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教育公平,离我们还有多远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教育公平,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2-03-27 03:34:18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教育公平,离我们还有多远

  由于户籍的限制,张图不能再中国高考。随后,具有美国国籍的前妻提供帮助,使儿子以美国公民的身份,参加“美国高考”。教育部的政策,外国侨民享有直接参加北京高考的资格。“当初是受尽歧视的外迁子女,现在却成了高贵的外侨。不仅可以在京高考,还能加10分。”

  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的确充满了幽默与荒诞。它像云像雾又像风,虚无而又真实,真实的令人难以置信。

  故事中的张图,安徽人。父母离异,母亲远走美国,父亲在北京做些小买卖维持生计,他随父亲在北京读书。幼儿园、小学、初中、现上高二,一路走来,由于户籍不在北京,自然受尽歧视,借读费没少拿,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他成绩优异,一直名列前茅,这也正是父亲张建党不管如何艰难也要咬紧牙关让儿子留在北京读书的原因。

  眼看再过一年儿子就要高考了,而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像张图这样“非京籍”学生是没有在京高考资格的,要参加高考只能是打回原籍。按理说,回原籍参加高考也没有什么不妥,只要是高考本身是公平的。因为“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张图既然成绩那么优异,难道还怕它不成?!

  然而,作为父亲的张建党还是怕,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怕。因为如果是儿子在北京高考,凭儿子目前的成绩,考上北大清华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安徽,不要说北大清华,能考个重本也就很不错了。这位爱子心切正在做着“中国梦”的父亲心里盘算着。

  那么,京籍与非京籍考生在一向公平公正的高考面前,真的差别就那么大吗?

  正好就在前几天,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北大而言,按考生比计算,北京是190:1,安徽是7826:1,安徽是北京的41倍,这就意味着在京籍考生有41人考入北大,在安徽有且只有1人。上海复旦更狠,其它省市考入复旦的机会平均为上海籍考生的53倍,而山东和内蒙古的考生,更是高达274倍和288倍之多。

  真的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湖南的小伙子,在上海一家建筑工地打工。闲时与一位同在工地上班的建筑工程师攀谈起来。无意中知道,原来他与这位工程师都曾在1999年参加过高考。那一年,他在湖南,考了523分,落榜了;而面前的工程师,在北京,考了421分,考上了沈阳建筑工程大学。就这样,两人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

  由此看来,也就难怪张图的父亲张建党为了儿子的高考而忧心如焚了。

  正在张建党山重水复,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接到远在美国且早已离婚的前妻的电话,说愿意帮儿子办个“美国户口”。这样,张图就可以摇身一变,由一个安徽人成为一个美国人。接下来,张图可谓是惊喜连连,一岀步步惊心的悲喜剧由此拉开了序幕。

  有了“美国户口”的张图,作为一个美国公民,自然而然地享有参加“美国高考”的权利。除此之外,根据我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张图作为“外侨”,不仅可以直接在北京参加高考,而且还享受加10分的优待。

  张图真是有惊无险,作为一个“美国公民”,终于又能如愿以偿,在北京参加高考了,可喜可贺!在为张图高兴地同时,我的心又禁不住担忧起来:作为一个“非京籍”考生,张图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美国籍”的母亲。相比之下,绝大多数“非京籍”考生就没有张图那么幸运了。他们除了回到自己原籍参加高考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我左想右想,上想下想,就是想不明白:在我们一向为之自豪为之骄傲的最公平的高考面前,同是生在春风里,长在红旗下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做人的差别咋就这么大呢?!为什么北京孩子的学习条件越好,分数反而越低,其他地区的孩子学习条件越差,分数反而越高了呢?!莫非,我们“非京籍”的孩子都是“后娘”养的,还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根本就没有我们的事?

  聪明的,有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为了什么?

  真的是除了少数人的利益,还是少数人的利益吗?

  难道,就不能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每一个孩子心中的“中国梦”,行行好,别逼“张图们”远走他乡,给“张图们”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吧。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一个社会,如果连起码的教育公平都做不到,我们还能期望孩子们有什么样的“中国梦”?等他们长大了,他们又会如何看待这个社会?

  这次“非京籍”学生张图的戏剧性惊天大逆转,再次生动地表明:我们的教育与公平之间,还山高路远,道阻且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