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家挤着睡》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摘抄

2020-02-15 23:2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摘抄

  《大家挤着睡》是一本由(美)琳达·阿什曼 著 / (荷)查克•格罗宁克 绘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元,页数:2018-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能有帮助

  《大家挤着睡》精选点评

  ●温暖的小故事,下雪天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们,齐齐钻进了小男孩被窝小朋友从中可以学到善良乐观善解人意

  ●小朋友喜欢,看一次之后说,每天都要看。晚上睡觉,他起头,背一遍,两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法挡,齐齐把嘴张,啊,祝我们睡得香

  ●好美的图,忍不住每一页都截屏

  ●非常温暖有爱的绘本。小动物画得格外的可,在冰天雪地可怜兮兮的颤栗的模样,真让人心疼。这本绘本教会孩子们学会分享

  ●蛮温暖的。

  ●这本读的时候想起《手套》,下一个动物来了怎么办?挤不下来了怎么办?

  ●在寒冷冬夜,读着这本暖意融融的绘本,孩子每次都能甜甜地入睡。非常温馨,非常有爱。

  ●喜欢这种风格绘画视角

  ●很温暖治愈的书,善良友爱,排比句很适合小朋友读。by 2019.12.29 Jeremy2岁半

  ●也太可爱了吧!好温暖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一):还能够挤得下吗?

  一座陡峭小山,一所小房子,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威廉,一个寒冷的冬夜……看起来,倒也没什么不太好:冬夜虽然寒冷,房子虽然小,却足够温暖,也足够小男孩居住!不过,美国知名童书作家琳达·阿什曼想要讲的故事还在后面呢,这儿仅仅只是一个开场。

  小男孩喝完热可可——这个细节一定要记住——然后就是准备睡觉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又一个“不速之客”来敲小屋的门了!原来们是山里面的一些动物,这个冬夜太冷了,它们有的又冷又饿,都注意到了小男孩威廉这个温暖的小房子!所以,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向威廉提出了借住的请求。前面已经说过了,虽然小屋不大,可是却足够温暖;而且也只有小男孩一个人居住,而且小男孩也足够善良。所以可想而知,虽然小床慢慢地越来越挤了,小动物们却还是能够住进了温暖的小屋!

  如果足够细的话,可以看出动物们来到小屋的顺序,先是花栗鼠,然后是小刺猬,然后是土拨鼠,然后是小浣。虽然一个比一个体型大,但还都是些体型较小的动物。小床虽然不大,但是挤一挤,多少还是能够挤得下的;更不用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大家挤到一起其实也还是挺暖和的。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还是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接下来,非常具有考验善良的小男孩威廉以及先期到达小屋的四个动物的一幕出现了:第五个“不速之客”是大熊,它也想来小屋!这下可怎么办才好呢?开门之前,小男孩和动物们就很发愁,小床已经比较挤了,正如威廉所说的那样:“要是他个子小,挤一挤倒是也还好。”不过,大熊的个子显然真的不能算是小,甚至威廉加上其他四种动物,估计都不及大熊的个子!这下可是出了个大难题了!虽然大熊看起来确实很孤独,但是一则,小床要想容纳大熊,确实比较困难;二则,小床的大小对于威廉和其他四种动物来说,可以看得出来是刚刚好,他们还愿意和大熊一起来分享吗?!

  一个简单却充满了温暖的故事讲到这里,所有的人都在猜测,小男孩威廉和动物们会作出什么样的决断呢?大熊能够如愿以偿吗?估计所有的人,甚至也包括威廉,以及其他四种动物,都会为大熊感到一点儿惋惜——要是又是一只小动物的话,作出选择就不会有那么困难了!

  至于最终是个什么样的结果,琳达·阿什曼已经把结果都交待了。故事很圆满:虽然加上了大熊的小床和小房子,看起来已经拥挤不堪了。但是小男孩威廉讲出了大家此刻的共同心声:“美梦多多,朋友们,好好睡吧。”真好。

  故事并不复杂,但过程却不那么简单,特别是当大熊想要投宿到小屋的时候,整个故事也就正好到达了最关键之处。琳达·阿什曼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足够温暖的故事。这个故事正好可以讲给小朋友们听。假如,小朋友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参与进来,也帮助小男孩威廉和动物们进行一下作决定的过程,是不是会更有意思呢!故事是大人来讲的,其实真正的“主角”却应该是小朋友和小动物。

  当然,故事温馨,至少还有两点也不能错过。首先是绘者荷兰人查克·格罗宁克的工作,他的绘画栩栩如生地刻画和表达了小男孩威廉和动物们的神态、心情,一定要记得好好欣赏。假如故事没有文字,读图,其实也是几乎可以读得懂的!其次,因为这个绘本当然是写给小朋友们的,所以琳达·阿什曼除了讲故事,还“安排”了五首韵律好听的儿歌。比如最后一首,“六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没法挡,齐齐把嘴张”——真好听,真传神!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二):夏天的睡前绘本那么多,缺了这本冬夜的睡前暖心绘本

  《大家挤着睡》是美国童书作家琳达·阿什曼和荷兰插画师查克·格罗宁克合作的一部绘本,讲述的是一个有关友谊、温暖的冬日故事,当然,也是一本适合哄娃睡觉的绘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惊喜,因为印刷质量非常好,封面的花是凸起的,摸上去很有质感。不愧是大师出品,不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插画、又或者是从翻译……都非常非常适合0-3岁的宝宝。

  故事的主人公威廉,住在一座陡峭的山上小房子里。墙上挂着爸爸妈妈的照片,他喝完热可可就准备睡了。他的眉头皱着,不知道在思考什么。(这是第一个伏笔)。

  接下来他被一连串的声音吵醒了,先是“笃笃笃”、再是“嘭嘭嘭”、接下来是“咚咚咚”、然后是“乒乒乒”,最后是“吱吱吱”,一连串的拟声词代表着敲门声、敲窗户声、送纸条声……每一个声音就代表着一只小动物,他们或者迷路了、或者冻住了、或者有些困、或者是觉得孤单了……想来和威廉一起睡。最开始的小动物们体型都比较小,松鼠、刺猬、土拨鼠、浣熊,虽然一只比一只大,但仍然属于小型动物,挤挤也能睡,最后来的这只不简单,比门还高的一只大熊也想挤进来睡。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声音越来越响了?因为夜越来越深了,威廉是不断地被反复吵醒的,大家都渐渐睡熟了,在静静地夜里,这些声音自然显得异常清晰。可为什么大熊的声音反而小呢?因为他知道这里来了不少人,也知道自己体型庞大,想要申请多加一个床位确实有困难,所以他小心翼翼地,声音就小了……

  我们来看看威廉的眼神和表情变化。最开始他的目光是有点迷离的,嘴巴也是一条直线,说明他的心情并不是很愉悦,也许是有点冷?孤单?随着小动物一只接一只进来,威廉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微笑着、无奈着……到大熊来的时候,威廉又回到了皱眉头的时候(是松鼠来告诉他有人敲门的),想想也是,不停被吵醒,任谁都会有一瞬间地不满吧。但他还是非常善良的,无奈地笑笑又去开门。直到所有动物都躺好了,威廉才放下心来,换到凳子上准备踏实睡觉(解开伏笔)。

  再来看看小动物们的变化。小动物们拟人化了,他们也有一些小心思,好的坏的想法都有。他们还在屋子外面的时候,都很可怜。“对不起我迷路了,我可以进去吗?”、“哇你的家好温暖,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吗?”、“我的脚指头冻木了,尾巴也冻僵了,我可以进去吗?”直到大熊来了的时候,小动物们的表情都变了:一个个叉着腰、紧握双手、头抬得高高地、手伸出来摆了个“NO”……看着有点好笑,良心不会痛吗?

  果然,在大熊沮丧地选择回去以后,小动物们心软了。他们也发现了大熊的背影是那么落寞、孤单,虽然这么一只庞然大物睡到床上,自己肯定是要睡不好了,但他们还是选择让大熊也一起挤一下。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不让大熊进来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门外是谁,但就是拒绝了。反而在知道是大熊以后选择了接纳,这种一开始抗拒又有人来瓜分温暖的床,后来接纳的心理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作者也没有把这本绘本画成完全温暖的世界,还是保留了一些心理变化和起伏,既丰富了人物设定,又给了个漂亮的结尾。

  故事的最后威廉的眼睛看向了床旁边的椅子,因为床上实在是太挤了,大家都东倒西歪,刺猬都被挤到地上去了,松鼠也只能睡在被子上。于是他悄悄从床上下来,睡到了椅子上,把温暖的大床让给这一群准备冬眠的动物们。

  再留意到灯光,最开始那盏灯只是照明,随着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入睡,灯也一次又一次熄灭,但是灯照亮的范围却越来越广,最后灯把整张床都照亮了,就像威廉照顾到了每一个小动物一样。而屋外呢,一直是漫天的大雪,想想就知道有多冷。

  我们看看威廉的打扮,一开始他穿着围巾、帽子、靴子,随着小动物们越来越多,屋里也越来越暖和,威廉不再需要那么多衣服了,而是只保留了帽子。小动物们的被子也十分有意思,最开始威廉一个人盖了三床被子,动物慢慢变多,威廉睡到了另一头,只剩一床被子了,再后来威廉睡在椅子上,被子都留给了小动物,他自己盖着衣服睡觉,而小动物们也不缺被子,一个个都睡得香香的,嘴角都是弯的。作者在这些细节上的描绘十分到位,把气氛也造得很足。

  故事因为是给低幼龄的小朋友准备的,所以节奏感很强,除了前面提到的敲门声,还反复了好多次的“X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挡不住,齐齐把嘴张,祝我们睡得香,祝我们睡得香”,这种重复是小宝宝喜闻乐见的,也有助于他们的记忆,还能帮助小朋友学会数数,书里还附赠了贴纸,看完绘本贴贴纸玩,送给小宝宝最合适。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三):愿每个孩子都能冬日一梦、包容一生

  这几天,东北已经开始下雪,我们开始感到冬天来了。

  这样的一个季节,读这本《大家挤着睡》,看着绘本飘飘的雪花和那些小动物冷的哆哆嗦嗦的模样,不由进一步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但看到故事里展露出的小主角威廉的关爱和包容,心中涌动着脉脉温情。

  这本《大家挤着睡》绘本的英文名字蛮有意思,直译是:威廉的冬日一觉。读完这个绘本,我居然分不清绘本讲述的是梦境还是真实。

  荷兰插画师查克·格罗宁克和美国儿童作家琳达·阿什曼珠联璧合,联手打造绘本《大家挤着睡》。查克原本就被誉为善于绘画“童年的梦”,绘本中的故事似真似幻。

  冬天到了,小男孩威廉一个人在山顶上的小屋里准备睡觉。天气太冷了,小屋的房门和窗户不停的发出响声,有小动物想进来和威廉一起睡。当屋里已经有了五个人,房门又响了,这时候来的是谁?威廉和小动物们会让他进来吗?

  很暖心的一个故事,但却很有设计感。

01 设计感之一:宝宝的睡前枕边书

  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到过“黄金中道”,意思是说,在正确的时间,与正确的人,用正确的动机,做正确的事。这个说法有点类似我们国家的“中庸之道”。

  好吧,说得有些迂回。我其实是想说,在冬天飘雪的时候,和孩子偎依在柔软的被窝里,一起翻开这本书。两个人看着绘本里的那些小动物憨态可掬的模样,读着很有韵律感的语句“祝我们睡得香,祝我们睡得香”,不也是一个很美好的人生体验吗?

  在这样的一本绘本陪伴下,孩子进入睡眠的时间是慢慢的。绘本营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把强制让孩子入睡转化成一个宁馨的美好“瞬间”。在这个瞬间,有爸妈的陪伴,有可爱的小动物,也有友善和爱。于是,节奏慢慢下来,光线逐渐昏暗下来,雪似乎不飘了,孩子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进入了梦乡。

  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写过一本叫《天生非此》的书,倡导无条件的爱,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觉得你爱他的前置条件是他成功。和孩子一起道晚安,一起读晚安枕边书,不去功利的学习知识和刻意灌输,单纯享受共同在一起的时光,其实在那时那刻就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让善良的威廉、可爱的小动物与孩子共同进入甜蜜的梦乡,不亦乐乎?

02 设计感之二:润物细无声

  这几天读了托尔斯泰的一个短篇:《国王的三个问题》。在故事里,国王问出了三个问题,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是:最重要的时间是当下,最重要的人是你身边的人,最重要的事是让你身边的人快乐。

  对孩子来说,我们可能对他有很多的期望,但其实最重要的期望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善良和正直的人。读了这个绘本,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像威廉那样: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善良其实是一种包容和分享。包容其他小动物都的不同,分享自己拥有的东西。

  在故事里,小小的威廉有自己的房子,房子里的壁炉带着融融的火光。这些火就是威廉的爱和真诚。这些火光穿透冬日的寒冷,把爱播撒给小动物们。相信伴随着绘本里的这些火光,爱也播撒在每一个阅读绘本的孩子们的心间。

03 设计感之三:会说话的图片

  如果说这本书的文字用重复和韵律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声音语境;一张张漂亮的图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图片环境。插画师将孩子和动物的那些小表情刻画的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这只土拨鼠委委屈屈、唯唯诺诺的站在门口,向威廉请求进屋。他的眉毛、眼睛、嘴巴、小手,将自己的请求展示的淋漓尽致。相信没有一个小朋友忍心拒绝这样一只可爱的小浣熊吧?

  而这张图片就让人看得忍俊不禁。小威廉、花栗鼠、刺猬都很困,他们张大嘴巴打哈欠的样子,让人看得忍不住笑了。

  这样的图片在书中并不少见。插画师用自己的小小的童心和超人的洞察力和观察力,为我们铺陈了一个想象的世界。

  而更难得的是,就算是我们成年人,也有可能身在梦中而不自知。谁不希望能和小动物有这样美妙的一夜呢?

04 设计感之四:言有尽而意无穷

  最近满天飞的是“锦鲤”。深入挖掘一下,会发现这本书也有很多“锦鲤”。

  比如,这本绘本中涉及的那些小动物,你和你家小朋友真的都认识吗?花栗鼠、小浣熊……虽然我们不主张刻意的去灌输孩子什么东西,但是不经意的带一句,让孩子能有所了解也是好的呀。

  再有,那些拟声词,你家小朋友都掌握了吗?如果小朋友正在咿呀学语的阶段,那么教他嘭嘭、咚咚这些拟声词,不是也挺好的吗?

  还有,有朋友告诉我,这里面小动物出现的顺序是有讲究的,是根据冬天里他们冬眠的时间顺序来讲述的。真的假的?作为一个生物学几乎不及格的文科生,我表示迷茫了,可能有待考察。

  ……

  一本绘本的最高境界:就是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并不简单。而我最看重的还是这本书的主题,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这本不简单的绘本中学会一个简单的道理:在冬日一梦中学会包容一生。

  :你家娃入睡困难吗?你家的“睡前枕边书”是什么?

  相关书籍:

  亲爱的,早上好,晚上好!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四):冬天到了,睡在大熊旁边,会不会更暖和 丨如何教孩子学会分享

  十几年前,我在某部纪录片里看到,冬眠的动物想要醒过来,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拿青蛙、蛇来说,如果它们神经系统能量不足,发射的生物电没有通便全身,几次之后,它们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还有母北极熊,为了节省能量,即使生孩子,喂养孩子们三个月,都没有彻底醒来,春天到了,母子们才正式见面。

  冬天真的是冬眠动物的生死考验季。要是这些动物,能有个温暖的小房子居住,大家挤着睡,暖暖和和地度过寒冷又寂寞的冬天该多好。

  在层层叠叠的大山里,在飘着雪的冬夜,真的有个小房子散发着温暖的灯光。这座小房子就是《大家挤着睡》这本书里,小男孩威廉所住的阁楼。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在寒冷的冬夜,小男孩威廉喝完热可可,正准备爬上大床,美美地睡一觉,这时,门外传来笃笃笃的敲门声,原来是一只小松鼠,又冷又饿,又迷了路,想要进屋子暖和暖和。

  威廉说:“好呀,我可以挪过去一点点。两个人挤一挤没问题,地方够宽敞。”

  两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无法挡,齐齐把嘴张。“祝我们睡得香。”“祝我们睡得香。”

  屋子里静悄悄,只有表针轻轻摇。可是,听,什么声音?原来是笃笃笃的敲门,原来是一只小刺猬,看到小房子好暖和,想和他们一起睡。

  威廉说:“好呀,我们可以挪过去一点点。三个人挤一挤没问题,地方够宽敞。”

  三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无法挡,齐齐把嘴张。“祝我们睡得香。”“祝我们睡得香。”

  就这样,小土拨鼠、小浣熊也来到了这所小房子。大家睡着了,打起呼噜来,突然,吱吱吱,雪地上响起脚步声,一张纸条从门缝里滑进来。上面写着:还能再加一个人吗?

  可是这些享受温暖的小伙伴却不同意了,因为大家觉得太挤了。威廉说:“要是他个子小,挤一挤倒是也还好。”可是,外面站着的是——一只黑熊。

  大熊在风雪里发抖,可是当他发现屋子里已经挤满了小动物时,仍然选择了离开,他说:“我懂了,没地方,那好吧,我会走……”

  大家看着他孤单的背影,纷纷说:

“下着雪!” “结着冰!” “挨着他一定很暖和!” ……

  于是,他们邀请大熊进到屋子里来,大家挤着睡。到第二天早上,阳光照进窗户时,只有威廉一个人醒来,威廉说:“美梦多多,朋友们,好好睡吧,在温暖的春天里,再会。”

  原来这是一群冬眠的小动物,他们要等到春天来时才会醒。

让我们来深入地探讨作品

  在《大家挤着睡》的封面上,我们看到小床上挤挤挨挨地睡着刺猬、土拨鼠、小浣熊和小松鼠,还有小男孩威廉。静谧的夜里,小男孩威廉睁着大眼睛,发生什么事情了?

  环衬页上是宝蓝色宁静的夜空,飘着雪花。

  扉页上,层层叠叠的大山里,有一座小房子,散发着光芒。

  第一页,一只小松鼠站在松枝上,冻得缩着肩膀,抱着手臂,它在看什么?它看向的方向,正是小房子所在的地方。

  就这样,绘者通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的插画,讲小读者吸引进故事里。

  《大家挤着睡》的作者是琳达·阿什曼,她是美国知名童书作家,创作过30多个绘本故事,获得过不计其数的荣誉和星级证书。

  我给宝宝讲了这个大家挤着睡的故事后,他兴奋地说,妈妈,这本书太好看了,以后你要每天都给我讲一遍。是的,这本书我也很喜欢,不止喜欢里面的插画,更喜欢这个故事包含的多种元素。

这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狭窄的小阁楼里,因为威廉的大方和热情,挤满了要冬眠的小动物,甚至有一头胖胖的大熊。 这也是一个科普故事。向小朋友普及了5种冬眠动物,如果家长愿意把这个主题深入,可以籍着这个话题,再跟小朋友讲一讲,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它们睡在哪里?等等。 这也是一本教小朋友数数的书,能教小朋友从1数到6。 这也是一本语言启蒙绘本。重复的语句,朗朗上口如童谣。

  《大家挤着睡》这本绘本是由插画家查克·格罗宁克绘制的,查克科班出身,毕业于坎彭的阿提兹艺术学院插画系。他的作品以复古温馨的风格享誉世界。在《大家挤着睡》里,插画细节丰富,通过小动物的眼神、表情将小动物们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可怜巴巴小眼神傲娇小眼神

  暗夜里,小动物们可怜巴巴地站在门外,希望威廉收留时,那小眼神,小表情真是让人忍不住想抱抱;当小床满了,大熊站在门外时,他们生气又傲娇的小眼神,仿佛捍卫自己地盘的坏脾气小孩;可是当他们“感同身受”地体验到大熊的孤单和寒冷时,那种悲悯、怜爱的小眼神,又像个大人了。

如何教小朋友学会分享

  很多家长都纠结自己的孩子太“小气”或者太“霸气”,因为宝宝不肯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霸占公共场所的玩具不撒手而烦恼。

  其实,不管是教孩子分享,还是帮助孩子树立“物权意识”,很多家长都忘记了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就像《大家挤着睡》这个故事里,小动物们从不愿意分享,到热情邀请大熊加入,这期间,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他们心理产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看到大熊在寒冷的雪夜里,孤单转身时,他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大熊的寒冷和无助。因为他们也曾经经历过一样的痛苦。

  这种“感同身受”地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叫做“共情”,这种心理过程叫“同理心”。这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特有的“天赋”。

  让孩子愿意和别人分享,养成大气、热情的性格,不是靠讲道理和强制命令来完成的。孩子天生具备同理心,天生具有共情能力,12个月大的婴儿就有安慰哭泣同伴的行为。

  因此,我们只需要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体察对方的情绪,他们自己就可以做出决定,要不要分享。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物权意识”和“分享意识”的平衡点。

  如此,让孩子学会分享,真不是什么难事。

  梵高的二维星空: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借着育儿的幌子育己

  《大家挤着睡》读后感(五):你也想冬眠吗?

  你想冬眠吗?

  虽然我们人类在生理上不需要冬眠,但是在精神上,在寒冷的冬季到来的时候,如果真的可以的话,你是否也想过要窝在温暖的家里,几天不出门,来一场精神上的冬眠呢。

  当然,我们大多没有这样的机会和条件。

  但是,有一本书,可以在你想冬眠的时刻拿来大声朗读,慰藉一下我们的心灵,这本书就是——《大家挤着睡》,英文原版名字为:《William's Winter Nap》,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威廉的冬眠。

  所以,这是一本关于冬眠的图画书,讲述了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

《大家挤着睡》

1. 图画的韵律

  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这本书中说到,图画是图画书的生命。是的,图画书是用一组图画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画面是否连贯以及它的韵律感,决定了图画书的成败。好的韵律可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世界。

  如果我们把书中的每一个跨页都提取出来,连在一起看,就能看出这本书图画的韵律。

  这样看,是不是就发现了插画作者的巧妙安排呢。

  本书的插画作者是荷兰插画师查克•格鲁宁克(Chuck Groenink),笔下人物的表情准确动人,对于很多细节的处理非常到位。

  故事其实从第一个画面就已经开始了。夜晚的森林里,天空中飘着雪花,有一座房子亮着灯,冒着炊烟,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第二个画面,一只花栗鼠蹲在树上,回头张望,应该是望向那座小房子。请注意它的手部动作给人一种孤独和寒冷的感觉,也引导我们进入后面的情节。

花栗鼠

  第三个画面,屋子里的油灯发出的灯光与第一个画面相互呼应。我们重点看小男孩威廉的眼神,也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

  接下来,他听到了第一个敲门声:“笃!笃!笃!”

  翻页,我们看到的正是第二个画面的花栗鼠!

  随着故事的发展,威廉听到了:

  第二个敲门声:“嘭!嘭!嘭!”

  第三个敲门声:“咚!咚!咚!”

  第四个敲门声:“乒!乒!乒”

  伴随着这些敲门声,进来的分别是小刺猬、土拨鼠和小浣熊,动物的体型一个比一个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小刺猬的形象,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查克•格鲁宁克将小刺猬身上的刺进行了柔软化处理,这样就不会影响到小伙伴们挤着睡啦。

  随后,故事进入高潮前的铺垫,他们听到了“吱吱吱!”的脚步声,然后竟然从门缝滑进来一张纸条!

  此时请注意四个小动物的表情,把不想再加一个人的想法表现的非常到位。

  这时威廉说:“要是他个子小,挤一挤倒是也还好。”

  随着威廉打开门,故事进入高潮部分,竟然是一只大棕熊!

  如何表现棕熊的体型大?查克•格鲁宁克是借由门和其他小伙伴进行的对比,来凸显这种大。这就与房间内床上挤满了小伙伴的状况有了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冲突,棕熊这么大,床上能挤下吗?

  看着大棕熊在雪中孤独离去的背影,此时其他小伙伴的表情和动作已经为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那就是他们叫回了大熊。

  到这,冲突还在继续,小伙伴们该如何安排位置和分配被子?看到小伙伴们争抢被子时的表情,以及踮起脚尖要往床上爬的小刺猬的样子,肯定也会会心一笑吧。

  终于,小伙伴们都找到了舒适的位置。

  最后,请注意威廉说的:“好好睡吧,在温暖的春天里,再会。”

  哇,看来真的是要冬眠呢,好让人羡慕呀!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一种在看微电影的感觉呢,伴着一次又一次的敲门声,我们随着视角的一次次切换,明显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淌。对于不识字的孩子来说,即便大人不给读出书上的文字,也能基本上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这么说,书中的文字是多余的吗?当然不是, 文字的韵律感是本书的又一大特点。

2. 文字的韵律

  首先,我们看故事的开头,介绍威廉的这一页,作者清楚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这三个基本要素。

  我们不妨看看英文原版文字作者Linda Ashman(琳达·阿什曼)所采用的巧妙押韵:

In a house on a hillThat,’s tall and steep,There’s a boy named William Who’s ready to sleep.He drinks his cocoa, climbs in bed.He fluffs the pillow beneath his head,Then burrows down for a nice long nap…But wakes to the sound of a TAP,TAP,TAP.

  本书的译者著名书评人及儿童文学编辑慧小木,延续了原版中押韵的特色,让我们用中文读起来也非常的带感,这种押韵的设计可以增添孩子阅读的乐趣。

  随着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当花栗鼠、小刺猬、土拨鼠和小浣熊进门来的时候,作者选择了相同的韵律,重复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两个小伙伴,排排床上躺。瞌睡没法挡,齐齐把嘴张。“祝我们睡得香。”“祝我们睡得香。”

  然后我们看故事的后半段,也就是事件的高潮和结局部分,在大棕熊进屋来的前后过程中,这里的文字向我们补充了小伙伴们各自的心理活动,大道理没有拿到明面上来讲,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冲突的设置,以及心理活动的转变去细细体会,这也正是图画书对于孩子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在。

“不要啊。”“太挤了。”“躺不下了。”“去找别的地方吧。”“下着雪!”“结着冰!”“挨着他一定很暖和。”“他看起来很友好。”

  所以说,《大家挤着睡》这本书非常适合在孩子看图的时候,由大人在一旁读出书中的文字,当孩子耳朵听着文字,眼睛看着图画,二者彼此呼应与补充,才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完整意义。

  亲子共读图画书,本身就是一件温暖的事,如果我们再选择这样一本应景的图画书,相信你和孩子都会有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

  试想,吃过晚饭,一家人聊聊天,洗脸刷牙,换上睡衣,盖上被子,孩子靠着你的肩膀,翻开书,你开始为孩子讲述这个温暖的故事。

  如果孩子已经熟知了这个故事的情节,我们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来扮演书中的小男孩威廉,妈妈可以扮演第一个进屋来的花栗鼠,然后用玩偶扮演小刺猬、土拨鼠、小浣熊,最后一定要让爸爸来扮演大棕熊!相信孩子在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故事所蕴含的意义。

  所以,在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夜,拿出这本《大家挤着睡》,和孩子一起大声地朗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