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智慧箴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生智慧箴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04-03 23:09: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生智慧箴言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生智慧箴言》是一本由[德]叔本华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智慧箴言》精选点评

  ●好的翻译需要时间验证,相比较而言,多年以后还能让我读起来感觉回味的是韦的那版,语言生动流畅一些,通俗又显深刻。一本书内容卓越,很多人连一句都不看那有啥用呢?好的翻译重要作用就是能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叔本华也是个语言大师,内容极富有吸引力情绪感召力。韦版的翻译基本没有过多修饰,如同电影口语。李先生的翻译偏于书面用语,有些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才能理解。理解叔本华需要在每句话前后逻辑上下手,而不是执着一句话语言用词上。就像好的诗人用词很简单,没有复杂词汇小学生认识,但组成一句话意境不同了。好的诗人和思想家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话去尽量体现一种精神意境。

  ●前四章优秀,后两章超级啰嗦

  ●1.本书应放在床头,每次睡觉前心平气和阅读几个段落,常读常新;2.最有启发者:人生的关键不是寻找快乐,而是寻求无痛苦。据此,行为处事的根本原则将被改变

  ●解毒剂

  ●论人之所是 论人之所有 论人的形象 忠告格言 论人生的不同时期 现在再看浅显些的哲学书,能隐隐触到一种思维幻光,算是慰藉,也是鞭挞吧。最后一章“论人生的不同时期”,恍惚如酒醉

  ●可能水平不行,觉得此译本质量一般,商务印书馆这百年老店近年来也是一言难尽

  ●叔本华的 人生智慧箴言 李连江译本真是太棒了 语义尊重作者本意 语句不乏优美笔法 并且借鉴了与本书有关的作者其他著作 力求哲思表达精准 非常值得考虑入手收藏一本

  ●经典永不过时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是在回首眺望一个遥远的地方,其实我们是在回顾风华正茂时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时间戴上空间面具欺骗了我们。真的前往那个遥远的地方,就会知道自己上了当。” ——[德]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李连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第226页。

  ●专治各种苦恼 担忧不明事儿

  《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一):人生道路不可缺少的一本书

  非常好的一本书,是自己年底买的,之前觉得是不是噱头,买了看了之后才觉得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样的书应该再提早几年问世,提早几年看到就好了,也是通过这本书才去找李连江老师课程,其实建议如果看过书之后,可以网上找找李老师讲的这本书的讲座,李老师讲座讲到他自己对叔本华的一些看法也非常的有趣

  《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二):就像叔本华会说中文一样原汁原味

  《人生智慧箴言》有六个好

  作者好: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创始者,德国著名哲学家,对人生有深刻认识;

  译者好:李连江教授的译文准确流畅、优美典雅,就像叔本华在讲中文;

  主题好:讨论幸福生活;

  内容好:叔本华阅历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精到;

  设计好:封面端庄大方、沉稳内敛,有风范。

  版式好:疏朗有致、清新悦目。

  《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三):德国哲学诗人终于成功转世

  有个关于翻译的神评论:不比较,无伤害。趁寒假有空,我翻了翻叔本华《人生智慧箴言》的三个译本,觉得比较阅读是精明购书的好办法。如果把叔本华的原作比作优质大米,韦启昌的译本(《人生的智慧》)像高粱米,粗糙难咽,但大体干净,基本保存了营养。让我遗憾的是一些令人生疑的译法,比如:“饥饿才是最好的调味品”(原文的意思是:饥饿是最好的厨师。调味品“sauce”是英文译本的用词),还有“他们也就是德语里的Philistine——‘菲利斯坦人’”(Philistine是英语词,德语原文是Philister,然而韦先生声明是译自德文)。2016年出版的韦政希、陈利红译本,书名也是《人生的智慧》,读起来十分怪异。这个译本保全了叔本华部分稻米,译文有时还相当古奥,但同时掺杂着许多米糠、砂砾,甚至蟑螂。译文错误百出,准确度远远不及韦启昌译本。此外还有神翻译,诸如“颜回之乐”,“赛不过一个诸葛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商务这个新译本,讲述的道理与韦启昌译本基本相同,但没有反复读也看不懂的句子,更胜在文字地道优雅,十分符合叔本华“哲学诗人”的名声。

  《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四):叔本华的幸福学

  Every life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suffering.每个生命的历史都是受难史。

  人生就像这钟摆,得不到而痛苦,得到了便无聊。而叔本华的这本箴言录中给出了一个办法,那便是人生只要不痛苦,就是幸福的。而追求幸福,则是痛苦的。叔本华在书中的扉页引用了尚福的一句话——幸福谈何容易?身内难得一见,身外无处寻觅。为什么会引用这句话呢?看完这本书以及看到叔本华对于幸福的理解,就不难知道为什么他会选用这段诗句了。

  这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基本分类、论人之所是、论人之所有、论人之形象、忠告与格言以及论人生的不同时期。

  虽说叔本华对于生命的理解是“life has no instrinstic worth but is kept in motion merely by want and illusion.”(生命没有本质的意义,它仅依赖欲望和幻想得以运转。)

  但还是在第一部分给出了一个较为古老,却也是叔本华赞同的分类:人之所是、人之所有以及人之形象。

  正是基于这个分类,叔本华引用伊壁鸠鲁的大弟子梅德鲁斯的一本书中写道的话——幸福之根深深扎在我们自己身内,远远超过依赖外物。

  一般人把身外之物当作人生的幸福来源,希望从财产、社会地位、妻室儿女、朋友或是社会那里得到幸福,所以当他失去这些东西或是发现这些令他失望的时候,他的幸福基础就崩塌了。换句话说,这个人的人生重随着每一次心血来潮而不停改变,完全不在他自身。倘若他是一个富有的人,就可能是今天在乡下别墅消磨时光,明天在买马,或宴请朋友,或旅行——总之,他过着奢侈的生活是因为他只能从追求外在乐趣中获取满足,就像失去健康的病人,期望在各种汤药中重获力量,却不试着去发展他自身的生命力,而恰恰这才是他幸福的真正来源。

  各个时代最伟大的人物都将不被打扰的闲暇视作最宝贵的东西,其价值堪比一个人本身的价值。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存在于闲暇中。" 第欧根尼·拉尔修 则宣告:"苏格拉底称赞闲暇是最美好的财产。"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总结说,"献身于哲学研究的人生是最幸福的人生";或者如他在《政治学》中所说,"任何力量,且不论这种力量是什么,只要能得到自由发挥,就是幸福的。" 这一点跟歌德在《威廉·迈斯特》中所说的一致:"天赋异禀的人注定要使用他的天赋,并从中获得至高的快乐。"

  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十分玄妙,而这本《人生智慧箴言》是我们最能够接近叔本华的一本书。而他的幸福学归于一句话,他自己的话——Pleasure is only the negation of pain, and that pain is the positive element in life.(快乐仅仅只是痛苦的消极面,然而痛苦是生命的积极面。)

  《人生智慧箴言》读后感(五):信心与安慰,然而矛盾

  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然而多愁善感并不意味着天赋。很可能就是一种性格而已,而这种性格给自己造成了无数的困扰和麻烦。

  虽然总会有人说我聪明,我自己也想承认这一点,但我始终找不到确切的证据能让我“相信”自己确实聪明,毕竟,会几门外语只能证明自己记忆力好,我的画也一直停留在“画室”水平,文字也仅仅是业余水平,思想也没有多高超,顶多比庸俗大众稍稍多思考了一点点罢了。

  但我却有有天赋的人的所有烦恼,我敏感,想得多,稍微的诽谤和怀疑都让我愤慨和苦恼不已。很多身边的人说,有才华的人都有点这样,但我很害怕,我是不是没有才华,但却有了这些问题和,如果我没有才华,那么这些问题到底出自我自己什么原因呢?

  叔本华在这本书里给了我一个说法,让我倍感安慰,具体的我只说一件事,也是本书的中心主旨,那就是一个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是什么,而不是他有什么,也不是他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是什么。他拥有的东西短暂易逝,除了保持自己的健康所必要的,多余的所有都是负担;他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是虚妄的,是间接的,如果畏惧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那就是本末倒置,忘却了真实的自我。但是,叔本华没有解答的是,人如何知道自己的是是什么呢?我难道真的可以认为自己卓尔不群,超凡脱俗,以致忽视一切名誉吗?希腊神殿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警句,但是如何认识自己呢?我难道可以把所有的诽谤都归结于别人的嫉妒没有自己的问题吗?难道真的可以相信叔本华说的“任何不如别人的人,都不会赞美比他们优秀的人”吗?这种看法会不会太主观,太悲观了?

  还有叔本华对名誉和名声看成是次要的,我曾经也是特别看重名誉的人,我对流言蜚语特别敏感,有时会主动解释,也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给了我很珍贵的建议。但是到最后,他说,身后名总会到来,是真正的所是应得的,就让我觉得很矛盾,既然荣誉是次要的,有时还是有害的,那么为什么身后名还是一种奖励呢?但他说名声是偶然的,是一种回声,却是我所乐得看到的。

  在书的中部,他探讨人的幸福不在于追求,而在于避免痛苦,这对我裨益颇深,可能和佛教所言同理,痛苦来自于无休止的欲望。有节制,就有安宁,有安宁,就会幸福。然而能理解这一点的人,也同样是所是禀异于常人之人,也就是获得幸福的人,还是少数。

  在书的最后,叔本华讨论了人生的各个阶段,但是我尚未老年,不能理解老年的部分,所以人生就是这样,后知后觉,从不会在年轻的时候得知年老的事情,一个道理,若非亲身经历,绝不会深刻理解,浮于表面而已。但若非如此,人也不会幸福。

  这本书给了我莫大的信心和安慰,但依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因为任何人遇到困难,都可以说自己天赋异禀,把责任怪在别人不理解自己身上。我还是没能认清自己,只能在以下地方找到自己与平庸之辈不同的地方,以证明自己确实可能精神充实:我孤独,虽然可能由于年轻也向往过集体,但我还是享受孤独的,我可以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而不感到无聊,我对外面的世界,尤其是吃喝玩乐尤其觉得没有意义。

  话虽如此,这本书还是给我帮助很大,在具体的如何与庸俗的世界生存的建议上,尤其在对待他人非议上。值得反复阅读,加深印象,以致成为一种习惯。

  要获得幸福,最重要的还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