代?是天河矗立的CBD,拆得只剩下牌坊的林和邨石牌村?还是令人尴尬的海心沙公园鸡肋的漏水捷运APM?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是以牺牲居民民风和历史建筑代价的。盲目推广新移民的融入,盲目地拆旧建筑建新楼。这些举动真的可以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延续下去?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多的是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吧。

  影片刺痛了每一个广州人的心。或许几年之后,我们只能通过这段影片去寻找我们家园的过去。或许沉寂多年的寻根文学,会因为羊城的消逝再度兴起。因为我们的根,我们的精神要重新寻觅

  广州精神广州文化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要好好保育并传承下去。每个城市都不能被无情地同质化

  《正在消失的羊城》观后感(四):从城市记忆到历史文化

  一个城市一直保持不变,那不可能,因为需要发展和进步;一段城市的记忆要被抹掉,那也不可能,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段历史;可是在城市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必定要有新的东西进入陈旧腐朽的东西被淘汰,然而问题来了,既不毁掉历史文化,又要不断发展,从中需要舍弃什么,保留什么很重要!可是就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所处的城市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迅速减少了,取而代之是现代化建筑的林立;璀璨闪耀的霓虹灯火代替了喧闹的旧街景;往日邻里街坊寒暄与作揖被格挡在冰冷的防盗门窗之外;寻找儿时的“那一口”却失去了方向,这到底是谁的错?抱着这个问题《正在消失的羊城》的创作者试图用他们的映像来给我们一个答案

  城市更迭迅速不可怕,丢了记忆那就太恐怖了!几乎所有人都晓得我们中国文化底蕴十足,历史文明敦实,同样也知道我国在筑强国道路上飞速前进,可是又有几人能停下脚步来发问一句“爸爸,东山洋楼咩样嘅?”,还好,影片有个角色发问了,如果没有人答上来,那岂不是太尴尬?尴尬在哪?因为有那么一群人曾经居住在东山洋楼里,并且成为了那一群人的记忆,这段记忆成为了“羊城”的标志被载入了历史,如若对自己生活一生的城市都无法清楚描述,那……

  历史被拿来借鉴,才会总结经验;文化不断被传承,才能形成一种文明!在这个影片里有采访到许多人,从受拆迁困扰的居民,到自发发起保育运动的有志青年;从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铜器铺老板,到因病去世的老中医;从因多年吃不到儿时记忆味道的虾饺而咽口水网站CEO和为粤式餐厅免费代言热心市民,到理性思考问题的报社记者担心历史文化被破坏高校教授;他们都在担忧,担忧什么呢?就是影片中给观影者强烈视觉冲力的黑底字的画面,上面写有什么?不正是历史演进中给我们总结出的经验以及饮食文化传承背后形成的城市文明吗?

  解说词是纪录片的一个特有的元素,它是创作者对选材认识理解的一种间接表达,整部纪录片中,从开头的幽默的和风趣后续的质疑和凝重,正是创作者思路体现同时整部影片用大量的纪实风格照片真实新闻报道及采访代替了许多城市映像,这想必就是创作者的真实意图吧?而且整部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完美诠释了创作者的态度,虽然成本压力,但是尽力而为之!

  电影也好,故事也罢,总归改变不了任何人,完整的表达了自己所想要表现的就好!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几千年历史文明积淀,幸好我们经过这儿,见证了它其中的一段历史!

  纯属个人观点,如有影响影片创作者的地方,请告知一声,第一时间删除;未经允许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老杨.2016年10月5日清晨

  《正在消失的羊城》观后感(五):历史和文化的呐喊

  ——浅析《正在消失的羊城》 广州,又名羊城。这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华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随着时代发展的变迁传统的文化、历史遗留的建筑正在慢慢消失。曾经的广州逐渐变成“老广”们如鲠在喉的历史回忆。成长生活于羊城的导演通过本片发出了最强的呐喊和呼吁:时代在变,经济飞速发展,但不该遗抛弃传统,那是岭南文化的根源,是这个城市的特色所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正在吞噬历史的遗迹珍惜历史,勿忘“家情”。 导演通过将本片分为:一栋老房;一条旧街;一座老城这三个章节,从小到大叙述了城市历史的变化与消亡。影片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以展示广州以前的风貌跟现在的改变作明显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突出羊城现在正消失的事物和历史建筑遭受到的破坏。影片以旧广州的图片为开头,一张张图片快速穿插展现着广州的旧貌。在影片中还加入动画、VCR、采访、MV、新闻报道等元素。使影片充满趣味性,不像以往的纪录片一样单调乏味。表现的多元化,更为观众清晰介绍广州的特色岭南文化和建筑。如影片中提到的东山洋楼的由来,东山洋楼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图片、采访、新闻报道的表现来为观众讲述镜头下的东山洋楼,也引出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面临拆迁的小洋楼,更多蕴含的是广州人对旧广州的回忆以及“老广”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的怀念。一栋老房,拆走的是人们的童年回忆,拆走的是人们以前的社交和生活方式。换句话来说,“老广”在广州的根,被拔走了。广州不再有他们以前的印记,他们也再也找不回以前的味道,如同片中一个个消失的名词:童年记忆、味道、社交、家、以及根。影片中一个暨南大学的教授这样讲到:“应该让人们有历史的记忆,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历史的记忆,那就非常可怕了”。如今正在拆走的不是一栋老房;不是一条旧街;更不是一座老城。而是广州人在心中的历史回忆,是深埋在他们灵魂深处的根。导演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其实更是在无声地提醒着观众羊城现在正慢慢地改变,传统的文化正在消失。 影片用本土方言为观众娓娓道来广州的历史,在介绍各种事物时采用故事叙述的形式。快速图片穿插时快节奏的背景音乐,使影片在结构上更加的紧凑环环相扣。如在影片中插入的一段粤语的MV,古色古香歌词唱出了广州的历史,广州的文化特色在音乐中一一具现;还有在恩宁路拆迁的场景中,嘈杂机械声与一段摇滚乐交接在一起,最后以一声爆破音把画面停留在一个拆字上,让观众体会到拆迁之快,拆迁之强力。这两段音乐在影片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边是充满着浓厚岭南文化味道的音乐MV,一边是正在强力拆迁的老建筑摇滚曲,其中讽刺的味道不言而喻。所歌唱的文化,现在正一点一点地倒塌,被摧毁。导演通过这样的对比使观看者更加深入以及深刻的思考,使观众去更加地重视以及保护所珍视的传统文化。 广州现在所改变的,是一代“老广”所生存的处所,消失的是他们对羊城的历史回忆。也正如影片结尾所说的,如今的广州消失了一半的本土文化,但广州还剩一半的本土文化存在,我们还能去坚守我们剩下的文化、方言。导演在影片中所表达的内涵,正是在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去保护所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去把这些传统文化做得更好。让后代传播、传承得更好。广州,这座千年古城,剩下的不应是“老广”如梗在喉的回忆,而是要保留下让后辈也能去亲眼看到的,亲手触摸到的历史。正像影片结尾处,小孩问道:”东山洋楼是什么样子的”时,我们能骄傲地对孩子们说:“明天带去看就知道了”。 现代文明因为信息的快速传递成功模式已经在不断被复制。新建的高楼大厦,小区别拔地而起,同式化、类同化的城市风格让人已经审美疲劳。如何让一个城市拥有他自有的本土文化特色,而又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一直是一个持久的驳论。本片让观众重新审视定义城市的发展,继承保存开发而容纳,对于羊城这样一个国际都市,才是一方良药,在呐喊的背后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希望。《人.根.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