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观后感摘抄
《十八洞村》是一部由苗月执导,王学圻 / 白威 / 陈西贝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八洞村》观后感(一):扶贫电影中的风景片
看到电影中的画面,以为是在拍某一个旅游景区的宣传片,第一反应居然是想去这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扶贫电影能拍出这么美的风景还是非常不错了,没有太多的政治气息,人物性格描写的很接地气,于当代农村人没有什么区别,两位挑大梁的演员将农村人的朴素气质发挥的玲离尽致,一点也不浮夸,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还是很喜欢这样朴实的农村电影,但是现实里农村未必有这样的风景,好多地方都因为开发和过度污染没有了耕地,电影里毕竟是少数农村人。感动于男主说“我种了一辈子的田,居然把自己种成了个贫困户” 诗一样的乡村生活,朴实的农村人。 人生的路,走的挺难的。 人有坚持,就必然有放弃,普普通通的坚持,其实更伟大。
《十八洞村》观后感(三):已经很不错了。
一部主旋律电影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没有说教,没有填鸭,隐隐有了《边城》的味道。当然了,谈不上完美,在我们现在挑剔的观众眼里,缺陷很多,但是不影响需要表达的主题。已经很久没有这么一部能让人看的下去的电影了。比起商业大片,我更愿意看这部。不能因为它表达的是主旋律,就抵制它,为什么不能好好欣赏呢。
《十八洞村》观后感(四):看过了,就被感动了。
看过了,很有感触,就想过来打个分,但是没想到这部片子居然会被打到这个低分?的确在这个偶像剧,大Ip剧当道的趋势里,这种关照现实社会问题题材的片子不容易被人认可,但是就本人来说真的被这部片子感动。豆瓣的打分现在真的越来越没有办法提现公正真实了。本来是来打四分的,坚决改成了五分,为我们的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助把力!
《十八洞村》观后感(五):儿时的玩伴、夜晚的萤火虫、夏日的凉椅与星空
显有这种乡村情、土地情的电影题材,酸菜鱼不好吃也罢,做广告也罢,能让我观影后有想回到自己出生的哪块土地上,就够了!都市繁华与机遇,财富与地位,进入了这一层向往着那一层,丢掉的乡愁,上不去的阶层。手握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的人再决定着社会的秩序和法则,我们在争抢着还剩余的那百分之二十的别人不愿拿走的财富,并为之豪言奋斗。
无关国家政策,只看中国农村现状,前半段反应的社会现状很真实,让同样来自农村我,感同身受。很多地方都凸现着劳动人民纯朴的气质,善良、执着的坚持!盼着国家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儿,把好的政策落实到位,提现真正惠民,而非喊喊口号,装装样子。片中景色真的好美,山美水美人心美,有一种想去看看的冲动。话说我们那里怎么就拍不出这样的宣传片呢?
《十八洞村》观后感(七):赞赞赞
真的特别赞赞赞,好喜欢这种题材的电影,真的让我内心澎湃,看预告就特别激动,正式看的时候也感觉到很感动,终于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了,好喜欢演员的衣服,场景,特别赞导演还有配音演员,导演真的太有眼光了,挑的演员太敬业了,真的特别赞,中间有个场景太感动了,在水上划船的时候,好喜欢。推荐大家去看看吧!推荐一下,实力推荐一下。一起看吧!
《十八洞村》观后感(八):乡村脱贫致富
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杨英俊(王学圻饰)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深处都有改变命运的期盼。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4]
《十八洞村》观后感(九):生动而深刻
《十八洞村》像一部风景优美的风光片,每一帖都能用来做壁纸、桌面、明信片。湘西的景色美到神醉。梯田、绿野、碧水、远山、古树、蓝天、白云、民居、服饰…无不让人心醉神迷。湘西的民风淳朴而热烈,男主人公杨英俊就是典型代表。退役后与水田打交道的他,自力更生,辛辛苦苦,却从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动放弃成为被精准扶贫的对象,心里的斗争,观念的转变,刻画的生动而深刻。
《十八洞村》观后感(十):是一个好电影
我看电影从来不讲究那么多,什么色彩啦,音乐啦等等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通通不管(主要是不懂)。只要看起来舒服就完事了!我对于一个好片的定义是:
1-能感动我的
2-能长见识的
3-能学到东西的
4-能逗笑我的
这4样只要占一样我就认真是个好片。
这个片吧占了两样吧!所以算是个好片无疑!