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
有次作家毕淑敏去某高校演讲,有位学生向她提问:活着有什么意义?毕淑敏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毫无意义!她停顿了片刻,接着说:但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
深以为然。
试想,一个人如果只剩下简单的重复和熟悉,过一眼千年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在满足了吃饱穿暖的基本需求后,有了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有了梦想、愿望、向往、憧憬等这些看似虚无的词,有了那些精神上的夙愿,才让一个人活着有了色彩和层次。
比如看一场电影、听一首歌、读一段文字,赏一朵花,和心爱的人走一段长长的旅途、跋山涉水看一眼翻滚的云海,顶多也只能拍几张照片、望云兴叹一番,然后又原路返回烟火的人间,该交的房贷一分也少不了,该面对的柴米油盐都要逃不掉,既不能多长出二两肉,也不会少去一根手指。草在结籽、风穿过指间,我们不说话就觉得挺好的。就是这些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不经意间已经美了某一个午后或者清晨蓦然想起的时光。
早春的清风吹过脸颊,清凉的夏季看满山落霞,风起的深秋看层林尽染,落雪的冬夜好友小聚,这些都是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还有将过往的人生,晕染成一副水墨山水,看时光流淌,落尽人间芳华;听人间情话,与山水守望。
总有一束月光会照耀青窗,总有一个回家的人背着乡愁,总有一条离岸的船告别渡口,总有一段故事如四月的蔷薇九月的江水。
要不择一个良辰吉日背上行囊,与远方相约,走过红尘陌上,品浮世清欢,看水瘦山寒,在一草一木中闭关,在一瓦一檐中打坐。或者哪也不去,躲在柴门小院里,在文字里徜徉,让音符浸润岁月的拐拐角角,和内心深处的自己来一次不期而遇,要么和岁月和解,要么流落天涯。
那些躲在尘俗的背后的时光,才是真正的安宁,这里没有车马喧嚣,没有尔虞我诈,这里有的是修篱种菊,月光手帕。让尘俗背后的时光洗净执念,慢慢爱上寂静安然;让左脚迈出的黎明与右脚丈量过的黄昏没有时差;让那些暗夜里醒着的星辰与不眠的灵魂相伴,然后把这一生中所有的遗憾和错过一笔勾销。
那就泡一壶清茶吧,在午后慵懒的阳光下,热汤清澈,清香扑面,日月无恙,心无杂念,独倚窗前,看长街人影疏疏,等烦恼烟消云散,让茶香氤氲眼下悠然的日子,借着这一捧躲在背后的时光,想起某个多日未见的友人,于是便踏着暮色拾阶而上,当然一路想起和友人经历的旧事,不禁暗自发笑,越发急切,可是快到有人门前,突然觉得那迫切的重逢一路已经满心喜悦,不见也罢,便又原路返回,有幸看到满山落日溅起一天的星辰,这样也觉得很是惬意。
这些就是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像早春的风无声无息,像冷月下的怅挽,像听一首老歌想起某个旧人的感慨,让人安宁如水,慈悲简静。也是这些躲在尘俗背后的时光,庆幸躲过了烟火一劫,刚好沉淀成最清澈的宁静,不仅温柔岁月,而且惊艳时光。热中寓静,静澜绵香,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每个人需要偷一些这样的时光藏起来,像猫长老一样,伸个懒腰再看云卷云舒,花开成海。
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