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锦集

2020-01-20 23: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锦集

  《少年时光朋友》是一本由[印]阿米特·乔杜里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19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一):绕梁余音 重温意浓

  第一眼是被这书名吸引的,人都有怀旧情愫,会怀念年少时的朋友。作家阿米特·乔杜里以自述方式来回自己年少时的生活和年少时的朋友,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故事不都是回忆的,也不尽是倒叙,是机缘巧合,阿米特受邀回到故土参加文学活动作者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人,他回到故乡,见到想到的,都很丰满风景描写理的刻画,都相较细腻深刻

  虽然没有去过孟买,但是从阿米特的描述里,还是能清晰地看到孟买的风貌,以及曾经经历过的沧桑。“历史总是近在眼前人觉察,直到然间看清为止”,这说的是历史,但年少的往昔也不是历史的一部分吗?有很多人事令人感怀,淡淡的言语里隐藏着沉重忧伤

  既然书名是“少年时光的朋友”,那被阿米特称之为“在孟买硕果仅存的老朋友”——拉姆,于我看来,正面描写的字句并不算是特别多。但是通过作者的回忆和人物的辗转讲述,拉姆的形象依然是鲜明的。年少时的他叛逆,是个留级生,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但是他却是阿米特友谊长久的朋友。在读到这些关于拉姆的故事时,我的直觉是这是一个好生与一个差生交集。这是市俗的眼光,如我,却忘记了年少时的友谊是纯真的,不因各种市俗眼光的外因而让彼此心生罅隙

  拉姆的一生也并不顺坦,他吸毒、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但是他对朋友还是如旧热情,他自告奋勇阿米特一家导游,阿米特也依然善待他这位朋友,没有因为他吸毒而疏远他,还带他认识他的家人。年少时建立情谊是最深厚的,也是最单纯的。我们过来的人,都是这么认定的,也都是这样被证实着的。

  不论朋友走多远,一辈子都还是朋友,只要有机会重聚,那些时光都是值得珍惜的。读着故事,我们有共鸣,谁没有少年时光的朋友,但是你们是否都还记着彼此,是否还联系着呢?

  不知作者笔下这位朋友是否真实存在,但是身为作的朋友,还是很幸运的,因为他会为你笔耕,把你们的故事变成铅字永远记录下来,纪念这份年少时结下的深厚友情。是思念,是感恩,是不变的情谊。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二):最珍贵宝物

  这本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越是简单,就越有着打动人心力量

  很喜欢一个词“好年月,旧时光”,学生时代的友谊真的是世界上最纯真最真挚的存在,没有功利性目的,只有我觉得你很好、你也觉得我很对口味的温暖情谊,真好。

  主人公阿米特·乔杜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孟买,故地重游让他心生无限的感慨与怀念,更让他回想起和好友拉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所以再遇故友,阿米特从心底感到高兴。哪怕世事沧桑,两人都不复原来面孔,但不曾变过的心与情谊带他们仿佛回到了自由自在亲密无间的年少岁月,只余言笑晏晏。

  小说中的主人公名为阿米特·乔杜里,而本书作者的真名也是阿米特·乔杜里,再加上第一人称行文,这就使得在读书过程中时常会把故事当成是作者的传记心路,而朴实真挚的文字更让整个故事、所有人物都像真实存在一般,这就是作者笔端魔力啊。虽然拉姆这个角色有着很多不好习惯,但无可否认,他对待朋友是真的用心,而阿米特也不因拉姆目前的处境而对他另眼相待,试问谁不想拥有这样的情谊呢?

  “我假装忙碌,我想这就是生活,未必需要意义”,阿米特曾这样在心中腹诽过。其实,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流淌在其中的脉脉温情。过年的时候,和高中好友聚会过,距离高中毕业已有7年,很多都成为孩儿爸孩儿妈了,但这次聚会我们都心照不宣地没有提工作家庭,而是又谈起了高中时的那些糗事,那一刻,从眼前的忙碌逃出来,真切地有一种重生感觉

  我们走过的路,那少年的时光,似乎永远不会再相交,但那段时光却永远不会消弭,反而会随着年岁增长愈发清晰,回味隽永。读书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回想起吉卜力工作室动画电影《岁月的童话》,电影里已经成年女主角振动起回忆的翅膀,不停在童年与现在的时空飞翔穿梭,一句“你喜欢雨天吗?”就足以让彼此获得至高无上快乐。阿米特和拉姆也是如此,我与我的高中挚友也是如此,好年月,旧时光,每一次想起,都是每一次心动

  当然,书中远远不止有友情,还有作者通过故事寄托的对故乡的无尽忧思,哪怕不完美,也是游子的根,那里有着自己思念的人,还有思念自己的人。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三):儿时的记忆,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和大家谈《少年时光的朋友》这本书之前,得先说说作者。作者阿米特.乔杜里是一位印度籍的小说家,现在是英国皇家文学协会会员,东英吉利大学当代文学教授。这本书也是脱胎于乔杜里的沉思和回忆,讲述一个关于友情、儿时、故乡的故事。作者在书中没有明确地提到主人公就是他自己,但是结合作者乔杜里的生活和工作轨迹来看,书中主人公的故事与作者的经历极为相似,我在阅读过程中就直接当作作者的自传来读。

  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主人公是孟加拉人,童年居于孟买,后移居英国,家人也搬去了加尔各答。此后,主人公深耕文学界,成了知名作家,因工作关系往返于于英国和印度之间。故事就是以主人公回到孟买,先后去了父亲拥有会籍的俱乐部,母亲和妻子喜欢的鞋店,全家人常去的饭店等充满温情回忆的地方,当然,最重要的是邂逅自己的童年好友拉姆。

  这里作者用了较大的篇幅描写孟买的地方风土,其实孟买是一座比较矛盾城市,一方面有现代的繁华节奏,一方面充斥着贫困、赌博、暴力毒品、酗酒,印度富豪与亚洲第一大贫民窟共存,光鲜亮丽的上流人士苦苦挣扎底层贫民同在。这个城市的背景恰恰与主人公和他的好朋友拉姆两个人命运一般,一面光鲜、一面落寞,一个成为文学领域独当一面的人,一个则深受毒品之害,渐渐沉沦。其实,我对这本书的感悟,并不只有像书封介绍的“一部关于友谊、陪伴和儿时故乡的温暖之作”,因为这些元素太过明显,以至于你看到书名就知道它是写这些东西的,这是表层内容。以作者的文学造诣,我更觉他是以友谊和童年为切入点来写透孟买这座城以及在这座城生活的人,这是“一部以人写城的内涵之作”。

  孟买这座城既孕育了乔杜里这样的行业精英诞生了拉姆这样的市井之徒,并且他们有着无坚不摧的友谊,这就是孟买这座城市的包容性,是它让人又又恨的地方。

  最后,我要说的市,我对乔杜里感到无比钦佩,他对待友情那种不变的执着,他在好朋友拉姆沦为瘾君子的时候,依然真诚对待。设想一下,假如我们的个儿时好朋友成了瘾君子也许大多数人会敬而远之、避之则吉。这是乔杜里和拉姆之间任、了解熟悉结果,他们相互之间清楚不管对方人生际遇如何,少年的秉性顽固依旧,对方仍是过去那个为自己所熟知的少年。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四):我们走过的路

  《少年时光的朋友》这个题目灵感来源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青年时代的朋友》。阿米特·乔杜里说他还没有读过这本小说,但却第一次看到就爱上了这个标题,于是有那么一天,他终于写下了关于自己少年时代的朋友拉姆和孟买的故事。

  我们可能并没有听说过阿米特·乔杜里这位印度作家,也不一定去过孟买,但我们都有过难的少年时代,那是记忆里的故乡,是曾经朝夕相处密友,是一去不复返的旧时光,也是所有人都经历过却又回不去的中之地。正是这样的情感,让我们怀着好奇心情跟随作者的脚步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阿米特·乔杜里的这部作品融合了小说、散文回忆录游记等多种题材,是一部既非虚构又充满沉思和回忆的诗意之作。小说的开头,作者回到故乡孟买宣传自己的新书,他有些不情愿回到这里,因为他曾经生于斯长于斯,但却一心想要逃离。现在他又回到这里,漫步熟悉或陌生街道,去寻访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去重新感受这座城市和自己人生的变化

  小说的开篇拉姆只是以侧面形象出现,而“我”一边回想和拉姆的事情,一边开始了在孟买的行程。尼赫鲁夫人公园、俱乐部、泰姬玛哈酒店恐怖袭击事件、金龙餐厅,还有母亲钟情的嘉兹达珠宝店、简欧鞋店等等,每一个“我”走过的地方都唤起了许多关于曾经的回忆。尽管我一直觉得自己和这座城市有一种疏离感,但其实“这片地区承载着我的过去,也记录了父亲的一生”。

  在等待拉姆出现的漫长过程之中,读者和作者一同走过了孟买的很多地方,见到了老朋友、新景象,回忆了旧日时光,也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新的审视。尽管岁月的流逝改变了一座城市的面貌,也改变了一个少年的心境,但“我”的故乡旅行始终有拉姆的陪伴,如今我们都已年过半百,那份情谊依旧未曾有丝毫变化。

  阿米特·乔杜里的叙述有一种特有的忽之感,思绪有时游荡在过去,有时又聚集在当下,他每一次回到孟买都和拉姆相见,但又总觉得是最后一次见面。两位老友跨越十年的友谊,并没有因为乔杜里的出名、拉姆身陷毒瘾,或者是长久的分离而改变,这与作者内心最初强烈的“不情愿”形成了一种反差

  或许《少年时光的朋友》想要带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富于诗意、既不确定又令人感到必然、既能引发共鸣又不会给予确定意义的一种阅读体验吧。打破的是小说的形式外壳,亮出的却是我们曾经走过且再也回不去的生活,而一抹惆怅,是所有离乡者最终逃都不过的结局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五):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是一本虚构类小说;再接着往下读,我又觉得它像是一本日记;看到最后,我想它应该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印度作家 阿米特•乔杜里 的小说《少年时光的朋友》,是一部温暖而又感人的作品,书中以小说家阿米特·乔杜里收到邀请,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孟买参加文学活动,陌生又熟悉的故地重游,勾起了他心底对这座城市的思念,也让他回想起和好友拉姆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这本书的名字《少年时光的朋友》跟我读过的一本桐华的小说《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有些相似,而且读后的感受都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哀愁

  年纪越大,越喜欢怀旧,喜欢回忆年少的时光。

  印度作家阿米特•乔杜里的小说《少年时光的朋友》并没有堆砌华丽词汇,也没有构筑丰富的情节,只是简简单单地叙述,仿佛在读他写的日记。

  但在这些平常的文字里,能够读出阿米特•乔杜里对孟买的深深怀念之情,以及对重逢好友拉姆的喜悦之情。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可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和一些人弄丢联系,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同学老师偶遇陌生人,但总有一些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占据着很大的位置,即使失散多年,还是会时不时想起。

  那个人可能是小说中阿米特•乔杜里的好友拉姆,那个人也可能是你的初恋或者曾经的好友。

  每当你回忆到那个人,总会想起那快乐的年少时光。

  一个月前,我和失散了两年多的好朋友又重新联系上了,那种重逢的喜悦无法用文字形容,在跟她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回忆了好多,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美好的回忆

  一桩桩,一件件,全部随着回忆跑了出来。

  我想,阿米特•乔杜里和拉姆的重逢应该也是这样的吧。

  关于故土,我还没有那种深深的依恋,我只是对故土中的家人有更多的感受。或许,等我30多、40岁,再来探讨这个话题,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但我特别能懂阿米特•乔杜里的感受,那种对故土的依恋,对孟买的牵挂

  在我们选择离开的时候,并没有觉得这个地方有多么好。但等到我们离开好多年后,才发现,它是我们最深的依恋。

  比如大学校园,比如高中生活,比如家乡

  我喜欢封面上的这句话:我们经历过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叔;遭遇过失败;濒临过死亡;经历父母离世见证他人成功。尽管如此,少年的秉性却顽固依旧,随心所欲地浮现。

  与过去的时光重逢,你还是那个少年。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六):最忆少年时

  少年时渴望长大,终有一天逃离故乡;长大后怀念儿时,想回到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这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感悟,人们总是这样矛盾又留恋。对于“家”的定义,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想法,但故乡是永远记得的地方。我们厌恶、我们逃离、我们挣扎、我们怀念,土生土长的故乡,带着我们的人生起始站,记录了成长的足迹。那里有的是过去的时间,也是回不去的年少时光。

  印度作家阿米特•乔杜里,以旅行的方式来呈现故乡孟买的风景,大量的环境描写将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在作对比,回忆式的写作手法用片段记忆串联起儿时的家乡、童年的美好时光以及少年时代的朋友们,追溯那段记录最好的自己的岁月。书中对孟买的环境描写过于详细,街道、酒店、商店、公园、美食,甚至是公交车路线都描写的一清二楚,也可以当作一本孟买旅行指南来读,勾起读者去孟买旅行的欲望。

  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作者对于家乡的复杂情绪。一边觉得自己是旅行的游客,一边又认为自己是孟买本地人。一边觉得自己不想念故乡,一边又沉迷于回忆无法自拔。他把人的那种矛盾心理与怀旧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可以在书中找到某一刻的自己。故事与感悟相结合,带你走进作者乔杜里的故乡,也走进自己的家乡,忆起儿时的伙伴们。

  乔杜里对于家乡孟买,情感是复杂的。举家搬迁的他认为自己背井离乡者,是旅人或游客,他鄙弃孟买的生活。却又一边承认自己是孟买土生土长,外出归家的游子,渴望着孟买的生活。他离乡多年,却以作家身份归来,算是一个成功人士。而少年时的朋友拉姆是守故者,沉迷于毒瘾的他落魄、迷惘,痛苦中挣扎着。性格、事业、遭遇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在相遇的那一刻读懂彼此。

  不同的选择,有着不同的生命轨迹。孟买对于他们来说,即是牢笼也是港湾,即束缚、摧毁了他们,也庇护、温暖了他们。作者的这种复杂情感,就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年轻时想逃离,年老时又怀念。我们不舍的是那片驻足过的地方,是曾经扎根过的土地。

  对于乔杜里来说,孟买与拉姆密不可分。孟买是土地,而拉姆是大树。或许越是到了老年,就越是留恋青年时光。作者回到故乡回忆儿时,怀念少年时的故乡风景,怀恋与拉姆的日常点滴。书中友人重逢的情节不多,却可以感受到那份情深义重的友谊。两个截然不同人生的人,却能从儿时的玩伴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跨越时间和空间,还考验着那份记忆中的感情。

  他们在一起不需要太多言语,或参加活动,或一起游历孟买,或谈论古迹建筑……也许是因为他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所以才更加珍惜彼此。因为只有与对方交流时,才觉得自己还年少,时光倒流回儿时,一切都没有改变。对于他们来说,彼此就是那段年少时光。

  年少时光的我们总是渴望长大,长大后的我们又羡慕儿时。那份少年时代的友情、儿时的故乡以及被尘封的年少时光,才是我们最怀念的过往。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七):珍重少年时光

  少年时光总是让人难以忘记,那种纯纯的萌萌的如梦幻般纯净真挚的情感,在此后的人生历程中再也不会出现。印度作家阿米特·乔杜里将这份真诚的情怀用这部《少年时光的朋友》再现给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读者。人的感情总是很复杂多变,何曾如花开花谢般明媚清澈。明明互相有感觉有吸引力的二人要克制住内在的情感,装作毫不在意,实则一举一动都在暗自关注,又明明是各自腹诽的身边人,也要装出和谐嘻笑温馨的场景,以给其他人融洽关系的假象....

  阿米特·乔杜里 并没有回避这些人性中的阴暗与卑劣的技俩,由此,《少年时光的朋友》一书里的真性情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很多善良美好的愿望阴错阳差之下往往以悲剧结束。人世间,痛苦的事情何其多,幸而还有希望与美好的梦想支撑心灵继续走下去,正如少年时光般,纵会消逝,但美好纯却不曾远离灵魂。

  拉姆的生命活力与懒散,矛盾又统一的存在于同一个体,生如夏花之璀璨,死若秋叶之静美,本也勿需叹秋伤冬,认识了生命的轮回,自会珍视当下的难得。《少年时光的朋友》全书用二十七章的内容将阿米特·乔杜里对生命的感悟通过主人公与拉姆的感情纠葛情随境移,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变的是那份根植于骨髓深处的诗样情怀。看拟直白毫无绚烂之词的文笔,实则是阿米特·乔杜里温和双眸里慈悲的映射。见惯了风浪,宁静尤为珍贵;血肉横飞之外的安详成就最后的追求:《少年时光的朋友》成为都市嘈杂重重压力之余的一剂抚慰剂,世间尚可留恋与珍惜之处太多,正如成长历程中的小伙伴,虽远离却一直都在,而且在默默祈愿你的平安喜乐。

  时光飞逝,终有一天,曾经的生命会离开这个虽痛苦却无限依恋的世界,拉姆的恶习与美德,所有如同拉姆一样的复杂个体都会消烟云散,但总会有一种声音在不经意间告诉你:这个世界我存在过,而我不虚此行。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八):朋友的真诚

  回家,还真是个挺有趣的话题,每到春节,车站上的人群川流不息,南来北往,大家都发自内心地带着共同的目标,赶紧回到自己的父母亲身边,全家人过个团团圆圆的新年。

  当然,回到家乡的想法,并不仅仅是在春节,在任何时候都或多或少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存留着,每到暑假,数十周年同学聚会的横幅就会挂满校园之中。自然,那些曾经出生过、学习过、工作过的地方,每个人都还有个心愿,有时间还是想回到那儿四处走走看看,寻找曾经遗留下的气息。看看曾经居住过的房屋,曾经游玩过的场所,曾经坐过的桌椅;寻找曾经在一起的好友,再一起喝上几杯小酒,回想当年的青春岁月,畅谈曾经追求过的异性朋友。

  在阿米特的笔下,这位早已在英国生活的作家,还是不时找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孟买,寻找曾经在一起的好朋友拉姆。随着作家在家乡的四处走访,读者可以了解到,印度即便遭受到劫难,生活还是很快又重新恢复了生机,新的建筑重新建起,许多手工艺产品,如项链、鞋子等等,甚至有些需要订制的商品,重新获得大家的喜爱。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印度的恐怖社会现实。毒品的泛滥,让曾经的朋友也陷入到麻烦之中,即便想逃避这种现实,也显得无能为力。只有离开此地,方能彻底摆脱这种危难的处境,就如同作者相仿。有毒品,自然跑不了黑社会的存在,当时的繁华被手持枪支的暴徒彻底摧毁,商店被洗劫,建筑物被焚烧,许多百姓因此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

  作为作者,也非常焦虑自己的文学作品为何得不到家乡人的喜欢,即便是那些被作者写入了小说之中的建筑物、商店、街道等等,许多百姓还是显得没有太多的激动。按理,当自己的产品被大作家写入书中,应该显得兴奋异常的样子,甚至可以以此为卖点开展多种多样的营销活动,以更好的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如,在莫言先生笔下的高密,早已成为了旅游点的代名词。

  老友拉姆,在图书之中的笔墨写得很多,可见作者对朋友显得非常的真诚,即便是拉姆因吸毒,感染上恶习,作者还是对朋友没有太多的冷漠,还是喜欢和好朋友在一起相聚,甚至将拉姆介绍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子女。朋友有时候是指明你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是你挑战困难的勇气,是你学习的榜样,是你背后支持的力量,所以,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的朋友,忘记朋友的不好,记住朋友的好。这,也正是作者在图书中所表达的态度。

  有意思的是,作者的书名《少年时光的朋友》竟然受到门罗的小说《青年时代的朋友》的影响,两部图书的书名也非常相近,不由得暗想,会不会还有作家写过其他时光的小说呢?比如老年时代的朋友等等。

布兰德大门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九):时光里的故人——会一直永远在一起

  人们总说你在年少时认识的朋友,此后你都不会再有。是啊!还能有谁再此后的岁月里陪你走过一段名为青春的岁月。那个时候什么都是青涩的,你的思想,你的行为,你的一切都是那么青涩而又肆意的。你不会以一个人的地位和学识来选择你的朋友,你的一切选择不过是遂心罢了。

  《少年时光的朋友》我阅读过半时,我有一种想法我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叫做《少年时光的朋友》,它更多的是一种作者自身的在现实世界里面的一种回忆,和对自己书籍的一种推广。嗯!这种推广让他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在鞋店都让他在推销他的书籍《不朽》,我对能够一直这样无时无刻打广告的人,相当佩服。曾经我还因为马东在《奇葩说》里面的广告而爱上了这个综艺节目。这算是题外话了。

  渐渐阅读后面,就有一种能够感觉作者前期描写的含义了。那是他现在的生活,虽然也参杂了回忆,但是却能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作者,会有一种现实与现实的碰撞。就是后面的拉姆和作者的碰撞。其实按照作者和拉姆早期的性格来看,其实我是不怎么能理解他们怎么会成为朋友的。但是缘分这种东西真的是说不清楚的。也有或许懂了,一个人需要陪伴,一个人永远会等待着你的召唤。虽然说这样看似关系之间不平等,但是有什么关系呢?年少时在一起的时光就是彼此最大的幸福。感觉看着这本书一定要听听陈奕迅的《最佳损友》,那样你的感觉一定会更深刻。

  但是从他们现在的生活中,我们感觉到了隔阂,那是时光的隔阂,也是所处环境的隔阂。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的身份和自己如今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一段鸿沟。我相信这种经历很多人都有。

  记得前几天有个朋友参加完同学聚会后告诉我说:“大家都改变好多,有的人当了老板,有的在国企工作,有的当家庭主妇,有的成为了无业游民,有的......”这是成长道路的必经之路。偶尔有时候在街上遇上,看见老同学的光鲜亮丽和自己的不修边幅而产生的自惭形愧,有时候甚至都会当作不认识。这是一种多么可怕而又多么悲哀的想法啊!怪不得我们总是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有多好啊!我们停留在那段什么也不在意的岁月里,一起疯狂一起傻。而不会像现在这般清晰的认识到人世沧桑的变化。

  阅读此书之时,看到作者提到了莫泊桑的《项链》这一短篇小说。真是回忆满满啊!突然想到自己那年学习这边文章的时候,对于女主的感慨和唏嘘。那个时候觉得她真是太倒霉了,为了一条假的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很多美好的青春年华。但现在来想想,那条项链倒也算是成全了她。她远离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找寻到了生活的本真。她在以后的岁月里,不会再沉迷,而是能够勤劳的生活。我想岁月赋予了我们知识的成长,让我们对待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总说你变了,但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我们每个人都在改变,回不去的从前,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它能让我们不忘初心。

  作者还在书籍里面提到了孟买的很多好吃的,好多名字真是听都没有听过。例如:“羊肉浆果炒饭、油炸龙头鱼(孟买鸭)、沙律僵尸、怕特辣努马琦等等。真想有机会也走到这座城市,虽然不会有何作者一样的情怀,也没有老朋友。但是,想去看看。

  我们一路走来,把无数的今天变成了我们回忆的昨天。只期望很多的人不要走散,也希望那走散的人在今后的人生能够幸福。

  ��������

  《少年时光的朋友》读后感(十):暖伤少年时光

  时光是一条河,此刻,因为一本书《少年时光的朋友》,我站在时光的对面,对18岁的自己说:辛苦你了,我却没有照顾好你,让你没有走上自己想走的路,没有追上自己想追的梦,没有一切,也几乎没有仔细地去回想过,曾经的少年时光。有一些老照片,也都忘在老家发霉了,连同自己的旧时光和小伙伴……山高水远都是借口,真正回不去的时候时光的朋友和朋友的时光啊。

  时间既向前流逝,也倒流回溯。《少年时光的朋友》中记录了作者乔杜里再次回到孟买参加书友会,他想起了唯一的一个少年朋友拉姆,文字中透中淡淡的情怀,少年的友谊淡得像水,没有太过深刻的回忆。只是期待,能在书友会看到他。给他发短信几乎是想都不用想的习惯。然后作者就观察孟买的街景,想多寻找一些变化呢?还是想寻找那些没有发生变化留有自己痕迹的地方呢?或许都有吧。他才发现自己跟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边每一栋建筑都有回忆,搜寻的每一道美食都有故事……曾经不深刻的少年记忆都被一一唤醒。

  故乡不是桃花源,但故乡总有一份深沉的眷恋。你回来了,有些东西就复活了。

  特别是,时光对面的那个少年,他的气息都回来了。纵使人情冷暖,唯有真正的友谊无需粉饰。哪怕世事多变,唯有宽厚的故乡不计前嫌。果然是最会用英文写作的印度作家,字句中透着最带有岁月包浆的怀旧情话。 有人说这本书《少年时光的朋友》既像散文,又像小说,淡淡文字,却特别温情。如同一年一度的春节的回乡团聚,我们和亲人和老朋友们抱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了要远离。

  故乡是回不去的时光里的小小念想,我们是时光中小小花朵曾经被温柔暖伤。

  其实作者的写作很朴实,就随着自己的感受向前走,整个 故事没有太多转折和悬疑,就是淡淡的向我们展示少年时光和少年朋友,境遇变化了,大家也都变化了,但是因为了故乡和少年时光,我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作者讲述了他对年少时的朋友拉姆和重回故乡的孟买的感慨、失落,但是读的人内心却并不平静。 我们感受着他的感受,失落着他的失落。

  我喜欢别人对《少年时光的朋友》的一条评论:像一条秘密的隧道连接着散文与小说两岸。这个总结很精妙,完全表达出了这本书的特点。作者一直致力于打破小说的形式外壳,以诗意新貌来勾勒自己的作品。所以读它的时候,初始觉得有点不像一本小说,觉得作者没有怎么去架构和布局,但确实做到了让很多东西扑面而来,其实淡淡的文字里面,是容纳了许多的东西的。文字是散文的气息,但人物却活灵活性,尤其是第一人称,作者自己的直接表述,特别的充分和贴合。

  人生中,最难得的是少年朋友吧。纯白无暇的旧时光里,一部老电影一样的情怀。

  可是时光的河水一路奔腾到海……过去和现在老死不相往来……只有那些相连接的少年朋友,能证明我们曾经在故乡的土地上留下的时光印记和一辈子都走不散的感人情怀。

  我们迫切逃离的,也许无关遗弃。我们急于奔赴的,或许无关憧憬。

  跨越几十年,终究会回来——这才是我们最真实的一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